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0 13: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姜玟妤
研究生(外文):Wen-yu Jiang
論文名稱:營造業安全氣候影響因子評估-使用網路程序分析法
論文名稱(外文):Assessment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afety climate in construction-using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指導教授:晁立中晁立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chung C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營建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1
中文關鍵詞:網路程序分析法安全氣候安全管理營造業
外文關鍵詞:safety climatesafety managementconstruction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57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營造業為高職災率產業,但在勞工安全制度與措施日趨完善之下,仍時有工安意外事件傳出,因此工地安全氣候評估應為安全管理檢討的重點。本研究首先經由文獻回顧草擬出在三個構面下的十六個安全氣候的影響因子及因子間之關聯性,擬使用網路程序分析法建立評估模型。其次邀請分別代表勞檢機關、業主和承包商的三位專家填答評量問卷,經模型產生影響因子之權重評估。結果顯示,前三名影響因子為「主管能妥善執行安全管理職務」、「主管與員工溝通並告知其遵守安全規則」和「員工對自身的要求」。本研究可供業界為做好安全管理而著手改善安全氣候時之參考。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 sector with a high rate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 Although management systems and policies for maintaining labor safety hav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orkplace accidents still happen from time to time. Hence, examin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should be focused on assessment of on-site safety climate.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this research first proposed 16 factors influencing safety climate that a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aspect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factors, which were used for developing an assessment model using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method. Next, three experts representing the safety inspection office, project owners, and contractors separately were invited to assess the factors i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ir assessments were processed via the model for producing the importance weights of the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re: “supervisors can execute their safety management jobs well”, “supervisors communicate with workers and notify them to follow safety regulations”, and “workers demand their own safety”. The resear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by construction practitioners in enhancing workplace safety climate in order to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文獻回顧 5
2.1 營建業的安全背景 5
2.2安全之相關研究 8
2.2.1安全的定義 8
2.2.2不安全行為 10
2.2.3安全文化 15
2.3 安全氣候 18
2.3.1安全氣候的定義 18
2.3.2 安全氣候之相關研究 21
2.4層級程序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29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32
3.1網路程序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32
3.3.1應用ANP 之步驟與內容概述 32
3.3.2 ANP理論說明 34
3.3.3 ANP特性說明 35
3.2擬定安全氣候構面與因子 37
3.3專家評量問卷設計 41
第四章資料分析與結果 44
4.1專家問卷填答 44
4.2 ANP問卷整合 45
4.2.1 將網路架構輸入Super Decisions軟體 46
4.2.2 使用 Super Decisions 軟體計算權重 47
4.3 權重評估結果分析 53
4.3.1 安全氣候三大構面權重分析 53
4.3.2 安全氣候影響因子權重分析 5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59
5.1結論 59
5.2建議 60
參考文獻 61
中文部份: 61
英文部份: 64
附錄、影響因子之比較矩陣 66
A專家之比較矩陣 66
B專家之比較矩陣 72
C專家之比較矩陣 78
以幾何平均數整合之比較矩陣 84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2-1 我國歷年職業災害死亡千人率統計直條圖 7
圖2-2 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 9
圖2-3 事故骨牌理論圖 11
圖2-4 Cox & Cheyne的安全文化系統示意圖 16
圖2-5 AHP層級架構圖 30
圖3-1 營造業安全氣候三大構面 37
圖4-1安全氣候構面因子網路關係圖 47
圖4-2將比較矩陣數值輸入Super Decisions示意圖 47
圖4-3未加權超級矩陣 48
圖4-4安全氣候Cluster Weights Matrix 49
圖4-5加權超級矩陣 50
圖4-6極限矩陣 51
圖4-7安全氣候構面權重圓餅圖 54 

表目錄
表2-1近三年失能傷害頻率及失能傷害嚴重率(100-102年平均) 6
表2-2我國職業災害死亡千人率 7
表2-3安全的定義 10
表2-4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 13
表2-5不安全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 14
表2-6 安全文化的定義 17
表2-7 安全氣候的定義 20
表2-8營造業相關安全氣候構面 25
表2-9非營造業相關安全氣候構面 26
表3-1營造業安全氣候構面與影響因子 38
表3-2安全氣候影響因子之關聯性 41
表3-3評估尺度說明 42
表3-4安全氣候影響因子之問卷形式 43
表4-1專家資訊 44
表4-2專家A於2-2因子之下第3構面之比較矩陣 45
表4-3專家B於2-2因子之下第3構面之比較矩陣 45
表4-4專家C於2-2因子之下第3構面之比較矩陣 46
表4-5第2-2因子之下第3構面之比較矩陣 46
表4-6極限矩陣分數排列 52
表4-7安全氣候構面之優先權重 53
表4-8管理階層的領導之因子優先權重 55
表4-9公司的安全承諾與員工的安全態度之因子優先權重 57
中文部份:
1.羅曉琪,(2006),營造業勞工安全氣候與安全行為間關係探討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學位論文。
2.陳冠華,(2006),“行為安全推動機制之探討”,工安技術論壇,工業安全科技, 16-21頁。
3.卓良明,(2009),營造業安全氣候與安全績效之探討-以南部地區公共工程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4.勞動部勞工檢查處,(2012),101年勞動檢查年報,行政院勞動部,台灣。
5.吳聰智,(2001),台灣中部四類製造業安全氣候與安全績效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6.林蘭雀,(2003),安全氣候對安全績效影響之探討-以高雄港貨櫃碼頭經營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劉能建譯,(1986),工業意外事件之防止,徐氏基金會出版,台北。
8.張容彬,(2006),“由紀伯侖『先知』之『罪與罰』看安全文化”,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08期,7-12頁。
9.洪培元,(2006),“由不安全行為談職業災害之防止”,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10期,54-62頁。
10.林楨中、戴基福,(2004),“營造業勞工不安全行為及其原因之探討”,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44期,46-56頁。
11.陳進愿,(2012),營造工地之安全氣候研究-以個案公司新建廠房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
12.吳聰智、李金泉,(2003),“大專院校實驗室等場所安全氣候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一卷第1期,19-34頁。
13.郭建志、曹常成、張祐語,(2006),台灣營建業安全文化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五卷第1期,91-103頁。
14.張政維,(2012),營造工程安全衛生管理績效評估之探討-以高科技廠房興建專案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5.王則義,(2008),營造業勞工安全與工作倫理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防災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曹常成、謝賢書、蔡永銘,(2009),“營造業勞工職災不安全行為研究”,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計畫編號IOSH98-S315。
17.楊耀臺,(2003),安全管理績效先行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
18.甘鎮嘉,(2008),探討工地管理階層之營建災害認知,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19.黃文政,(2007),營建勞工對營建災害認知與行為之分析,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20.李憶萱、楊鎮嘉、王怡舜,(2011),“領導行為、安全文化對安全績效之影響-以護理人員為例”,輔仁管理評論,第十九卷第1期,47-72頁。
21.張乃平,(2003),我國營造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之研究-從相關國際安全管理系統之探討與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22.紀岱玲,(2006),供應商績效評估研究-結合ANP及DEMATEL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3.杜瑞澤、徐傳瑛,(2008),“分析網路程序法(ANP)運用於綠色產品開發之設計決策研究”,高雄師大學報,第24期,57-79頁。
24.黃宇晨、林谷鴻,(2011),“使用分析網路程序法(ANP)評估招募目標的關鍵準則-以Y公司為例”,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八卷,第三期,502-517頁。
25.陳虹遐,(2004),應用分析網路程序法於液晶電視之生態效益評估,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6.邱大成,(2011),營建業策略聯盟之風險因子分析,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Zohar, D. (1980). Safety climate i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22, P.129-141.
2.Harris, Robert B. (1978). Precedence and Arrow Networking Techniques for Construction, Wiley, New York.
3.Niskanen, T. (1994). Safety climate in the road administration, Safety Science, 17, P.237-255.
4.Diaz, R., and Cabrera, D. (1997). Safety climate and attitude as evaluation measures of organizational safety,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9(5), P.643-650.
5.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cGraw-Hill, New York.
6.Cooper, D. (1998). Improving safety culture: A practical guide, John Wiley&Sons.
7.Neal, A. and Griffin, M.A. (1997). Perceptions of Safety at Work: Developing a Model to Link Organizational Safety Climate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St. Louis, MO.
8.Williamson, A. M., Feyer, A. M., Cairns, D., & Biancotti, D. (1997).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safety climate: The role of safety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Safety Science, 25. P.15-27.
9.Brown, R.L., Holmes, H. (1986). The use of factor analytic procedure for assessing the validity of an employee safety climate model.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18 (16). P.455-470.
10.Dong-Chul Seo . (2004). A cross-validation of safety climate scale us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35. P.427–445.
11.Heinrich, H. W., Peterson, D., and Roos, N. (1980).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2.Seppala,A. (1992). Evaluation of safety measure, their improvement and connections to occupational accident. Cited in Niskanen.T..1994.Safety climate in the road administration. Safety Science, 17. P.235-255.
13.Niskanen, T. (1994). Safety climate in the road administration. Safety Science, 17. P.237-255.
14.Donald, I., Canter, D. (1993). Emploee attitudes and safety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J. Loss Prev. Process Ind. P.203-208.
15.McDonald,N. ,Corrigan,S.,Daly,C.,Cromie,S. (2000).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afety culture in aircraft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 Safety Science, 34. P.151-17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陳冠華,(2006),“行為安全推動機制之探討”,工安技術論壇,工業安全科技, 16-21頁。
2. 2.陳冠華,(2006),“行為安全推動機制之探討”,工安技術論壇,工業安全科技, 16-21頁。
3. 8.張容彬,(2006),“由紀伯侖『先知』之『罪與罰』看安全文化”,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08期,7-12頁。
4. 8.張容彬,(2006),“由紀伯侖『先知』之『罪與罰』看安全文化”,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08期,7-12頁。
5. 9.洪培元,(2006),“由不安全行為談職業災害之防止”,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10期,54-62頁。
6. 9.洪培元,(2006),“由不安全行為談職業災害之防止”,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210期,54-62頁。
7. 10.林楨中、戴基福,(2004),“營造業勞工不安全行為及其原因之探討”,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44期,46-56頁。
8. 10.林楨中、戴基福,(2004),“營造業勞工不安全行為及其原因之探討”,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44期,46-56頁。
9. 12.吳聰智、李金泉,(2003),“大專院校實驗室等場所安全氣候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一卷第1期,19-34頁。
10. 12.吳聰智、李金泉,(2003),“大專院校實驗室等場所安全氣候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一卷第1期,19-34頁。
11. 13.郭建志、曹常成、張祐語,(2006),台灣營建業安全文化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五卷第1期,91-103頁。
12. 13.郭建志、曹常成、張祐語,(2006),台灣營建業安全文化量表之發展,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五卷第1期,91-103頁。
13. 24.黃宇晨、林谷鴻,(2011),“使用分析網路程序法(ANP)評估招募目標的關鍵準則-以Y公司為例”,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八卷,第三期,502-517頁。
14. 24.黃宇晨、林谷鴻,(2011),“使用分析網路程序法(ANP)評估招募目標的關鍵準則-以Y公司為例”,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第八卷,第三期,502-5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