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呂燕卿 (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台北縣新店市:桂冠。初版.一刷
呂燕卿 (2002)。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能力指標轉化與實踐。
朱美玲 (2008)。與時代共舞的肢體文化—台灣舞蹈的回顧與新象。新活水雙月刊,第17期。12-19。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7)。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志工導覽手冊。
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6)。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身體與自由-凝視台灣文化史中的蔡瑞月。
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7)。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傳承與記憶。
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8)。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藝術與救贖。
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7)。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節目冊。
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2008)。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節目冊。
汪其楣(2004)。舞者阿月:台灣舞蹈家蔡瑞月的生命傳奇。台北市:遠流。初版。
蕭靜文舞蹈團(2005)。啊,她是何等美麗!—蔡瑞月紀念專集How Beautiful She Is。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
蕭渥廷編(1998)。台灣舞蹈的先知-蔡瑞月口述歷史。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張中煖(2007)。創造性舞蹈寶典:打通九年一貫舞蹈教學之經脈。臺北市: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2003)。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理論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
黃壬來主編 (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台北縣新店市:桂冠。初版.一刷。
黃壬來主編 (2002)。藝術與人文教育(下冊)。《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台北縣新店市:桂冠。初版.一刷
袁汝儀(2000)。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思考。現代教育論壇,23-33。
呂燕卿 (2001)。落實人文精神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課程。國立編譯館通訊,48期。2-9
陳朝平(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理念與目標析論。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
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學習領域之統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高雄師範大學。
黃壬來(2002)。全球情勢與台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圖書。
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課程取向。台北市:師大書苑。
薛梨真(1999)。從課程統整模式-談教學設計要領。班級經營,4卷1期。3-12薛梨真(1999)。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施。薛梨真主編。國小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務。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
李坤崇、歐慧敏(2000)。課程統整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頁73。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析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23.
林國平(2002)。學校為本位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規劃與教材設計。花師院刊。
余筱苹(2005)。古蹟之教育資源應用於國民小學課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劉佳佩(2007)。社區資源融入國小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洪子舒 (2007)。九年一貫國小階段之古蹟教學—以大龍峒保安宮及台北孔廟為例。
謝雨潔 (2003)。空間的歷史再書寫—「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保存運動。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致豪 (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問題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論文。屏東市。
古秋平(2003)。國小二年級應用社區資源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與教學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屏東市。
陳子騰(2004)。結合地方文化資源之藝術課程設計—以彰化縣湖東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劉姿廷(2007)。社區文化資源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育之研究—以台中縣太平市社區環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洪嘉惠(2007)。鄉土藝術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之課程設計-以「雞籠中元祭」 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
二、參考網路資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http://www.culture.gov.tw/(2009/7/4)
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http://teach.eje.edu.tw/ (2009/7/6)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網站。http://www.dance.org.tw/ (200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