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射流體細胞分析儀(Laser Flow Cytometry)應用在腫瘤細胞之偵測,與 染色體套數之研究已有很多論文發表,並與病理學上組織分類,與臨床分 期,已漸被採用來當做預後評估參考之依據。在臨床應用上亦可用來當做 化學藥物治療時腫瘤細胞反應的指標,並進而當做治療方針依據。然而有 關化學藥物治療隨時間變化,是否會影響到細胞核改變的報告,並不多見 。因此,本研究是以DMBA致癌劑定期塗抹倉鼠(Hamster)口腔黏膜,致癌 後,施予cisplatin化學藥物治療,在注射前、注射後一天、注射三天、 注射後五天隨意選取腫瘤細胞做一比較其核內細胞週期 (cell cycle)各 個不同時期,間期(the inter- phase, Go+G1)合成期(synthesis)及後期 與分裂期(G2+M)所佔之比例的變化,並進而評估腫瘤細胞對藥物之反應與 另一種藥物加入時的適當時機。 倉鼠頰內在定期以 0.5% DMBA塗抹在 雙側頰囊袋上皮,約八週即呈現乳突狀之突起,在十至十二週時即有明顯 之塊狀突起,而本實驗均以塗抹十六週後雙側頰內均可見明顯之腫瘤,並 切取一小塊送病理檢驗證實為鱗狀細胞癌,並各以三隻有腫瘤細胞之倉鼠 與未曾予塗抹 DMBA之正常頰黏膜做比較,結果顯示正常黏膜之細胞核內 細胞黏膜S- phase所佔之百分比為8.5%,較有腫瘤細胞黏膜S phase所佔 之百分比為26.3%均來得小。進而選取十隻有腫瘤細胞的倉鼠依體重施予 cis- platin藥物注射,在注射前,注射後一天、注射後三天、注射後五 天隨意選取腫瘤組織,個別以雷射流體細胞分析儀分析其細胞週期內Go +G1, S(synthesis)與G2+M各個時期的百分比。結果顯示在注射後第一天 S 時期所佔之百分比有明顯降低之趨勢,亦即藥物在第一天有明顯地抑制 細胞分化的作用,在第三天S 時期即有些稍微地回升。第五天 S時期回升 地較明顯,此意謂著在目前化學治療中所採取的合併療法(combined chemotherapy)在第二種藥物加入的適當時機,亦以cis platin注射後隔 天加入為宜。至於實際臨床應用上,,或人體口腔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前 後腫瘤細胞細胞核之變化則有待做更進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