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丁淑君(2008)。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王秀照(2007)。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與消費者再購意願之研究-以台鳳高爾夫球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王美雲(2006)。單回合高爾夫運動對血糖與血脂肪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市:心理。
王敏華(2005)。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富陽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高爾夫。全民運動週報,3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2008)。Taiwan economic statistic。臺北市:五南。
牟鍾福(2002)。台灣地區民眾運動休閒設施需求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江中皓(2002)。運動觀光高爾夫假期遊客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江文達(2002)。顧客描述期望對顧客滿意度評量與購後意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再興高爾夫球場(2009)。球場簡介。2009年8月21日。取自http://www.tsai-hsing.com/。
李鴻旗(1997)。台灣地區高球友對球場屬性偏好之研究-以幸福高爾夫球場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李憲翰(2005)。高爾夫球友對球場服務品質與期望之研究-以高屏地區高爾夫球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沈莉青(1993)。高爾夫俱樂部會員證購買行為之研究-以幸福高爾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吳兆欣、包怡芬、王宏宗、賴茂盛、吳茂盛(2008)。高爾夫運動消費族群休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北體學報,16,160-268。吳怡靜(2006)。都市公園休閒活動參與者之休閒行為與休閒利益之研究-以豐樂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2008)。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政隆、張良漢、丁淑君(2008)。高爾夫球場的服務品質、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3),1-14。吳彥磊(2005)。大學生高爾夫球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吳家瑞(2008)。國內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休閒涉入、知覺風險、休閒效益之研究-線性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林佑瑾(2003)。從事高爾夫活動者之認真性休閒特質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靜宜大學,臺中縣。林宜蔓(2004)。游泳者持續參與在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素玲(2007)。台灣高爾夫球友屬性、休閒運動認知、休閒運動需求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縣。林鈺真(2008)。 臺北市萬華區市民運動中心使用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煒迪(2001)。高爾夫球友擊球動機及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林樹旺、黃宗成、盧龍泉(2002)。高爾夫球友參與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4(1), 79-91。林聰賢(2008)。國軍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清泉崗球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周金龍(2005)。高爾夫球場經營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何榮生(2006)。台灣高爾夫球場經營管理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洪祥洲(2003)。高爾夫球場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長安高爾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縣。洪煌佳(2002)。突破休閒活動之休閒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侯怡芸(2008)。高爾夫球活動認真性休閒量表再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縣。侯錦雄、姚靜婉(1997)。市民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施致平、李晶、張川鈴、洪煌佳、許卓塵(2002)。台灣地區高爾夫球場評鑑標準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創刊號。徐新勝(2007)。衝浪活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馬上鈞(2002)。休閒效益與生活壓力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郊山登山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一涵(2007)。傑夫衝浪俱樂部會員涉入程度與滿意度關係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以臺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宏忍(2005)。高爾夫不同技術水準參與者之參與動機及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益修(2008)。屏東市高爾夫練習場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許世銘(2000)探討高爾夫會員證購買動機、投資認知及會員滿意度之探討-以東方高爾夫球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許吉雄(2008)。臺北市天母古道使用者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許美玉(2008)。瑜珈參與者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月玲(2008)。家庭露營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張國振(2008)。自行車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智鈞(2008)。電影院消費者消費者行為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台北威秀電影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張慧如(2002)。台灣鄉村俱樂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對入會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張賢盛(2005)。台南地區高爾夫消費行為與球場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臺中市。梁文信(2006)。高爾夫球場球友參與動機及顧客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梁雯玟(2001)。顧客導向、服務補償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館為實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章志昇(2001)。台北地區高爾夫球場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葉柏孜(2002)。影響市民農園承租者承租滿意度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嘉義市。葉錦樹(2009)。運動網站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以Yahoo!奇摩運動網站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逢文(1987)。服務業滿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游顯貴(2007)。高爾夫球場品質改善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臺北市。楊仁仁(2006)。中部地區高爾夫球場經營定位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楊原芳(2005)。內在休閒動機、認真型休閒特性與最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高爾夫球運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楊清泉(2008)。高爾夫球友的球場意象與體驗對其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影響關係-以嘉南地區球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廖士達(2006)。中部地區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蔡苡澂(2006)。高爾夫假期參與者之內在動機、涉入程度與心流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劉承洲(2006)。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美麗華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縣。劉美君(2007)。臺北小巨蛋副館滑冰場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劉碧雯(2002)。國人對高爾夫球場遊憩認知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鄭天明、吳國清、陳美存(2007)不同參與經驗之遊客對展覽型節慶的主題意向、活動吸引力、滿意度與休閒效益之影響研究-以高雄燈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7(1),31-54。鄭天福(2009)。土城市登山步道參與者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盧照琴、林錫波(2007)。高爾夫球場經營成功因素量表之建構。大專高爾夫學刊,4,37-44。賴子敬(2003)。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賴宏明(2006)。大台北地區高爾夫球友之高爾夫參與行為及對球場服務品質重視程度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蕭睿崢(2005)。高爾夫球場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林口球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縣。謝明忠(2009)。桃園市陽明運動公園使用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藍庭正(2004)。基層服務機關民眾滿意度評量模式暨服務品質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譚彥(2003)。台北地區高爾夫練習場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以消費者對服務品質滿意度評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蘇美玲(1998)。都市公園使用者休閒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蘇翰松(2005)。高爾夫球運動參與者滿意度與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台北高爾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臺北縣。英文部份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8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Dubuque, IA:Wm. C. Brown.
Bolton, R. N., & Drew, J. H. (1991). A multistage model of customers’ assessments of service quality and valu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7(March), 375-384.
Bright, A. D. (2000). The role of social marketing in leisure and recre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of Leisure, 32 (1), 12-17.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 244-249.
Carsmith, J. Merrill, & Elliot, Aronson. (1963). Some hedonic consequences of the confirmation and disconfirmation of expectances. Th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6(2), 151-156.
Churchill, G. A., & Surprenant, C. (1982).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4), 491-504.
Cordes, K. A., & Ibrahim, H. M. (1999). Application in recreation &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New York, WCB: McGraw-Hill.
Czepiel, J. A., Larry, J. R., & Adebayo, A. (1974). Perspectives on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 AMA Combined Proceedings (pp.119-123).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on, G. L. (1991).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Ebel, R. L. (1979). Essenti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3rd ed.).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Festinger, Leon. (1957).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ornell, C. (1992). A v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erson, R. F. (1999). Members for life: proven service and retention strategies for health-fitness and sports club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Gimmy, A. E., & Benson, M. E. (1992). Golf courses and country clubs: a guide to appraisal, market analysis,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IL:Appraisal Institute.
Godbey, G. (1994). 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Goodale, T. (1993). Parks and recreation.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 59 (20), 632-637.
Handy Charles, R., & Martin Pfaff, (1975).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Food Products and Marketing Services.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 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conomic Report, 271-288.
Helson, H. (1964). Adaptation-Level Theory an Experimental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Behavior.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Hovland, C. I., Harvey, O. J. & Sherif M. (1957). Assimilation and Contrast Effects in Reaction to Communication and Attitude Chang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 55(2) , 244-252.
Huppertz, J. W., S. J. Arenson & R. H. Evans (1978). An Application of Equity Theory to Buyer-Seller Exchange Sit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5, 250-260.
Jackson, E. L. & Burton, T. L. (Eds.) (1999). Leisure Studies: Prospect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John, M. (1995). Customer satisfaction:The case for measurement. Journal of Audiovisual Media in Medicine, 18 (1), 17-21.
Kolt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Mannel, R. C., & Stynes, D. J. (1991). A retrospective: the benefits of leisure. In B. L. Driver, P. J. Brown & G. L. 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pp. 461- 473). Stage College, PA:Venture.
Oliver, R. L. (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4), 460-469.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 set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25-48.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94). Alternative scales for measuring service quality: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based on psychometric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Journal of Retailing, 70(3), 201-230.
Philipp, S. F. (1997). Race , gender, and leisure benefits. Leisure Science, 19 (3), 191-207.
Richins, M. L. (1983). Negative word-of mouth by dissatisfied consumers: A Pilot Study. The Journal of Marketting, 47(1), 68-78.
Swan, J. E., & Combs, L. J. (1976). Produce Performance and Consumer Satisfaction: A New Concept. 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40(2), 25-33.
Tinsley, H. E., & Tinsley, D. J. (1986). A theory of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ciences, 8 (1), 1-45.
United States Golf Accociation (2005, January). Handicaps. Retrieved March 20, 2005, from http://www.usga.org/playing/handicaps/handicaps.html.
Weiner, B. (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4), 548-573.
Woodruff, R. B., Cadotte E. R., & Jenkins, R. L. (1983).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es using experience-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 29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