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研究報告:
1. 中國金融學會編,2002年中國金融年鑑,中國金融年鑑編輯部,2002年10月
2. 方至民,企業競爭優勢,前程企管,2000年
3. 李西成,中國大陸金融市場發展近況的研究,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年
4. 李紀珠,「中國大陸經濟情勢總體檢-由財政金融面象觀察」,投資中國論譠 論文集,2002年第四季
5. 波特(Michael E. Porter),李明軒、邱如美譯,競爭優勢,天下文化,1999年1月25日
6. 波特(Michael E. Porter),周旭華譯,競爭策略,天下文化,1998年1月15日
7. 殷乃平,大陸金融體制演變之探索,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2000年9月30日
8. 商景明,中國大陸金融制度,商鼎文化, 2002[民91]第一版
9. 張福榮,金融行銷,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2月,二版
10. 楊雅惠,大陸金融體制之研究─兼論台商融資管道與我國銀行赴大陸設點問題,中華經濟研究院,2002年3月
11. 維默與多明尼克(Wimmer & Dominick),李天任、藍莘譯,大眾媒體研究─導論,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年。
12. 薛琦,我國金融業營運趨勢展望問卷調查2002,臺灣金融研訓院,2002年
13. 謝文真,中國大陸金融部門之現況與展望,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年12月
14. 趙郁文,國際企業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英文部份:
1. Coase, R. 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s, 4, 386-405.
2. Dunning, J. H. (1979). Explaining changing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In defense of the eclectic theor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1(4), Nov.
3. Hymer, S. H. (1960).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 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Ph. D. Thesis, MIT.
4. Killing (1988),Understanding Alliances: The Role of Task and Organizational Complexity ,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exington Books.
5. Lovelock, Christopher H. (1991), Services Marketing, Prentice Hall, New-Jersey.
6. Porter M.E. & Fuller M.B. (1986) , 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 Root, F. R. (1994), 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Lexington, IL: Lexington Books, 22-44
8. Teece, D. J. (1986).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 and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7, 21-45.
9. Vernon, R. (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0(May), 190-207.
10. Weinstein, A. K.(1977), Foreign investments by service firms: The case of multinational advertising agenc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8(Spring/Summer), 83-91
11. Williamson, O.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12. Yin R.K(1987),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Sage Publications
二、期刊:
1. 一銀產經資訊,「大陸網路銀行之發展概況」,一銀產經資訊,第445卷,2002年4月,頁89-93
2. 一銀產經資訊,「中國大陸之銀行帳戶管理制度」,一銀產經資訊,第447卷,2002年6月,頁104-107
3. 一銀產經資訊,「中國大陸銀行業沿革、現況及加入WTO的挑戰」,一銀產經資訊,第432卷,2001年3月,頁1-11
4. 一銀產經資訊,「中國大陸銀行業施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管理新制簡介」,一銀產經資訊,第448卷,2002年7月,頁92-98
5. 一銀產經資訊,「中國大陸銀行業施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管理新制簡介」,一銀產經資訊,第448期,2002年7月。
6. 一銀產經資訊,「外資銀行入股大陸股份制銀行之風潮悄然興起」,一銀產經資訊,第442卷,2002年1月,頁58-60
7. 一銀產經資訊,「淺談國內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的機會與風險」,一銀產經資訊,第440卷,2001年11月,頁1-10
8. 一銀產經資訊,「對大陸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觀察」,一銀產經資訊,第第447 卷,2002年6月,頁108-115
9. 今週刊,「華一銀行幕後金主搜密」,今週刊,307期,2002年11月,11日
10. 王煦棋,「兩岸金融往來之開放現況--臺資銀行前進大陸」,今日合庫,第28卷第6期,2002年6月,頁4-1411. 王嘉麗,「中國大陸商業銀行法概述」,今日合庫,第27卷第6期,2001年6月, 頁95-12012. 江怡慧,「大陸地區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法令之沿革及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之考量」,今日合庫,第26卷第7期,2000年7月,頁40-5513. 江怡慧,「大陸銀行業在WTO規範下之現況與未來趨勢」,產業金融季刊,第106期,2000年3月,頁96-10714. 余瑞明,「本國銀行赴海外設置分支機構之策略研究 (下)」,華銀月刊,第52卷第5期,2002年5月,頁4-815. 余瑞明,「本國銀行赴海外設置分支機構之策略研究 (上)」,華銀月刊,第52卷第4期,2002年4月,頁18-2316. 李佩芬,「上海商銀───不擠金控列車,要做兩岸金融第一快」,數位時代 2002年6月19日17. 李芳齡,「國內銀行出走大陸之利弊分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6卷第7期1993年7月,頁88-9018. 李紀珠,「台灣銀行業赴大陸設立據點的機會與挑戰」,國家政策論壇,2001年12月7日
19. 李紀珠、簡永光,「臺灣銀行業赴大陸發展之機會與挑戰」,國家政策論壇,2002年1月,頁81-9520. 周仲飛,「大陸外資銀行法的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月旦法學,第42期,1998年11月,頁110-12521. 周吳添、洪美華主持、王文杰紀錄整理,「檢析中國大陸金融體制與我國銀行事業發展的新方向」座談會,月旦法學,第16期,1996年9月,頁76-82
22. 林文斌,「中國大陸銀行體制變遷--市場社會主義及之後」,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1期2001年11月,頁67-9423. 林音,「大陸金融改革之現況、問題與做法」,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35卷第8期,1999年8月,頁1-1124. 林黃河,「大陸的中央銀行」,華銀月刊,51卷3期,2001年3月,頁7-1125. 邱曉嘉,「積極開放金融業赴大陸設置分支機構,協助臺商投資」,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2期,2001年4月,頁52-5526. 侯山林,「中國大陸金融部門潛藏危機與改革走向」,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2卷8期,1999年8月,頁17-2427. 施敏雄、邱仕敏,「中國大陸金融市場之演進與展望」,臺灣經濟金融月刊,38卷4期,2002年4月,頁11-2228. 范錦明,「大陸民間資金融通渠道與臺商因應策略」,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7期,1998年1月,頁35-4629. 范錦明,「臺商如何運用大陸的民間金融組織」,臺研兩岸產業與投資,第10期,1999年9月,頁27-3330. 徐滇慶,「大陸金融問題以及入世的衝擊」,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四期,2001年12月,頁15-2531. 殷乃平,「中國大陸金融體制的演變與改革」,華信金融季刊,第12期,2000年12月,頁25-3332. 袁明仁,「大陸臺商授信風險評估」,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3期,2001年9月9日,頁33-4733. 高長,「台灣銀行業在大陸發展的機會與限制」,財稅研究,第34卷第6期,2002年11月34. 商景明,「大陸中央銀行制度的現存缺失和改進方向」,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卷第3期,2001年9月,頁17-3235. 張健南,「淺談外資金融機構在大陸現況」,華銀月刊,第50期2月2000年2月,頁16-1836. 陳伯志,「中國大陸金融改革之分析:一九九八∼二○○一年」,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1期2001年1月,頁1-3437. 陳清溪,「大陸金融改革及現況」,華銀月刊,第51卷第2期2001年2月,頁20-3838. 陳惠國,「中國大陸加入WTO對其銀行業之影響」,今日合庫,第27卷第12期,2001年12月,頁25-5439. 陳禎惠,「華信銀行不一樣的大陸策略」,能力雜誌,2001年5月號,頁40-4440. 陳駿逸,「臺資赴大陸投資銀行之可行性探討」,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2期,1997年3月,頁12-3041. 游豐吉,「對大陸銀行體制改革之研究」,中共研究,第32卷第11期,1998年11月,頁32-4442. 程世娟,「中國大陸銀行業經營概況分析 (下)」,今日合庫,第28卷第3期,2002年3月,頁81-9843. 程世娟,「中國大陸銀行業經營概況分析 (上)」,今日合庫,第28卷2期,2002年2月,頁20-5044. 黃建森、周欣宜,「大陸金融發展與金融改革之研究--兼述兩岸金融制度之異同」,信用合作,第65期,2000年7月,頁30-4345. 黃建森、嚴宗銘,「大陸商業銀行法之基本內涵」,信用合作,第54期1997年10月,頁7-1246. 楊勝剛、劉輝煌,「大陸金融服務自由化:進展與問題」,經濟前瞻,第74期2001年3月,頁54-6647. 楊雅惠,「大陸金融體制之改革與挑戰」,經濟前瞻,第77期2001年9月,. 頁72-7548. 楊雅惠,「大陸金融體制之沿革與問題」,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1期2001年3月,頁1-1649. 溫文錫,「我銀行業赴大陸籌設據點的可行性研究」,彰銀資料,第43卷第2期1994年2月,頁3-850. 趙東,「論中國大陸的金融改革與經濟安全」,臺研兩岸前瞻探索,第16期,1999年7月,頁133-15151. 劉泰平譯,「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 (續)」,彰銀資料,第50卷第3期2001年3月,頁10-13
52. 劉泰平譯,「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彰銀資料,第49卷第11期,2000年11月,頁11-15
53. 蔡忠勇,「大陸地區銀行業體制之演變」,彰銀資料,第50卷第3期,2001年3月,頁24-3054. 鄭景文,「中國加入WTO對外資政策及臺商之影響」,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5卷第2期,2002年2月,頁26-3055. 簡永光,「臺商在大陸融資管道之探討」,臺灣金融財務季刊,第2輯第1期2001年3月,頁17-4456. 魏兆年,「本行推展大陸地區臺商金融業務之展望」,今日合庫,第28卷第6期,2002年6月,頁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