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4 04: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上妤
論文名稱:以AHP/FI建構土地利用潛力評估方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LAND USE POTENTIAL EVALUATION USING AHP/ FI METHODS
指導教授:紀雲曜紀雲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榮大學
系所名稱: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土地利用潛力層級分析法模糊積分最適距離
外文關鍵詞:land-use potentialAHPfuzzy integrationsuitable dist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9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由防災觀點出發,在「安全」、「經濟」與「便利」原則下,藉由相關文獻回顧,擬定土地開發潛力影響因子評估架構圖,並由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建立各影響因子間權重關係。茲將影響平原地區土地利用潛力的主要因子,分為「自然災害」及「區位條件」二部份,在「自然災害」部份的評估,以目前常用之災害評估指標計算各因子評值,在「區位條件」部分,則經由區位條件問卷,進行各項設施影響距離與專家肯定程度(extent of expertise, E.E.)之調查,利用最大最小值方法(max-min method)與模糊積分(fuzzy integration, F.I)法,整合專家不同意見,探討區位設施最適影響距離,由設施距離土地之遠近計算因子評值,再綜合發展成一套平原地區之土地利用潛力評估模式。
由AHP問卷結果,顯示「自然災害」及「區位條件」對土地利用潛力相對權重分別為0.665及0.335。自然災害影響因子中,以「水災」權重值0.356為最大。區位條件以「交通運輸設施」之權重值0.447為最大,此結果皆與實際土地利用發展的認知頗為相同。
由「區位條件」問卷調查結果,經由最大最小值及模糊積分方法之分析結果顯示,各區位條件之設施項目影響(服務)最適距離,「公共設施」有8項,包括高中(職)、大專院校、活動中心、體育館、市鎮公園、市政府、警察局(消防隊)與自來水廠(電力公司),最適服務距離分別為1,000、1,500、750、1,500、900、1,600、1,100及2,700公尺。「交通運輸設施」有6項,包括捷運場站、高鐵場站、公車站、航空站、交流道與主要幹道,最適影響距離分別為700、2,100、500、2,600、800及500公尺。「鄰避設施」有9項,包括火力發電廠、污水處理廠、瓦斯槽、垃圾處理廠(焚化爐)、墳場(火葬場)、殯儀館、變電所、監獄與核能發電廠,最適影響距離分別為3,600、1,800、1,200、2,500、1,700、1,000、700、5,000及22,000公尺。
本研究將所建構之土地潛力之評估模式,應用於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進行特定區之土地利用潛力評估,結果顯示特定區內東側區域之土地利用潛力值最大,可作為高密度使用,西側區域土地利用潛力值最小,則應作低密度使用。若為特殊用地,則可依設施功能/用途,分別考量「自然災害」值與「區位條件」值。以變電所為例,其為重要設施,但亦為「鄰避設施」,其位置之選定,應符合安全度高區位條件較低之原則,以此檢討目前的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之土地分區配置,顯示目前之規劃相當符合此一原則。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previous publications could be determined the evaluation structure of factors that affect l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under considering the security, enconomy and convenience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ighting of each factor could established. The primary fac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nature disaster and area term. The former evaluation value of each factor could be decided with current disaster evaluation index. Through questionnaire , the later could be made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fluenced distance of various facilities and the extent of expertise. By the Max-min method and the fuzzy integration, expertise opinions could be integrated and the suitable distance of facilities could be determined. After calculating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factors in area term, the valuation model of land use potential of the plain region can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questionnaire, weighting of nature disaster and area term were 0.665 and 0.335,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 weighting of flood disaster and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re largest. They were 0.356 and 0.447, individually. This result was the same as the acknowledge of actual land use and development. By applying process, public facilities had eight items, include the senior high school, university , activity center, gymnasium, town park, city hall, Police Station( fire brigade) and waterworks( power company). The most suitable distance of suggestion was 1000, 1500, 750, 1500, 900, 1600, 1100 and 2700 meters, separately. The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had six items, include station of the rapid transit, station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bus stop, air terminal, interchange and main trunk highway, and the suitable distance was 700, 2100, 500, 2600, 800 and 500 meters, separately. The abhorrence facilities had nine items, include the thermal power plant, sewage farm, fuel gas slot, refuse disposal factory( incinerator), grave( crematory), funeral home, transformer station, jail and nuclear power plant, and the suitable distance was 3600, 1800, 1200, 2500, 1700, 1000, 700, 5000 and 22000 meters, separately.
Through above procedure, the near area of Tainan station of the high speed railway wa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land use potential index would be built 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in the district of the east side was greatest, can be used as the usage of the high density. The potential in the district of the west side was lowest, can be used as the usage of the low density. However special usage should depend on function and purpose, consider the value of nature disaster and area term, respectively. For example of the transformer station, that is a importance facility, but also a abhorrence facility. To decide the suitable site should match the principles of the high security and lower area term. Review with this disposition of the study scope, it showed that current programming matched above principles.
摘 要 I
ABSTRACT III
謝 誌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內容及流程 2
1-4論文內容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土地評估方法 5
2-1-1土地適宜性 6
2-1-2土地利用潛力 8
2-2土地利用潛力影響因子 8
2-2-1自然條件 8
2-2-2區位條件 8
2-3災害的相關研究 11
2-4層級分析法 19
2-5小結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3-1層級分析法(AHP) 22
3-1-1層級分析法之概述 22
3-1-2層級分析法之步驟 22
3-2最大最小值方法 28
3-3模糊積分法 29
第四章 問卷調查與分析 31
4-1 AHP問卷調查 31
4-2調查對象 33
4-3 AHP問卷調查與分析 33
4-4區位條件評估準則及問卷調查 38
4-4-1評估準則選定 38
4-4-2區位條件問卷調查 39
4-4-3問卷結果與敘述統計 40
第五章 最適影響距離分析 44
5-1影響距離探討 44
5-2最大最小值結果 44
5-3模糊積分法結果 50
5-4結果討論 53
5-5小結 66
第六章 土地利用潛力評估模式之建立 67
6-1名詞定義 67
6-2土地利用潛力指標值 69
6-3因子準則及標準化指標 70
6-4「區位條件」評值計算 81
第七章 案例分析與討論 83
7-1地理環境 83
7-2基本資料 85
7-3基本假設 89
7-4分析與結果 91
7-5討論 98
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00
8-1結論 100
8-2建議 101
參考文獻 102
中文部分 102
英文部分 105
附錄一 107
附錄二 111
附錄三 113
附錄四 115
表目錄
表2-1各種評估適宜性方法優缺點比較表 7
表2-2土地利用分析考慮因子 10
表2-3同時從「安全」與「經濟」觀點決定土地利用潛力等級 11
表2-4值與基礎容許承載力之關係詳表 12
表2-5液化阻抗之地震規模修正係數 14
表2-6台灣各震源區地震參數表 16
表2-7「公共設施」與「交通運輸設施」影響範圍一覽表 18
表2-8「鄰避設施」影響範圍一覽表 19
表2-9 AHP相關文獻一覽表 20
表3-1 AHP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 24
表3-2 AHP方法評估比率尺度表 25
表3-3 AHP方法隨機指標與階層數關係表 28
表4-1第一階段各評估項目適當性範例表 32
表4-2第二階段對偶比較範例表 33
表4-3第一階段評估項目問卷調查比率彙整表 34
表4-4第一階段「自然災害」影響因子問卷調查比率彙整表 35
表4-5第一階段「區位條件」影響因子問卷調查比率彙整表 35
表4-6自然災害因子權重及一致性檢定表 36
表4-7區位條件因子權重及一致性檢定表 37
表4-8評估準則因子彙整表 39
表4-9有效問卷與基本敘述統計表 41
表5-1「公共設施」各評估準則之Max-Min值結果彙整表 46
表5-2「交通運輸設施」各評估準則之Max-Min值結果彙整表 48
表5-3「鄰避設施」各評估準則之Max-Min值結果彙整表 49
表5-4各項評估準則以模糊積分法方式計算影響範圍彙整表 52
表5-5各設施最適距離與平均重要性程度之相關性分析 52
表5-6「公共設施」各項目之模糊積分分析結果 59
表5-7「交通運輸設施」各項目之模糊積分分析結果 61
表5-8「鄰避設施」各項目之模糊積分分析結果 62
表5-9 23項評估準則之最適影響/服務距離建議表 65
表6-1土地利用潛力因子權重表 69
表6-2以土地開發成本或防災費用評定潛力值的方法 73
表6-3「自然災害」因子標準化 74
表6-4「公共設施」各項評估準則彙整表 76
表6-5「交通運輸設施」各項評估準則彙整表 78
表6-6「鄰避設施」各項評估準則彙整表 80
表6-6 「鄰避設施」各項評估準則彙整表(續)…………………………………….81
表7-1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鑽探孔位資料表 88
表7-2研究範圍內插點位資料 90
表7-3 λ、ξ、LU意義說明表 92
表7-4「自然災害」指標評估表 93
表7-5「區位條件」之「公共設施」與「交通運輸設施」指標計算評估表 94
表7-6「區位條件」之「鄰避設施」指標計算評估表 94
表7-7「區位條件」指標評估表 95
表7-8土地利用潛力指標評估表 96
圖目錄
圖1-1土地分區因子架構圖 2
圖1-2研究流程圖 4
圖2-1淺層震源分區 15
圖3-1 AHP之處理步驟 24
圖3-2 Max-Min模式示意圖 29
圖3-3模糊積分法示意圖 30
圖4-1土地利用潛力評估因子初步階層圖 32
圖4-2土地利用潛力評估因子階層圖 35
圖4-3土地利用潛力評估因子階層及因子權重圖 38
圖5-1界定影響範圍距離示意圖 44
圖5-2受訪者對大專院校之影響距離模糊數 51
圖5-3「公共設施」各項目之影響距離所對應 值變化圖(一) 55
圖5-4「公共設施」各項目之影響距離所對應 值變化圖(二) 56
圖5-5「交通運輸設施」各項目之影響距離所對應 值變化圖(一) 56
圖5-6「交通運輸設施」各項目之影響距離所對應 值變化圖(二) 57
圖5-7「鄰避設施」各項目之影響距離所對應 值變化圖(一) 57
圖5-8「鄰避設施」各項目之影響距離所對應 值變化圖(二) 58
圖6-1名詞定義 68
圖6-2標準化方式示意圖 70
圖6-3美國住宅洪災損失率圖 71
圖6-4「區位條件」實際距離標準化示意圖 75
圖6-5交集聯集平均數使用範例說明 82
圖7-1高速鐵路台南車站特定區區位條件圖 84
圖7-2高速鐵路台南車站特定區及其週邊設施相關位置圖 85
圖7-3高鐵特定區區內配置示意圖 87
圖7-4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鑽探孔位位置圖 89
圖7-5研究範圍內插點位位置圖 90
圖7-6「自然災害」等值線分佈圖 97
圖7-7「區位條件」等值線分佈圖 97
圖7-8土地利用潛力等值線分佈圖 98
圖7-9「自然災害」等值線分佈圖 99
圖7-10「區位條件」等值線分佈圖 99
中文部分
書籍
刀根勳,AHP事例集,日科技連,1990。
中華顧問工程司,台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93。
王慶瑞,運輸系統規劃,亞聯工程顧問公司發行,台北,第1頁,1996。
台南市政府,高速鐵路台南車站特定區計畫都市設計規劃案-期末設計規劃報告書,2001。
台灣省政府地政處,高鐵台南車站特定區區段徵收公共工程細部規劃設計-土壤地質鑽探與試驗分析成果報告,1999。
東海大學景觀系,公園綠地規劃準則研擬,內政部營建署委託研究,1998。
林建元、廖經芳、廖文祥,都市救災決策支援系統-設施區位模式之建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報告,1990。
徐明同,地震學,國立編譯館,台北,第57-60頁,1979。
許銘熙、張倉榮、鄧慰先、黃成甲、葉森海,朴子溪、巴掌溪、鹽水溪及二仁溪流域淹水潛勢分析,87年度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整合性專案研究報告,台北,1998。
黃書禮,生態土地使用規劃,詹氏書局,第214-242頁,2000。
葉光毅、吳永隆,地區性交通計劃,滄海書局,第478-494頁,1997。
潘國樑,山坡地永續利用,詹氏書局,台北,第76-83頁,1999。
潘國樑,應用環境地質學,地景書局,第394頁,1993。
薛曙生,洪水災害保險制度可行性研究,經濟部水利司研究計畫,85EC2A043001,1996。
期刊
李瑞麟,「土地使用規劃方法、問題及對策」,人與地,第5期,第28-37頁,1980。
林奕全,「以路線價係數法應用於地價查估」,第五屆全國經營實務專題成果研討會,雲林,2002。
林茂成,「鄰避型設施區位選擇與處理模式之探討-以都會區捷運系統為例(上)」,現代營建,第22卷,第5期,第67-76頁,2001。
施昱年、張梅英、張國楨,「台中市透天住宅價格與外部居住環境因素空間結構相關性分析」,中華地理資訊學會2000年會計學術研討會,第184頁,2000。
張石角,「都市山坡地利用潛力調查與製圖-方法論與實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11卷,第1期,第17-18頁,1980。
張益三、徐偉鈞、杜建宏,「山坡地開發設施容受總量管制系統之研究」,公共工程學術研討會,台南,第11-91頁,2002。
曾明遜、謝潮儀,「住戶逃避鄰避設施之自我防衛支出-以垃圾處理場為實証對象」,都市與計劃,第22卷,第2期,217-233頁,1995。
馮正民、曾平毅、王冠斐,「捷運系統對車站地區房價之影響」,都市與計劃,第21卷,第1期,第25-45頁,1994。
馮正民、解鴻年,「緊急設施區位模式之評述」,交通運輸,第11期,第27-38頁,1989。
葉光毅,「都市公共設施服務距離之研究-台南市之實例探討」,建築學報,第1期,第125-136頁,1990。
鄒克萬、張曜麟,「一個機率性土地發展分析模式」,台灣土地科學學報,第1期,第51-66頁,2000。
鄒克萬、謝銘智,「比較分析都市公共設施之空間公平性」,規劃學報,第27期,第45-72頁,2000。
鄭錦桐、李錫堤、蔡義本,「利用地理資訊系統輔助地震危害度分析」,地工技術,第69期,第41-50頁,1998。
簡文郁、柴駿甫、鄧崇任,「功能設計法耐震需求參數初步探討」,如何提升台灣建築耐震安全研討會論文集,第52-65頁,2000。
學術論文
王鐸元,焚化爐區位選擇之研究,成功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江宛瑛,居住區位選擇指標建立及地理資訊系統應用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吳彩珠,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地價相互關係之研究,政大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
吳清源,公共設施之環境風險認知函數建構與解析,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吳寶雅,層級分析法在衛生掩埋場安全評估之應用,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李忠璋,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捷運車站站位佈設之研究-以蘆洲支線為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杜雲龍,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周太郎,都市建設土地開發方式評選之研究-以淡海特定區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周幸慧,都市公車停靠站服務範圍劃定方法之研究-以台南市公車系統為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林人和,台中市住宅地價引想因素之研究以西區北區為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胡志平,台北市生活環境品質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中興大會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
梁豐裕,都市行政中心區位選定之研究-以桃園縣蘆竹鄉為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陳建勛,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土地使用配置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黃仲毅,居民對於鄰避設施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為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黃啟福,住宅屬性需求之研究-松山、大安、古亭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1983。
黃碧慧,由居住環境品質觀點探討國宅開發區位優先順序評估,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劉怡萱,地理資訊系統之網路分析於都會區災害防救之應用,臺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蔡馥竹,都市住宅鄰里服務設施便利性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國宅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謝浩明,台北市號誌路口路段交通擘事多變量解析及其改善對策,交通大學運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
鍾佾真,永續土地使用規劃之評量系統-以臺北都會區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英文部分
書籍
Braja, M. D., 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1985.
Haward, A.D, and Remson, I., Geolgy in environmental planning: McGraw-Hill, New York, p478, 1978
Mc Harg, I. L. Design with Nature, Doubleday Garden City, New York. 1969.
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Graw -Hill.,1980
Satty, T. L., Varges L. G., Prediction, Projection and Forecasting-Applications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Economics, Finance, Politics, Games and Sport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Youd, T. L., and Tokimatsu, K., Proceeding of the NCEER workshop on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oils, Salt Lake, 1997.
期刊
D.G. Brown and B.C. Pijanowski and J.D. Duh " Mode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on private lands in the Upper Midwest, USA "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 Vol. 59 , No. 4 ,pp247-263, 2000.
Herrmann., S. and Osinski , E. "Plann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rural areas at different spatial levels using GIS and modeling tools, "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No.39, pp.93-101, 1999.
Hopkins, L. 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Land Suitability Map:A Comarative Evaluation," Journal of America Institute of Planners, No.43, pp.386-400, 1977.
Ishikwaw, A., Amagasa, T., Tamizawa, G,. Totsuta, R. and Mieno H., "The Max-Min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via Fuzzy Integration, " Fuzzy Sets and System, Vol.55, pp.241-253, 1993.
Iwasaki, T., Arakawa, T., and Tokida, K., "Simplified Procedures for Assessing Soil Liquefaction During Earthquakes, "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outhampton, pp.925-939, 1982.
Ridker, R. and Henning, J. J. "The Determinants of Ressidential Property Vault with Special References to Air Pollution, "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49, pp.147-157, 1967.
Seed, H. B., Tokimatsu, K. Harder, L. F., and Chung, R. M., " Influence of SPT procedures in soil liquefaction resistqnce evaluation,"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SCE, Vol.111, No.12, pp.1425-1445, 1985.
Seed. H. B., and Idriss, I. M., " Simplified procedure for evaluating soil liquefaction potential, "Journal of the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s Division, ASCE, Vol.97, No.SM9, pp.1248-1273, 1971.
Steiner, F., " Resource suitability : methods for analysis.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7, No.5, pp.401-20, 1983.
Tibout, Charles M.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LXIV, pp. 416-425, 1956.
Vesterby, M. and Heimlich, R. E. , " Land Use and Demographic Chang :Result form Fast-Growth Counties, " Land Economics, Vol.67, No.3 ,pp273-291, 199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