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21: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瑞珠
研究生(外文):Chen, Jui Chu
論文名稱:社會安全制度增加企業勞務成本之研究-以國內勞保/健保/勞退新制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increase i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enterprise labor cost _To labor insurance/health insurance/labor pension Center
指導教授:陳榮隆陳榮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Jung Lung
口試委員:陳禹成黃程貫
口試委員(外文):Chen, Yu ChenHuang, Chen Kuan
口試日期:2013-01-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4
中文關鍵詞:工資非工資薪資所得勞務成本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勞退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勞/健保投保薪資勞/健保投保薪資級距勞工退休金提撥級距費基費率以多報少薪資逕調申覆爭議審議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連續幾年來的國內房價年年高漲,又馬總統於2012年3月間當選連任後,汲汲如律令趕著宣佈油電雙雙調漲,此舉已經把國內物價消費全面推向最高點。 然而,國內受薪階級的勞工卻深刻感受到實質薪資收入近十年來卻沒有增加(圖表一) ,國民所得始終趕不上物價生活消費水平,國民生活痛苦指數 居高不下。估不論國民無法有能力買房置產;在過去十年間備受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循環交替的經濟惡性影響下,近年更遭逢全球國際金融風暴、二次歐債危機、及美國經濟復甦緩慢,亦使得國內產業於出口連續衰退及國內產業無法昇級使得於國際競爭力漸漸式微,今年八月間主計處更將我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圖表二) 下修至2%以下,今年(2012年)我國GDP經濟成長率恐怕已衰退到只剩1.66%之譜(圖表三) 。景氣不佳,企業營收狀況差無能力為國內勞工加薪,使得多年來勞工薪資實質收入與所得停滯不前甚至負成長,企業聘僱人力方式也多有改變;除了無法長期僱用外並持續計劃性減縮人力甚或遇職缺不補,勞動市場亦紛紛轉變僱用方式改以短期僱用、部份工時(即時新制人員)、或改採勞動派遣之派遣人力以臨時支援方式等來調整營運上所需之人力。然而我國民年平均所得也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國家水準之
外,更於2012年台灣僅被世界組織評鑑為開發中國家 。
筆者多年來關注勞資議題 ,本論文關切國內勞工例年來實質薪資所得收入為何負成長? 並於較早之前,筆者亦曾對此議題以「職薪倒退、誰偷走血汗錢?」為題於於平面媒體做專欄文章發表 ,內容分別以「勞務成本重,雇主不加薪」、「勞退新制,難有遞延給付優勢」及「倡基本工資,對照社保級距」等為三大分析發表於內。本論文於此預先保留並不對其他屬經濟層面因素多做論述,本文僅以「社會安全制度增加企業勞務成本」為主軸探討勞工實質薪資負成長與企業經營成本之相關為研究;並僅(尤)以「國內勞保/健保/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之制度與施行為中心,是為本文所研究與探討之最大聚焦及重點。
因此,為了探討國內勞工實質薪資收入負成長與企業僱用勞工之勞務成本相關之研究,筆者於本論文起筆開始前於下首先引用近期頗受大家關注的話題為開端引言;亦即以國內《商業週刊》於民國100年6月7日發佈監察院的第一份台灣產業調查報告,及《商業週刊》於民國100年2月1日所出刊之第1158期刊的訊息報導主標題:「誰?偷了我的血汗錢!」做為論文於第一章「緒論」之研究動機與背景為前導說明。並於第二章就我國過去自民國85年至今約16年期間,國內經濟成長之消長概況與國民就業薪資所得有無成正向或負向之情形,及國內勞工薪資實質成長率又如何。並詳細查詢調查與紀錄國內經濟曾在幾年間成正成長之際與國內受薪勞工薪資收入卻反成負成長做數據上之調查與剖析。另就企業僱用人力與運用做調查報告,解析勞工實質薪資所得與就業之希望待遇有無差異或有無落差做調查 ,進一步以勞工家庭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及消費傾向做調查。另於第三章將增加一些篇幅討論說明攸關我國勞工權益之「基本工資」 、「工資」、「薪酬」與企業「給薪」之內涵為何。而我國受僱勞工所獲報酬之「工資」與企業「給薪」形成「勞務成本」之概念有無差異。以及勞動基準法所稱勞工所獲自雇主「工資」之報酬與企業「薪資」之給予於民法上賦予雇主自主之經營管理權有無競合問題? 並勞動基準法亦稱「雇主責任」於「勞務成本」上牽動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之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及新制勞工退休金之負擔其相牽繫之法定基楚又為何? 進而將於第四章將提供部份篇幅詳細討論;分析屬國內法律強制規定之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下之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及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之規範其對勞工權益保障內容為何? 及其立法意義與功能及保險給付項目各為何?
既然這三項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之立法意旨為保障勞工之基本權益,則其科以企業雇主責任負擔義務與其提繳業務又為何? 社會安全保險費率與保險費用之計算又如何? 勞工與企業雇主各自保費分擔比例內容又為何。 又事業單位之雇主若不按立法規定為勞工辦理加入社會安全保險;及為勞工依新制勞工退休金條例提撥退休金時致有損勞工權益有無罰則? 其處置效益為何? 關於上述所提之三大類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下的規範,對於企業雇主於經營管理上之「勞務成本」為何? 於第五章筆者將進一步討論對於近年來電視與平面媒體紛紛報導國內勞工實質薪資收入所得停滯(凍漲)並成負成長因素,是否係牽繫企業僱用勞工人力之「勞務成本」亦有無相干? 原本以為企業雇主(事業單位)按前述三大類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之規範為雇主責任,並為勞工勞動權益之基本保障時,尚不致於有什麼問題。但不料,其間攸關保障勞工權益之提繳基礎之費基;於一方為勞工所認知為費基之「薪資」卻與企業雇主一方所認知之「工資」應為提繳費基之基礎計算,雙方產生嚴重之意見分歧,以致於勞資兩造間之勞工一方以企業雇主之資方以其薪資「以多報少」為訴;提出諸多爭議與訴訟。因此,於此章節筆者亦將詳細介紹因兩造間(勞方與資方)所提於勞保/健保/新制勞工退休金提繳費基之認知不同;致引發勞工檢舉與申訴之態樣為何? 以及我國勞政機關對於資方(企業雇主)事業單位於勞工權益上以多報少之處致置為何? 另就我國行政機關就其行政裁量權與企業於民法上之經營自主管理權之競合問題為何? 探討資方(企業雇主)事業單位於行政救濟上對於行政機關所科以行政裁量之處置所提訴願效果又為何? 由於國內相關勞動法令傾斜偏向保護勞工權益,科以資方(企業雇主)之事業單位於法規範上得負各項責任,因此造成企業僱用人力之相關勞務成本費用居高不下,並因法令之異動與更修亦使負擔與支出有逐年遞增之情形。企業雇主於此為有效控制經營上之勞務成本,故常常緊縮人力,或遇職缺不補、也不輕易為勞工加薪、加發獎金或於加薪比例上自多有斟酌與考量。導致國內雖仍能保持經濟成長,但勞工失業率卻居高不下,國民實質薪資所得與國內就業數字仍不理想。
要探究國內勞工薪資水平為何無法成長,企業雇主為何無法為員工加薪呢? 此項造成國內就業職域薪資水平十多年來無法成長之因素,筆者始終認為除了上述的「工資」 與國內勞政機關立法所訂定之各項勞工社會安全福利保險制度的「費基」其課費基礎認知不同形成長期爭議外;另政府於民國94年7月1日積極立法並施行的「勞退新制」之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勞工退休金改以「立即提撥制」,亦造成企業雇主於勞工退休金之給付上有別於舊制之勞基法規定難有遞延給付之緩和效果,恐為最大因素。 雖然「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乃國家政府為規劃全民福祉及保障全國勞動工作者之最低勞動權益與健康安全之措施,對勞工而言其雖有效保障了勞工之相關社會安全保險之正面效益,但不料卻也會對勞工之薪資成長帶來相對衝擊之負面影響。因我國現行「社會安全保險制度」中如勞工保險、全民健康保險及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等之相關規定,仍有制度與法規上設計不完備之處,使得企業資方與勞工產生歧見,進而形成爭議。然而形成爭議時卻只能由國內主管勞政機關以行政解釋或命令來因應,惟主管勞政機關之勞委會之意見並非完全合乎法理,有時過度傾斜保護勞工以維護偏向勞工之利益擴大解釋,使得勞資雙方爭端與爭議並不能有效解決 。於此,筆者認為實有檢討之必要。本文除就行政意見為檢討外,並提出企業勞務成本與勞工社會安全保險制度權益之保障於適法上應如何平益。至於立法論部分,本文認為要根本解決企業資方難為勞工加薪之相關疑慮與問題,除了其他屬經濟因素外(於此非本文之重點),勞工保險條例、全民健康保險條例、新制勞工退休金條例及勞基法等均有及早修正並應考量長遠之勞工政策為必要 。
如上所述,本文論述重點即是就相關國內勞動法令及於勞工社會安全保險制度 暨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之規定;責成資方企業(即事業單位)之雇主責任於「勞務成本」之負擔越顯加重,而恐怕這就是除了國內經濟因素與全球景氣衰退、通營業緊縮循環外,也是造成國內職場勞工就業實質薪資所得停滯不前並下滑;及勞工實質薪收入與所得十多年來無法成長因素之一,本文就此因素為中心加以研判分析與探討。

摘 要 I
謝 辭 VII
目 錄 IX
表 目 錄 XV
圖 目 錄 XV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15
第四節 本文架構 17
第二章 我國經濟景氣概況與勞工薪資之消長 21
第一節 目前國內經濟景氣概況 21
第二節 國內就業情形與勞工薪資概況 30
第一項 國內就業情形 30
第二項 國內勞工薪資概況 34
第三項 國民所得基本概念 40
第四項 國民所得與國民可支配所得 46
第三節 國內就業與失業概況 48
小 結 53
第三章 雇主給付「工資」與「勞務成本」負擔之概要 55
第一節 勞基法所定之「工資」 55
第二節 雇主所定給付之「工資」 59
第三節 勞基法所定之「雇主責任」 62
第一項 雇主負有勞工保險之責任 : 62
第二項 雇主負有全民健康保險之責任 : 63
第三項 雇主負有勞工退休金給付與提撥之責任: 63
小 結 65
第四節 雇主之「勞務成本」 65
第一項 勞工保險保保費之負擔 65
第二項 全民健康保險保費之負擔 68
第三項 勞工退休金給付與提撥之負擔 71
小 結 73
第四章 勞保、健保、勞工退休金之提繳業務與勞工權益 79
第一節 「勞保」投保業務及勞工權益 79
第一項 勞工保險之給付 79
第二項 勞工保險保費之計算與繳納 82
第三項 對事業單位雇主之罰則 84
第二節 健保投保業務及勞工權益 84
第一項 全民健康保險_提供醫療給付 84
第二項 健保保費之計算與繳納 86
第三項 對企業雇主之罰則 88
第三節 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業務及勞工權益 88
第一項 新制 勞工退休金給付要件 88
第二項 新制 勞工退休金給付標準 89
第三項 新制 勞工退休金提撥之計算與繳納 89
第四項 舊制退休金給付及新制退休金提撥之處罰規定 90
第五章 分析勞、健保保費之「費基」與企業「勞務成本」之差異 93
第一節 勞、健保保險費與新制勞退提繳之「費基」 93
第一項 勞保以「月投保薪資」作為「費基」 94
第二項 健保保險費之費基 97
第三項 勞工退休金提撥之費基 100
第二節 「工資」與「月薪資總額」所涉企業「勞務成本」之差異 104
第一項 勞工爭「月領薪資總額」為月投保薪資之「費基」惟雇主倡「經常性工資」為月投保薪資之「費基」 104
小 結: 106
第三節 勞工舉發申訴雇主「月領薪資」以多報少 107
第六章 以「月領薪資」作為社會安全制度之投保金額暨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之費基 113
第一節 企業薪資政策中的「工資」定義 115
第一項 依勞工保險條例 115
第二項 依全民健康保險法 115
第三項 依勞工退休金提撥 116
第二節 我國勞政機關對「工資」之詮釋,及對雇主以多報少之處置 116
第一項 我國勞政機關對於「工資」之詮釋 116
第二項 我國勞政機關對雇主投保薪資以多報少之處置 119
第三節 行政機關就其行政裁量權之效益 122
第四節 雇主就主管機關所做裁罰於行政訴願上之效益如何 124
第一項 調整(降)勞、健保費及勞退提撥之法源依據 124
第七章 薪資以多報少之實務意見衍生僱用方式之改變 127
第一節 我國法院對「工資」定義之判決見解 127
第二節 就勞工薪資以多報少之於實務上之意見 132
第一項 「工資」的定義重實質內容而不以給付名稱為判斷 132
第二項 勞工因工作而必須之開支,以單據實銷,則不為工資 134
第三項 勞工所獲自雇主給予之各項補助費 134
第四項 員工之工資結構可否調整或變動 135
第三節 工資爭議促使企業僱用人力方式之改變 135
第一項 企業雇用改採「部份工時」人員 136
第二項 企業雇用改以「派遣人力之方式 137
第三項 企業雇用人力難為勞工加薪 138
第八章 結 語 140
第一節 國內勞政所架構之社會安全保險制度暨新制勞工退休金提撥致勞工薪資成負成長之觀察 140
第二節 建 議 143
第三節 結 語 148
附件 151
參考文獻 159


(一) 書 籍
1.尤美女、邱駿彥、魏千峰(合著),勞工權利聖經,2000年。
2.丁志達,「勞資關係」,揚智出版社 2011年06月01日。
3.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一)」,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91.05初版。
4.林更盛、邱駿彥、郭玲惠、陳金泉、勞動法學會,黃程貫、黃瑞明、楊通軒、劉志鵬、蔡墩銘、總主編鄭傑夫、魏千峰,勞動法裁判選輯(一),元照出版,1999年12月。
5.周昌湘,「勞動基準法 解釋令、判決彙編」,永然文化出版,2007年9月。
6.陳榮隆,民法專題研究(一),輔仁法學叢書專論類(12)。
7.陳榮隆,民法專題研究(二),輔仁法學叢書專論類(12)。
8.陳榮隆,民法債編總論(修訂二版),三民書局,2002年06月。
9.張智雄,「勞基法逐條解釋令註解(上)(下)」,勞動基準雜誌社1999
年8月1日再版。
10.黃程貫,勞動法裁判選輯(一),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2月。
11.黃程貫,勞動法裁判選輯(二),元照出版公司,1999年12月。
12.黃程貫,勞動法裁判選輯(三),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01月。
13.黃程貫、林佳和,勞動法實務見解,2009年04月01日,台灣法學雜誌
14.黃程貫,因虧損而片面減薪之合法性/高雄地院九七勞簡上一二號,台灣法學雜誌 2009年03月01日。
15.黃程貫,勞資爭議之認定,最高法院97台上1880號,台灣法學雜誌,2008年12月01日。
16.黃程貫,勞動、社會與法,元照出版公司,2011年05月。
17.黃程貫,勞動合作社之派遣,台灣法學雜誌,2010年10月15日。
18.焦興鎧,論勞動派遣之國際勞動基準,輔仁法學,2000年06月。
19.楊宏暉,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契約失靈調整模式,法學新論,2010年08月
20.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2002年初版第2刷。
21.劉志鵬,《勞動基準法釋義》,新學林出版,2005年。
22.劉志鵬、鄭傑夫、陳金泉、陳文靜,勞資雙贏聖經,2000年。
23.劉志鵬,法院審理勞資爭議訴訟案件之分析_93年度及94年度勞資爭議訴訟案件為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7年。
24.劉志鵬,《勞動法理論與判決研究》,元照出版,2000 年。
25.劉志鵬,《勞動法解讀》,月旦出版,1996 年。
26.劉志鵬,《勞資雙贏聖經》,月旦出版,1999 年。
27.劉志鵬,《勞動法裁判選輯》,月旦出版,1998 年。
28.鄭玉波著,陳榮隆修訂,民法債編總論,
29.鄧學良,「國民經濟與勞動營運法制論(國營論)」,高雄,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1994年1月。
30.鄧學良,「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修正前後及勞基法適用情形對照表(2004年版)」,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國際勞資政策研究中心、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04年3月3日。
31.鄧學良,「勞退新制與執行檢視」手冊,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國際勞資政策研究中心、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2005年3月2日。


(二) 網站資訊、法規及法院判決字號
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最新訊息公佈」、「勞工須知」、「法令規章」
2.勞委會「勞動基準法規 彙編」台(76)勞動字第2138號的解釋令。
3.行政院勞委會「勞動基準法規 彙編」台(74)內勞字第328433號函釋,
4.內政部台(74)內勞字第339139號函釋,內政部台內勞字第331013號函釋,
5.行政院勞委會「勞動基準法規 彙編」台(86)勞動二字第014175號函解釋令,
6.行政院勞委會「勞動基準法規 彙編」台(80)勞動二字第20444號函釋,
7.台灣新竹地方法院的判決案例(裁判案號93勞訴字第17號)
8.台灣桃園地方法院的判決,案號95勞訴字第40號)。
9.行政院勞委會「勞動基準法規 彙編」台(81)勞動二字第33866號函解釋
10.台灣桃園地方法院判決(案號96勞訴30號)
11.國民所得統計表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27318302871.xls
(民國88 ~101年之統計表)
12.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裁判字號:96年勞訴字第138號判決。

13.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93年度勞訴字第163號判決。

14.最高法院91年度台上字第897 號判決。



(三) 期刊論文
1.王能君,民國2012年3月,勞動基準法上加班法律規範與問題之研究-日本與臺灣之加班法制與實務,台灣,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1期。
2.李震山、張桐銳、石世豪、黃俊杰、黃程貫、林昱梅、陳明燦,行政法各論,月旦法學雜誌,2006年12月。
3.林炫秋,峰迴路轉回歸工資的本質-夜點費算入平均工資中,高雄地院九七勞訴九一,台灣法學雜誌,2009年04月15日。
4.張鑫隆,勞動市場彈性化與部分工時均等待遇原則,法學新論,2012年07月。
5.陳愛娥,政府在勞資爭議中的公權力運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6年01月。
6.陳瑞敏,民國101年1月,勞工保險費費率自2012年1月起調高至8.5 %,台灣,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12年1月。
7.陳瑞敏,民國100年09月,2012 年基本工資將調漲,台灣,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11年9月。
8.陳瑞敏,2011年07月,勞動基準法修正罰則相關規定,並授權主管機關公布違法事業單位及負責人名稱,台灣,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11年7月。
9.陳榮隆,民事法學新思維之開展─劉春堂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2008年05月。
10.喬治華;莊聲和;梁正德;袁曉芝;鍾孟鈴;徐豈庸,2012年06月,以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為基礎之住院與門診手術發生率統計,台灣,保險專刊,第28卷第1期。
11.黃程貫,我國勞動法發展趨勢之觀察與展望,月旦法學雜誌,第100期。
12.黃程貫,權利行使期間之限制,板橋地院99勞訴43,台灣法學雜誌,2011.02.15。
13.黃程貫,我國勞動訴訟之現狀與困境,勞動、社會與法2011-05。
14.黃程貫,勞動基準法之公法性質與私法轉化,勞動、社會與法2011-05。
15.黃錦堂,台大政治學系教授,「薪資所得」作為投保金額之定義。
16.鄭津津,我國勞資爭議調解制度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2008年08月。
17.鄭津津,健全我國之勞資爭議調解與仲裁機制-以獨任調解人及獨任仲裁人為中心,台灣,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 80 期,2011年12月。
18.鄧學良,「從企業經營之自由權談爭議行為之正當性」,勞資關係月刊,第85期,1989年5月1日。
19.鄧學良,「論台勤高雄分公司加薪爭議案」,勞資關係月刊,第93期,1990年1月1日。
20.鄧學良,「勞保掛號費爭議案評估」(基金會),勞資關係月刊,第104期,1990年12月1日。
21.鄧學良,「我國勞資爭議處理程序規範之評議」,高市勞工局,1991年5月1日。
22.鄧學良「論勞工行政主管機關之法律責任─從退休準備金提撥之監督與國家賠償談起─」,勞資關係月刊,第110期,1991年6月1日,。
23.鄧學良,「勞資爭議仲裁之法理與實務」,勞資關係月刊,第119期,1992年3月1日。
24.鄧學良,「別讓國家經濟與全民幸福由內部開始腐蝕」,勞資關係月刊,第167期,1996年3月。
25.鄧學良,「勞工權益與救濟」,勞資關係月刊,第174期,1996年10月1日。
26.鄧學良,「我國基本工資法制之評議(上)」,勞資關係月刊,第177期,1996年1月1日。
27.鄧學良,「我國基本工資法制之評議(下)」,勞資關係月刊,第178期,1997年2月1日。
28.鄧學良,「勞保年金政策理論與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1997年9月。
29.鄧學良,「勞工檢查行政之法理與實務」,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之「勞工檢查與自動檢查研討會論文集」,1991年12月27日。
30.鄧學良,「企業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護身符─在公平貿易之國際現世下,強制性勞動法令規定對企業經營之必要性─」,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主辦之「企業經營與勞動成本訓練課程」,1994年11月8日。
31.鄧學良,「失業問題之法理分析」,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高雄縣政府主辦,樹德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勞資政策研究室協辦,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承辦之「高屏地區現階段失業問題與因應對策研究發表會」,高雄,2000年4月18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8.焦興鎧,論勞動派遣之國際勞動基準,輔仁法學,2000年06月。
2. 2.李震山、張桐銳、石世豪、黃俊杰、黃程貫、林昱梅、陳明燦,行政法各論,月旦法學雜誌,2006年12月。
3. 5.陳愛娥,政府在勞資爭議中的公權力運用,台灣本土法學雜誌,2006年01月。
4. 16.鄭津津,我國勞資爭議調解制度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2008年08月。
5. 21.鄧學良,「我國勞資爭議處理程序規範之評議」,高市勞工局,1991年5月1日。
6. 22.鄧學良「論勞工行政主管機關之法律責任─從退休準備金提撥之監督與國家賠償談起─」,勞資關係月刊,第110期,1991年6月1日,。
7. 25.鄧學良,「勞工權益與救濟」,勞資關係月刊,第174期,1996年10月1日。
8. 26.鄧學良,「我國基本工資法制之評議(上)」,勞資關係月刊,第177期,1996年1月1日。
9. 27.鄧學良,「我國基本工資法制之評議(下)」,勞資關係月刊,第178期,1997年2月1日。
10. 28.鄧學良,「勞保年金政策理論與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28期,1997年9月。
11. 30.鄧學良,「企業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護身符─在公平貿易之國際現世下,強制性勞動法令規定對企業經營之必要性─」,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主辦之「企業經營與勞動成本訓練課程」,1994年11月8日。
12. 31.鄧學良,「失業問題之法理分析」,論文發表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高雄縣政府主辦,樹德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勞資政策研究室協辦,財團法人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承辦之「高屏地區現階段失業問題與因應對策研究發表會」,高雄,2000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