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07: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貽萍
研究生(外文):Lee Yi Ping
論文名稱:以財經犯罪預防角度看 吹哨者保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me Prevention
指導教授:洪令家洪令家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林俊宏蘇怡慈
口試日期:2014-06-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財經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財經犯罪吹哨者犯罪預防犯罪舉發吹哨者保護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1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中文摘要
有許多犯罪案件發生,雖然旁證隱約顯示出被告犯罪,縱然所有檢警投入許多努力,仍然無法有效使犯罪者受到法律制裁,被害人及社會大眾,都期望知悉內情之吹哨者提供關鍵證詞,不論是體系內或外之人舉發財經犯罪,參與犯罪之人事後悔悟,或未參與犯罪行為但知悉犯罪內情者,將其所之犯罪內情向內部或外部舉發犯罪或不法,讓犯罪者受到法律制裁,為了不讓犯罪者消遙法外,間接鼓勵企圖犯罪者,所以各國不約而同發展推動吹哨者法制,希望藉吹哨者法制以減少各種犯罪。
最優之犯罪防制方法,在於防範犯罪於未然,事後再尋求補救方式自然比不上事先之犯罪預防,且事後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且事倍功半,犯罪預防乃事先規劃對策以減少犯罪,揭示法律以警惕圖謀犯罪者,達到犯罪預防之目的。
舉發財經犯罪之吹哨者應受到保護,目前我國舉發制度散列於各法制之中且沿用多年,參照他國吹哨者舉發制度,建構我國現代之吹哨者保護法制。吹哨者舉發犯罪後之刑責獲得減免,工作權保障為舉發犯罪最常見權益受到損害的部分,所以強化保障吹哨者之工作權,人身安全及犯罪所得追繳合理化同為吹哨者保護之內容,改革財經犯罪之吹哨者制度,以提升犯罪舉發制度效能為探討出發點,達財經犯罪預防之功能。







關鍵詞:財經犯罪、犯罪預防、吹哨者保護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crimes occur, although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defendant vaguely crime, even though all the prosecutors and police put a lot of effort, still unable to effectively have the offender punished by law, the victim and the community expect to know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histleblower to provide key testimony. Whether people inside or outside the system of an enterprise, after the exposition of financial crime with repentance, or not commit a crime but who knows the inside story of crime, to come forward and expose the crime, include all above deeds ar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whistleblower.
The best way of crime prevention is to prevent crime in advance, advance crime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afterward’s dealt, and the latter must cost more and less effective. Crim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lanned in advance in order to reduce crime, revealing legal implication to alert the offender, 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rime prevention.
Crime expositor should be protected, current crime exposition law are exist in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and hash in use for many years, referring to other country’s whistleblower system to construct our modern whistleblower legal system to protect those who blow the whistle. Expositor of crime can obtained relief after their exposition of crime, and to protect include work right, personal safety and the recovery of proceeds of crime. Rationalize the content of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legal system, reform financial crime expose legal system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financial crime Prevention.



Keywords: Financial crime, crime prevention, 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表目錄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
第五節 本文架構 6
第貳章 財經犯罪與預防 9
第一節 財經犯罪概述 9
第一項 財經犯罪定義及特徵 11
第一款 財經犯罪定義 11
第二款 財經犯罪特徵 12
第二項 財經犯罪發生原因 16
第一款 犯罪心態 16
第二款 犯罪誘因 18
第三項 財經犯罪之可罰性 19
第二節 財經犯罪之預防 21
第一項 犯罪預防概念 21
第二項 舉發者保護與犯罪預防 22
第三項 財經犯罪防制政策 24
第四項 洗錢 25
第三節 小結 26
第參章 吹哨者定義、特性及制度功能 28
第一節 吹哨者定義及特性 28
第一項 吹哨者定義 28
第一款 經濟犯罪舉發之吹哨者 28
第二款 公務員涉及財經犯罪之吹哨者 29
第三款 企業財經犯罪吹哨者 31
第二項 吹哨者心理及特性 32
第一款 參與犯罪且知悉內情 32
第二款 犯罪利益分贓不均 33
第三款 檢警利誘 33
第四款 打擊異己工具 33
第二節 吹哨者法制現況 33
第一項 企業吹哨者 34
第二項 公務員吹哨者 36
第三項 專門職業舉發義務 36
第四項 吹哨者於司法實務之運用現況 37
第三節 吹哨者法制之效益與功能 41
第一項 吹哨者制度效益 41
第二項 吹哨者制度功能 43
第一款 提振財經犯罪預防 43
第二款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44
第三款 減少司法系統工作 46
第四款 減少財經犯罪 47
第五款 有助於訴訟程序進行 48
第六款 提振發展財經策略 48
第三項 導正社會對吹哨者之負面概念 48
第肆章 吹哨者保護 51
第一節 保護概念 51
第一項 吹哨者保護緣起 51
第二項 保護理由 52
第三項 吹哨者保護以體系分類 53
第二節 保護法制 56
第一項 刑責減免 58
第一款 法律分析 60
第二款 案例分析 64
第三款 小結 67
第二項 工作權保障 67
第一款 工作權相關法律 68
第二款 案例分析 69
第三款 小結 71
第三項 人身安全保障 71
第四項 犯罪所得追繳合理化 72
第五項 保護機關 75
第三節 他國保護法制 76
第一項 美國吹哨者保護法制 76
第一款 法制緣起 76
第二款 沙賓法案 78
第二項 英國吹哨者法制 83
第四節 小結 84
第伍章 吹哨者法制建議 87
第一節 現行揭弊者草案探討 87
第一項 廉政署草案內容 87
第二項 丁守中立法委員版本 90
第三項 不同版本差異比較 91
第一款 政大版與丁守中版之相同點 91
第二款 政大版與丁守中版之相異點 91
第四項 小結 93
第二節 吹哨者法制舉報義務之建立 95
第一項 舉發義務之規範 95
第二項 舉報程序規範 96
第三節 吹哨者保護法制規範之建立 97
第一項 吹哨者保護法制之建設基礎 97
第二項 證人保護法之調整 99
第三項 認罪協商同步呈請法院核可 101
第四項 犯罪所得追繳法制之修正 101
第五項 採用量刑因子 102
第六項 吹哨者獎勵 103
第四節 小結 104
第陸章 結論 107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一)書籍(按作者姓氏筆劃序排列)
1.丁道遠,刑事政策學,三民書局,2002年。
2.林山田,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政大法學叢書,1987年。
3.林山田,刑法通論,元照出版社,2008年。
4.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五版,台北2006年。
5.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社,1986年。
6.林更盛,勞動法案例研究二,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7.林孟皇,金融犯罪與刑事審判,元照出版社,2011年。
8.林豐賓,勞動基準法論,三民書局,2006年。
9.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出版社,2010年。
10.柯芳枝,財經法論集,三民書局,1997年。
11.柯耀程,掏空與詐貸,月旦法學教室第114期,2012年4月。
12.桂裕,保險法,三民書局,1984年。
13.許福生,刑事政策學,元照出版社,2007年。
14.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社,2011年。
15.許春金,犯罪學,三民書局修訂四版,2003年8月。
16.吳當傑,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4年2月。
17.焦興鎧,勞工法與勞工權利之保障(美國勞工法論文集),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18.郭明哲,經營決策理論之應用,中興經營管理顧問公司,1986年。
19.陳春山,證券交易法論,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9月。
20.陳家彬、廖大穎、蘇顯騰、何曜琛、陳怡成、洪秀芬、劉至剛、王富哲,財經犯罪與證券交易法理論‧實務,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69-75,2009年6月。
21.陳弘毅,法學緒論,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22.陳峰富,關係企業與證券交易,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5年。
23.陳雲中,保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1年。
24.陳志龍,財經發展與財經刑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元照出版社,2006年。
25.陳彥良,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職權論,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26.謝立功、徐國楨,犯罪學-當代各類犯罪分析,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27.謝瑞智,犯罪學與刑事政策,謝瑞智著作兼發行人,2002年。
28.謝瑞智,謝世維,憲政體制與民主政治,文笙書局,2005年。
29.雷動天,現代企業管理,五洲出版社,1977年。
30.熊琦,德國刑法問題研究,元照出版社,2009年。
31.康樹華,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五洲出版社,1999年。
32.孟維德,白領犯罪,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初版。
33.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社,2000年。
34.張平吾,黃富源,范國勇,周文勇,蔡田木,犯罪類型學2000年。
35.蔡墩銘,犯罪心理學,黎明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
36.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醉心證券交易法解析,元照出版社,2006年3月。
37.賴廷奎,企業策略規劃,信文圖書公司,1981年。
38.管歐,法學緒論,五南圖書出版社71版,1996年。
39.Jerry Honeycutt 著,周欣欣譯,知識管理策略運用,華彩軟體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40.H. lgor Ansof著,許是祥譯,林秀雄校定,前程企業管理公司,1995年。
41.Peter Sander著,洪慧芳譯,馬多夫騙局,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二)期刊
1.王皇玉,洗錢罪之研究-從實然面到規範面之檢驗,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2年。
2.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負責人及大股東之監控,法學新論,第14期,2009年。
3.林俊宏、王光正、鄭乃慈,產業變遷對勞動技術需求之影響:台灣之實證分析,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7卷,第1期,2004年3月。
4.林俊宏、林秋君,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及案例,會計研究月刊,第335期,2013年10月。
5.林俊宏、林秋君,財務報告舞弊之法律責任,會計研究月刊第316期,2012年3月。
6.林俊宏,財務主管對投資人法律責任簡析,會計研究月刊,第300期,2010年11月。
7.林志潔、林孝倫,從力霸案論台灣會計師簽證財報不實之法律責任:一個實證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9卷,第3期,2010年9月。
8.林志潔,洗錢防制新思維,檢察新論,第3期,2009年。
9.林志潔,治洗錢之新思維-論金融洗錢防制、金融監理與偵查權限,檢察新論,洗錢防制法十週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第3期,2009年。
10.林志潔,貪污犯罪檢舉人之保護與獎勵-以廣義的貪污共犯為核心,繼往開來之刑事犯罪法學專題之二,月旦法學雜誌,第203期,2012年。
11.林國全,公司治理法制,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9期,2013年。
12.李淑如,公司治理原則之內部組織控制與不法資訊揭露之法制發展,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集刊,2010年。
13.洪令家,證劵犯罪防制不可承受的痛-操縱市場,朝陽商管評論特刊,2012年5月。
14.洪令家,內線交易的避險天堂??--我國訂立豁免條款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3月。
15.洪令家,從制度面重新探討證券交易法違約交割的立法,台灣法學雜誌,第214期,2012年12月。
16.洪令家,論我國違約不交割的責任轉嫁錯誤,興大法學,第12期,2012年1月。
17.吳天雲,沒收犯罪所得的法律性質與具體適用-以是否扣除成本為例,法學新論,第37期,2012年。
18.曾淑瑜,經濟犯罪之事實認定與證據取捨-兼論財務報表虛偽隱匿之處罰,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
19.邱清華,醫療過失能免除刑責嗎?,醫事法學,第3卷,第3期,1989年。
20.蘇怡慈,從公司治理角度出發淺談德國最新股份有限公司法修正,萬國法律,第160期,2008年。
21.蘇怡慈,從比較法觀點看經營判斷法則移植,台灣法學雜誌,第186期,2011年。
22.蘇俊雄,論共犯之責任共同原則對沒收宣告之適用性問題-評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第6234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66期,2000年。
23.黃銘傑、王能君、莊永丞、李立如、林靜芳、蔡孟彥,組織內部不法資訊揭露法制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2005年。
24.黃朝義,論經濟犯罪的刑事法問題,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一),法務部犯罪研究中心編印,1998年。
25.黃朝盟,建立「吹哨者」保護,促進廉能政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2年。
26.徐廣正,從工作權觀念論勞工之失業保障,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2期,2011年。
27.陳鈺歆,從證人保護觀點論對質詰問權之保障與運用限制-以歐洲人權法院裁判及德國法為例,法學新論,第25期,2010年。
28.陳文智,試論「吹哨者保護法制」之引進,全國律師,第11卷,第6期,2007年6月。
29.陳文智,會計師之吹哨責任與義務兼論英、美兩國規範,法學新論,第6期,2009年1月。
30.陳惠馨,一八一五年普魯士刑法典-當代「德國刑法典」的基礎架構,月旦法學雜誌,第208期,2012年。
31.陳盈錦,檢察官的誡命,檢協會訊,第69期,2011年。
32.陳文琪,兩岸司法互助協議之沿革與實踐,月旦法學雜誌第195期,2011年8月。
33.曾淑瑜,經濟犯罪之事實認定與證據取捨-兼論財務報表虛偽隱匿之處罰,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
34.郭大維,沉默未必是金-吹哨者法制之建構與企業不法行為之防範,台灣法學雜誌,第216期,2013年1月。
35.郭大維,論內線交易犯罪所得之計算-評最高法院101年度台上字1857號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4期,2013年12月。
36.郭土木,非常規交易與掏空公司資產法律構成要件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
37.侯崇文,經濟犯罪的定義與執法”,競爭政策通訊,第5卷,第5期,2001年。
38.蔡茂寅,工作權保障與勞動基本權的關係及其特質,律師雜誌,第219期,1997年。
39.謝棋楠,英美法國家對吹哨者合法爆料行為之認定:評最高法院98年台上字第1042號判決,台灣勞動評論,第3卷,第1期,2011年。
40.重點新聞掃描(兒少條例合憲!、力霸重整風波、力霸掏空案中之國際司法互助),月旦法學雜誌第142期,2007年3月。

(三)中文學位論文
1.林意玟,我國公司治理與吹哨者保護,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2011年
2.王鑫健,我國證人保護法律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2007年。
3.鄭又誠,證券不法行為之預防機制-以內部監控為中心,碩士論文,逢甲大學會計學系,2008年6月。
4.廖俊盛,金融犯罪態樣之研究-以詐欺犯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2013年10月。

(四)法院判決
1.最高法院100年度台上字第49號刑事判決。
2.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3250號。
3.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8220號。

(六)研究計畫
1.中華民國犯罪狀況及其分析,法務部司法官學院,2002年。
2.中華民國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2013年。
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強化預警機制、金融監理及公司治理措施:以力霸案為鑑」96年上半年執行情形檢討報告,2007年。
4.法務部,特別偵查組案件統計分析,2009年。
5.法務部,重大弊案檢討及制度改進方案報告,2008年。
6.林志潔、劉懿嫻、林意玟、賴奕君,我國公司犯罪防制之研究,法務部96年度委託研究計畫,2009年。
7.經濟及毒品犯罪防制工作年報,法務部調查局,2007年。
8.葉耀鵬、陳健民、劉興善、錢林慧君,貪瀆案件定罪率探討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監察院,2010年。

(七)網路資料
1.黃嘉烈,有關專業法庭之司法改革-專業法庭與專業法官,「司法改革十週年的回顧與展望」會議實錄。<http://www.iias.sinica.edu.tw>
2.經理人月刊:誠信、專業、創新、當責,兩岸CEO賦予巨變時代新意義
<http://www.tcoc.org.tw/>
3.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力霸案偵結新聞稿。
<http://www.tpc.moj.gov.tw/ct.asp?xItem=79892&;ctNode=5309&;mp=009>
4.證人保護法解說,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
<http://www.tpc.moj.gov.tw/ct.asp?xItem=18773&;ctNode=5320>

二、外文參考文獻
(一)Books
1.WILLIAM S. LAUFER, CORPORATE BODIES AND GULITY MINDS, THE FAILURE OF CORPORATE CRIMINAL LIABILITY, (2006).
2.J. KELLY STRADER, SANDRA D.JORDA, WHITE COLLAR CRIME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 (2009).
3.GROVER STARLING, 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 (2011).
4.B GUY PETERS, JON PIERRE,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3).
5.JEFFREY L. HARRISON, LAW AND ECONOMICS, (2002).
6.KOHN, STEPHEN M., KOHN, MICHAEL D., COLAPINTO, DAVID K. WHISTLE BLOWER LAW: A GUIDE TO LEGAL PROTECTIONS FOR CORPORATE EMPLOYESS, (2004).
7.HOWARD ABADINSKY, LAW AND JUSTIC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MERICAN LEGAL SYSTEM, (2012).
(二) Internet Source
1.Andrew Trotman, and Katherine Rushton, Tourre-found-liable-for-defrauding-investors,<http://www.telegraph.co.uk/>
2.Attorney General of Texas Greg Abbott, You have the right to not remain silent. <http://www.hcsojobs.com/>
3.Britt Barclay, Benefits &; Harms of Whistleblowing, <http://www.ehow.com/>
4.L.Palge Whitaker, The Whistleblower Act:An Overwiew,<http://www.fas.org>
5.Stephen Gandel, Wall Street&;#39;s Latest Downfall: Madoff Charged with Fraud, <http://www.time.com/time/>
6.SamMarsden ,Lawyer-who-proved-to-be-fugitive-oligarch-Mukhtar-Ablyazovs-downfall, <http://www.telegraph.co.uk/>
7.Ruffin, Roger S.,Out on Limb of the Poisonous Tree:<http://heinonline.org/>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1. 柯耀程,掏空與詐貸,月旦法學教室第114期,2012年4月。
2. 11. 柯耀程,掏空與詐貸,月旦法學教室第114期,2012年4月。
3. 1. 王皇玉,洗錢罪之研究-從實然面到規範面之檢驗,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2年。
4. 1. 王皇玉,洗錢罪之研究-從實然面到規範面之檢驗,政大法學評論,第132期,2012年。
5. 2. 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負責人及大股東之監控,法學新論,第14期,2009年。
6. 2. 王志誠,金融控股公司負責人及大股東之監控,法學新論,第14期,2009年。
7. 3. 林俊宏、王光正、鄭乃慈,產業變遷對勞動技術需求之影響:台灣之實證分析,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7卷,第1期,2004年3月。
8. 3. 林俊宏、王光正、鄭乃慈,產業變遷對勞動技術需求之影響:台灣之實證分析,亞太經濟管理評論,第7卷,第1期,2004年3月。
9. 4. 林俊宏、林秋君,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及案例,會計研究月刊,第335期,2013年10月。
10. 4. 林俊宏、林秋君,證券交易法反操縱條款及案例,會計研究月刊,第335期,2013年10月。
11. 5. 林俊宏、林秋君,財務報告舞弊之法律責任,會計研究月刊第316期,2012年3月。
12. 5. 林俊宏、林秋君,財務報告舞弊之法律責任,會計研究月刊第316期,2012年3月。
13. 6. 林俊宏,財務主管對投資人法律責任簡析,會計研究月刊,第300期,2010年11月。
14. 6. 林俊宏,財務主管對投資人法律責任簡析,會計研究月刊,第300期,2010年11月。
15. 9. 林志潔,治洗錢之新思維-論金融洗錢防制、金融監理與偵查權限,檢察新論,洗錢防制法十週年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第3期,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