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一、書籍
方 雁(2009)。教出孩子品格力。台北縣新店市:出色文化,頁33-35。
江明修(2003)。志工管理。台北市:智盛文化,頁1。
全 洋(2005)。改變,從自己開始。全品圖書,頁2。
朱柔若譯,W.Lawrence Neuman原著(2009)。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622。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都市發展與公私部門聯合開發。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頁18-22。
吳清山、林天佑(2004)。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美慧、吳春勇、吳信賢(1985)。義工制度的理論與實施。台北市:心理出版社,頁26,頁32。
李淑珺譯,Steve McCurley,Rick lynch原著(2000)。志工實務手冊。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29。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09)。台北:千代文教基金出版社,頁15。
孫本初(2000)。公共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271-273。
張春興,林清山(1985)。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頁140-151,頁194-195,頁206-207,頁250。
張小毛譯,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John Locke原著(2003)。家庭學校。永和市:上游出版社,頁181-182。
張哲銘(2010)。閱讀與品德兒童教育繪本。大好書屋,頁1。
陳武雄(2004)。 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頁27-29,頁282。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81。
曾漢塘、林季薇譯,Nel Noddings原著(2000)。教育哲學。台北:弘智文化。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台北: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11-14、頁207-209。
魯燕萍譯,Jacques Maritain 原著(1994)。面臨抉擇的教育。台北市:桂冠,頁99。
鄭熙彥(1985)。學校教育與社區發展。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劉秋木、呂正雄譯 , Richard H.Hersh John P.Miller Glen D.Fielding原著(1993)。德育模式。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133-144、頁206-207。
歐用生(1889)。質的研究。台北: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頁12。
二、期刊、學術論文、月刊
王金國(2007)。〈品格教育的實施策略與活動設計〉。教育研究月刊,第162期,頁79~87。 王金國(2009)。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一位品格教育行動者的省思。研習資訊,第26卷第1期,p29。 王嘉蘋(2004)。學生輔導月刊,焦點7品德教育,頁92。
金樹人(1981)。艾肯遜成就動機理論及其在教育輔導上之啟示。第369期,頁24-30。 江明修、鄭勝分(2002)。「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理論辯證與策略析探」。政大政治經濟研究室論文發表會。
吳英明(1984)。公私部門協力推動都市發展--「高雄21」美國考察報告,頁61-67。 吳宗立(1993)。成就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分析。國教園地,第44期,頁67-73。 何政光(2009)。核心能力融服務學習之課程規劃與成效分析。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第六期。頁53-54。
李琪明(2009)。臺灣品德教育之反思與前瞻。學生輔導季刊,第107期(全方位品德教育2009.2出刊),頁2。
李琪明(2003)。德行取向之品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哲學與文化,第351期,頁153-177。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公共行政學報,第20期,頁41-77。 李柏諭(2005)。公私協力與社區治理的理論與實務:我國社區大學與政府經驗。公共行政學報,第16期,頁64-65。 周慧菁(2003)。2003年教育特刊。天下雜誌,第287期,頁36。
林慧貞(2006)。開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通識研究集刊,第10期,頁174。
林慧貞(2007)。美國高等教育服務學習方案設計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第11期,頁119。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心障礙研究,Vol.3,No.2,頁124。 林淑馨(2009)。日本公私協力推動經驗之研究:北海道與志木市的個案分析。公共行政學報,第三十二期,頁33-67。
洪若烈、林沂昇、王詩茜(2009)。研習資訊-教育與發展,第26卷第1期。
胡蘭沁、賴添發(2004)。校園說故事義工活動現況與推展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南大學報,第38卷第二期人文與社會類,頁23∼45。 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2010)。阿姨,我倒立給妳看! 道德月刊,第33期,頁20。
張鎮昌(2008)。學校推動品德教育理念與策略。竹縣文教論壇,第37期,頁67-68。
張宗義(2007)。家長學校志工之研究:動機、影響因素與發展現況──以網溪國小志工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2期,頁196-197。 陳清溪(1994)。義工制度在校園。師友,330期,頁37-39。 陳定銘(2003)。第三部門與社會發展之探討:以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載於第三部門之內部治理與外部環境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台北。
陳馨馨(2002)。陳氏志願服務的發展趨勢。頁1。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精選,頁418-420。 陳永盛(2009)。品德教育實施經驗分享。桃園縣育達高中季刊,第114期專題討論,頁12。
黃 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具體實現。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3),頁20-42。
楊儀君(2006)。吳冠英 樂自心中平靜來。禪天下雜誌第49期。
趙長寧(1996)。美國成人義工服務動機的探討。佛教圖書館館訊,第7期,頁20-23。
趙孟婕(2008)。美國高齡者服務學習的實施與困境及其對我國的啟示。明新學報34卷,第1期,頁336。 整合傳播部企畫製作(2010)。孩子從小當志工。親子天下。第17期,頁46。
蕭偉智(2009)。從「崖上的波妞」談品德教育。中等教育,第60卷,第2期,頁162。 顏妙桂(2009)。服務學習與大學生品德教育之理念與實踐。學生輔導,頁25-26。 簡瑞宇(2009)。動機理論與運動動機相關研究之探討。福爾摩沙體育學刊,第三期, 頁31。 三、論文
丁居倫(2007)。嘉義市學校生命教育志工服務學習經驗及生命教育學習需求之研究-以嘉義市五個社區團體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明玲(2003)。學校志工領導行為影響志工組織發展之研究----以台北縣國小志工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川銘(2003)。國民小學義工老師進行轉介前輔導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年級注音符號補救教學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白文正(2003)。臺北市扶輪社員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石昭薰(2009)。學校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服務之硏究: 以桃園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宋永俊(2009)。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之監督機制研究-以苗栗地區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明修、鄭勝分(2002)。「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理論辯證與策略析探」。政大政治經濟研究室論文發表會。
朱立廷(2008)。學校志工組織運作個案研究- 以高雄縣某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坤良(2004)。社教志工的參與動機、服務學習、參與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榮達(2007)。臺北市大同區國中生參與休閒服務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偉(2007)花蓮高農推動服務學習方案之議題、驅力及阻礙分析:利害關係人觀點。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杜宜玲(2006)。學校志工人員培訓與管理運作之研究:以台北縣彭福國民小學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明崇(2006)。學校志工的參與動機與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臺南縣國小為例。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朝基(2008)。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以學校志工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勛(2008)。高雄縣生命線志工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怡秀(2004)。大專院校服務團隊之數位服務模式探討-服務學習觀點。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玟樵(2008)。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台南縣關懷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世賢(2006)。學校義工組織網絡資源運用之個案研究-以台南縣一所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玉靜(2007)。四位生命線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敘說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淑華(2006)。服務學習融入國中公民課程對學生公民資質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高以瑋(2004)。台北縣市高中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足感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郝俊芝(2006)。高中生志工參與養護中心老人服務學習歷程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
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嘉珍(2010)。中高齡女性志工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嫦(2009)。淡水國小故事媽媽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立中(2010)。運用公私協力模式推動消費者權益為保障之研究:以玩具商品安全檢驗為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如(2007)。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芬(2008)。非營利組織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研華文教基金會志工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玲(2008)。生命線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華(2010)。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之時間管理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怡芬(2004)。中山大學學生服務學習參與現況及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蜜芳(2006)。慈濟社區志工參與國民小學品德教育課程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雅涵(2010)。羅東鎮立養護所委外經營之研究-公私協力觀點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書維(2004)。國小童軍團水環境服務學習統整教學活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鴻從(2009)。高雄縣國小學校志工管理與志工參與學校事務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宏忠(2009)。學校志工人力資源管理之個案研究―以台東縣一所國小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丞傑(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嘉珍(2010)。中高齡女性志工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慧櫻(2008)。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紹平(2003)。縣市救國團社會義工參與志願服務凝聚力之質性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錦雲(2005)。國民小學學校志工人員角色知覺與校務參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溫健蠶(1997)。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瑞枝(2010)。學校志工服務之學習歷程研究--以新竹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廖宮凰(2004)。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梅燕(2007)。學校志工領導與志工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鎮寬(2003)。台北市公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服務學習的參與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永琦 (2005)。宗教信仰對助人行為之研究-以高職生服務學習為例。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依玲(2004)。彰化縣國民中小學退休教師服務學習的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貞男(2009)。公私協力治理理論與應用-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家賢(2007)。資訊課程融入服務學習對學生自我效能與系統開發能力之探討。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憲文(2004)。國民小學學校志工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管理研究所學校行政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四、文件
牟鍾福(2007)。志願服務的內涵,學校運動志工手冊。臺北市:臺灣身體文化學會。頁138-151。
李建興(2010)。國家政策研討會品德教育的認知與實踐教育文化組召集人。教文(研)099-009號October 4, 2010。 李琪明(2007)學校品德教育推動策略及評鑑指標研究報告。頁4。
五、報紙
台灣立報 (2010.2.4)。洪蘭開講 洪蘭闡述品德重要性。第3版。
六、網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10)。品格教育。檢索ttp://zh.wikipedia.org/zh-tw/%E5%93%81%E6%A0%BC%E6%95%99%E8%82%B2
教育部(2005)。94年施政方針。檢索自 http://www.edu.tw/secretary/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170
內政部志願服務資訊網(2008.7.31)。志願服務發展現況。檢索自http://vol.moi.gov.tw/vol/home.jsp?mserno=200805210012&serno=&menudata=
VolMenu&contlink=ap/policy_view.
jsp&dataserno=200807310001
許純媛,http://msl.tfups.ntct.edu.tw/personality/images/971001/1.doc
教育部(2006)。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檢索自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46/951103moralplan.doc。
教育部服務學習網(2008)。檢索自 http://english.moe.gov.tw/cy.asp?xItem=9405﹠mp=10000﹠1=1#tabindex 10944
國立成功大學 服務學習課程推動小組(2009)。檢索自http://service-learning.osa.ncku.edu.tw/files/11-1281-7496.php
教育部(2008.8.1)服務學習宣傳手冊p7,p8
輔仁大學企管系楊百川副教授撰文。檢索自http://www.1hu.edu.tw/service_learning/table/%E6%9C%8D%E5%8B%99%
E5%AD%B8%E7%BF%92%E5%AE%A3%E5%82%B3%E6%89%8BE5%86
%8A.pdf August 1教育部(2009)。
義工之定義(2010)檢索自http://mis.im.tku.edu.tw/~yailin15c/w1w2/w1.htm2010
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2010)檢索自http://www.tzuchi.org.tw/index.?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
id=232﹠Itemid=284﹠1and=zh
內政部志願服務法(2010.10.10)志願服務法。檢索自http://sa100.chihlee.edu.tw/ezcatfiles/b004/img/img/74/c202001011.pdf
新街國小志工團 志工評鑑簡報(2008)檢索自http://www.sjes.tyc.edu.tw/s173/index.html
林天祐(2010.12,18),認識研究倫理。檢索自http://web.ntpu.edu.tw/~tsair/2Research/MasterThesis/Conducting.htm 推動品德教育 洪蘭主張著重典範與實踐原文轉載自【2010-02-03/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文教新聞】檢索自 http://web.ner.gov.tw/culturenews/culture/culture-detail.asp?id=108033
貳、西文部分
Berkowitz, M. W.,&Bier, M. C.(2005)What Works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 research-driven guide for educators.Washington,DC: Character Education Partnership
Duguid, F., Slade B., and Daniel ,S.(2006). Unpaid work, informal learning andvolunteercultures Schugurensky Ontario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Paper presented at the 36th Annual SCUTREA Conference, 4-6 July 2006, Trinity and llSaints College, Leeds
Eyler, J. & Giles D.E., Jr(1999).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insley, CW & McPherson, K. (1995). Enriching the curriculum through service-learning.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ickona, T. (2004). Character matters: How to help our children develop good judgment, integrity, and other essential virtues. N. Y. A Touchstone Book.
Scales, P., Blyth, D., Berkas, T & Kielsmeier, J. (2000, August).The effects of service learning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academic success.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20 (3), pp 331-358.
Wikipedia (2006, December xx). Volunteer. Retrieved December xx, 2006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lunt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