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克先(1996)。學習心理學。台北市:桂冠。
王琪珍(2002)。應用神經發展,肌肉動力取向及感覺統合之復健方案以促進精細動作遲緩學前兒童的成效評價。國科會研究報告,2002。
王瑞蘭(2009)。體能活動介入對幼兒神經生理表現影響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高雄市。朱亭婷、陳彥茹、陳虹秀(2012)。探究繪本以延伸創意多元的幼兒體能遊戲-以繪本蘿拉的藏寶圖為例,國立彰化啟智學校幼保科融合教育班,彰化縣。
吳孟燕(2008)。幼兒健身操教學對幼兒體適能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台北市。吳紋綺(2009) 兒童發展協調障礙對感覺統合功能與靜態平衡相關性之探討,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論文,臺中市。
沈建國(2001)不同訓練頻率之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對國小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李招譽(2004)。臺北市幼稚園幼兒體能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李國治(2008)。感覺統合失調幼兒參與運動遊戲之效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勝雄(2001)。體適能教學-策略與應用 。台北市:五南。
林小玲(2006)。以家庭模式為基礎之學齡前發展遲緩幼兒體適能介入成效探討-以高功能自閉症及輕度智能發展遲緩幼兒為例,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文俊(2009)。學齡前親子休閒運動型態參與現況、動機、阻礙對幼童體適能影響之相關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林正常(1997)。體適能的理論與基礎。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林正常(1997)。運動生理學。台北市:師大出版社。
林風南(1988)。幼兒體能與遊戲。台北市:五南。
邱卿瑜(2012)。幼兒氣質與感覺統合發展的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洪瑋庭(2011)。水中活動對於感覺統合失調學生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高麗芷(1994)。感覺統合。台北市:信誼基金。
張月榕(2009)。幼兒體能遊戲課程對於3-4歲幼兒體能發展之成效研究-以台東市幼兒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東市。張家彰(2012)。宋江陣社團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屏東市。陳文德(2000)。感覺統合遊戲室。台北市:信誼。
陳信全(2002)。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運動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陳既丞(2006)。體能遊戲課程對學齡前幼兒體適能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陳昱臻(2012)。創造性舞蹈融入幼兒感覺統合教學活動之設計與實施,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許厚蟬(2005)。感覺統合訓練成效議題之分析研究,九十四年一月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碩士專班碩士論文,台東市。許麗鳳(2001)。幼兒體能遊戲。台北市:甘泉。
曾人和(2011)。學齡前兒童感覺統合功能療效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曾美惠(1994)。認識感覺統合一套解釋神經系統與兒童學習、行為問題間之關係的理論。健康世界,105,17-21。童淑美(2007)。幼稚園實施體適能活動之個案研究-以一所科技大學附設幼稚園為例,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黃國明(2003)。體操運動的前庭刺激課程對幼兒肢體協調能力的影響,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黃淑美(2009)。體能遊戲教學對學前特殊幼兒基本運動能力與平衡性之影響 ,國立東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花蓮縣。鄭佑萱(2011)。感覺統合介入自閉症幼兒社會性注意力之初探,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鄭信雄、李月卿(1991)。兒童感覺發展檢核表實施手冊。台北市立師院特教中心,臺北市。
蔡佩珊(2005)。感覺統合治療對提升學前自閉症兒童動作及社會互動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蔡碧霞(2008)。運動遊戲方案對幼兒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劉純忠(2005)。四至六歲男童立定跳遠動作與成績表現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劉雅文(2010)。影響幼兒體能發展的因子分析,北商學報17 ,121-131 。鍾綺芬(2012)。介入10週運動遊戲課程對幼兒體能表現之影響,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新北市。二、英文文獻
Ayres, A. J. (1972).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Los Angeles,California: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Ayres, A. J. (1979).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WesternPsychological Services.
Bundy, A., Lane, S., & Murray, E.(2002). 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second edition. Philadelphia, PA: F.A.Davis Company.
Haywood, K. M. (1993). Laboratory activities for life span motordevelopment. (2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Pate﹐R.R. (1983)A new definition of youth fitness. Physician and Sports medicine﹐IL (4):p77-83.
Pribram,K.H.(1986).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ain mind/brain issues.AmericanPsychologist,41,50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