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09: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貴美
研究生(外文):Wu, Gui-mei
論文名稱:臺灣少年小說中隔代教養家庭祖孫關係之書寫-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Grandparent-grandchildren Relationship in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in Taiwan Juvenile Novel - A Case Study of Award-winning works in “ChiuKo Juvenile & Children’s Literature Award”
指導教授:黃雅淳黃雅淳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林文寶許建崑
口試日期:2014-08-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隔代教養家庭祖孫關係祖孫形象
外文關鍵詞:ChiuKo Juvenile & Children’s Literature Awardgrandparenting familygrandparents-grandchildren relationshipgrandparent-grandchildren im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6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社會經濟變遷,家庭型態的改變,臺灣家庭型態雖以核心家庭為主,但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隔代教養家庭逐年增加。面對家庭型態的轉變,尤其是隔代教養家庭,影響最大就是祖父母和兒童。身處於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是少年小說作家所關心的,作家藉由隔代教養家庭祖孫關係的書寫,呈現出祖孫生活處境與身心狀況,反映了隔代教養家庭的問題,引領兒童關懷接納隔代教養家庭,但作品中是否能確切描寫隔代教養家庭祖孫的形象與處境,則顯得重要。
本研究以文本分析為主,探討「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第一屆至第二十屆得獎作品中以隔代教養家庭為背景的作品,並整理歸納出祖孫形象,祖孫互動關係及兒童成長與啟蒙。經研究發現,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形象以負面形象為多,除了親密的祖孫互動關係外,祖孫互動關係隨著情節發展,最後傾向以和諧的祖孫關係作為結局,以正面方式描述祖孫互動關係。祖孫衝突因素源自於性格特質與價值觀念差異、管教方式與心理不當對待、語言溝通不良、經濟困厄、祖父母的健康等所引起的,衝突的方式大部分以言語衝突為主。隔代教養兒童須面對的困擾分別是負面情緒、社會標籤、思念父母,尋求自我定位。在隔代教養兒童成長方面,展現多樣貌的書寫。

關鍵詞: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隔代教養家庭、祖孫關係、祖孫形象
With the changes of social economy, family form alters. Although the main form of Taiwan family is core family, the number of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Directorate General of Budget. Confronting the transition of family form, especially the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grandparents and children are most influenced.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in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are what authors concerned. Authors demonstrated the life situation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reflected the problems in the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through their writing, which led children to care and accept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However, it is quite important whether authors can precisely describe the image and condition of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This study focused on text analysis, discussed the award-winning works with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as backgrounds in the whole 20 sessions of ChiuKo Juvenile & Children’s Literature Award, and summarized the grandparents-grandchildren image, grandparents-grandchildre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growth and enlighten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t was seemed that the grandparent- grandchildren images were mainly negative images except for intimate grandparent- grandchildre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as progress moves far ahead, the grandparent- grandchildren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would tend to end up with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positive description. The conflicts between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were derived from their 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values, inappropriate parenting styles and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poor language communications, economic hardship and grandparents’ poor health; and most conflicts were language conflicts. The problems grandchildren had to face were negative emotions, social labels, missing their parents and seeking for self-positioning. There were various writings in the perspective of grandchildren’s growth.

Keywords: ChiuKo Juvenile & Children’s Literature Award, grandparenting family, grandparents-grandchildren relationship, grandparent-grandchildren image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第三節 文獻探討7
第四節 研究方法2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6
第貳章 隔代教養家庭祖孫形象
第一節 祖父母形象29
第二節 孫子女形象47
第三節隔代教養角色的總體形象62
第参章 隔代教養家庭祖孫互動關係
第一節 祖孫互動的型態66
第二節 祖孫衝突因素79
第三節 祖孫衝突處理方式91
第肆章 隔代教養兒童的啟蒙與成長
第一節 隔代教養兒童的困擾99
第二節 隔代教養兒童外在協助的力量112
第三節 隔代教養兒童的成長121
第伍章 結論130
參考書目137
附錄142

參考書目

一、研究文本
林音因。《藍天使》。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7月。
陳怡如。《第十二張生肖卡》。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12月。
陳林。《大五山腳下的五顆星》。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9月。
彭素華。《紅眼巨人》。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1月。
曾詠蓁《來自天堂的暑假作業》。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11月。
蔡聖華。《不說話的女孩》。臺北市: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年8月。

二、專書

(一)中文論著
王鍾和。《親職教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2月。
王煥琛、柯華葳。《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5月。
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編。《多元化的家庭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2004年12月。
李青松、林歐貴英、陳若琳、潘榮吉編。《老人與家庭》。臺北縣:空大,2001年1月。
李喬。《小說入門》。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6年2月。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兒童文學》。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1993年6月。
林文寶。《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臺北市: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1994年1月。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兒童文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9月。
林文寶主編。《少兒文學天地寬-臺灣少年小說學術研究會論文集》。臺北市:九歌出版社,2002年6月。
林良等著,馬景賢主編。《認識少年小說》。臺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1986年12月。
邱珍琬。《變化中的家庭-隔代教養》。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10月。
邱珍琬。《親職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
周典芳、鄭嫥嫥、陳國明。《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
胡幼慧。《三代同堂─迷失與陷阱》。臺北市:心理出版社。1916年月。
姜元御、林烘煜、劉志如、何縕琪、許木柱。《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
徐麗君、蔡文輝。《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91年3月。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啟蒙與成長的探索》。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5月。
張子樟等著,馬景賢主編。《認識少年小說》。臺北市: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
張清榮。《少年小說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12月。
陳碧月。《小說欣賞入門》。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9月。
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1月。
張春興、楊國樞。《心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3月
傅林統。《少年小說初探》。臺北縣:富春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9月。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2001年10月。
蔡漢賢主編。《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市:中華民國社區研究訓練中心,1990年。
蔡尚志。《兒童故事原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10月。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臺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月6月。

(二) 譯著
Joseph Campbell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4月。
Edward Morgan Forste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市:商周出版,2009年 1月。
Richard A.Fabes Carol Lynn Martin著,白玉玲、王雅貞譯。《兒童發展》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6年3月。
Sally W. Olds Diane E. Papalia 著,黃慧真譯。《發展心理學》臺北市:桂冠,1998年7月。

三、學位論文
李玉冠。《隔代家庭祖孫關係之探討一以台北縣低收入戶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1999年。
李應觀。《雲林地區有無犯罪少年之隔代教養與衝突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2003年。
呂得輝。《少年小說中啟蒙與成長的心靈捕手-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5年。
林藹苒。《少年小說中的老人書寫─以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9年。
林佳樺。《臺灣家庭題材少年小說之研究─以臺灣省兒童文學創作獎作品為例》,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06年。
徐曉放。《九O年代少年小說中的臺灣家庭問題-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2年。
黃韻瑜。《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親職教育之研究--以嘉義縣三所教育優先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7年。
黃意珺。《隔代教養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祖孫溝通、祖輩教養方式與其祖孫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2009年。
黃麗秋。《從少年小說探究臺灣阿嬤的生命歷程》,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7年。
彭權英。《受刑人國中子女生活適應與學習成就低落因素之探討》,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2009年。
溫秭翊。《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代間矛盾:由祖父母的觀點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2010年。
潘玫秀。《隔代教養學童的自我概念、情緒穩定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2010年。
盧炳堯。《圖畫書中的隔代關係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2006年。

四、期刊論文
邱珍琬。〈隔代教養家庭與教育〉。《教育研究月刊》, 第172期 (2008年8月),頁76-77。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上) 〉。《成人教育通訊》,第2期 (2000年3月) ,頁40。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下) 〉。《成人教育通訊》,第4期 (2000年9月) ,頁56-57。
陳文龍。〈國小低社經地位隔代教養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8期(2008年11月),頁227。
陳昇群,〈文化衝突下掙扎的鮮活意象一探究《老蕃玉與小頭目》的人物描寫〉,《兒童文學學刊》,第1期,頁159-171。
許建崑。〈刻骨銘心的記憶-有關九二一題材的四本少年小說〉。《師友月刊》,第413期(2001年11月),頁88-91。
張子樟 。〈臺灣少年小說中的文化現象一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兒童文學學刊 》。第8期(2002年11月),頁311-330。
黃郁婷、紀幸妙。〈代理父母-談隔代教養對組父母之影響〉。《國教之友》。第57卷第2期(2006年3月),頁34。
楊少強、黃惠娟。〈隔代教養教出什麼問題?〉。《商業週刊》第862期(2004年5月),頁138。

五、網站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行政院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http://win.dgbas.gov.tw/fies/a11.asp?year=101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https://www.ctbcfoundation.org/web/news/NewsDetailed.aspx?ID=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邱珍琬。〈隔代教養家庭與教育〉。《教育研究月刊》, 第172期 (2008年8月),頁76-77。
2. 邱珍琬。〈隔代教養家庭與教育〉。《教育研究月刊》, 第172期 (2008年8月),頁76-77。
3.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上) 〉。《成人教育通訊》,第2期 (2000年3月) ,頁40。
4.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上) 〉。《成人教育通訊》,第2期 (2000年3月) ,頁40。
5.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下) 〉。《成人教育通訊》,第4期 (2000年9月) ,頁56-57。
6.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下) 〉。《成人教育通訊》,第4期 (2000年9月) ,頁56-57。
7. 陳文龍。〈國小低社經地位隔代教養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8期(2008年11月),頁227。
8. 陳文龍。〈國小低社經地位隔代教養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第58期(2008年11月),頁227。
9. 陳昇群,〈文化衝突下掙扎的鮮活意象一探究《老蕃玉與小頭目》的人物描寫〉,《兒童文學學刊》,第1期,頁159-171。
10. 陳昇群,〈文化衝突下掙扎的鮮活意象一探究《老蕃玉與小頭目》的人物描寫〉,《兒童文學學刊》,第1期,頁159-171。
11. 許建崑。〈刻骨銘心的記憶-有關九二一題材的四本少年小說〉。《師友月刊》,第413期(2001年11月),頁88-91。
12. 許建崑。〈刻骨銘心的記憶-有關九二一題材的四本少年小說〉。《師友月刊》,第413期(2001年11月),頁88-91。
13. 張子樟 。〈臺灣少年小說中的文化現象一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兒童文學學刊 》。第8期(2002年11月),頁311-330。
14. 張子樟 。〈臺灣少年小說中的文化現象一以「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得獎作品為例〉《兒童文學學刊 》。第8期(2002年11月),頁311-330。
15. 黃郁婷、紀幸妙。〈代理父母-談隔代教養對組父母之影響〉。《國教之友》。第57卷第2期(2006年3月),頁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