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份
丁金松(2003)。〈個人知識新時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下)〉。2005/10/15,取自,http://www.nani.com.tw/big5/content/2003-04/15/content_990.htm。
王全世(199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77,36-47。王智弘、林清文、蕭宜綾、蕭慧雯(2002)。〈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師資培育網路創新教學之探討─以綜合活動教材教法課程設計為例〉。2005/10/17,取自http://www.heart.net.tw/wang/paper-new/paper2002b07.shtml。
王德裕(2005)。以概念學習為基礎之數位學習活動設計對國小【校園植物】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白亦方(1999)。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臺北,師大書苑。
江南輝(2003)。超媒體課程VS.學習者學習迷失。師友,429,42-45。
何榮桂、王溢緒、徐蕙君(1998)。網際網路教學活動設計。資訊與教育,65,39-47。
何榮桂(2002a)。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31。何榮桂(2002b)。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88,1-2。
呂聰賢(2002)。九年一貫課程運用網路資源融入教學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社會科教學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呂泓毅(2005)。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以桃園縣中原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呂慧君(2002)。二十一世紀新教育—網路學習。北縣教育,41,61-63。沈坤宏(1996)。國小六年級學童世界觀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李世忠(1996)。使用者介面探討。視聽教育雙月刊,35.1,49-57。李世忠(2000)。教育科技、教學資源中心與教學資源共享。教學科技與媒體,52-54,3-10。李 珀(2000)。〈飛越兩千,迎向未來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超媒體教學的運用〉。2005/10/23,取自於,http://www.fhjh.tp.edu.tw/mid00/workpieces005.htm。
李文益(200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我見。師說,174,10-11。李端華(2004)。資訊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探究—以社區參與取向教學法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新華、劉世雄、吳沂木(2004)。資訊科技融入創意教學策略。國教之友,55.2,3-9。周東山(1997)。教育測量與統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奇賢(1997)。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網際網路與國小教育。資訊與教育,58,2-11。林奇賢(1998)。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67,34-50。林奇賢(2000)。中小學網路學習環境應用效能評鑑指標初探。資訊與教育,76,14-23。林 菁(1998)。一個教學與科際整合的理想—談國小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科技與媒體,38,3-13。
林 菁(2000)。走出資訊媒體的迷思、發揮教育資源的成效。教學科技與媒體,52-54,3-10。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五南書局。
林坤誼(2000)。以整合MST取向建構科技教育學習網站之初探。生活科技教育,33.2,10-15。林福美(2001)。國民小學國語文網路教學資源中心規劃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寶山(2003)。實用教學原理。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生傳(2004)。教學新世紀理論與實務-〈錨氏情境教學法—源起、教材設計與實施成效/曾榮祥〉。臺北:心理出版社。
林洸亨(2004)。運用網際網路資源加強現有的教學法。國教之友,55.2,62-66。邱貴發(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臺灣教育月刊,479,1-8。邱美虹(1996)。多媒體、網路教學、智慧型家教系統在科學教育上之應用。中等教育,47.3,43-55。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出版社。
岳修平(2001)。非同步網頁輔助學習成效之研究。教學媒體與科技,55,27-25。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邱藍慧(2002)。國小自然科植物教材園資源庫融入教學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 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Robert Delisle作、周天賜譯(2003)。問題引導學習PBL。臺北:心理出版社。
周秀卿(2005)。資訊科技融入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以問題導向學習課程實施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洪明洲 著(1999)。網路教學Teaching on Internet。臺北:華彩。
韋金龍、陳玉美(2003)。〈合作學習英語教學網站 TEFL〉。2005/10/16,取自,http://audi.nchu.edu.tw/~clwei/coop/ideas.htm。
凃孝樸、彭信成、黃士恆(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產生的問題與建議。中等教育,55.4,4-13。
高德義(2004)。國小學童以電腦模擬學習電路概念之學習成效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孫春在(2000)。網路學習趨勢與原理,2000網路學習理論與實務研討會,pp.13-20,新竹交通大學。
徐新逸、吳佩瑾(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
徐新逸、王培卉、陳宜欣(2002)。教學資源網站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62,4-15。徐新逸(2003)。學校推動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策略探究。教學科技與媒體,64,68-84。唐淑芬(2005)。花蓮縣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運用網路資源於課程與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張志全(2002)。動機策略與電腦焦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網路學習動機的 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世忠(2003)。建構取向教學—數學與科學。臺北:五南書局。
教育部電算中心(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教育部。
莊靜園、白亦方(2001)。網路科技整合教材資源的應然與實然—以社會領域為例。研習資訊,18.5,38-56。
許榮栓(2002)。由國中電腦教育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困境。師說,170,32-35。陳嘉彌(1997)。網路互動式遠距教學策略之構念與其可行性(上)。教學課技與媒體,34,42-46。
陳年興(1998)。全球資訊網整合式學習環境。資訊與教育,64,2-13。陳明溥、顏榮泉(2000)。〈網路化問題導向學習系統建構模式之研究〉。2005/10/17取自,http://acbe.tku.edu.tw/iccai8/49/49.htm。
陳裕隆(2000)。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77,29-35。陳錕隆(2002)。資訊教學經驗分享—創意妝點資訊教學並融入各科應用。國教之友,53.4,26-33。陳福利(2002)。以鄉土為主題的社會學習領域網路學習社群之設計與實施—從宜蘭縣壯圍鄉出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韻如(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麗紅(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振男(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以楠西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經驗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筱雯(2003)。社會領域教學資源運用之探討。國教輔導,4,24-27。曾筱雯(2003)。雲嘉地區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運用教學資源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明信(2000)。〈專題導向學習與多媒體 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策略〉。2005/10/17,取自,http://cyberfair.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information1.htm。
黃明信、徐新逸(2001)。國小實施專題式學習之成效與發展。研習資訊,18.6,29-41。黃武元、許榮隆(2001)。非同步的學習能力遷移之研究。資訊與教育,85,74-88。Arthur Aron & Elaine N. Aron著、黃瓊蓉譯(200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學富文化。
黃炯瑩(2003)。不同思考風格對國小學童在e-learning社會科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黃順良(2003)。台灣欒樹資源庫應用在國小科學教育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冠達(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成效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游寶達、劉明宗(2003)。符合數位學習標準之網頁教材設計。資訊與教育,93,27-34。馮慈苓(2005)。行動學習輔具應用於校園植物之學習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溫明正(2000)。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50,54-61。葛品宏(2003)。成為e世代教師—資訊融入教學運用之策略。師友,429,32-35。
臺北市教育局(1998)。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臺北: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2001)。〈臺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二期計畫〉。2005/10/13,取自,http://www.cogsh.tp.edu.tw/department/ccr/itII.htm。
廖苑茜(2003)。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之規劃—以數學學習領域為例。國民教育,43.5,17-22。Chava Frankfort-Nachmias David Nachmias著、潘明宏譯(200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韋伯文化。
鄭晉昌(2000)。網際網路合作學習環境中學習互動形態與認知風格對學習效果之影響—以二次函數之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明洲(1998)。遠距教學之建置與效益評估。資訊與教育,65,31-38。劉世雄(2000)。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策略之探討。資訊與教育,78,60-66。劉世雄(2001)。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88-94。劉世雄(2002)。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課程設計。生活科技教育,35.6,24-31。劉仕偉(2003)。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發展網站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賴怡卉(2003)。資訊等於知識嗎?—談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師說,174,8-9。賴奕璇、張瓊穗、王尹伶、甘珮甄(2003)。網路教材介面設計之原則與實例探討—以「土石e點流」教學網站為例。資訊與教育,94,71-81。盧信彰(2000)。「網路學習環境」建置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3.6,14-20。薛千慧(2001)。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蔡姿娟(1998)。資訊科技教育下的遠距教學—以全球資訊網的應用為探討。高市文教,63,9-12。蔡昌均、曾憲雄(1999)。結構化教材資源庫的設計與實作。遠距教育,10,7-14。蔡秉宸、靳知勤(2004)。〈藉情境學習提昇民眾科學素養:以科學博物館教育為例〉。2005/10/15,取自http://info.nmns.edu.tw/library/pub/quaterly/v18/18-2/18-2-11.pdf。
戴建耘、翁榮銅(1999)。以Internet平臺建構主動學習的教育環境。資訊與教育,57,57-66。鍾宜智(2001)。〈非同步遠距教學中影響互動的因素與改進之道〉。2005/10/15,取自,http://www.tw.org/newwaves/63/1-10.html。
鍾志清(2004)。雲林縣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社會學習領域現況及需求調查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顏妙純(2003)。如何運用電腦與網路豐富您的教學。師說,174,32-33。貳、英文部份
Baber, M.(2001). Teaching for tomorrow. Parisl: OECD.
Dexter, S.(2002). eTips-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In Rogers, P.L.(Ed.). Design Instruction for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 PA: Idea Group Publishing.
Eisenberg, M. B., & Johnson, D.(1996). Computer skills for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 Learning technology in context (ERIC Digest EDO-IR-96-04). Syracuse, NY: ERIC Clearing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92 463)
Hinich, R.(1989). Instructional and the new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3rded)New York: Macmillan.
Jonassen, D.H., Peck, K.L.& Wilson, B.G.(2000).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actice Hall.
Khan, B. H.(1997). Web-based instruction(WBI): What is it and why is it ? In B. H. Khan(Ed.), Web-based instruction (pp.5-18).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Najjar, L. J.(1992). Multimedia user interface design guidelines (IBM TR52.0046). Atlanta, GA: IBM Corporation.
Prostano, S., & Prostano, J. S.(1987).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center. Littleton, CO: Libraries Unlimited.
Ross, P.(1995). Relevant telecommuting activities. The Computing Teacher, 22(5), 28-30.
Relan, A.(1995). Promoting better choices: effects of strategy training on achievement and choice behavior in learner-controlled CB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3(2), 129-149.
Woods, D. D.(1984). Visual momentum: A concept to improve the cognitive coupling of person and compu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21, 229-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