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依筆劃)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2002)。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彙編。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汪輝雄(1982)。纖維染色學。台中:大學圖書供應社。
邱永亮(1992)。染色化學(合)。臺北縣:財團法人徐氏基金會。
陳景林、馬毓秀(2004)。大地之華,台灣染色事典(續)。台中縣立文化中心:道禾文化
教育機構編印。
彭正中(1987)。染料與染色。台北市:臺灣中華。
耿立虎(2010)。色彩概論。台北:台科大。
中文期刊(依筆劃)
王小娟、焦林、賀江平(2005)。茜草對亞麻織物染色的研究。毛紡科技,2005(11),24-27。
王全祿、陳佑汲、陳奕淞(2013)。天然色素開發應用。化工技術,21(9),91-94。田智勇、于培明、許啟泰(2004)。中藥梔子的研究進展。時珍國醫國藥,15(11),782-784。
余志成、周秋寶(2003)。五倍子色素對真絲綢的染色機理及性能研究。紡織學報,24(3),187-189。
宋純馥,郭文貴(2004)。紅鳳菜色素染色可行性之研究。華岡紡織期刊,14(1),67-73。沈國強、楊春霞、張棟(2009)。天然色素(染料)的研究及發展趨勢。染料與染色,46(1),7-10。
吳慧慧、侯秀良、張新龍、高衛東、高海燕(2009)。蘇木色素的提取工藝及染色性能。毛紡科技,37(10),1-5。
周秋寶,余志成,陳瑩(2002)。紫草染料對真絲綢織物染色性能的研究。絲綢,2002(5),22-24。
林明霞、吳堅、鄧麗麗(2005)。天然植物染料黃連染羊毛織物。針織工業, 2005(1),47-49。
姚亞紅,張立偉(2006)。黃芩素穩定性研究。光譜實驗室,23(2),346-348。
柯貴珍、于偉東、徐衛林(2006)。藥用植物染料的特徵和功能實現(I):染色效果及抗菌性能。武漢科技學院學報,19(1),43-46。
柯貴珍、于偉東、徐衛林(2006)。藥用植物染料的特徵和功能實現(II):染色效果及抗菌性能。武漢科技學院學報,19(3),9-12。
柯貴珍、徐衛林、劉少廣(2007)。天然植物染料黃連對真絲綢織物染色的研究。印染助劑,24(2),20-23。
胡仁火、任國祥(2007)。9種中藥植物抑菌作用的研究。安徽農業科學,35(27),8534-8535。
徐小軍(2010)。中草藥茜草對真絲綢的染色性能研究。鄂州大學學報,17(5),36-39。
馬芬妹(1992)。檳榔、薯榔傳統植物染色之研究。台灣手工藝,45,23-44。
陳崇裕、黃喜玫(2004)。天然媒染劑應用於蠶絲植物染之可行性研究。紡織綜合研究期刊,14(4),331-341。陳天華、張華峰(2006)。蠶絲新材料的研發。材料導報,20(7),99-101。
陳麗舟、陳合進、陳戴永(2007)。植物色素應用於染髮劑之介紹。林業研究季刊,29(2),89-96。
陳普紅、李傳榮、劉大傳、黃天來、宓穗欽、王寧生(2009)。薑黃藥材中有效成分有效測定。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3),253-256。
郭榮輝、劉妙麗、優宏彬,(2005)。蘇木植物染料的應用研究進展。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3),11-13。
崔穎、梁劍平、陳積紅、牛建榮、李宏勝、呂佳文、王學紅、華蘭英、郭延生(2005)。茜草素的抗菌活性與藥效試驗。中國獸醫科技,35(12),1008-1011。
曹紅梅、程萬里,(2007)。胭脂蟲酸染棉織物時鈦離子前媒工藝的探討[J]。印染助劑,24(12),28-30。
張玲、胡發浩(1997)。天然植物染料與人類健康[J] 。山東紡織科技,1997(1),45-48。
張喜平、李宗芳、劉效恭(2001)。黃芩素的藥理學研究概況。中國藥理學通報,17(6),711-713。
張義安、趙其明(2008)。植物染料的研究現狀。染料與染色,45(6),11-15。
張奇鵬,張玲玲,盛冠忠(2012)。棉織物的黃連植物染料媒染染色。印染,2012(14),22-26。
程萬里(2000)。天然染料蘇木在真絲綢上的應用[J]。絲綢,2000(10),21-23。
程萬里(2002)。天然染料薑黃對真絲綢織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印染助劑,19(1),31-34。
馮新星、陳建勇、陳子毫、郭玉海、張建春(2005)。天然染料紫草染色織物的迷彩偽裝防護性能。紡織學報,26(5),72-74。
楊明英、朱良均,閔思佳(2000)。絲綢服飾對人體保健功能的研究。紡織學報,21(4),65-66。
楊明英、朱良均、閔思佳、胡國梁、李奕仁、竇永群(2001)。絲綢服飾舒適防護性能研究。紡織學報,22(4),18-20。
楊自來、韓增強(2006)。天然染料的應用現狀及發展[J]。河北紡織,2006(3),26-30。
葛鋒、王曉東、王玉春(2003)。藥用紫草的研究進展。中草藥,34(9),6-9。
賈吶(2004)。中國傳統植物染料、染色方法及應用前景初探。印染,2004(6),41-42。
賈豔梅(2010)。植物染料結構及染色性能概述。染料與染色,47(1),14-16。
鄧一民(2003)。天然植物染料在真絲綢上的應用][J] 。染料與染色,2003(2),36-38。
劉成佐、劉富梁、梁華正、余志堅(2005)。高色價梔子黃色素的提取工藝。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8(3),255-258。
劉書華、焦林(2009)。亞麻織物梔子黃無媒染工藝。毛紡科技,37(6),36-40。
潘麗娜、賈麗霞(2008)。植物染料的研究現狀及趨勢。紡織科技進展,2008(3),36-37。
蔣小貞(2002)。真絲綢植物染料染色。現代紡織科技,10(3),5-7。
盧豔民、周梅村、鄭華、張弘(2007)。醌類色素的特性和研究發展。林產化學與工業,27(增刊),147-152。
韓曉俊、王越平、覃丹(2007)。媒染劑在天然染料對毛織物染色中的作用,毛紡科技,2007(2),14-17。
謝明學、周瑞玲(2012)。中藥黃芩及其活性成分之抗發炎作用研究。元培學報,2012(19),23-32。
龔熠、余志成(2004)。梔子色素的提取及其在真絲上的染色性能。浙江理工大學材料與
紡織學院,2004(6),28-29。
中文論文(依筆劃)
黃光彬(2012)。豆科與桑科抗氧化活性探討。義守大學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4507326762555867426
曾韵涵(2014)。天然性染料對媒染劑染著天然纖維染色變化之研究。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台南。英文文獻
Hou, D. X.,& Kumamoto, T.(2010)Flavonoids as protein kinase inhibitors for cancerchemo-prevention: direct binding and molecular modeling. Antioxid Redox Signal, 13(5),691-719.
Kang, M., Ho, J.N., Kook, H.R., Lee, S. Oh, J. J., Hong, S.K., Lee, S.E., & Byun, S.S. (2016). Theracurmin® efficiently inhibits the growth of human prostate and bladder cancer cells via induction of apoptotic cell death and cell cycle arrest. Oncol Rep, 35(3), 1463-72.
線上檢索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2016)。105年中藥材進口量。線上檢索日期:2017/04/14。
網址:http://www.mohw.gov.tw/CHT/DOCMAP/DM1_P.aspx?f_list_no=500&doc_no=450。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17)。CNS 1494耐洗染色堅牢度試驗法。線上檢索日期2016/02/01
網址:http://www.cnsonline.com.tw/?node=result&typeof=common&locale=zh_TW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2017)。CNS 1499耐摩擦色堅牢度試驗法。線上檢索日期2016/02/01
網址:http://www.cnsonline.com.tw/?node=result&typeof=common&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