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09: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正光
研究生(外文):Cheng Kuang Wang
論文名稱:無線射頻識別環境讀取器存活模式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Survival Model for Readers in An RFID Environment
指導教授:陳振楠陳振楠引用關係伍台國
指導教授(外文):Jen Nan ChenTai Kuo Wo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2
中文關鍵詞:無線射頻辨識技術存活率存活模式
外文關鍵詞: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Survival RateSurvival Mode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使用後,經過產官學界的研究,已應用在許多的領域中,如:倉儲管理、物流管理、人員管理、人員照護、門禁管理…等等,很顯然的這個技術已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佔了一席之地。然而,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籤(Tag)、讀取器(Reader) 及中介軟體(Middleware)等三部份所組成的,而且讀取器在RFID系統中身具接收及傳送資訊的重責大任,因此在RFID系統中讀取器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
但是在眾多RFID的研究中,皆徧重在應用上,未有人探討讀取器在系統中的存活模式,故本研究將分析讀取器本身的特性,並探討其在系統中的存活模式,進而提出讀取器的存活模型,藉由讀取器的配置及讀取率之間的關係,以計算出存活率,可作為在系統建置初期時的參考指標。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was invente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With the continuing effort of worldwide research effort, RFID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domains such as the warehousing management, the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the manpower management, the personal day care, the entrance security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seems obvious that RFID technology has occupied a spot in our daily life.
An RFID system consists of electronic tags, reader and middleware. And the reader must receive and send information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So the reader is the most importance part in the RFID systems.
However, in numerous RFID research, which are all in the applications of RFID. However, no body has discussed the reader in the system's survival patter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reader characteristic, and discusses it in system's survival model. We then propose the reader survival model. To calculate the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read disposition and read rate, we take hen the system establishes the initial period norm for reference.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研究方法與步驟 6
1.3.1 研究架構 6
1.3.2 研究步驟 8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1.5 論文架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整理 11
2.1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簡介 11
2.1.1 RFID的優點 12
2.1.2 RFID的組成元件 13
2.1.3 讀取器配置的研究 20
2.2 存活率的研究與分析 28
2.3 備援機制 30
第三章 存活率模型建立 32
3.1 影響讀取器存活率的因素 32
3.2 讀取器存活率模型 33
3.3 導入備援機制的存活率 38
第四章 實驗模擬與分析 43
4.1 實驗目標 43
4.2 實驗環境 44
4.3 軟體架構 55
4.4 配置固定數目讀取器於國軍庫房之存活率 57
4.4.1配置二十個讀取器之存活率 57
4.4.2 配置四十個讀取器之存活率 60
4.4.3 不同讀取率的影響 63
4.5 實驗結果與分析 65
第五章 結論 68
附錄 71
參考文獻 75
一、 中文資料 75
二、 英文資料 77
三、 網路資料 78
一、中文資料:
[1] 陳瑞順(2007),RFID概論與應用(修訂版),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1-2.12頁。
[2] 陳宏宇(2004),RFID 系統入門-無線射頻辨識系統,文魁資訊,2.1-2.63頁。
[3] 鄭同伯(2004),RFID EPC無線射頻辨識完全剖析,博碩文化,5-20頁。
[4] 余顯強(2005),無線射頻識別技術之應用與效應,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報,第75期,27-36頁。
[5] 刁建成(2005),RFID原理與應用,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25頁。
[6] 荒川弘熙(2005),RFID是啥? :實現無遠弗屆社會的RFID技術,向上
出版,12-20頁。
[7] 袁邦旗(2009),智慧型無線射頻識別讀取器配置系統的設計與實作,輔仁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8] 蔡文華(2005),具走道的一般廠房無線射頻辨識設施規劃之研究,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尹驥(2007),無線射頻辨識技術應用於幼兒照護,亞洲大學資訊工程
學系碩士論文。
[10] 周鵬程(2007),遺傳演算法原理與應用-活用Matlab,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 鄧安智(2010),台灣末期腎臟病患腹膜透析與血液透析之存活比較,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林雋硯(2008),虎斑烏賊胚胎發育及環因子對其胚胎提前孵化之影響,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素菁(2004),上市公司退出率與存活時間計量模型-以中國與台灣下市公司為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 雷定中(2004),通資網路存活率之研究,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林芳永(2007),下咽癌患者以手術及以化療合併放療為初始治療之存活率比較,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 黃慧宜(2008),芭菲爾鞋蘭之微體繁殖,中興大學園藝學系碩士論文。
[17] 吳孟玲(2007),國內外汽車品牌存活率之探討-以台灣市場為例,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8] 羅英嘉(2008),CISSP與資訊安全基礎技術,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19] 李慶章、黃良志、何盈達(2006),RFID在統一超商低溫物流系統應用之研究,2006年ICIM,1522-1528頁。
[20] 簡聰海(2006),生產與作業管理,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22-127頁。
[21] 林昇甫、徐永吉(2009),遺傳演算法及其應用,五南圖書出版社,74-154頁。
二、英文資料:
[22] Stevan Preradovic, Nemai C. Karmakar (2006), RFID Readers – A Review ,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3] EPCglobal(2006), Reader Protocol Standard, Version 1.1。
[24] Jae Geol Park, Heung Seok Chae and Eul Seok So(2007), A dynamic load balancing approach based on the standard RFID middleware architectur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Engineering。
[25] Sung-Mee Park, Jeong-Hwan Song, Chae-Soo Kim, Jung-Ja Kim(2007),
Load balancing method using connection pool in RFID middlewar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26] Jian Feng Cui and Heung Seok Chae(2007), Agent-based design of load balancing system for RFID middlewares, Proceedings of the 11th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uture Trend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27] Vidyasagar Potdar, Pedram Hayati, Elizabeth Chang(2007),Improving RFID Read Rate Reliability by a Systematic Error Detection Approach, RFID Eurasia 2007 1st Annual。
[28] Goldberg, D. E. (1998) , “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ddison-Wesley。
[29] Wei Wei, Yong Qi1, Xin H1, Wei Wang, Ruidong Li3,Hui He,Improving the Survivability of WSNs with Biological Characters Based on Rejuvenation Technology,2008 IEEE Asia-Pacific Services Computing Conference。
三、網路資料:
[30] 悠遊卡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easycard.com.tw/ 。
[31]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http://www.boca.gov.tw/ct.asp?xItem=2957&CtNode=598&mp=1
[32] 長庚大學RFID物流與供應鏈資源中心,http://rfid.cgu.edu.tw/xoops/
[33] RFID產業資料庫,http://www.u-rfid.com.tw/db/domestic_content.php?id=296
[34] RFID產業資料庫,http://www.u-rfid.com.tw/db/foreign_content.php?id=35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