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5 09: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從安
研究生(外文):Cong-An Wang
論文名稱:以心像記憶策略輔助華語漢字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菲律賓兒童初級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Image Strategies on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Second Language-a case study of Philippines children
指導教授:謝奇懿謝奇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eh, Chi-Y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文藻外語大學
系所名稱:華語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7
中文關鍵詞:心像記憶策略漢字學習態度
外文關鍵詞:imagememorization strategyChinese characterlearning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6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目的起因於漢字語言性質與拼音語系在大腦認知和記憶方式上的不同,這樣的語言差異性造成華語學習者對漢字習得產生極大的學習障礙,從最根本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習者對於漢字的認知過程,找出華語學習者對漢字習得的脈絡,並且利用以認知語言學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心像記憶策略來輔助華語學習者習得漢字。本行動研究以菲律賓僑校的兒童華語學習者為教學對象,在三個階段應用心像記憶策略的行動方案,每階段以不同的心像記憶策略為主軸,並在教學的過程中的種種學習歷程與難點做確實記錄,也歸納出以下研究結果:一、應用心像記憶策略對兒童華語學習者漢字認知歷程上有局部性的改變。二、應用心像記憶策略對兒童華語學習者在學習成效上並沒有顯著的提升。三、學習者對心像記憶策略輔助漢字教學的學習態度傾向正面,但是每位學習者擅長的記憶策略並不一致,每個漢字適用的心像記憶策略也不同。最後,研究者依據以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研究之相關建議,以做為未來研究和教育應用之參考。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honetic languages are processed differently in terms of cognitive mechanisms and memorization owing to differences in linguistics features. These differences often create tremendous learning obstacles for learners of Chinese in acquir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is regard, this study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learners of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the most fundamental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order to map out the route to acquiring Chinese characters for learners of Chinese. It also aims to assist these learners in acquiring Chinese characters by employing image strategies, a series of techniqu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argeting at young learner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one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in the Philippines, this action research carried out actions plans involving image strategies at three stages of teaching. While image strategies varied at each stage, all types of learning process as well as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 were duly recorded.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strategies partially alter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young learners of Chinese; 2.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strategies does not result i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learning effects for young learners of Chinese; 3.Attitudes of learners toward Chinese characters tend to be positive; however, given each learner’s preferences for memorization strategies, image strategies suited to each Chinese character vary.
目次 i
表目錄 iii
圖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五節 本研究的重要性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認知心理學與漢字 9
第二節 心像記憶策略之理論與教學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情境與參與者 47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2
第四節 研究檢驗與研究倫理 54
第四章分析與討論 57
第一節 以心像記憶策略輔助課程之情境分析 57
第二節 以心像記憶策略輔助漢字教學之方案設計 66
第三節 心像策略行動方案實施與修正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8
第一節 結論 88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89
參考文獻 92
壹、 中文部份 92
貳、 外文部份 94
附錄 95
附錄一 家長問卷訪談 95
附錄二 課程學習單(部分) 97

壹、 中文部份
七田真,劉天祥譯(1997)。超右腦革命。台北:中國生產力。
王力(1965)。漢語語音學。北京出版社。
王克先(1996)。學習心理學。台北:桂冠。
何東墀、林惠芬、林淑貞(1993)。圖畫心像策略對國中輕度智能不足學習者記憶文章內容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8,55-79
何東墀、陳莉莉(1991)。智優學習者與普通學習者記憶策略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學報,6,247-284。
吳世雄(1998)。認知心理學的記憶原理對漢字教學的啟迪。語言教學與研究。4, 85-93。
吳幸宜譯Joan Minninger原著(1993)。讓記憶活起來:如何在2分鐘內記住二十件事。台北:遠流
吳美枝,何禮恩譯(201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市:濤石文化。
車麗萍(2006)。記憶術:科學的記憶方法。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岳修平譯(1998)。E.D.Gagne,C.W.Yekovich,F.R,Yekovich原著。教育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台北:遠流
林清山譯(1997)。Richard E. Mayer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姚淑婷(2011)。對外華語文識字教學之初級課程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研究所,未出版,桃園市。
洪蘭譯,Rebecca Rupp著(2004)。記憶的秘密。台北:貓頭鷹出版。
洪蘭譯,Larry R. Squire、Eric R. Kandel(2001)。Memory:from mind to molecules(透視記憶)。。台北:遠流出版社。
夏誠華(2013)。菲律賓華文學校的困境與出路--從教育替代役男、華語文教學實習教師切入,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1,107-125。
莊淑勤、黃永和(2003)。心像策略教學的實施成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6,615-641。
陳俊生(2002)。記憶三秒教。台北:幾何出版社。
陳昱璋(2012)。應用心像記憶策略對國小六年紀學習者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新竹市。
陳麒合(2003)。記憶策略訓練對工作記憶容量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曾志朗、洪蘭(1990)。漢字裡空間關係的知覺歷程。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理論分析組下)。。89-100。
曾志朗、洪蘭(1993)。從信息處理看漢字閱讀。國外語言學,1,26-33。
程朝輝(1997)。漢字的學與教。世界漢語教學,3,82-86。
楊惠雯(2011)。,華語教學中漢字書寫與字感建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德明(1986)。中文閱讀在大腦中的優勢。華文世界,39,P40。
葉德明(1990)。漢字認知基礎─從心理語言學看漢字認知過程。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5)。漢字認讀與書寫之心理優勢。 中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回顧與展望 (A Breakthrough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清田(2003)。課程政策決定,台北市:五南。
鄭昭明(1981)。漢字認知的歷程 中華心理學刊,20,39-43。
鄭昭明(1992)。中文字彙知識的腦側化:字彙判別作業 中華心理學刊 34 民81 頁1-7。
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桂冠。
鄭昭明(1995)。左右腦半球對漢字不同訊息處理的功能。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鄭麗玉(2005)。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用。台北市:五南。
黎珈伶(2001)。全腦學習策略課程發展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鐘禕哲(2003)。記憶勝經。愛迪生出版社
戴明國(2005)。教育原理制度與實務。台北市:高等。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力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Altrichter,Posch & Somekh原著(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李奉儒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之基礎,收錄於黃光雄主譯,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5-68)。嘉義市:濤石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淑麗、洪儷瑜(2010)。有效的閱讀補救教學。載王瓊珠、陳淑麗主編:突破閱讀困難理念與實務(頁49-71)。台北:心理。

貳、 外文部份
Foss, D.J., and D.T. Hakes,(1978)Psycholinguitstics. An introducation to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Englewood Cliffs
Glass, A.L.& Hoyoak, K.J.(1986)Cognition(2nd ed).Singapore:McGraw-Hill.
Oxford, R.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Boston: Heinle & Heinle.
Paivio,A.(1986)Mental representations: a dual-coding approch,Oxford,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