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7 04: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莉雯
論文名稱:從身分法詮釋人工生殖子女利益之保護
論文名稱(外文):Interpret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on the Aspect of Family Law
指導教授:林秀雄林秀雄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邱玟惠,林玠鋒
口試日期:2017-05-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4
中文關鍵詞:人工生殖死後人工生殖家事事件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5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隨著醫學上之進步,使得原本大自然賦予人類之生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人力來介入控制,由消極的避孕到積極的生育都可能用人工之方式來加以替代。西元1978年7月26日世界上第一名試管嬰兒Louis Brown,在英國誕生,從此生命開始由體內發育移到了體外作業,讓人類的生殖進入了一個全新領域,人類的世界自此開始邁向人工生殖之道路,人類之繁衍不再純屬天擇,而慢慢進入人擇,過去的不孕在現代生殖科技之下,逐漸成為可以克服的問題。臺灣第一位試管嬰兒在1985年誕生,目前每年誕生五千多名試管寶寶,平均一百個新生兒就有二到三個是試管寶寶,一個「試管世代」已然來臨。

對於滿足渴望繁衍後代卻苦於無法生育者,確實是一大福音與利器,但亦衝擊人類傳統生命權、人性尊嚴、倫理、道德、婚姻、血統、法律等之基本價值觀。生殖技術與社會之制度化該如何調和,乃是人類面臨最大的問題。對於一向追求保守且穩定的法律,面對現代生殖科技日新月異之巨大衝擊,我們很難在傳統的法律秩序中尋找人工生殖技術的定位。於民國96年3月21日,人工生殖法公布施行後,我國之人工生殖規範,由行政管制階段進入了法律規範的階段。人工生殖法自其立法過程觀之,存在許多爭議之問題,例如死後取精實施人工生殖之可行性,在現行人工生殖法並未獲得解決。此外,人工生殖法條文共有八章四十條,但就人工生殖子女的法律地位,僅在該法之第二十三條至二十五條,而構成民法親屬編之特別法,惟該規定並非適用於所有藉由人工生殖技術所生子女之親子關係,無法完全涵蓋所有人工生殖子女態樣之法律地位,故希冀藉由本文之探討,就排除適用人工生殖此特別法之其他各式人工生殖子女爭議,透過現行法規妥適解釋,以保障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上利益。

本文將從人工生殖之概念與人工生殖法談起,再就各種人工生殖技術所生子女之法律上地位,依現行法規通盤討論。於現行人工生殖法下,不足以涵蓋生殖科技而衍生之各式親子關係,透過回歸民法親屬編之規定,探討是否足以處理其他各式人工生殖子女之親子關係。其中,特別針對死後取精實施人工生殖為專章討論,然不論容許與否,死後生殖子女之利益才是立法時或處理個案時最重要之考量事項,畢竟其命運不應在其人生尚未開始之前即已註定,甚至成為代罪羔羊,而侵害其人性尊嚴,故本文試著從子女最佳利益之觀點,探討死後取精實施人工生殖之容許性及死後生殖子女之身分、繼承等法律關係。最後,於2012年6月1日家事事件法正式生效施行後,現行家事事件法針對親子訴訟事件之典型類型,是否有所影響,值得探究。並透過對於人工生殖之實務判決內容研析,了解現行實務上關於人工生殖之案例。

With the improving medicine, the fertility which is given by the Nature originally can be intervened by human force in some degree. The fertility can be replaced by artificial methods from the passive contraception to aggressive reproduction. On July 26, 1978, the first test tube baby, Louis Brown, was bo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Life can start in vitro rather than in vivo from then on. This turns the new page in human reproduction. In addition, human starts to utilize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The productivity depends on not only the nature selection, but the human selection. Reproductive problems have become solvable with modern technology. Taiwan’s first test tube baby was born in 1985. Nowadays,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test tube babies are born in Taiwan each year. There are two to three test tube babies in every 100 newborn in Taiwan. A new in vitro fertilization era has started.

This technology is beneficial and useful to whom want to have descendants with difficulties. However, it also impacts some basic principles, such as traditional human rights, human dignities, ethics, moral values, marriage, descent, and laws. Confronting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social rules institutionalization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problem which human faces. Opposing the impact of the improving modern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it is hard to find a po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legal orders which purses stability and conservation. From March 21 2007, the Assisted Reproductive Act was enforced. The assisted reproduction has become legalization instead of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Turning to the legislating process of this law, there are still many contradictive problems. For example, is it possible to collect semen from the death? It does not get an answer from the current law. Moreover, although there are eight chapters and forty articles in the Reproductive Act, the legal rights of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rtificial reproduction are only ruled from the article 23 to 25. It is special rules of Civil Code. However, it cannot apply for all kinds of relationship by the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reveal every kind legal status of children. In addition, this law cannot be applied on the every types of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on.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ims to find a solution for the disputation related to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on that are not mentioned by the current Assisted Reproductive Act, to protect the various legal rights of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on.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the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by the current laws from the concept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the Assisted Reproductive Act to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on. For the various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which are not covered by the Assisted Reproductive A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family part of the Civil Code can define the legal paternity. In addition, collecting semen from the death is a special chapter in this article. Nevertheless, no matter the law permits the collecting or not, the benefit of the children from the death should be the key concern for the legislation and the dealing with cases, because life should not be determined or be as a scapegoat before the life starts and infringe the human dignity. Therefore, by the viewpoints of maximizing the profit of children,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laws about the permissibility of collect semen from the death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ildren born through assisted reproduction and the heritage of the property.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Act, which was enforced on June 1, 2012, for typical legal paternity cases can be discussed. It can be known the current judicial judgments related to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cases by the actual judgement of the assisted reproduct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一項 資料蒐集方法------------------4
第二項 歸納分析方法------------------5
第三項 歷史研究法 -------------------5
第四項 比較研究法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6
第一項 研究範圍---------------------6
第二項 研究架構---------------------7

第二章 人工生殖之概念與人工生殖法----------9
第一節 人工生殖之概念------------------9
第一項 人工生殖之意義與類型------------9
第二項 人工生殖之爭議-----------------12
第三項 人工生殖存在之必要性------------21
第二節 人工生殖法之立法沿革-------------23
第一項 概說-------------------------23
第二項 行政命令階段------------------24
第三項 人工生殖法--------------------29

第三章 人工生殖親子關係之建構--------------36
第一節 我國親屬法----------------------36
第一項 概說--------------------------36
第二項 我國親屬法制之基本原則-----------38
第三項 我國親子關係之種類--------------40
第二節 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51
第一項 概說--------------------------51
第二項 受術夫妻之精卵經由受術妻分娩之子女-54
第三項 受贈生殖細胞經由受術妻分娩之子女---58
第四項 小結--------------------------79

第四章 死後取精實施人工生殖之探討-----------82
第一節 概說----------------------------82
第二節 屍體及生殖細胞之定位---------------84
第一項 屍體之法律性質------------------84
第二項 生殖細胞之法律性質---------------87
第三節 死後取精實施人工生殖之容許性--------91
第一項 概說--------------------------91
第二項 死後生殖之外國立法例 ------------93
第三項 學者之見解---------------------95
第四項 小結--------------------------110
第四節 死後生殖所生子女之法律地位----------114
第一項 概說--------------------------114
第二項 身分上之法律關係----------------116
第三項 財產上之法律關係----------------129
第五節 小結----------------------------143

第五章 人工生殖親子訴訟事件之研析-----------146
第一節 概說-----------------------------146
第二節 家事事件法之親子訴訟事件------------148
第一項 婚生否認之訴之意義及性質----------148
第二項 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之意義及性質---158
第三節 人工生殖親子訴訟事件---------------179
第一項 人工生殖與婚生否認之訴------------179
第二項 人工生殖與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186
第四節 小結----------------------------200

第六章 結論-----------------------------204
參考文獻---------------------------------209



一、中文文獻

(一)專書論著

1.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自版,2011年8月。
2.王澤鑑,民法總則,自版,2006年8月。
3.史尚寬,親屬法論,台北:榮泰印書館,四版,1980年6月。
4.史尚寬,民法總論,自版,四版,1990年8月。
5.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下),自版,修訂九版,2011年10月。
6.林秀雄,家族法論文集(三),漢興書局,1995年10月。
7.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2013年2月。
8.林秀雄,繼承法講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六版,2014年10月。
9.林菊枝,親屬法新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9月。
10.胡長清,中國民法繼承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3月。
11.姚瑞光,民事訴訟法論,自版,1993年11月,頁638。
12.陳棋炎,民法親屬,三民書局,三版,1961年3月。
13.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修訂十二版,2014年10月。
14.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民法繼承新論,三民書局,修訂十版,2016年3月。
15.陳計男,民事訴訟法論(下),三民書局,修訂五版,2009年10月。
16.陳紹寬、朱佩雯譯,我創造了桃莉! :從複製羊談生命再造與基因工程,究竟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
17.黃立,民法總則,自版,四版,2005年9月,頁164。
18.黃陽壽,民法總則,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三版,2013年9月。
19.鄧學仁、嚴祖照、高一書,DNA之鑑定─親子關係爭端之解決,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1月。
20.劉得寬,民法總則,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四版,2004年9月。
21.駱永家,民事法研究(二),自版,1999年3月。
22.戴炎輝、戴東雄,中國親屬法,自版,1998年1月。
23.戴東雄,親屬法實例解說,三民書局,2000年8月。
24.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繼承法,自版,2013年2月。
25.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自版,2014年8月。

(二)期刊文獻

1.王海南,由法律觀點談人工生殖技術,法律評論,54卷6期,1988年6月,頁6-13。
2.王海南,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兼評「人工生殖法」中涉及身分關係之相關規定,法令月刊,58卷8期,2007年8月,頁102-116。
3.王富仙,無父生殖,軍法專刊,40卷9期,1994年9月,頁16-23。
4.王富仙,借精生子衍生親子關係之探索,軍法專刊,44卷7期,1998年7月,頁29-44。
5.王富仙,死後生殖之探討,軍法專刊,52卷4期,2006年8月,頁55-76。
6.王富仙,生殖細胞法律地位之探索,月旦法學雜誌,138期,2006年11月,頁166-189。
7.王富仙,死後生殖子女法律地位之探索,法令月刊,58卷5期,2007年5月,頁114-131。
8.王服清、王翼升,論「非法律夫妻關係者」的人工生殖權之正當性─以「英國二○○八年人類受精與胚胎法」作為論證基礎,高大法學論叢,7卷7期,2011年9月,頁51-122。
9.史尚寬,人工授精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5卷2期,1969年2月,頁2-7。
10.吳從周,否認子女之訴與一般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之關係,臺灣法學雜誌,79期,2006年2月,頁203-209。
11.沈冠伶,家事訴訟事件之當事人適格與第三人之訴訟參與(二),月旦法學教室,129期,2013年7月,頁42-53。
12.沈冠伶,2012 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家事事件法施行後之實務裁判回顧與展望,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2013年11月,頁999-1031。
13.李震山,從憲法保障生命權及人性尊嚴之觀點論人工生殖,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年6月,頁18-25。
14.李郁強;趙俊祥,論屍體採集與死後生殖相關同意之法規範,檢察新論,11期,2012年1月,頁166-186。
15.李惠宗,死後取精─基本權與人性尊嚴的衝突?,月旦法學教室,37期,2005年11月,頁6-7。
16.李悌愷,論屍體(骨)之法律性質,台灣法學雜誌,56期,2004年3月,頁9-22。
17.吳煜宗,遺體遺骨是否為遺產?,月旦法學教室,33期,2005年7月,頁14-15。
18.吳煜宗,死後取精生子的民法難題,月旦法學教室,40期,2006年2月,頁12-13。
19.吳煜宗,死後人工生殖子女的繼承地位,月旦法學教室,104期,2011年6月,頁16-17。
20.吳介尊,我要你的精子!-「死後取精」倫理法律相關問題初探,萬國法律,145期,2006年2月,頁30-35。
21.邱文聰,從「人工生殖法」的適用主體談生育自由的雙面性格,法令月刊,58卷8期,2007年8月,頁146-153。
22.邱玟惠,人工生殖子女親子法制之檢討與修法建議,臺大法學論叢,38卷3期,2009年9月,頁281-348。
23.邱玟惠,屍體之法律性質:物權與人類尊嚴之二元結構初探,台灣大學法學論叢,38卷4期,2009年12月,頁335-383。
24.林昀嫺,我國人工生殖法制之挑戰與契機,中原財經法學,25期,2010年12月,頁63-112。
25.林秀雄,民法親屬編:第四講─婚姻之形式要件,月旦法學教室,12期,2003年10月,頁48-53。
26.林秀雄,親生父得否提起婚生否認之訴,月旦法學教室,89期,2010年2月,頁20-21。
27.林秀雄,人工生殖子女與受術夫妻之關係,臺灣法學雜誌,20期,2012年10月,頁126-131。
28.林秀雄,婚生否認與認領無效—評最高法院一○○年度台上字第九九四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18期,2012年12月,頁13-24。
29.林秀雄,死後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以日本最高法院平成十八年九月四日判決為例,月旦法學雜誌,251期,2016年4月,頁155-164。
30.姜世明,婚姻第三者之家庭權?生父提起確認親子關係訴訟之許可性評估,臺灣法學雜誌,80期,2006年3月,頁149-156。
31.姜世明,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事件,軍法專刊,60卷2期,2014年4月,頁1-20。
32.侯英冷,論人工生殖受術夫妻手術同意書之法律效果,成大法學,2期,2001年12月,頁75-119。
33.侯英泠,李幸育堅持取精施行人工生殖論未來人工生殖法之立法方向,台灣法學雜誌,78期,2006年1月,頁1-5。
34.侯英泠,從「子女最佳利益」原則檢視人工生殖法草案—檢視受術夫妻之條件與親子關係,律師雜誌,318期,2006年3月,頁16-29。
35.陳英鈐,人工生殖法的幾個問題,法令月刊,58卷8期,2007年8月,頁117-127。
36.陳清雲,論人工生殖子女之親子關係,醫事法學,12卷1期,2004年6月,頁21-35。
37.陳美伶,人工生殖子女婚生地位之認定,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年6月,頁25-37。
38.陳美伶,人工生殖子女婚生地位之認定,政大法學評論,57 期,1997年6月,頁195-208。
39.陳棋炎,論婚姻成立之形式要件—兼述事實上夫妻,臺大法學論叢,11卷1期,1981年12月,頁97-122。
40.郭蕙寧,生前同意死後人工生殖之法律問題,法律與生命科學,3卷1期,2009年1月,頁18-25。
41.孫效智,代理孕母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 期,1997年10月,頁8-11。
42.孫鳳儀,淺談「代理孕母工具化」暨其解決,應用倫理研究通訊,9 期,1999年1月,頁45-52。
43.尉遲淦,從基督宗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 期,1997年10月,頁20-22。
44.尉遲淦,從佛教觀點看代理孕母的問題,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 期,1997年10月,頁17-19。
45.程明修,遺傳基因工程之公法規制─以人工生殖技術(無性生殖)為中心,全國律師,2卷3期,1998年3月,頁27-39。
46.曾淑瑜,人類胚胎在法律上之地位及其保護,法令月刊,54卷6期,2003年6月,頁4-17。
47.曾淑瑜,從人體精子、卵子之法律地位論死後取精之刑法可罰性,萬國法律,145期,2006年2月,頁15-22。
48.楊秀儀,論屍體取精之法律爭議及應有的管制架構─以尊重自主為中心思想,萬國法律,145期,2005年2月,頁23-29。
49.雷文玫,保障兒童與婦女權益:人工生殖相關立法的挑戰與機會,律師雜誌,318期,2006年3月,頁1-4。
50.鄧學仁,事實上夫妻之定位及其衍生之法律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0 期,2005年3 月,頁257-276。
51.蔡墩銘,人工生殖與胚胎試驗,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年6月,頁37-39。
52.蔡顯鑫,死後人工生殖的規範與親子關係,法學叢刊,50卷4期,2005 年10月,頁123-159。
53.劉俐君、武國璋,人工生殖技術的進展,臺灣醫界雜誌,54卷11期,2011年11月,頁16-18。
54.戴東雄,孩子,你的父母是誰?─論人工生殖之子女,尤其試管嬰兒在法律上之身分,法學叢刊,32卷1期,1987年1月,頁13-29。
55.戴東雄,否認子女之訴,萬國法律,120期,2001年12月,頁78-86。
56.戴東雄,孫連長死後取精留後與人工生殖法草案,萬國法律,145期,2006年2月,頁2-14。
57.戴瑀如,DNA與建立法律上親子關係上的迷思,月旦法學教室,42期,2006年4月,頁88-99。
58.戴瑀如,從德國立法例論我國新人工生殖法對親屬法之衝擊,法令月刊,58卷8期,2007年8月,頁128-145。
59.戴瑀如,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月旦法學教室,60期,2007年10月,頁12-13。
60.戴瑀如,從實體法的觀點論家事事件法中之親生子女關係事件程序,月旦法學雜誌,219期,2013年8月,頁29-59。
61.戴瑀如,死後人工生殖之禁制與開放-以德國及臺灣地區的裁判為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學報,5期,2015年9月,頁26-34。
62.魏大喨,親子關係存否之實體規範及其確認之訴,臺灣法學雜誌,62期,2004年9月,頁1-16。
63.蘇淑貞,談「人工生殖法」,律師雜誌,318期,2006年3月,頁30-35。

(三)專書論文

1.王海南,德國新親子法關於血緣關係之規定,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家族法學篇,2002年5月,頁81-96。
2.王富仙,從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試論借精生子(AID)之法律上親子關係,判解研究彙編(十二),2008年12月,頁44-71。
3.李震山,論生命科技與生命尊嚴-以人工生殖為探討中心,憲法體制與法治行政,第一冊:憲法,城仲模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1998年8月,頁109-145。
4.林秀雄,婚生否認之訴,邁入二十一世紀之民事法學研究─駱永家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7月,頁18-31。
5.侯英冷,論開放死後人工生殖之適宜性,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2007年8月,頁129-162。

(四)學位論文

1.王素珍,人體組織之保障與管制-財產權與人格權結合的另類思考,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傅馨儀,從人工生殖法草案探討生命科技對刑法之衝擊與影響,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3.楊佳祥,論人工生殖技術對我國親子關係法規範之衝擊,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月。

二、英文文獻

(一)Anne Goodwin, Determination of Legal Parentage in Egg Donation, Embryo Transplantation, and Gestational Surrogacy Arrangements, 26 Fam. L.Q. 275(1992).
(二)Bonnie Steinbock , Advanc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Symposium-Sperm as Property, 6 Stan. L. & Pol’y Rev. 57(1995).
(三)Jamie Rowsell, Postmortem Reproduction and Inheritance Rights, 41 Fam. Ct. Rev. 400, 401-402(2003).
(四)Kristine S. Knaplund, Postmortem Conception and a Father’s Last Will, 46 Ariz. L. Rev. 91 (2004).
(五)Michael T. Morley, Richard Albert, Jennie L. Kneedler & Chrystiane Pereira, Developments in Law and Policy: Emerging Issues in Family Law, 21 Yale L. & Pol’y Rev. 169 (2003).
(六)Sharona Hoffman Andrew P. Morriss, Birth after Death: Perpetuities and the New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38 Ga. L. Rev. 575(2004).
(七)Sheri Gilbert, Fatherhood From the Grave: An Analysis of Postmortem Insemination, 22 Hofstra L. Rev. 521(1993).
(八)Walter Wadlington, Artificial Conception: The Challenge for Family Law, 69 Va. L. Rev. 465, 465(198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王海南,由法律觀點談人工生殖技術,法律評論,54卷6期,1988年6月,頁6-13。
2. 2.王海南,人工生殖子女之法律地位-兼評「人工生殖法」中涉及身分關係之相關規定,法令月刊,58卷8期,2007年8月,頁102-116。
3. 3.王富仙,無父生殖,軍法專刊,40卷9期,1994年9月,頁16-23。
4. 4.王富仙,借精生子衍生親子關係之探索,軍法專刊,44卷7期,1998年7月,頁29-44。
5. 5.王富仙,死後生殖之探討,軍法專刊,52卷4期,2006年8月,頁55-76。
6. 6.王富仙,生殖細胞法律地位之探索,月旦法學雜誌,138期,2006年11月,頁166-189。
7. 7.王富仙,死後生殖子女法律地位之探索,法令月刊,58卷5期,2007年5月,頁114-131。
8. 8.王服清、王翼升,論「非法律夫妻關係者」的人工生殖權之正當性─以「英國二○○八年人類受精與胚胎法」作為論證基礎,高大法學論叢,7卷7期,2011年9月,頁51-122。
9. 9.史尚寬,人工授精在民刑法上之問題,軍法專刊,15卷2期,1969年2月,頁2-7。
10. 11.沈冠伶,家事訴訟事件之當事人適格與第三人之訴訟參與(二),月旦法學教室,129期,2013年7月,頁42-53。
11. 12.沈冠伶,2012 年民事程序法發展回顧:家事事件法施行後之實務裁判回顧與展望,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42卷,2013年11月,頁999-1031。
12. 13.李震山,從憲法保障生命權及人性尊嚴之觀點論人工生殖,月旦法學雜誌,2期,1995年6月,頁18-25。
13. 14.李郁強;趙俊祥,論屍體採集與死後生殖相關同意之法規範,檢察新論,11期,2012年1月,頁166-186。
14. 15.李惠宗,死後取精─基本權與人性尊嚴的衝突?,月旦法學教室,37期,2005年11月,頁6-7。
15. 17.吳煜宗,遺體遺骨是否為遺產?,月旦法學教室,33期,2005年7月,頁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