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蔣士銓著作及後人研究蔣士銓專書
清•蔣士銓著,邵海清校•李夢生箋《忠雅堂集校箋》,上海:上海古籍,1993 年。
清•蔣士銓《銅弦詞》收錄於楊家駱《清詞別集百三十四種》,臺北:鼎文書局,
1976年。
王建生《蔣心餘研究》,臺北:臺灣學生,1996年。
簡有儀《蔣士銓及其詩文研究》,臺北:洪葉文化,2001年。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彙編《蔣士銓傳記資料》,上海:上海師大圖書館,出版年不詳,複印版。
二、古籍
﹝先秦﹞題為左丘明著,陸費逵編《四部備要•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出版年不詳。
﹝先秦﹞莊周著,清•郭慶藩編《莊子集釋》,臺北:河洛,1974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臺北:聯經,1984年。
黃靈庚《楚辭集校》,上海:上海古籍,2009年。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注《史記會注考證》,臺北:大安,1998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臺灣商務,1996年。
﹝漢﹞班固等著,王雲五主編《東觀漢記》,臺北:臺灣商務,1979年。
﹝漢﹞曹操《曹操集》,臺北:河洛,1975年。
﹝漢﹞劉向《列仙傳》,臺北:廣文,1989年。
曲德來、遲文浚、冷衛國編《歷代賦》,瀋陽:遼寧,2001年。
費振剛、胡雙寶、宗明華輯《全漢賦》,北京:北京大學,1993年。
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藝文,1968。
﹝晉﹞葛洪《抱朴子》,上海:上海書店,1986年。
﹝晉﹞葛洪《神仙傳》,臺北:廣文,1989年。
﹝晉﹞陶淵明著,龔斌校箋《陶淵明集校箋》,臺北:里仁,2007年。
﹝晉﹞崔豹著《古今志》,臺北:臺灣商務,出版年不詳。
﹝北齊﹞魏收撰《魏書》,臺北:中華,1974年。
﹝南朝宋﹞范曄著,﹝唐﹞李賢注,陸費逵主編《四部備要•後漢書》,臺北:
中華,出版年不詳。
﹝南朝宋﹞劉義慶撰,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品藻》,臺北:文史哲,1985
年。
﹝南朝梁﹞蕭統撰,李善注《昭明文選》,臺北:臺灣東華,1969年。
﹝南朝梁﹞劉勰著,清•黃叔琳注,楊家駱編《文心雕龍》,臺北:世界,1972
年。
﹝唐﹞袁郊《甘澤謠》,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唐﹞房玄齡著,陸費逵編《四部備要•晉書》,臺北:中華,出版年不詳。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1975年。
﹝唐﹞牛僧孺《幽怪錄》,北京:中華,1991年。
﹝唐﹞馮贄著《雲仙雜記》,北京:中華,1985年。
中華書局主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柯金木編《唐人小說》,臺北:三民,2003年。
﹝五代漢﹞王定保著,楊家駱編《唐摭言》,臺北:世界,1975年。
﹝後蜀﹞趙崇祚輯,李一氓校《花間集校》,臺北:源流出版,1982年。
﹝南唐﹞李煜撰《南唐二主詞》,上海:上海古籍,1985年。
中央輿地主編《全宋詞》,臺北:中央輿地出版,1970年。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蘇軾著,王雲五主編《蘇東坡集》,臺北:臺灣商務,1968年。
﹝宋﹞蘇軾撰,曹樹銘校編《蘇東坡詞》,臺北:臺灣商務,1983年。
﹝宋﹞蘇軾著,龍榆生箋,《東坡樂府箋》,臺北:華正,1990年。
﹝宋﹞李清照著,侯建、呂智敏編《李清照詩詞評注》,太原:人民,1985年。
﹝宋﹞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臺北:華正,1989年。
﹝金﹞元好問《元好問詩選》,臺北:仁愛,1985年。
上海古籍主編《宋元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7年。
吳庚舜主編《全元散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2000年。
錢南揚編註《元明清曲選》,臺北:正中,1990年。
﹝明﹞王驥德《曲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明﹞李卓吾《焚書》,臺北:河洛,1974年。
謝伯陽主編《全明散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
饒宗頤主編《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6年。
﹝清﹞王昶《清詞綜》,北京:北京圖書館,2006年。
﹝清﹞朱彝尊著,汪森編,李慶甲校點《詞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78年。
﹝清﹞朱彝尊著,王雲五編《曝書亭集》,臺北:臺灣商務,1967年。
﹝清﹞朱彝尊《江湖載酒集》,臺北:文海,出版年不詳。
﹝清﹞朱彝尊《朱彝尊詞集》,杭州:浙江古籍,1994年。
﹝清﹞況周頤著,楊家駱主編《蕙風詞•蕙風詞話》,臺北:世界,1966年。
﹝清﹞納蘭性德《通志堂集》,上海:上海古籍,1979年。
﹝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54年。
﹝清﹞陳廷焯《詞則》,上海:上海古籍,1984年。
﹝清﹞劉熙載《藝概》,臺北:金楓出版,1986年12月。
﹝清﹞厲鶚著,董兆熊注,陳九思標校《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1992
年。
﹝清﹞凌廷堪《梅邊吹笛譜》,北京:中華,1985年。
﹝清﹞王鵬運《半塘定稿》,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韓純玉《蘧廬詩不分卷詞一卷》,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清﹞葉燮《原詩》,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
﹝清﹞蔣士銓撰 〈清容居士行年錄〉收錄於陳祖武選《乾嘉名儒年譜》,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2006年。
唐圭璋《詞話叢編》,臺北:廣文,1980年。
梁令嫻輯《藝衡館詞選》,臺北:臺灣中華,1970年。
﹝清﹞梁廷柟《藤花亭曲話》,合肥:黃山書社,2009年。
﹝清﹞楊恩壽《坦園詞餘》,臺中:文聽閣圖書,2010年。
顧瑛編《製曲十六觀》,北京:中華,1985年。
任中敏《散曲叢刊》,北京:中華,1964年。
《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1985年。
三、今人論著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達史》,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臺北:文津,1992年。
王易《詞曲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王偉勇《詞學專題研究》,臺北:文史哲,2003年。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上海古籍,2006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臺北:五南,1989年初版。
袁行霈《中國文學概論》,臺北:五南,1990年。
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詞學思想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2007年。
陳水雲《清代前中期詞學思想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
陳水雲《明清詞研究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水雲《二十世紀清詞研究史》,高雄:麗文文化,2007年。郭娟玉《沈謙詞學與其沈氏詞韻研究》,臺北:威秀資訊科技,2008年。
彭修銀《美學範疇論》,臺北:文津,1993年。
張 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張宏生《清詞探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8年。
黃雅莉《宋代詞學批評專題探究》,臺北:文津,2008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1987年。
楊成鑒《中國詩詞風格研究》,臺北:洪葉文化,1995年。
鄭倖朱《蘇軾以賦為詩研究》,臺北:文津,1998年。
劉少雄《會通與適變─東坡以詩為詞論題新詮》,臺北:里仁,2006年。
劉少雄《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2010 年8月。
韓高年《詩賦文體源流新探》,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羅麗容《曲學概要》,臺北:里仁 ,2003年初版。
蘇慧霜《賦體的發展與衍變:從漢到唐的觀察》,臺北:文津,2007年。
嚴迪昌《清詞史》,北京:人民文學,2011年。
四、學位論文
趙舜《蔣士銓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3年。戴麗霜《北宋以文為詩詩風形成原因及其風格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1991年。簡秀娟《辛派詞人「以文為詞」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1993 年。張蜀蕙《書寫與文類─以韓愈詮釋為中心探究北宋書寫觀》,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1999年博士論文。姜春青《唐英與蔣士銓戲曲之比較研究》,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9 月
18日。
吳長庚《蔣士銓銅弦詞探析》,上饒:上饒師範學院學報30卷4期,2010年8 月
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