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5: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伯科
研究生(外文):Chou,Bo-Ko
論文名稱:探討劉德海創作思維與演奏詮釋: 以獨奏曲《天鵝》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Liu De-hai,’s Creative Thinking and Playing Interpretation: Take the Pipa Music, ”Swan,” as Example Take the solo "Swan" as an example 研究生:周伯科 指導教授:陳靜儀 陳怡蒨 中華
指導教授:陳靜儀陳靜儀引用關係陳怡蒨陳怡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Ching-YiChen,I-Ch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劉德海創作思維演奏詮釋
外文關鍵詞:Liu De-haicreative thinkingplaying interpret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國琵琶是屬於傳統彈撥類樂器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西域傳入中國後,其形制不斷地受到音樂家與樂器製造者改良。琵琶具有半梨形的扁平腹共鳴箱構造,其形制和改制“烏德(ud)”較為相近,且烏德被認為是西域琵琶、歐洲魯特琴(Lute)的前身。琵琶豎彈演奏的形式解決了把位下移與增加品位的問題,再加上各式各樣的演奏技巧,使其琵琶音色更加獨特、豐富、多元,尤其在左手的“推、拉”、右手的“輪指、掃拂”的獨特技巧,更散發出明亮與纖細的音色。現代的琵琶創作者即善用琵琶獨特音色不斷地創作出更多的新作品,如呂紹恩《狼牙山五壯士》(1960)、顧冠仁《花木蘭》(1979)、趙季平《祝福》(1980)、劉德海的人生五篇(1984-1985)、唐建平《春秋》(1994)、韓蘭魁《祁連狂想》(1995)、羅永暉《千章掃》(1997)等,在這些現代琵琶創作中,特別是劉德海的人生篇受到琵琶演奏家的青睞。劉德海是中國五十年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中國傳統音樂家,在三十年代後出生的劉德海歷經了文化大革命與中國經濟的復甦強盛,在這八十年的歲月中,中國社會、政治、經濟與藝術環境已經產生巨大轉變,而傳統音樂處於當今全球化消費的環境中,他的創作思維與作品走出一條不同於各派之路且不斷地順應潮流而變化。
本論文主要目的是探討劉德海琵琶獨奏曲《人生篇─天鵝》之演奏詮釋與音樂分析比較,而本研究的重點會聚焦在劉德海的生長背景、創作手法、琵琶創新演奏技術與作品的突破以及創作思維的轉變,筆者期望透過研究劉德海琵琶獨奏曲的《天鵝》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後,能使更多人深入了解劉德海的音樂經驗與琵琶創作的藝術理念以及在琵琶技術上勇於創新突破的精神。
Chinese Pipa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plucked chordophones. It has existed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Since Chinese Pipa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from western regions, its shape has been constantly modified by musicians and musical instrument manufacturers.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pipa contains a flat semi-pear-shaped resonant box, which is similar to restructured "ude (ud)." Ude is considered as the precursor of western-regions lute and European lute. Playing the Chinese Pipa in a vertical position shifts up the frets and allows more space to add additional frets on the pipa. With a variety of playing skills, the sound of the pipa is more unique and diverse, especially the unique skills-striking outward with the right hand (push) and plucking inward towards the palm of the right hand (pull) as well as a rapid strum with four fingers called sao (sweep) and the tremolo produced by the lunzhi (wheel finger) technique which involoves all the fingers and thumb of the right hand. Modern pipa composers have made great use of the unique sound of the pipa to create many new works, such as " Five Heroes in the Langya Mountain " by Lu Shao-en(1960), " Lady Hua Mulan " by Gu Guan-ren(1979), "Blessing" by Zhao Ji-ping(1980), “Life " by Liu De-hai(1984-1985), "Spring and Autumn" by Tang Jian-ping (1994), "Qilian Rhapsody" by Han Lan-kui(1995), "A Thousand Sweeps" by Luo Yong-hui(1997), and so on. Among these modern pipa songs, Liu De-hai's "Life" is particularly favored by pipa players. Liu De-hai was a very important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ian in the 1950s. Born in the post 1930s, he has experienced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 recent recovery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eight decades, the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artistic environment in China underwent tremendous changes. With the traditional music being put on the global market, Liu De-hai developed his own way in his thinking for the composition to work on his songs, and kept adapting to the new trends and making chang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playing interpret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Liu De-hai's pipa music, "Life-Swan". The focus will be on Liu De-hai's growth background, composing methods, innovation in pipa skills, breakthroughs in his works and changes in his thinking for the composition. I hope that through the study of Liu Dehai Pipa solo "Swan" music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fter playing,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understand Liu De-hai's music experience, artistic concept of pipa composition and courage for th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s in pipa skills.
摘要.......................................................Ⅰ
Abstract..................................................Ⅱ
誌謝辭.....................................................Ⅳ
目錄.......................................................Ⅴ
圖目錄.....................................................Ⅶ
表目錄.....................................................Ⅶ
譜例目錄...................................................Ⅷ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文獻探討...........................................3
第三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1
第二章 一九五○年之後的中國琵琶音樂發展.........................13
第一節 文革之前的中國琵琶音樂發展...........................13
第二節 文革之後的中國琵琶及其作品...........................19
第三章 《天鵝》作曲家與創作背景................................24
第一節 劉德海音樂經驗與琵琶創作的藝術理念....................25 第二節 琵琶演奏與教學.....................................26
第三節 琵琶創作基礎與《天鵝》創作思維........................29
第四節 小結.............................................35
第四章 《天鵝》樂曲分析......................................37 第一節 《天鵝》各樂段曲式分析..............................39
第二節 《天鵝》主題動機的旋律變奏...........................48
第三節 小結............................................57
第五章 《天鵝》演奏詮釋分析...................................58
第一節 《天鵝》演奏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現上的詮釋與設計.........60 第二節 《天鵝》演奏技法的藝術形象與應用......................62 第三節 《天鵝》主題動機旋律變奏的演奏與技法詮釋...............67
第四節 小結............................................70
第六章 結論...............................................72
參考書目...................................................74
附錄1:《天鵝》琵琶演奏譜.....................................80
附錄2:琵琶指法符號表........................................90
附錄3;筆者訪談劉德海紀錄Ⅰ...................................94
附錄4;筆者訪談劉德海紀錄Ⅱ.................. ...............110
附錄5;筆者訪談劉德海紀錄Ⅲ..................................112
中文書目
田屹
2009 劉德海人生篇琵琶作品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江佩蒨
2011 兩首琵琶曲《大浪淘沙》、《天鵝》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碩士論文。
李民雄
1997 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李景俠
2003 中國琵琶演奏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汪毓和
2005 劉德海、琵琶音樂與中華文化。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吳慧娟
2015 二十世紀中國琵琶音樂研究。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林蔥
1982 中國音樂之演進。台北:學藝出版社。
韋京宇
2005 精湛的藝術,高超的技術。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北
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高子銘
1959 現代國樂。台北:正中書局。
袁靜芳
1989 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莊永平
2001 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莊永平
2011 琵琶‧古譜‧戲曲音樂研究。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梁茂春
2005 劉派琵琶初論。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央音樂
學院出版社。
陳勝田
2000 廿世紀台灣國樂發展的演變與分析─從歷史的、教育的角度談起。 刊於
台灣現代國樂之傳承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國樂團印。
張傳
2005 四弦翻出是新聲。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北京:中央音
樂學院出版社。
楊忠衡
2000 對現代國樂交響化的觀察與評價─從媒體工作者角度談起。刊於台灣現
代國樂之傳承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市國樂團編印。
楊靖
2005 劉德海教學域藝術思想衍論。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北
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趙甦成
1983 中共民族音樂變革之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
潘鳳鳴
2005 劉德海編創研究之一。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北京:中
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劉毅志
1972 國樂津梁第一冊國淺說。臺北:大中國圖書出版社。
劉德海、李景華
1986 琵琶基礎訓練法。香港:香港上海書局出版社。
劉赫男
2005 論琵琶大師劉德海的彈挑藝術。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文集。
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盧志東
2008 琵琶傳統樂曲﹝十面埋伏﹞之演奏探討—以劉德海演奏版本為例。國立
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淑德、張之年
1987 中國琵琶史稿。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戴嘉枋、李紀祥、蔡秉衡
2012 音樂史學論集。臺北: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闕岑蓉
2012 論劉德海的琵琶音樂─田園篇、宗教篇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
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鳳濱
1998 琵琶教學與演奏。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蘭維薇
2005 劉德海式琵琶語匯在現代音樂中的運用。刊於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
會文集。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中文期刊
李佳
2014 論劉德海琵琶藝術的“金三角”。刊於人民音樂期刊第10 期。頁12-
14。
屈文婧
2013 淺析琵琶獨奏曲天鵝中演奏技巧運用。刊於文藝生活第1 期。頁131-
134。
張傳
2004 一曲天鵝語,四弦人生情。刊於中國音樂第4 期。頁118-120。
陳鄭港
2013 臺灣漢系傳統音樂〈國樂〉六十年來的研究。刊於民族學界第31期。頁
247-292。
楊秀玉
2005 解讀劉德海金三角理論的立體藝術觀。刊於山東藝術學院學報第3期。
頁80-81。
靳欽涵
2015 四弦吟,人生情─淺析劉德海的琵琶曲《天鵝》。戲劇之家第2 期。頁
37,50。
楊靖
2007 劉德海的琵琶教學思想芻議。刊於中國音樂(季刊)第1 期。頁119-
125+127。
劉德海
2016 琵琶人在航行中─哲學筆記斷想。中國音樂期刊第4 期,126~133。
劉德海
1989 鑿河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1 期。頁16-22。
龐培婕
2014 琵琶曲天鵝的演奏技法分析。太原大學學報第58 期。頁108-110。

樂譜
中國音樂家學會編
1982 琵琶曲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任鴻翔編
1999 琵琶曲論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李光華編
1998 琵琶曲集。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
劉德海編
1996 劉德海傳統琵琶曲集。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
劉德海編
2000 每日必彈─琵琶練習曲。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劉德海編
2001 劉德海琵琶作品集。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劉德海、楊靖編
2001 校外音樂考級全國通用教材。琵琶(下)。北京:吉林音像出版社。
劉德海、楊靖編
2013 中國音樂學院社會藝術水平考及全國通用教材第2 套。北京:中國青年
出版社。
劉德海編
1988 天鵝。中國音樂。第2 期,頁45~53。

錄音帶
劉德海
1991 筆者訪問劉德海音樂成長與創作思維第一卷。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招待
所。
劉德海
1991 筆者訪問劉德海音樂成長與創作思維第二卷。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招待
所。

劉德海
1991 筆者訪問劉德海《天鵝》演奏詮釋錄音帶。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招待
所。

VCD
劉德海
1999 劉德海琵琶教學心血篇第四片,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環球音像出版社。

錄影帶
劉德海
2017 筆者訪問劉德海學習琵琶的成長與音樂創作思維。北京:中國音樂學院
教授樓。

節目單
劉德海
1988 音樂琵琶。地點:北京音樂廳。頁1-23。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