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學位論文
王麗瑛(民90)。屏東縣國小母語教學實施現況及母語師資培訓問題
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蜀桂(民84)。讓我們說母語。台北:晨星。
瓦歷斯∙諾幹(民85)。從現行教育政策看母語教育。收於施正鋒編。
語言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
朱文雄(民81)。班級經營。高雄:復文。
李毓真(民90)。國小統整課程之設計與實施─一位職前教師的行動
研究歷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牟中原、汪幼絨(民86)。原住民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保玉(民80)。英語情境模擬教學法。台北:鷺鷥語言出版社。
邱素沁(民87)。排灣族教學活手冊。教育部社會教育司。
吳明隆編著(民90)。教育行動研究導論。台北:五南。
吳武典、洪有義、張德聰(民85)。團體輔導。空大。
吳清山(民86)。初等教育。台北:五南。
吳君平等譯(民88)。Jack C.Richards與Theodore S.Rodgers(1986)
原著。語言教學法(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台北:五南。
吳美枝、何禮恩合譯(民90,譯)(Jean Mcniff,Pamela Lomax,Jack
Whitehead 原著):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You and
your action research project)。嘉義市:濤石文化。
林素卿(民91)。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復文。
林素卿(民90)。學校行動研究在九年一貫課程統整與實施上之應用。
收於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
台北:揚智。
林玟漣(民90)。原住民教育的論述分析─以四本專書為例。國立台
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道生(民90)。原住民神話.故事全集。台北:漢藝色研。
周德禎(民90)。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台北:五南。
浦忠成(民91)。思考原住民。台北:前衛。
孫大川(民89)。有關原住民母語問題之若干思考。夾縫中的族群建
構,頁8
孫大川(民80)。九九酒一次。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向明(民9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枝烈(民86)。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宏賓(民 )。解嚴以來(1987~)台灣母語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之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勝榮(民91)。原住民族語言教學成效與推展模式之相關研究─以
烏來鄉泰雅語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志偉(民91)。文化傳承的種子─原住民學童學習族語歷程之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民90)。教學原理(出版三刷)。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主譯(民89)。多元文化課程(初版二刷)。台北市:師大書
苑。
黃政傑、張芬芬(民90)。學為良師:在教育實習中成長。台北市:
師大書苑。
黃光雄(民75)。經熟學習法的理念與運作。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有效教學研究。(頁205-220)
黃瑞琴(民90)。質的教育研究法(再版六刷)。台北:心理。
黃宣範(民84)。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台
北:文鶴。
黃純敏(民89)。從多元文化主義論台灣的語言教育。收於張建成主
編。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頁,.43-61。台北:
師大書苑。
張善楠、黃毅志(民88)。台灣原漢族群、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
影響。收錄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149-178,
台北:師大書苑。
莊啟文(民90)。都市原住民家長教育價值觀與其對子女教育期望之
研究:以四個排灣族家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慶勳(民91)。論文寫作手冊。台北:心理。
張世中(民88)。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台北:五南。
張佳琳(民87)。台灣光復後原住民教育之語言政策分析。收於中國
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319-341(初版二刷)。台北:
台灣書店。
童春發(民90)。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
委員會。
劉曉萍(民89)。原住民人才培育的多元觀點─從一位神學院院長的學習歷程談起。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鄧天德(民89)。鄉土語言教學的省思。收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鄉土
教育中心專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鄉土教育中心。
鄧運林(民87)。台北縣母語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收於中國教育
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529-554(初版二刷)。台北:台
灣書店。
熊同鑫(民89)。語言與自然科學教育。台北:心理。
賴慶安(民91)。雙語教學對兒童族語學習與族群認同之影響─以屏
東縣一所排灣族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
鍾宜玲(民86)。一個社會科教學小組之行動研究:教師之經驗分享
語教學反省。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
譚光鼎(民87)。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民91)。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二、期刊文章、研討會論文
李壬癸(民87)。一百年來平埔族語言消失歷程。收於台灣原住民歷
史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朱自強(民89)。文樂國小母語教學的經驗。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10,頁12-15。
宋神財(民84)。台北縣立烏來國民中小學泰雅母語教學施行現況研
究(1990~1984)。收於李壬癸、林英津主編。台灣南島民族母
語研究論文集。教育部
吳毓真(民90)。台灣原住民語言資格認證制度之研究。九十學年度
原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329-420。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民89)。2000行動研究~展望本土教
育改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Ⅰ、Ⅱ、Ⅲ)。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
育研究所。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民88)。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
會中小學組論文集(上、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民91)。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下冊。台
北:楊智。
黃士招(民88)。原住民母語流失問題探討。原住民教育季刊,14,頁65-74。
黃美金(民84)。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現有教材之比較和我見。收於李
壬癸、林英津主編。台灣南島民族母語研究論文集。教育部
黃美金(民92)。原住民語言能力認證:回顧與展望。原住民教育季
刊,29,頁5-27。
黃美金(民90)。原住民族語言教材審查(上)。收於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員會主編簡訊月刊,39。
黃美金(民90)。原住民族語言教材審查(下)。收於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員會主編簡訊月刊,40。
黃東秋(民92)。二十一世紀族與教學的省思。原住民教育季刊,29,
頁59-73。
黃志偉(民91)。從困境到轉境─原住民母語教學在九年一貫課程中
的展望。原住民教育季刊,30,頁55-75。
黃志偉、熊同鑫(民92)。原住民母語教育的論述:多元文化思潮的
反思。原住民教育季刊,25,頁72-83。
黃志偉、熊同鑫(民91)。社會脈絡下原住民學童學習母語歷程之初
探:以台東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九十一年度原住民教育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頁315-344。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黃志偉(民90)。力挽語言流失的狂瀾。師友月刊,414,頁86-89。黃毅志(民90)。都市原住民階層變遷史。收於台灣原住民史,頁
51-89,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張善楠(民85)。台灣地區原住民成年人母語學習的經驗分析:兼論
社會結構、社會情境和語言學習。原住民教育季刊,2,頁78-91。
張慧端(民85)。原住民母語教學或雙語教育。原住民教育季刊,4,頁35-41。
溫辰雄(民86)。泰雅母語教學教材及教法簡介。原住民教育季刊,
7,頁83-92。
楊孝榮(民87)。原住民教育與母語教學。原住民教育季刊,11,頁
50-59。
楊肅棟(民90)。學校、教師、家長與學生特質對原漢學業成就的影
響─以台東縣國小為例。東師教育研究所研究生學術論文集
(二),頁123-158。
劉唯玉(民91)。台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九十一年度原住民教育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89-313。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蔡中涵(民90)。瀕臨消失的的危機語言與民族認同。九十學年度原
住民族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頁329-420。國立新竹師範
學院。
三、政府出版品、報紙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鄉土語言教材彙編委員會(民88)。國民小學鄉土
語言教材排灣語學習手冊第一冊(三年級)。
教育部鄉土語言教材彙編委員會(民90)。國民小學鄉土語言教材排
灣語學習手冊第二冊(四年級)。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
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彙編(民84)。國民中小學原住民族語言、閩南語
及客家語教學模式設計語評量方法。
高雄縣政府(民88)。高雄縣仁武鄉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教師手冊。高
雄縣政府。
鄉土教學:弱勢語言開設不積極(民92.1.6)自由時報 。第5版。
許紹宣(民92.1.6)。原住民語言複雜,教學卻單一化。自由時報。
第5版
雷賜(民92.5.20)。原住民族語言文字化反對羅馬拼音。南島時報。
第4版
貳、西文部分
Baker C.(1998). Encyclopedia of bilin education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Beatti.J.(1964).Other Culture:Aims, Methods and
Achievements in Social Anthropology:New York:Free
press
Beebe,L.&Giles,H.(1984).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ies:
a discussion in term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Sociology of
Language,46:5-12.
Brown,H.(1980).The optimal distance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ESOL Quarterly,14:157-164.
Cummins,J.(1979).Language unification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bibingual children.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Cummins,J.(1981).The role of primary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promoting the educational success for language minority
students.In schooling and Language
Cummins,J.(1984).Bilingualism and Special Education :
Issues in Assessment and pedagogy.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6:15-28.
Cummins,J.(1988).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thin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in Beebe(ed.).
Fishman,J.A.(1991).Maori:the Native Language of New
Zealand.Reversing Language Shift: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Foundations of Assistance to threatened
Language.Philandelphia:Multilingual Matters.
Gardner,R.,Lalodne,R.&Piserson,R.(1983).The social-
education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vestigation using LISREL causal modeling.Journal of
Language an Social Psychology,2:1-15.
Hale,Ken.(1992).On endangered language and safeguarding of
diversity.Language,68:258-312.
Hoffman,E.(1989).Lost in Translation:A Life in a New Language.New
York:E.P.Dutton.
Judith,F.H.(1984)Ethnography &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 Research. Cambridge:Academic press.
Macnamara,J.(1967).The bilingual’s linguistic
perfonmance.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3:54-69.
Malouf,D.(1985).The only speaker of his tongue. In
Antipodes:stories. Sydney:Ramdom House
Minami,M.&Ovando,C.J.(1995):Language issues 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In J.A.Banks,&C.A.MeGee Banks
(Eds.),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New York:Macmillan.
Ovando,C.J.(1993):Language diversity and education.In J.A
Banks,&C.A McGee Banks(eds.)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2nd)Boston:Allyn
and Bacon.
Schumann, J.(1987).The pidginization process:A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MA:Newbury
House.
Sleeter,C.E.(1995),An analysis of the critique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In J.A.Banks(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pp.81-94).N.Y.Macmillan.
Spolsky,B.(1990).Hebrew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within a
General Theory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in
Cooper,R.L.&Spolsky.B.(eds).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on Cultural and Thought:Essays in Honuor of Joshua
A.Fishman’s 65 Birthday,Mouton de Gruyter.
Swain,M.&S.Lapkin.(1982).Evaluating Bilingual Education:
a Canadian Case Study.Clevedon,Avon:Multilingual
Matters.
Tylor,E.B.(1873).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 and
Custom.Lodon:John Murry.
Unesco,(1953):The use of vernacular languages in
education:The report of the UNESCO meeting of
specialists,1951.Paris:Une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