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12: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朝隆
研究生(外文):Chao-Lung Wang
論文名稱:中醫藥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之實證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rch of Chinese medicines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esorder
指導教授:李明明李明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生物資訊學系碩士班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訊息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實證醫學中醫藥
外文關鍵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Evidence-based Medicin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9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背景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指一些外顯表現的行為特徵有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行為過動傾向的孩子。在治療方面分為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中醫治療雖多元,但以辨證論治為主,西醫則以西藥控制為主。
目的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辨證分型。
搜尋策略
在搜集論文、期刊、相關報導等文獻時,我們限定語言種類為中文,搜尋關鍵字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與「中醫治療」的相關關鍵字,因此我們搜尋了萬方數據庫(1977年至2006年)、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思博網(1991年至2006年)、北京中醫研究院傳統醫學資料庫(1949年至1996年)、中華博碩士論文(收錄1996年版)、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中醫藥期刊目次資料庫(至2006年)、大陸生命科學文獻資料庫(1989年至1998年)、中國百姓尋醫問藥網小兒多動(2000年至2005年)、中國腦病網(2005年至2006年)、中華兒科雜誌(1950至2006年)、中國實用兒科雜誌(1986年至2006年)。
選擇標準
我們選擇證據取於一個良好並具一致性的實驗研究,且其中至少有一個隨機化的控制試驗,或是證據取於一個良好的臨床研究,但其研究並未含有隨機化的臨床試驗,或是證據取自於專家會議摘錄,或是該領域的臨床經驗和意見(表3-2)。
資料選取與分析
根據賴榮年2005年國際中醫藥實證醫學研討會-台灣推展中醫實證醫學借鏡做中醫藥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之文獻證據力等級建議評估(表2-2)。
主要結果
排除不相關文章8篇,排除多動抽動穢語綜合症23篇,排除西醫文章3篇,排除重複2篇,共排除36篇,剩下118篇。證據力等級評估A等級包含證據力強度1a、證據力強度1b。證據力強度1a的有0篇,證據力強度1b的有18篇,共18篇。證據力等級評估B等級包含證據力強度2a、證據力強度2b、證據力強度3,證據力強度2a的有11篇,證據力強度2b的有15篇,證據力強度3的有57篇,共83篇。證據力等級評估C等級證據力強度4。證據力強度4的有17篇。
中醫辨證分型結果包括:肝腎陰虛型、陰虛陽亢型、腎陰不足型、心脾兩虛型、心脾不足型、脾氣虛型、肝陽偏亢型、脾虛肝旺型、肝風內動型、痰火擾心型、風痰型、痰熱內擾型、心脾氣虛型、腎虛肝亢型等,而中醫藥治療結果較西醫治療有明顯治療效率。
藥材部分以遠志、熟地、甘草、龍骨、五味子、棗仁、白芍、當歸、鉤藤、白朮、黃連、山藥、珍珠、黨參、丹參、大棗、益智仁、柴胡、酸棗仁、黃柏、小麥等藥材為主。與中醫最相似的方劑是「甘麥大棗湯」與「孔聖枕中丹」。

結論
證據力等級評估A、B等級的文獻品質較高,證據力等級評估A等級有18篇,證據力等級評估B等級有83篇,本文辨證分型亦多採用證據力等級A或B等級的文獻做歸納,可以做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在中醫辨證分型上的參考。

關鍵字: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實證醫學、中醫藥
文件目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文件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縮字對照表 x
第一章、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 2
1.3 研究目的 3
1.4 論文章節結構 4
第二章、相關文獻回顧 5
2.1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 5
2.2 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29
2.3 資料探勘意涵 37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材料 37
3.1 搜集相關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之文獻 37
3.2 利用實證醫學實施步驟 41
3.3 進行歸納統整分析 43
3.4 製作表格 43
3.5 進行綜合討論 43
3.6 研究方法架構 45
第四章、研究結果 46
4.1 搜集文獻結果 46
4.2 嚴格評讀篩選文獻結果 46
4.3 文獻證據力等級評估結果 46
4.4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治療方法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47
4.5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症狀相關詞彙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50
4.6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辨證相關詞彙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55
4.7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論治相關詞彙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61
4.8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方劑相關詞彙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65
4.9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中成藥相關詞彙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70
4.10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同義病名個別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75
4.11 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醫藥材相關詞彙出現篇數及出現次數統計結果 79
第五章、綜合討論 86
5.1 診斷標準須統一 86
5.2 療效定義的缺點 86
5.3 期刊論文品質的可靠性 87
5.4 臨床症狀與辨證分型及使用方劑的關連性 87
5.5 詞頻的誤差 94
5.6 治療方法的選擇 95
5.7 搜索資料須克服的問題 95
5.8 辨證分型名稱相似產生研究誤差 96
5.9 與中醫藥典籍研究ADHD中曾醫師的辨證分型、方劑之比對 97
5.10 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中成藥的組成與方劑的相關性 98
5.11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實證研究中的辨證分型未能與方劑相符 100
第六章、結論 101
6.1 中醫治療優於西醫治療 101
6.2 從辨證分型使用的方劑與中成藥中歸納出最常用到之藥材統計正確 101
6.3 藥材統計分析使用頻率較高的中藥材與方劑「甘麥大棗湯」最相似 103
6.4 「甘麥大棗湯」加味及「孔聖枕中丹」具有治療ADHD的潛力 103
6.5 「中西醫結合」具有治療注意力缺失過動症的潛力 104
6.6 中醫實證醫學是未來趨勢 105
第七章、文獻參考 106
附錄 116
附錄一:證據力等級評估A等級之文獻摘錄 116
附錄二:證據力等級評估B等級之文獻摘錄 118
附錄三:證據力等級評估C等級之文獻摘錄 127
誌謝 129
簡歷 130
[1] 史長燕,中醫辨證治療兒童多動癥臨床體會,河北中醫期刊,2001年12月第23卷第12期。
[2] 鄒文慶,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多動癥63例,四川中醫期刊,2003年第2卷第12期。
[3] 楊麗新、杜淑娟,益智寧神口服液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療效,廣東醫學期刊,2005年9月第26卷第9期。
[4] 呂紅粉、益智仁湯合天麻鉤藤飲加減治療兒童多動癥36例,四川中醫期刊,2005年第23卷第8期。
[5] 韓新民、朱先康,安神定志靈治療兒童多動癥58例臨床觀察,河北中醫期刊,2004年12 月第26卷第12 期。
[6] 李亞平、馬融、魏小維,益智寧神顆粒治療兒童多動癥腎陰不足肝陽偏旺證的臨床分析,天津中醫藥期刊,2004年10月第21卷第5期。
[7] 周群、唐宇軒,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96例臨床觀察,江蘇中醫期刊,2004年第25卷第11期。
[8] 張鳳春、班豔紅,人參歸脾糖漿治療兒童多動癥66例,ITCM.May,2003,Vol.20,NO.3。
[9] 李天望,聰穎顆粒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臨床與實驗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五十周年中西醫結合成就報告會論文集。
[10] 田新美,中藥輔助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上海中醫藥雜誌,2002 年第10期。
[11] 張驃、談瑄忠、潘仁智、王超春、劉大為,多動安口服液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臨床觀察及其生化機制研究,中醫藥學刊,2006年2月第24卷第2期。
[12] 弓慧珍,多動康膠囊治療肝腎陰虛型兒童多動癥100例,陝西中醫期刊,2005年第26卷第6期。
[13] 錢進,複方鉤藤飲治療兒童多動癥86例臨床觀察,中國中藥雜誌,第29卷第9期2004年9月。
[14] 馮毅,針刺治療兒童多動綜合征,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3年6月第10 卷第2 期。
[15] 李寶珍、王崇仁,多動合劑治療兒童多動綜合征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學報期刊,2003年第18卷增刊。
[16] 徐秋瓊、倪菊秀,針藥合治兒童多動綜合征76例,上海中醫藥雜誌,2002年第7期。
[17] 楊健武、張磊,天麻鉤藤飲治驗舉隅,雲南中醫學院學報,第25卷第4期2001年12月。
[18] 劉望梅,300例頭髮微量元素結果分析,廣東微量元素科學期刊,2001年第8卷第1期。
[19] 陳玉燕、陳健、王曉鳴,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與血鉛水平關系的探討,廣東微量元素科學期刊,2001年第8卷第10期。
[20] 柴瑞珍、朱華年、柴燕、孫保偉、尹公禮、劉淑芝、孫永玉、黃志尚,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病因研究,兒科藥學雜誌,2005年第11卷第5期。
[21] 黎欣、張吉仲,兒童多動癥的病因及其辨證論治,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年第3卷第2期。
[22] 盧林、張曉莉、餘新華、施琪嘉、尹平、鄭麗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相關因素調查,臨床精神醫學雜誌,2005年第15卷第6期。
[23] 梁肖蓮、黃映月、陳勤華、黃麗琴,兒童多動癥的臨床分析和調護,遼寧中醫雜誌,2005年第32卷第7期。
[24] 劉慶芳、曾凡林,多動性障礙診斷問題的文獻分析,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6年第20卷第1期。
[25] 李紅,張家維教授針灸治療小兒多動癥380例臨床研究,上海針灸雜誌,2004年8月第23卷第8期。
[26] 張巨明、錢進,中藥治療兒童多動癥58例臨床觀察,中國中藥雜誌,第30卷第15期200 5年8月。
[27] 葉進,安寧益智方治療兒童多動癥42例,河南中醫期刊,2005年第25卷2月第2期。
[28] 張驟,兒童多動癥中西醫診治概述,江蘇中醫期刊,2001年第22卷第12期。
[29] 康紅千、李彬,針刺治療兒童多動癥56例臨床觀察,Chinese General Prectice, October 2000, Vol,3 No5。
[30] 薛鳳榮,辨證治療兒童多動障礙癥93例,河南中醫期刊,2005年第25卷7月第7期。
[31] 武曆風、侯芳,靜腦飲治療兒童多動癥80例臨床觀察,吉林中醫藥期刊,2001年第3期。
[32] 李殿傑,辨證分型治療兒童多動癥3例,中國社區醫師期刊,2005年第13期(第21卷總第283期) 。
[33] 趙承愛,辨證治療小兒多動癥20例,中國醫藥學報,20112年第17卷第3期。
[34] 華濤、苗淩娜,辨證治療兒童多動癥的體會,河南中醫期刊,2004年第24卷9月第9期。
[35] 劉家林、呂同華,中藥分型治療兒童多動癥18例臨床研究,天津市安寧醫院。
[36] 秦仁生,兒童多動綜合征辨治四法,陝西中醫期刊,2000年第21卷第5期。
[37] 陳永輝,兒童多動癥的中醫診治,中醫方中藥。
[38] 何平、朱瑛,劉以敏老師辨證治療兒童多動癥經驗初探,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06年第27卷第1期。
[39] 張軍,針灸治療兒童多動綜合征的臨床文獻研究,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03 年3 月第10 卷第1期。
[40] 熊傑、白淑芳、袁志毅,中醫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近況及展望,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2001年第10卷第10期5月號。
[41] 吳穎萍,兒童多動癥的中醫治療近況,天津兒童醫院。
[42] 趙婧、韓新民,兒童注意缺陷多動癥中醫治療進展,實用中醫藥雜誌,2004年12月第20卷12期(總第143期)。
[43] 胡紅、俞建,兒童多動癥的中醫治療法則,中國臨床康復期刊,2005年7月28日第9卷第28 期。
[44] 方雄華、秦鴻,啟智九針(頭針)治療注意缺陷伴多動障礙兒童療效分析,中國學校衛生期刊,2003年2月第24卷第1期。
[45] 於清、顧梯成,女貞牡蠣湯加減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67例,上海中醫藥雜誌,第39卷第12期2005年12月。
[46] 嶽維真、華能,中西醫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臨床觀察,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2006年3月第13卷第3期。
[47] 昊文,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多動綜合征46例,河北中醫期刊,2001年2月第23卷第2期。
[48] 楊鴻,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多動癥36例,福建中醫藥期刊,2005年8月第36卷第4期。
[49] 劉麗勤、陳偉家、翁輝廉、丁國安、扶潔玉,中藥治療兒童多動癥50例療效觀察,廣東藥學期刊,2000年第10卷增刊。
[50] 蘇慧敏,六味地黃湯配合推拿治療兒童多動癥48例,陝西中醫,2005年第26卷第5期。
[51] 劉大為、張驟,多動安口服液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30例小結,甘肅中醫期刊,2005年第18卷第4期。
[52] 宋啟勞,多動停湯治療小兒多動癥30例,陝西中醫期刊,2005年第26卷第5期。
[53] 張曉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治療兒童多動癥28例,四川中醫期刊,2003年第21卷第10期。
[54] 張新平、廖伯年、鄧正萬,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治療兒童多動癥30例,四川中醫期刊,2005年第23卷第7期。
[55] 丁國安、餘國漢、陳順芬、馮容妹、關炳波、梁紹財、黃鵬、陸小兵,益智合劑與利他林聯合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療效評價,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2年4月第22卷第4期。
[56] 朱銳明,滋陰益智方與利他靈治療兒童多動癥對照觀察,中國醫院藥學雜誌,2005年第25卷第6期。
[57] 王晉新,調神益智顆粒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60例臨床觀察,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02年第4卷第1期。
[58] 徐明智、秦興國、朱文元、清肝寧神湯治療兒童多動癥30例,廣西中醫藥期刊,2003年2月第26卷第1期。
[59] 王鷹雷、石效平、推拿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效果觀察,中國臨床康復期刊,第9卷第4期2005-01-28出版。
[60] 張樹勇,淺談用按摩療法治療學生多動癥,按摩與導引期刊,2002年1月第18卷第7期(總103期) 。
[61] 楊峰,兒童多動癥心理飲食調護析義,遼寧中醫雜誌,2005年第32卷第8期。
[62] 楊麗新、廖若莎,羅笑容治療兒童多動癥經驗,四川中醫期刊,2005年第23卷第5期。
[63] 陸希平、陳家玉、周明仁,實證醫學的應用,Chung Shan Med J, 2004年。
[64] 賴榮年,2005年國際中醫藥實證醫學研討會-台灣推展中醫實證醫學借鏡,北市醫學雜誌,2005年第二卷第七期。
[65] 方鶯珍、璩大成,實證醫學簡介,北市醫學雜誌,2004年第一卷第二期。

[66] 網路資源,陳杰峰,實證醫學是什麼,行政院衛生署區域級以上醫院推動實證醫學計畫
[67] 網路資源,唐金陵,循證醫學:醫學實踐的新模式,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4年。
[68] 宋惠娟、張淑敏,臨床決策:實證實務的步驟,志篤護理期刊,2004年第五卷第三期。
[69] 鄭玉蘭,針刺配合閃罐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臨床觀察,上海針灸雜誌,2005年7月第24卷第7期。
[70] 張新、孟娥,綜合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58例,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期刊,2005年6月第22卷第3期。
[71] 徐金星、馬斯風、余桂英、陳麗傑,靜凝止動沖劑治療混合型小兒多動綜合征的臨床觀察和研究,中華中醫藥雜誌(原中國醫藥學報) ,2005年第20卷第11期。
[72] 渠彥,自擬安神益智丸治療小兒多動癥80例臨床觀察,中醫藥臨床雜誌,2004年8月第16卷第4期。
[73] 王雨萍、石萍,靜靈口服液治療兒童多動綜合征臨床療效觀察,中草藥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第34卷第2期2003年2月。
[74] 陳健、陳玉燕、王曉鳴、宣桂琪,降鉛沖劑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臨床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2年4月第22卷第4期。
[75] 陳永輝、黃斌、趙霞,益智丹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臨床與實驗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1年1月第21卷第1期。
[76] 董志巧,中藥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臨床研究——附185例臨床報告,河南省中醫院兒科。
[77] 龔少逸、馮莉雅、邸英如,清熱化痰法治療痰熱動風型小兒多動癥的臨床觀察,實用中醫結合臨床期刊,2006年2月第6卷第1期。
[78] 陳平,靜靈口服液治療小兒多動癥40例臨床分析,現代醫院期刊,2005 年11 月第5 卷第11 期。
[79] 王朝暉,辨證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綜合征62例,遼寧中醫雜誌,2005年第32卷第3期。
[80] 袁靜、郭華、王玉水,腦功能生物反饋聯合益智湯治療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天津醫藥期刊,2005年4月第33卷第4期。
[81] 李蘭錚、沈淩,滋腎柔肝法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39例,新中醫期刊,2005年9月第37卷第9期。
[82] 徐海霞、祝敬燕、黃嚴,黃連溫膽湯加減治療小兒多動癥46例,山東中醫雜誌,2005年7月第24卷第7期。
[83] 徐秋華,梅花針叩刺配合耳穴貼壓治療兒童多動癥16例,Chinese Acupuncture& Moribustion,Oct.2005,Vol.25 No. 10。
[84] 李殿傑,兒童多動癥中醫治療三則,中國民間療法期刊,2005年1月第13卷第1期。
[85] 楊麗新、李彥昕、吳偉霞,兒童多動綜合征的治療如何較快控制,中國臨床康復,第9卷第48期2005~12~28出版。
[86] 陳曉剛、李宜瑞、許雙虹、廖永州,治療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相關問題的探討,遼寧中醫雜誌,2005年第32卷第9期。
[87] 宋啟勞,自擬多動停治療小兒多動癥30例,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88] 鄺潤嬌、陳智瑩、湯軍、王玉珍,多動綜合征患兒的腦電圖分析,中國康復期刊,2005年12月第20卷第6期。
[89] 馬融、李亞平,多動癥兒童的腦電圖變化機制,中國臨床康復期刊,第9巷第28期 2005-07-28出版。
[90] 趙懷康,甘麥大棗湯治療小兒多動癥療效觀察,中國社區醫師期刊,2005年第3期、第21卷總第273。
[91] 劉大為、張驟,多動安口服液治療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40例,中醫藥臨床雜誌,2005年6月第17卷第3期。
[92] 黃麗萍、李玉翠、劉麗娜、李學喜、陳燕青、陳寶寶,兒童弱視治療與注意力缺陷多動性障礙臨床研究,當代護士期刊,2004年第4期學術版。
[93] 賴東蘭、陳曉剛、廖永洲、指導:李宜瑞,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中藥治療規律探討,遼寧中醫雜誌,第31卷第10期2004年10 月。
[94] 楊江,中醫藥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癥的實驗研究近況,浙江中醫雜誌,2004年12月號。
[95] 閆立新,中西醫結合治療兒童多動癥37例,甘肅中醫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2004年9月。
[96] 蘇春芝、王淑華、王永 梅,調神益智湯治療兒童多動綜合征40例,陝西中醫期刊,2003年第24卷第11期。
[97] 李秋明、王富春、張雷、逢紫千,淺談小兒多動綜合征,長春中醫學院學報,第19卷第3期2003年9月。
[98] 劉霄、王淑君、孫力若,兒童多動綜合癥及藥物治療進展,些絲藥贊雜誌,2003年第9卷第3期。
[99] 李孝君,自擬清腦合劑治療小兒多動障礙癥27例,陝西中醫期刊,2003年第24卷第6期。
[100] 李宜瑞、黃永強、陳曉剛、楊京華,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血兒茶酚胺與中醫證候的關系分析,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1年第18卷。
[101] 李宜瑞、黃福群、楊京華、陳曉剛,血兒茶酚胺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及其中醫辨證的關系初探,中國中醫藥資訊雜誌,2001年1月第8卷第1期。
[102] 陳曉剛、李宜瑞、于雷、李蘭錚,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發病機制及中西醫治療研究近況,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01年第6期。
[103] 張騾、談宣忠、陸兔林、陸茵,多動安口服液的藥效及毒性研究,中成藥期刊,2001年2月。
[104] 於清、顧梯成、陳小芬、夏敏,王不留行子耳壓治療兒童多動癥33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醫院兒科。
[105] 於清、顧梯成、陸斌傑、陳小芬、夏敏,王不留行子耳壓穴治療小兒多動癥26例,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醫院兒科。
[106] 陳長春,中西藥結合治兒童多動綜合征療效觀察,江西中醫藥期刊,2001年4月第32卷第2期。
[107] 羅靖岩、於秀卿,兒童感覺統合訓練48例臨床觀察,天津市第二醫 院。
[108] 華炳春、鄭珠麗、楊膺、吳自蓉,兒童心理行為障礙925例分析,上海市徐彙區中心醫院兒科。
[109] 陳增輝,針刺治療注意缺陷障礙(伴多動)56例,江蘇省東台市中醫院。
[110] 張家維、李紅,針灸治療小兒多動癥臨床對比研究,廣州中醫藥大學針推學院。
[111] 林紅、馬霞,近十年兒童多動綜合征中西醫診治概況,天津安定醫院。
[112] 楊彬、吳春豔、高茜、石呈峰、蘇玉武、趙文娟、李寶護,中西醫結合治療注意缺陷多動癥療效觀察,鞍山市第三醫院兒科。
[113] 徐正莉、吳力群、指導:胡天成,胡天成教授臨床運用黃連導赤散經驗拾零,四川中醫期刊,2006年第24卷第3期。
[114] 陳曉軍、指導:張家維,張家維教授臨床運用,中國針灸期刊,2005年11月第25卷第11期。
[115] 張映梅,從小兒脾弱肝旺談兒童多動癥及抽動癥,實用中醫藥雜誌,2005年1月第21卷1期(總第144期)。
[116] 唐彥、田慧、指 導 :李宜瑞教授,情志因素對ADHD的影響探析,中醫藥學刊,第23卷第7期2005年7月。
[117] 胡慶全,陳汝興治療兒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經驗,中國中醫急症期刊,2004年12月第13卷第12 期。
[118] 馮毅,周德安治療兒童多動癥的經驗,Journal of Beijing TCM,2003,April. Vol 22,No.2。
[119] 陳麗儀、郭元琦、淩楠,小柴胡湯的內涵與外延及其應用,中醫藥學刊,2002年9月第20卷第9期。
[120] 許雲祥,張家維教授飛針療法經驗述要,中國針灸期刊,2001年11月第21卷第11期。
[121] 胡振邦,從頸椎治療小兒多動癥探討,按摩與導引期刊,2001年6月第17卷第3期(總99期) 。
[122] 趙永萍,黃連溫膽湯在兒科臨床應用舉隅,遼寧 中 醫 雜,第28卷第6期20 01年6月。
[123] 竇向親、門贇,非藥物治療在兒童多動綜合征中的應用,陝西中醫學院學報。
[124] 陳黎,龍膽瀉肝丸臨癥新用,98全國中藥研究暨中藥房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