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MUD〉,2008。維基百科。2009年10月3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MUD。
力世管顧(2000)。一同打造你我的虛擬世界-線上遊戲。取自:http://tw.pwcm.com.tw/reports.htm。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1987)。資優學生創造力與特殊才能。臺北市:心理。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2009年10月3日,取自:http://www.gamer.com.tw/。
王秉鈞譯(1994)。Robbins原著。管理學(Management)。臺北市:華泰。
池青玫(2005)。國中生涉入線上遊戲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行政院研考會(2006)。95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結果報告。2009年10月4日,取自www.dgbas.gov.tw/public/Data/71610255571.pdf
吳昆壽(2006)。資優教育概論。臺北市:心理。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 :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1)。教育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清基主編(2001)。學校行政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呂秋華(2005)。線上遊戲小學生玩家經驗之質性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宋秋儀譯(2006)。Gary Yukl(2002)著。組織領導學。臺北市:華泰。
李如仙(1993)。國小六年級學生領導潛能及其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雪莉(2002)。大學戰,全球開打。天下雜誌,249,178-184。
李家嘉(2002)。影響線上遊戲參與者互動行為之因素探討。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周桂穗(2005)。師生對於線上遊戲之認知差距-以高雄縣市中等學校為例。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子凱(2001)。線上遊戲『天堂』之使用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林宏達(2008)。10歲 玩出領導力。商業周刊,1076。2009年9月13日,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3669
林素珍(2003)。國小領導才能優異學生心理特質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林淑娟(2010)。國中一般智能優異學生領導才能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中市。
侯蓉蘭(2003)。角色扮演的網路遊戲對少年自我認同的影響。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姜雪影譯(2009)。Stephen R. Covey著。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領導力教育的奇蹟(The Leader in Me)。臺北市:天下遠見。
施宏諭(2004)。嘉義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使用網路遊戲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洪儷瑜(1984)。淺談領導才能訓練之理論。資優教育,14,3-7。范家敏(2005)。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電腦遊戲使用行為與電腦態度、電腦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夏菁穗(2004)。國小高年級學生領導才能與休閒興趣關係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徐尚文(2006)。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經驗、態度與生活適應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2009)。TWNIC 98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09年11月20日,取自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張武成(2002)。線上遊戲軟體設計因素與使用者滿意度關聯之研究。淡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智超、虞孝成(2001)。網咖˙連線遊戲e軍突起。臺北市:聯經。
張潤書(2009)。行政學(四版)。臺北市:三民。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推行小組。
教育部(200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台北:教育部特殊教育推行小組。
莊元妤(2002)。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兒童電腦遊戲行為與創造力.寂寞感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莊宗勳(2007)。網路遊戲培養國小高年級學生科技創造力之成效評估。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許靜尹(2002)。國中生網咖消費行為與其相關問題之探討─以屏東縣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郭明裕(2004)。宜蘭地區青少年線上遊戲經驗及其相關變項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育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陳行健(2006)。影響免月費制線上遊戲使用因素之研究。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陳冠中(2003)。「天堂」遊戲參與者之動機、沉迷與交易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陳政見(2004)。領導才能性向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陳慶峰(2001)。從心流(flow)理論探討線上遊戲參與者之網路使用行為。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
陳靜芳(2008)。以統計方法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線上遊戲之動機—以臺北縣永和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傅鏡暉(2003)。線上遊戲產業Happy 書。臺北市:遠流
傅鏡暉(2004)。線上遊戲產業之道 : 數位內容營運經驗。臺北市:上奇。
曾文昌(1994)。淺談資賦優異學生的領導才能訓練。特教園丁,9(3),21-25。黃上乘(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道德問題個案研究—以《魔獸世界》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黃光雄編譯(1989)。教育評鑑的模式。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昆輝(1989)。教育行政學(二版)。臺北市:東華。
黃雅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遊戲之成癮性、使用行為與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楊媛婷(2002)。國中生線上遊戲經驗與社會適應能力關係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溫怡梅(1987)。領導才能訓練課程對國小智能優異學正向自我概念、創造力與領導能力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資策會FIND網站。2008年我國家庭寬頻、行動與無線應用現況與需求調查—應用行為。2009年11月10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230
資策會FIND網站。2009年9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2009年11月10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246
資策會MIC(AISP情報顧問服務網站)。2009網路娛樂以線上影音為消費主力 65%網友曾經使用社交網站。2009年11月10日,取自 http://mic.iii.org.tw/intelligence/pressroom/pressroom1.asp?f=2&menu=21
廖顯能(2003)。雲林縣國中學生網路遊戲自我效能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維基百科。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MUD。
蔡志宏(2006)。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領導才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鄭朝誠(2004)。線上遊戲玩家的遊戲行動與意義。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鄭華清編著(2006)。管理學概論。臺北縣:新文京開發。
鄭雅真(2008)。參與線上遊戲之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親子衝突相關性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盧台華(1984)。如何訓練資優學生的領導才能。資優教育季刊,14,8。賴光庭(2004)。台灣線上遊戲消費者行為之探討。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薛世杰(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薛念祖(1998)。電子娛樂風潮下的線上遊戲市場。Internet Pioneer 光碟月刊,46,74-80 。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第十三版)。臺北市:文景。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二版)。臺北市:高等。
謝明達(2005)。國民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區辨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輔導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羅耀宗譯(2008)。玩出領導力。(Reeves, B.,Thomas W. M.&Tony O.,2008)。哈佛商業評論,21,67-77。
嚴增虹(2001)。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理特質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初等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未出版,臺南市。蘇芬媛(1995)。Exploring Virtual Community in Computer Networks--A study of MUD。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龔平邦(1979)。組織行為管理(三版)。臺北市:三民。
英文文獻
Curtis, P. (1992). Mudding: Social phenomena in text-based virtual realities. Retrived November 29, 2002. Retrieved September 8,2009,from http://www.scara.com/~ole/literatur/mudding.html
Byron, R. & Malone, T. W. & Tony, O.(2008)。Leadership's Online Labs。Harvard Business Publishing, May 2008.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9, from http://cio.co.nz/cio.nsf/tech/E9AAD1FBA10D072CCC2574830010E2BE#
Brown, J. S.(2006)。You play world of Warcraft? You're hired! Wired, 14.04.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9, from http://www.wirec.com/wired/archive/14.04/learn.html
Brown, J. S. & Thomas, D.(2008)。The Gamer Disposition。Harvard Business Publishing, 2008. Retrieved December 7, 2009, from http://blogs.harvardbusiness.org/cs/2008/02/the_gamer_disposi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