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1. Benesch , Otto,戚印平、毛羽譯,《北方文藝復興藝術》,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浙江,2001。
2. Chalumeau , Jean-Luc,王玉齡、黃海鳴譯《藝術解讀》,出版社:遠流,台北,1996。
3. David Piper原著總編,佳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輯部編譯,《藝術與藝術家》,出版社:正傳,台北,2001。
4. Gombrich , E. H.,雨云譯,《藝術的故事》,出版社:聯經,台北,1998。
5. Gerard Legrand,苗馨、曹勝操、董強 合譯,《浪漫主義藝術》,出版社:閣林,台北,2002。
6. Germain Bazinj,王俊雄、李祖智 譯,《巴洛克與洛可可》,出版社:遠流,台北,1997。
7. Hauser, Arnold,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出版社:雅典,台北,1988。
8. Herschel B.Chipp,于珊珊 譯,《現代藝術理論Ⅱ》,出版社:遠流,台北,1995。
9. Hugh Honour, John Fleming,吳介 等譯,《世界藝術史》,出版社:木馬,台北,1988。
10. Jacques Marseille and Nadeije Laneyrie-Dagen,王文融 等譯,《世界藝術史》,出版社:聯經,台北,1998。
11. Leau Philippe,劉增泉譯,《文藝復興藝術觀》,出版社:國立編譯館,台北,1996。
12. Muhlberger, Richard,余欲弟譯《哥雅為什麼是大師哥雅?》,出版社:青林,台北,1995。
13. Nochlin, Linda,刁筱華譯,《寫實主義》,出版社:遠流,台北,1998。
14. Ralph Mayer,貓頭鷹編輯小組 譯,《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出版社:貓頭鷹,台北,2002。
15. Rapelli, Paola,王娟娟譯,《哥雅》,出版社:木馬文化,台北,2002。
16.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出版社: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1991。
17. 世界名畫之旅編輯委員會,《世界名畫之旅 4》,出版社:文庫,台北,1992。
18. 世界名畫欣賞全集編輯委員會,《世界名畫欣賞全集》,出版社:華嚴,台北,1999。
19. 李美蓉,《揮不走的美》,出版社:雄獅,台北,1994。
20. 李澤厚,《美學百題》,出版社:丹青圖書,台北,1985。
21.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出版社:淑馨,台北市,1996。
22. 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哥雅》。台北:藝術家出版,1997。
23. 何政廣編著,《藝術欣賞階梯》。台北:藝術家出版,2000。
24. 何恭上 編,《西洋繪畫史》,出版社:藝術圖書公司,台北,1986。
25. 何恭上,《近代西洋繪畫》,出版社:藝術圖書公司,台北,1994。
26. 何恭上 編,《舊約、新約聖經名畫》,出版社:藝術圖書公司,台北,2001。
27. 何莉莉,《哥雅》,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
28. 吳澤義、吳龍 合著,《戈耶》,出版社:藝術圖書,台北,1999。
29. 周紀文、姜虹、戰偉、李玲 編著,《著名畫家與他的名畫》,出版社:牧村,台北,2003。
30. 波納梅爾 著,黃翰荻 譯,《50位偉大藝術家》,出版社:志文,台北,1989。
31. 美.‧托馬斯‧門羅 原著,安宗昇譯,《走向科學的美學》,出版社:五洲,台北,1987。
32. 馬德琳&梅因斯通 著,錢乘旦 譯,《十七世紀》,出版社:桂冠,台北,2000。
33. 高千惠,《百年世界美術圖像》,出版社:藝術家,台北,2000。
34. 徐芬蘭著,《西班牙美術之旅》,出版社:藝術家,台北,2002。35. 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之比較》,出版社:藝風堂,台北,1987。
36. 唐曉蘭 編著,《百幅西洋美術欣賞》,出版社:中華工學院教學講義資料,新竹,1994。
37. 張心龍,《西洋美術史之旅》,出版社:雄獅,台北,1999。
38. 張心龍,《從題材欣賞繪畫》,出版社:雄獅,台北,2001。
39. 張心龍,《巴洛克之旅》,出版社:雄獅,台北,2002。
40. 張心龍,《百幅名畫的啟示》,出版社:雄獅,台北,2002。
41. 張豐榮編譯,《羅浮宮美術館V:巴洛克的光彩》,出版社:福和,台北,1994。
42. 陳景容,《構圖與繪畫分析》,出版社:武陵,台北,1983。
43. 曾銘祥編著,《西洋名畫欣賞入門:品味與鑑賞100幅美術經典》,出版社:晨星,台中,2002。
44. 黃才郎編著,《西洋美術辭典》,出版社:雄獅圖書,台北市,1982。
45. 黃海雲,《從浪漫到新浪漫》,出版社:藝術家,台北,1991。
46. 郭曉川,《西方美術史研究評述》,出版社:哈爾濱,黑龍江美術,2000。
47. 新形象出版公司編輯部編,《西洋美術史》,出版社:北星,台北,1992。
48. 葉松田,《大英視覺百科全書V9》,出版社:台灣大英視覺百科,台北,1988。
49. 溫蒂.理查森與傑克.理查森,《走進藝術的世界──自然之美》,出版社:大地地理,台北,1995。
50. 赫伯特里德,李長俊 譯,《現代繪畫史》,出版社:大陸書店,台北,1972。
51. 熊鈍生 編,《辭海》,出版社:台灣中華書局。
52. 蔣勳、黃海雲、倪再沁,《東西方藝術欣賞(下)》,國立空中大學,台北,1992。
53. 戴帥,《教育研究法》,出版社:至光,台北,1999。
54. 戴峰照,《西洋美術家的摹仿作品研究》,出版社:大陸,台北,1977。
55. 羅慧明 編著,《西洋近代繪畫研究》,出版社:輔仁大學,台北,1979。
外文書目
1. Alfonso E. Perez-Sanchez, Gonzalo Anes, Jeannine Baticle, Nigel Glendinning, Fred Light, Teresa Lorenzo de Marquez, and Eleanor A. Sayre,《Goya y el espiritu de la Ilustracion》,Museo de Prado, 1988.
2. Arthur Ross Gallery,《Francisco Goya y Lucientes, the Disasters of war, La Tauromaquia, Spanish entertainment and other print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he Arthur Ross Foundati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February 8-March 31, 1983.
3. Bern ard L. Myers,《Goya》, The Hamlyn Publishing Group Limited, London, New York, Syden, 1984.
4. Carlos Fuentes, 《Art new-Goya and the spirit of revolution》, January 1989, p.92.
5. Colta Ives&Susan Alyson Stein,《Goya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出版社.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1995.
6. Eleanor A. Sayer,《The changing image:prints by Francisco goya》, Museum of Fine Art,Boston, 1974.
7. Eleanor A. Sayer,《Late Caprichos of Goya》, Philip Hofer Books, Walker and company, New York 1971.
8. Elie Faure(intro),《Francisco de Goya, The Disasters of the wa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37.
9. Elizabeth Elias Kaufman,《Goya》, Ottenheimer, Publishers, Inc., 1980.
10. Enriqueta Harris,《Goya》, Phaidon Press Ltd., New York, 1972.
11. Francis Donald Klingender,《Goya in the democratic tradition》, New York, 1968.
12. Helen F. Mackenzie,《The art of Goya─Bulletin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vol.35, February, 1941.
13. Hugh Stokes,《Francisco Goya》, 1914, London,
14. Jose Gudiol,《Goya》, Harry N. Abrams, Inc., Publishers, New York, 1985.
15. Juliet Wilson Bareau,《Goya's print》,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Lodon ,1981。
16. Marcel Dunan,《Modern history》, Crescent Books, New York, 1964.
17. Nigle Glendinning,《Goya and his critics》, Yale Uniyersity Press, New Haven and London, 1977.
18. Pierre Gassier and Juliet Wilson,《The life and complete works Francisco Goya》,reynal & co., New York, 1971.
19. Richard Schickel,《The World of Goya》,出版社:Time-Life Book,Amsterdam,1982。
20. Rose-Marie&Rainer Hagen,《FRANCISCO GOYA》,出版社. Benedikt Taschen, Germany, 2003.
21. Theodor Hetzer,《Francisco Goya and his crisis in art around 1800》, Prentice-Hall, around, Inc., New Jersey, 1973.
期刊
1. Alfonso E. Perez-Sanchez and Eleanor A. Sayer 《Goya y and the spirit of enlightenment》,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Toronto, London, 1989, p.197.
2. A.Philip Mcmahon, Goya as a master of Lithography, in《International Studio》,1927,vol.86, p.69.。
3. Deborah L Roldan,《Spanish paintings' influence on French artists》, USA Today, New York,.2003.5 Vol. 131, Iss. 2696; p. 36.-41.。
4. Elie Faure:《Art in American─Goya in top form》,vol.63, March-April, 1975, p.30.
5. Janis Angela Tomlinson,《Francisco Goya, tapestry painter, The Magazine Antiques》, New York, 2002.3 Vol. 161, Iss. 3; p. 84.∼88.。
6. John F. Moffitt, 《Art history-Painters 'born under saturn':the physiological explanation》,vol.11, no.2, June 1988, p.202-203.。
7. Jose Lopez-Rey,《Goya's Caprichos, beauty, reason and caricature》, 2 vols, Greenwood Press, Publishers(U.S.A.), 1790, p.99-101.
8. Nigle Glendinning,《Journal of the Waburg and Courtauld Institutes-Goya and Arriaza’s Profecia del Pirineo》, vol.xxiv, 1963, p.364-365.
9. Tomas Harris,《Goya engravings and lithographs》,2vols, Bruno Cassirer Oxford, 1964, p.95.
10. William M. Ivins JR:A note on Goya,in《print and their Maker》, 1912, no.8, p.165.
11. 《人性的預言者─歌雅》,蔣勳,聯合文學,第233期,出版社:聯合文學,台北,2004.3,p.160.-161.。12. 《大地紀行──卡斯提爾之都 馬德里》,畢遠月,大地紀行,第43期,出版社:大地地理,台北, 2000.5,p.20.-21.。
13. 《卡拉瓦喬》,Marina Robbiani,巨匠美術週刊,第14期,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11,p.30.-32.。
14. 《全球在地化》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社: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2004.1,p.47.。
15. 《全球在地化──「版」塊位移.創意發光》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社: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北,2003.4,p.24.-29.。
16. 《哥雅》,M. Luisa Materzanini,巨匠美術週刊,第44期,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11,p.1.-32.。
17. 《委拉斯蓋茲》,Gaspare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第24期,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11,p.18.-23.。
18. 《馬奈》,Gaspare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第25期,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11,p.8.-21.。
19. 《美術資訊──版畫特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社:秋雨,台北,1986.7,p.46.-51.。
20. 《提香》,Angeio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第39期,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11,p.1.-3.。
21. 《魯本斯》,Gaspare De Fiore,巨匠美術週刊,第33期,出版社:錦繡,台北,1996.11,p.30.-32.。
22. 《複製的夢想》,王蘭芬,聯合文學,第231期,出版社:聯合文學,台北, 2004.1,p.164.-165.。23. 《廖修平專輯》,李宜修,藝術觀點,第233期,出版社:台南藝術學院,台北, 2004.3,p.160.-161.。
學位論文
1. 朱紋皆,《維梅爾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2. 林貞妤,《易近人的元素構成真實的美感-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論林貞妤的繪畫理念》,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3. 邱慧玲,《『光』的空間研究------以十七世紀到十九世紀的西洋繪畫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4. 葉佳文《政治性議題的戲劇作品─普拉多博物館的戰爭之夜》,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5. 鄭惠丰,《鴻飛掠影-繪畫中光影意象之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6. 劉俊蘭,《哥雅版畫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網路資料
1. Kyla Ward(1995),Francesco Goya: An Inquisitive Mind,
http://www.tabula-rasa.info/DarkAges/FrancescoGoya.html,2003.9.20。
2. 《畫家網:宗教畫》,
http://www.cnart.biz/cnart/art/w_changshi/zhongjiaohua.htm,2003.9.20。
3. 《揭開巴洛克的序曲》,
http://www2.tku.edu.tw/~tahx/lau/list17.htm,劉增泉,2003.9.25。
4. 《文藝復興藝術史》,
http://www2.tku.edu.tw/~tahx/lau/list09.htm#喬托(Giotto),劉增泉,2003.9.25。
5. 《文藝復興藝術史》,
http://www2.tku.edu.tw/~tahx/lau/list08.htm#黑暗繼之光明的強烈對比,劉增泉,2003.9.25。
6. 《青林學習樂園》,
http://www.012book.com.tw/art/art04-08.html,2003.9.25。
7. 《Francisco Goya》,
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Goya.html,artchive,2003.10.25。
8. 《名畫檔案》,
http://www.ss.net.tw/list1.asp?PageTo=4&num=212,robrtlo,2003.10.25。
9. 《美術廊》,
http://bf3.syd.com.cn/bfrx/bxwx/mssy/msl/youhua/geya/001.htm>,2003.8.25。
10. 《e-poke》,
http://www.e-poke.dk/jensen_dlr_7_au1.asp>,2003.9.20。
11. 《The Secret of the Black Paintings》,
http://www.webprowire.com/summaries/547407.html ,2003.10.25。
12. 《湛江美術網》,
http://gamex.myrice.com/xsgeya2.htm,2003.10.30。
13. 《西洋巨匠/網頁/藝術畫》
http://histogram.cpu.edu.tw/dsa/amedu/htm,盧廷清撰,2003.10.30。
14. 《美的意境》,
http://home.sfhs.tpc.edu.tw/std91/501/s910117/new_page_6.htm,2003.10.30。。
15. 《Spain》,
http://sun.cmgsh.tp.edu.tw/~s0350800/spain.htm,2003.11.22。
16. 《畫家作品介紹網站》,
http://www.dils.tku.edu.tw/Course/Resuit/study_work/87/87human_work/A/Baroque/魯本斯.html,2003.11.22。
17. 《藝術主義大集匯》,
http://terencetsui.uhome.net/art/,2003.11.26。
18. 《二十世紀初的苦難提問》,
http://life.fhl.net/Art/war/war2.html,陳韻琳撰,2003.12.20。
19. 《中國時報/藝術人文》,
http://www.geocities.jp/skytenky/1/h02918.html,林家群撰,2004.1.20。
20. 《HiNet新聞--中華民國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
http://times.hinet.net/news/20040119/recreation/6337728.htm>,黃慧敏撰,2004.1.20。
21. 《國立台灣美術館》,
http://www.tmoa.gov.tw/exhib/images/goyaphoto1.doc,2004.3.8。
22. 《國立台灣美術館》,
http://www.tmoa.gov.tw/exhib/images/goyaphoto2.doc,2004.3.8
23. 《Pchome 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z2714/3/1235172082/20040203222550/,2004.3.10
24.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http://museoprado.mcu.es/,2004.3.10。
25. 《Diego Velazquez》,
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V/velazquez.html,2004.3.10。
26. 《Francisco de Goya》,
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G/goya.html,2004.3.10。
27. 《Peter Paul Rubens》,
http://www.artchive.com/artchive/R/rubens.html,2004.3.10。
28. 《自由新聞網─生活藝文》,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jan/21/life/art-1.htm,2004.3.15。
29. 《Francisco de Goya y Lucientes - Olga's Gallery》,
http://www.abcgallery.com/G/goya/goya.html,2004.3.19。
30. 《NGA - Francisco de Goya》,
http://www.nga.gov/collection/gallery/gg52/gg52-main1.html,2004.3.19。
31. 《Art Renewal Center》,
http://www.artrenewal.org/asp/database/art.asp?aid=239,2004.3.19。
32. 《WebMuseum,Paris》,
http://www.ibiblio.org/wm/paint/auth/goya/,2004.3.25。
33. 《台灣大學網路教學中心》,
http://ceiba.cc.ntu.edu.tw/th6_520/sty_16c/painting/durer.htm>,200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