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尹新榮,釋意學理論對音樂欣賞教學的啟示。山東藝術學院學報。96,59。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臺北:全音。119頁。
余民寧(1997)。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2版)。臺北市:心理。
李君儀 ( 2003 )。國小四年級兒童曲調聽音能力調查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堅萍、洪瑾琪(2003)。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網頁式鑑賞課程與教學之行動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8,665-701。臺灣屏東。李連順(2000)。國中生活科技線上測驗系統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周淑卿、王友輝、黃采華、陳九民、孫成傑(2011)。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第七冊。臺北:康軒。
林佩儒(2000)。現代科技運用於音樂教育。國教世紀,190,27-32。林舜惠(2008)。國小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音樂欣賞內容分析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林裕集(2001)。適用於電腦教室之網路測驗系統:以國小英語科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邱惠萱(2010)。創造思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姚士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紀淑和( 1996 )。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理論與實施。國民輔導,15,2-33。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176頁。
孫嘉妏(2001)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張恆愷(2001)。國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秋萍(2002)。兒童音樂創造思考測驗編製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張惠雯(2002)。國小四年級音樂評量編製。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張翔菁 (2008)。從社會多元化探究「藝術與人文」領域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許瑾翎(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學生調式旋律辨認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美女(1999)。兒童的音樂聆聽:感知和再現。臺東師院學報,10,173-200。陳志信(1993)。電腦化測驗的優點及可能的問題。學生輔導通訊 , 24,72-72。陳怡婷(2003)。國小學童音樂性向測驗編製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陳致豪(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問題探討。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樹熙(1995)。音樂欣賞。臺北:三民。7-13頁。
陳臆如(2012)。雲林縣國民小學音樂教師實施教學評量現況之調查。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中。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復文圖書。
黃于芬(2006)。臺北縣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多元評量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翠瓊(2007)。1994-2007臺灣地區音樂評量相關學位論文之內容分析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靜芳(2010)。電腦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以程式Max/MSP之應用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楊雅惠,色彩在音樂聆聽的歷程中。美育,160,66。
溫麗玲(2011)。關懷取向的國小音樂教育探究。私立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萬孟琳(2008)。流行音樂運用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童學習興趣與成就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廖嘉玲(2009)。不同測驗引導方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調式旋律辨認測驗結果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齊易、張文川(2002)。音樂藝術教育。北京:人民。
劉芳妤(2009)。臺北市國民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之後設認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劉砡君 (2004)。國小六年級生音樂欣賞後設認知歷程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劉純瑛(2006)。基隆市國小學童樂器學習與音樂欣賞經驗對音樂偏好影響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劉燕當(譯)(1993)。怎樣欣賞音樂(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原作者:Coplan,A.)。臺北:音樂與音響雜誌社。(原作者出版年:1993)
鄭儒因(2007)。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態度與教學策略運用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鄭顯銘(2006)。電腦化測驗中回饋訊息對受試者作答反應之影響。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簡季芸(2007)。童話運用於國小二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實徵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藝術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蘇郁惠(1997)。兒童音樂性向測量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西文部分
Asmus, E. P. (1999). Music assessment concept.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6(2), 19-24.
Beattie, D.K.(1997). Assessment in art education. Worcester, Massachusetts:Davis publication, lic.
Gordon, E. E. (197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Jin, Y. C.(1999). A path analysis of a music listening preference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teenth National Symposium for Research in Music Behavior Montreal, Quebec, Canada, April 15-17. Retrieved 2006/08/31, from http://www.msu.edu/user/jinyoung/path_analysis.html
Reimer, B.(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p.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