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資料
丁志仁(1992)。國民小學三、四年級及國小六年級、國中一年級之新舊課程銜接研究期末報告。臺北:教育部。
中華百科全書(1983)。取自︰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
內政部兒童局(2001)。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bi.gov.tw/C BI_2/internet/ main/index.aspx
內政部兒童局(2010)。中華民國九十九年臺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index.aspx
尤玉文(2001)。臺灣國小教科書中國家認同概念之演變-1949年後之社會與音樂教科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方德隆(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理論基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43-57。
方德隆(2005)。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幼獅出版社。
王婉婷(2002)。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世界音樂教材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
王淑瑩(2011)。以音樂概念學習內涵為主軸分析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國小階段 音樂教材課程銜接之研究-以康軒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市。王連生(1985)。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王慧玲(2002)。幼稚園教材研究-探討主教材中兒歌的內容與形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大學,臺東。王靜儀(2010)。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教科書音樂教材之節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司琦(2003)。概述小學課程標準演進(上)。研習資訊,20(3),7-18。白鴻博(2010)。戰後臺灣初等音樂教育之研究-以音樂教科書為分析(1952-1968)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桃園。江洹姬(2001)。從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探討我國教科書審查制度。國教學報,13,135-168。
江嘉瑜(2001)。臺灣花卉電子商務網站內容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臺北。吳俊憲、吳錦惠(2004)生活課程與社會學習領域的課程銜接設計及其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17,124。
吳美玲(2001)。兒歌在幼兒音樂課本中的觀察與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吳智亭(1996)。無伴奏合唱曲在國小音樂班五年級合唱音感訓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呂宜親(2001)。視覺創意思考應用於國小音樂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李園會(1989)。世界各國的教科書制度。現代教育4(1),18-26。李慧美(2003)。我國高中音樂教科書臺灣歌謠比較及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李曉貞(2011)。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媒體素養概念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沈中偉(1992)。蓋聶教學理論在教學設計之應用與啟示。視聽教育,33(4), 28-37。
周曉筠(2009)。臺海兩岸小學音樂科書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孟憲福(譯)(2004)。劍橋音樂入門Sadie(編)。臺北:城邦文化。
林后淳、吳毓瑩(2004)。中小學教育銜接的背景與努力方向。教育研究月刊,127,143-152。林京燕(2009)。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鋼琴教本中運用爵士音樂教學內容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林桂美(1989)。法國教科書編輯的基本概念與評鑑要點研究。臺北:臺灣書店。
林勝儀(2006)。新訂音樂概論。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林瑞榮(1999)。內容分析法,教育研究方法論文集。高雄︰麗文。
林道生(1986)。曲式學。台北:樂韻出版社。
林慶隆、甘雲霖、張梅芬(2004)。國中小教科書適性化編輯之探討。國立編譯館館刊,32(4),27-38。
林曄宣(2004)。『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兩套初級 鋼琴教材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林寶山(1988)。教學原理。臺北:五南。
林蘭芳(2002)。解嚴後國中音樂教材本土化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邱垂堂(2006)。音樂課程的訓練與教學。臺北市:樂韻。
侯志正(2004)。調性音樂中轉調方法分類與等音變化轉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院,臺南市。
洪慧嬋(2002)。第三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材歌曲內涵之比較分析-以康軒翰林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
胡慧芳(2003)。即興運用於初階鋼琴教學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倪端(1997)。音樂小童Do Re Mi。臺北:天衛文化。
孫邦正(1971)。課程教材教學通論。臺北:三民。
高明(2006)。研究所教育研究法分類題庫。臺北︰鼎茂。
國立編譯館(1999)。高中地球科學類科教科書審查有感。國立編譯館通訊,42,7-10。
康自立(1989)。教材發展之基本概念。職業訓練教材製作參考手冊。臺北:職業訓練局。
康謳(1997)。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局。
康瓊文(1999)。國小音樂教科書各族群歌曲內涵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張大勝(1999)。鋼琴彈奏藝術。臺北:五南。
張志華(1991)。幼兒園音樂教學法。北京:師大。
張邦彥(2007)和聲理論與實習。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思全(1968)。《課程設計與教學法新論》。台北:復興書局。94-102。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臺北:五南。
張統星(1997)。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喬惠(2011)。艾弗瑞與芬貝爾初級鋼琴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張渝役(1995)。國小音樂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張愛理(2002)。坊間兒童音樂班之消費行為探討 - 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張翠娥(1998)。幼兒教材教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張賢慧(2005)。幼兒鋼琴的學習。臺北藝術大學,臺北。
張錦鴻(1999)。基礎樂理。臺北,全音樂譜。
張顯齡(2002)。臺韓小學生活領域之音樂教材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教育部(1999)。臺灣地區各類短期補習班概況統計調查摘要分析。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 project/a1388.htm
教育部(2009)。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取自︰http://bsb.edu.tw/
教育部(2010)。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取自︰http://web.ylsh.lic.edu.tw/
曹里(2006)。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上海音樂。
許芳瑜(2009)。國族認同流變下民歌及其根源與路徑:九十年代臺灣與香港國中音樂教科書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新竹。許常惠(1979)。音樂百科手冊。臺北市:全音樂譜。
許婷婷(1988)。現行國民小學音樂教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郭長揚(1991)。音樂美的尋求。臺北:樂韻。
郭美女(2004)。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五南。
陳千惠(1999)。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臺北:啟英。
陳文婉(1986)。幼兒音樂節奏教學。臺北:信誼。
陳正雄(1997)。音樂與美學。臺北:臺灣月刊。
陳伯璋(1985)。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臺灣教育,540 , 11-15。
陳怡靜(2003)。西洋音樂古典賞析第一講。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高雄。
陳怡靜(2010)。家長對幼兒音樂教育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護理學院,臺北。陳明印(2000)。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評鑑規準及權重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陳明印(2002)。九年一貫課程銜接的調適與因應。國民教育,43(2),10-19。陳芯綺(2008)。『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兩套初級鋼琴教材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屏東。陳昭雄(1985)。工業職業技術教育。臺北:三民。
陳美然(1994)。鋼琴啟蒙教學。國教月刊,41 (1-2),40-44。陳音如(2008)。音樂美語教學對幼兒美語理解力及節奏能力之實徵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陳振泉(1990)。音樂基礎訓練教學研究。臺南:學興。
陳勝儀(2006)。新訂音樂概論。臺北:大陸書局。
陳惠純(2009)。教科書選用與評鑑。臺中市九年一貫核心團隊進階研習,第二次研討會手冊資料。
陳惠齡(2004)。幼兒律動教學。臺北:華騰。
陳道南(1986)。國民小學音樂基礎指導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復文。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傅文。
曾靜雯(2000)。《亨德密特音樂的調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桃園縣。游家政(1999)。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課程銜接與統整的推動與落實。臺灣教育,581,37-42。湯維玲、顏慶祥(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
黃光雄、楊龍立(199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臺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內容分析法。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1994)。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黃政傑(2003)。九年一貫課程銜接問題之分析。中等教育,54(6),120-135。
黃炳煌(1995)。談課程發展的一些基本概念。教改通訊,11,41-43。黃振球(1996)。談學校如何遴選教科書。臺灣教育,543,12-15。黃意婷(2000)。國小音樂教科書曲選材之分析1962-1999(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市。黃靖如(2010)。臺北縣國小級任教師國語教科書定位與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黃靖雅(1994)。巴斯田與可樂弗兩套初級鋼琴教材之分析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黃麗瑛(1993)。鋼琴教學論。臺北:五南。
黃譯瑩(1997)。教科書開放後的省思:開放的圖像與願景。研習資訊,14(3),14-24。
黃馨嬋(2009)。由九七課綱第二階段音樂教材內容引發之音樂教師成長團體專業對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楊孝爃(1989)。內容分析法。刊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與李亦園編:社會及科學研究法下冊。臺北:東華。
楊金峰(1999)。錯不在調。美育月刊,104,13-20。楊玲悅(2009)。國高中公民教科書課程銜接之研究-以政治部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楊智穎 (2003)。課程銜接的理念與實踐之分析。台北:東吳大學。
楊嘉怡(2006)。探討學齡期學生鋼琴聽音訓練及其與鋼琴彈奏之關係-以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楊龍立,潘麗珠(2005)。課程組織:理論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
葉詩盈(2008)以「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作為鋼琴啟蒙教材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詹正信(2000)。教科書往何處去。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資料集,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雷國鼎(1988)。教育學。臺北:五南。
廖英秋(2004)。雲林縣各級學校校歌研究。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趙鏡中 (2004)。教材「編製」與「研究」之探討。取自︰http://mail.ljjh.tc.edu.tw/~math/ chapper1.htm
劉玉玲(2003)。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桂冠。
劉昭宏(1993)。教科書的選擇與設計。國立編譯館通訊,7(1),28-37。
劉德義(2001)。和聲教學的特色及影響。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臺灣師大學國際會議廳。
歐用生(1991)。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0)。內容分析法。臺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1)。國民中小學課程的銜接與統整,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潘宇文(2000)。合唱歌曲之聲部結構與時代風格的介紹。國教天地,142,55-65。蔡咏昇(1998)。MP3音樂的力度自動偵測與表現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北。蔡春美(1983)。幼稚園與小學銜接問題之調查研究。臺北師院學報。蔡清田(2008)。課程學。臺北︰五南。
蔡鍾慧(2008)。生活課程課本音樂教材與臺灣美語系外僑學校低年級音樂課本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鄭勺玲(2003)。國中英語教科書編輯歷程與內容編寫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鄭世仁(1992)。揭開教科上的面妙。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8,1-7。
鄭秀姿(2008)。臺中市公私立幼稚園教師音樂教材選用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教育大學,臺北。鄭蕙如、林世華(2004)。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定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47-274。
黎家慶(1996)。收放之間-談教科書的開放與審查。臺灣教育,543,44-46。賴宜含(2010)。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與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學齡前鋼琴併用 聽音教材教學內容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臺南。閻立欽(2000)。大陸地區的教科書制度。教科書制度研討會論文集,232-247。
謝鴻鳴(2003)。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鴻鳴。
鍾靜儀(2000)。初級鋼琴系列教材之比較研究:可樂弗鋼琴叢書、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簡肜纭(2008)。臺北市國小音樂教師專業知能與藝術人文教科書使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刊,31,3-11。
魏君如(2006)。『艾弗瑞全能鋼琴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兩套初級鋼琴教材之內容分析與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臺南大學,臺南。魏廷格(2000)。鋼琴學習指南。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嚴翼長(1989)。西德課程與教科書之一般概念及其編籑原理。臺北:臺灣書店。
外文資料
Apple, M. W. (1986). Teachers and texts: A political economy of class and gender relations in education. New York, NY: Routledge &; Keganpaul.
Bernard,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NY: Free Press.
Campbell, P. S., &; Scott-Kassner, C. (1995). Music in childhood: 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w York, NY: Schirmer Books.
Copland, Aaron. (1939). What to listen for in music,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Derricott, R. (1985). Curriculum continuity: Some key concepts. In R .Derricott (Ed.), Curriculum continuity: Primary to secondary(pp.12 -22). Oxford, England: NFER-Nelson.
Dowling, W. J. (1994). Melodic contour in hearing and remembering melodies. In R., Aiello, &; J. A. Slobada(Eds.), Musical perceptions (pp.173-190).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Dowling, W. J. (1998). Tonal stnicture and children’s early of music. In J.A.Sloboda (ed.), Generative processesin music(pp.113-128). Oxford, England: Clearendon Press.
Longstreet, W. S., &; Shane, H. G. (1993). Curriculum for a new millennium.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Krippendorff, K. (1980). Content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Beverly Hills, CA: Publication.
Lawton, D. (1973). Social change, educational theory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London, England : Routledge &; kegan paul.
Lundin, R. W. ( 1985). An objective psychology of music (3rd ed.). New York, NY: Ronald.
Mark, M. L. (1986). 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McCarthy,M. (1995).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 Changing tim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9(1), 19-26.
Muther, C. (1985). What every textbook evaluator should know.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 4-8.
Oliver, A. I. (1977). Curriculum improvement: A guide to problems, principles, and process(2nd ed.). New York, NY: Harper&Row.
Ornstein, A.C., &; Hunkins, F. P. (1996). Curriculum: 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Boston, IL: Ally and Bacon.
Politoske, D. T. (1992). Music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Radocy, R. E., &; Boyle. J. D. (1997).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behavior.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Tomas.
Reabeck, L., &; Wheeler, L. (1980).New approaches to music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Dubuque, IO: W. C. Brown.
Sadie, S.(Ed.). (1995).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5th ed.). London, England : Macmillian.
Saylor, J. G., &;Alexander, W. M. (1995). Curriculum planning for better. New York, NY: McGraw Hill.
Uszler, M., Gordon,S., &; McBride-Smith, S. (2000). The well-tempered keyboard teacher(2nd ed.). New York,NY: Schirmer book.
Tyler, R.W. (1994). Basic principles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eber, P. (1985). Basic content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Winter, R. (1992). Music for our time. Belmont, CA: Wadswoth.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83).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White, J. D. (1984). The analysis of music (2nd ed.). London, England: Scare crow.
Zito, G.V. (1975). Sociological concepts.Columbus, OH: A Bell&; Howell.
樂譜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教本第1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教本第2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教本第3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教本第4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表演曲集第1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表演曲集第2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表演曲集第3級。臺北:天音。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彩色版)鋼琴表演曲集第4級。臺北:天音。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教本1級。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教本2級。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教本3級。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教本4級。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5集。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6集。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1級。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2級。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3集。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4集。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5集。臺北:大陸書店。
可樂弗鋼琴叢書(中文版)鋼琴曲集6集。臺北:大陸書店。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1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2A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2B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3A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3B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4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5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曲集1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曲集2A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曲集2B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曲集3A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曲集3B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曲集4級。臺北:天音。
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國際中文版)鋼琴教本5級。臺北:天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