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1. 2001中藥與天然藥物中國論文集增刊,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主辦,2001/5。
2.么厲、肖詩鷹、劉銅華主編,《國內外中藥市場分析》,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1出版。
3.中華民國海關進口稅則,2003/7。
4.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http://www.cnla.org.tw/
5.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http://www.cnal.org.cn/
6.《中藥材GAP與中藥產業發展研討會論文匯編》,香港浸信大學中醫藥研究所,2000/12/18。
7.《中藥材GAP認證檢查評定標準(試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食藥監安[2003]251號,2003/11/1。
8.《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試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令第32號,2003/6/1。
9.《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認證管理辦法(試行)》,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食藥監安(2003)251號,2003/11/1。
10.《中藥飲片GMP補充規定》,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藥監安[2003]40號,2003/1/30。
11.王金酩,企業策略架構與方案命題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碩士論文,民92。12.外經貿部消息,〈新加坡中醫藥市場分析〉,中國藥材GAP網http://www.tcmgap/com,2002/11/8。
13.〈未取得GMP證書的藥廠明年7月1日起一律停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http://www.satcm.gov.cn/lanmu/zhongyao/tcm031104gmp.htm,2003/11/3。
14.立法院公報,第92卷32期,科技及資訊委員會會議。
15.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我國中草藥研發計畫」專案報告,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會議,2003/5/19。
16.行政院衛生署,「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畫」實施方案報告,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會議,2002/5/15。
17.邢援力,〈韓國、日本、馬來西亞中藥市場概況〉,中國藥材GAP網http://www.tcmgap/com,2002/12/10。
18.林嘉明,「2002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暨新技藝新產品展覽會」暨「成都、昆明中草藥參訪」考察報告,財團法人製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2002//11/26。
19.〈香港對中藥實施規範化管理,中藥商發牌制度開始實施〉,中國中醫藥報,http://www.cntcm.com.cn/text/1949.htm,2003/5/21。
20.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大陸生技產業發展現況分析》,經濟部技術處,2002/12。
21.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中國大陸中草藥發展現況分析》,經濟部技術處,2002/12。
22.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中草藥專題研究》,經濟部技術處,1988/7。
23.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中草藥產業現況與趨勢》,經濟部技術處,2001/12。
24.〈馬來西亞傳統醫學發展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http://www.satcm.gov.cn/lanmu/guoji_hezuo/tcm030929malaixiya.htm,2003/9/26。
25. 「植物產品審查準則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 Botanical Drug Products),FDA,1997/4。
26.楊世林/高海泉(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藥材生產及其管理規範〉,《中藥現代化》1999年第一卷第二期,世界科學技術雜誌社,。
27.經濟部,《加強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推動方案中程網要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畫》,2001/2。
28.經濟部,行政院「製藥與生物技術國家型科技計畫」及「中草藥產業技術發展五年計畫」之執行計畫與實施方案書面報告,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會議,2002/5/15。
29.經濟部,「我國中草藥研發計畫、中草藥方應用於產品發展之優勢條件及如何加強在國際市場上行銷」之執行計畫書面報告,立法院科技及資訊委員會會議,2003/5/19。
29. 趙中振,〈中醫藥在日本〉,中國中醫藥報,http://www.cntcm.com.cn/text/1969.htm,2003/6/25。
30. 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民91
31. 王雅麗,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策略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32. 蔡坤達,影響生物科技產業創新績效之技術相關因素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33. 陳永鑫,台灣新中藥產業價值鏈中價值活動的SWOT分析與發展方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學碩士論文,民91。34. 吳俊良,道地中藥材產業發展策略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1。35. 田逸星,台灣中藥製造業經營策略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民9036. 歐陽瑾儒,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本國製藥業之衝擊與因應策略之研擬,國立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037. 江依霖,我國生物技術在製藥工業應用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9。二、英文資料
1.Abboushi, S. (2000) “International growth strategies: purposes, motives and risks.” ACR, Vol. 8, No. 1.
2.Aletras, V. (1997) “Economies of scale and scope” in Ferguson, B. (Ed.), Concentration and choices in health care, London,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press.
3.Ann, M. (1995) “Healthcare deals multiply.” The investment dealers’ digest, Vol. 61, Iss. 49.
4.Bastianelli, E. Eckhardt, J. and Teirlynck, O. (2001) “Pharma: can the middle hold?” The Mckinsey Quarterly, Number 1.
5.Drummond, G. and Ensor, J. (2002) Strategic marketing. Second ed.,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6.Fifield, P. (1998) Marketing strategy. Second ed.,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7.Johnson G. & Scholes, K. (2002) Exploring corporate strategy. Sixth ed., Essex, Prentice Hall.
8.Kotl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Fifth ed., Essex, Prentice Hall.
9.Nadler, P. (1995) “Corporate culture in a changing world.” The secured lender, Vol. 51, Iss, 2.
10.Porter, M. (2002) On competition. First ed., Taipei, Commonwealth.
11.Prince, M. (2003) “Government puts drug makers on notice.” Business I nsurance, Vol. 37, Iss. 18.
12.Sekaran, U. (2000) Research methods for business. Thi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3.Saunders, M., Lewis, P. & Thornhill, A. (2000) Research methods for business students. Second ed., Essex, Prentice Hall.
14.Strauss, A. & J. Corbin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Sage Publications.
15.Wilson, R and Gilligan, C. (2002) Strategic marketing management: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Second ed.,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