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5: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慧玲
研究生(外文):Hui-Ling Chen
論文名稱:尼采對基督宗教禁欲主義的批判:以尼采《論道德的譜系》與奧古斯丁《懺悔錄》為範圍
論文名稱(外文):On Nietzsche's Critique of Christian Asceticism : With Focus on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of Nietzsche and “The Confessions” of Augustine
指導教授:王鏡玲王鏡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ng-Li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真理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宗教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尼采奧古斯丁基督宗教禁欲主義《論道德的譜系》《懺悔錄》
外文關鍵詞:NietzscheAugustineChristianAsceticism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The Confess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55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摘要

禁欲思想長久以來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在基督宗教裡更是不可碰觸的禁忌。慾望使人類進行無數次的創作與毀滅,歷史也因為慾望產生前進的動力。本篇論文由尼采的《論道德的譜系》出發,在道德的重新建構中,透過尼采對基督教的道德批判連繫到人性中信仰與慾望的糾葛,企圖描述出宗教與人心間的對話。

本篇論文包含緒論與結論一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的部分說明尼采的時代背景以及其所面臨的時代問題。第二章從《論道德的譜系》探討尼采對於基督宗教道德觀的看法。第三章是以中世紀的奧古斯丁作為對話的對象,筆者將以其著作《懺悔錄》作為與尼采對話的基準,並且論及奧古斯丁與禁欲思想之間的關係。第四章作為一個舞台,以尼采與奧古斯丁的雙人舞開啟篇章,在舞台上,禁欲思想的各種面向逐一呈現,批判與回應都只為了試圖將禁欲思想的真實面呈現出來;透過尼采與奧古斯丁的對話,禁欲理想不再是不可觸碰的禁忌,而是對人性的深入探索。正如希臘的古老神諭:認識你自己。第五章為結論,藉由尼采與奧古斯丁的啟發,反思生命的真實意義,並檢視其價值所在。
The thesis focuses on Nietzsche’s critique of Christian Asceticism. In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Nietzsche takes new approach to moral. Nietzsche assesses Christian moral value to be a form of Nihilism, and he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Christian moral makes human beings lose the value of their own beings. The influence of moral value on Nietzsche and Augustine is never superficial.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terpret Christian Asceticism between“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and“The Confession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analyze Christian Asceticism.

There a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thesis. The first chapter includes the motive, the range, the age of Nietzsche, and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atmosphere of the age of Nietzsche to realize his thoughts. The second chapter and the third chapter include the point of view in “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and “The Confessions”, and explain the intention of their writing. The forth chapter includes the conversation of Nietzsche and Augustine, and I attempt to prove their philosophy with the notion of tolerance at their center. In the final chapter, I draw a conclusion of the two books mentioned above, and try to build my own philosophy of life.
目次

第一章導論1
1.1前言1
1.1.1研究動機、目的1
1.1.2研究範圍2
1.2尼采所處的時代氛圍4
1.2.1尼采的生平及時代背景4
1.2.2尼采面臨的時代問題6
1.3問題陳述9
1.3.1尼采想要解決的問題9
1.3.2本論文所提出的問題10
1.3.3各章要旨11


第二章尼采對基督宗教禁欲主義的批判:《論道德的譜系》13
2.1《論道德的譜系》13
2.2酒神精神22
2.3基督宗教道德觀27
2.4酒神精神與禁欲主義理想30
2.5《論道德的譜系》的禁欲思想34

第三章奧古斯丁的禁欲理想:《懺悔錄》39
3.1奧古斯丁禁欲理想的形成39
3.1.1奧古斯丁39
3.1.2禁欲理想成形的經過42
3.1.3惡的本質46
3.1.4惡的根源:自由意志47
3.1.5原罪50
3.1.6性欲為罪罰51
3.2《懺悔錄》的禁欲理想53
3.2.1《懺悔錄》54
3.2.2心靈上的變化57
3.2.3禁欲的生活63
3.2.4上帝的恩典63
3.3對禁欲理想的期盼65
3.3.1禁欲的功能65
3.3.2弘揚禁欲思想67

第四章:尼采與奧古斯丁的對話71
4.1世俗與神聖71
4.1.1真實與真理71
4.1.2短暫的生命與永恆的上帝74
4.1.3此世與彼世76
4.2虛無與希望78
4.2.1上帝的死亡與復活78
4.2.2虛無的開始82
4.3感官與精神83
4.3.1欲望的肯定與抑制84
4.3.2肉體與靈魂85
4.4禁欲理想與道德價值87
4.4.1禁欲理想的意涵88
4.4.2審視作為道德價值的禁欲理想89
4.5禁欲主義的存在93
4.5.1為何基督宗教選擇禁欲理想?94
4.5.2禁欲主義是否該存在?96
4.6上帝與生命的關係98
4.6.1上帝與個人99
4.6.2生命的主動與被動102

第五章結論108
參考書目
說明:
1. 所有文獻皆依中文、英文次序,再依作者姓氏筆畫或字母序列。
2. 若一人多部著作,則依著作其出版年代先後為序。

壹、專書與學位論文

一、專書
(一)尼采著作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林建國譯
1989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台北:遠流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黃明嘉譯
1991 《快樂的知識》(Die Fröhliche Wissenschaft),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周紅譯
1992 《論道德的譜系》(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北京:三聯書局。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陳芳郁譯
1998 《道德系譜學》(Zur Genealogie der Moral ),台北:水牛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張念東、凌素心譯
2000 《權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周國平譯
2000 《悲劇的誕生》(Die Geburst der Tragödie),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劉崎譯
2000 《上帝之死》(Der Antichrist),台北:志文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劉崎譯
2001 《瞧!這個人》(Ecce Homo),台北:志文出版社。
尼采(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著,周國平譯
2002 《偶像的黃昏》(Die Götzen-Dämmerung),(葉新雲選讀,摘錄於《尼采作品選讀》),台北:誠品書局。

(二)奧古斯丁著作

奧斯定(Augustine, Aurelius)著,田永正譯
1984 《基本教理講授選集》,台南:聞道出版社。
奧斯定(Augustine, Aurelius)著,陳介夫譯
1992 《論婚姻與守貞守節》,台南:聞道出版社。
奧斯定(Augustine, Aurelius)著,王秀谷譯
1992 《論自由意志》(De Libero Arbitrio),台南:聞道出版社。
奧古斯丁(Augustine, Aurelius)著,徐玉芹譯
2000 《懺悔錄》(Confessiones),台北:志文出版社。

(三)中文部分

李霖生
1998 《超越善與惡—尼采導讀》,台北:台灣書局。
杜美
1997 《德國文化史》,台北:揚智出版社。
余風高
2004 《西方性觀念的變遷》,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
林鴻信
2001 《教理史》,台北:禮記出版社。
金惠敏編
2001 《評說超人》,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卓新平主編
2003 《基督宗教倫理學》卷一,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陳福中編譯
2002 《奧古斯丁小傳》,香港:基督徒出版社。
鄔昆如
2002 《西洋哲學12講》,台北:東大出版社。
鄭淑敏編譯
1967 《偉大的懺悔者—聖奧斯丁》,台南:聞道出版社。
劉文明
2003 《上帝與女性:傳統基督教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女性》,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四)中文譯著

艾寶特(Abbott, Elizabeth )著,邱維珍、薛芸如譯
2001 《獨身》(A History of Celibacy ),台北:商周出版社。
巴爾迪(Bardy, Gustave)著,吳宗文譯
1992 《聖奧斯定傳》(Saint Augustin),台南:聞道出版社。
白瑞德(Barrett, William)著,彭鏡禧譯
2001 《非理性的人》(Irrational man),台北:立緒出版社。
蓋雷(Cayre, Fulbert)著,劉俊餘譯
1985 《奧斯定哲學導論》(Initiation a la Philosophie de Saint Augustin ),台南:聞道出版社。
查德威克(Chadwick, Henry)著,黃秀慧譯
1987 《奧古斯丁》(Augustine),台北:聯經出版社。
柯普斯登(Copleston, Frederick)著,林如心譯
1996 《西洋哲學史(七)》,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德勒茲(Deleuze, Gilles)著,周穎、劉玉宇譯
2001 《尼采與哲學》(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埃里亞德(Eliade, Mircea)著,吳靜宜、陳錦書譯
2001 《世界宗教理念史》卷一(Histoire des Croyance et des Idees Religieuses),台北:商周出版社。
哈列維(Halévy, Daniel)著,談蓓芳譯
1997 《尼采傳》(The life of Friedrich Nietzsche),台北:業強出版社。
Kaye, Sharon M.∕Thomson, Paul,周偉馳譯
2002 《奧古斯丁》(On Augustine),北京:中華書局。
齊克果(Kierkegaard, Søren Aabye)著,孟祥森譯
1969 《死病》(Sickness Unto Death),台北:水牛出版社。
工藤綏夫著,李永熾譯
1997 《尼采的思想》,台北:水牛出版社。
麥葛福(McGrath, Alister E. ) 著,劉良淑、王瑞琪譯
1998 《基督教神學手冊》(Christian Theology : An Introduction ),台北:校園書房。
包達理(Portalie, Eugene) 著,劉俊餘譯
1985 《奧斯定思想概論》(A Guide to the Thought of Saint Augustine),台南:聞道出版社。
史瓦布(Schwab, Gustav) 著,陳德中譯
2004 《希臘神話故事》(Gods and Heroes of Ancient Greece),台北:好讀。

(五)外文部分

Augustine, Aurelius
2001The Confessions, Trans. and edited by Philip Burton, London: Everyman Publishers plc.
Deleuze, Gilles
1962Nietzsche and Philosophy, Trans. by Hugh Tomlinson,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Löwith, Karl
1991From Hegel to Nietzsche, Trans. by David E.Gree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
1969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s, Trans. by Walter Kaufmann, New York: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

二、學位論文

王俊彬
2003 《尼采的悲劇美學――悲劇的誕生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戲劇組碩士論文。
汪郁棨
2002 《尼采的權力意志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
吳瑞珠
1993 《奧斯定《論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研究》,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耿碩
2002 《從禁欲到愛欲:基督新教性愛倫理之社會學考察》,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清源
1990 《奧古斯丁論愛與罪》,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伊姿
1997 《尼采的真理觀與知識觀:權力意志的一種表現型態》,台北: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佳奇
1994 《尼采早期的藝術哲學:《悲劇的誕生》的一個詮釋》,台北: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嚴瑋泓
2002 《怨恨的系譜――論尼采的系譜學、怨恨與道德批判之內在聯繫》,台北: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期刊論文

陳文團
1994 〈尼采道德觀之虛無主義本質〉,收錄於《尼采:在哲學的邊緣》,《哲學雜誌》季刊第十期,台北:業強出版社,頁38-61。
陳瑞文
2000 〈尼采的前衛藝術觀與叛逆的酒神精神〉,收錄於《現代美術學報》第三期,頁5-29。

參、工具書(限本文引用)

任繼愈
1991 《宗教詞典》下冊,台北:博遠出版社。
趙中輝
2001 《英漢神學名詞辭典》,台北: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
Angeles, Peter A.著,段德智等譯
2001 《哲學辭典》(The HarperCollins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