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4 02:4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詹朝旭
論文名稱:
鑪火炙身與重生─一個成年男性的自我敘說
指導教授:
翁開誠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心理學系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自我敘說
、
生命故事
、
男性研究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4
點閱:1074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11
摘要
這是一篇探究自我的論文,在論文中「我」是個重要的主體、一個研究的對象,被同時身為研究者的我所研究,這裡頭可以沒有角色混淆的問題,而關注在我如何建構一個過去的、關於我的故事,以及如何全是這個關於我的故事其中的意義,好讓生命中的此刻得以接續過往、統整成一體,不再碎裂成一地。
這樣的論文並非全然自私地滿足研究者本身,反而研究者企圖透過自我敘說的方式,講述在大家族的環境中,某些男性所承襲的種種,帶給自己複雜的情感糾結,和無形的家所桎梏。因此這樣一篇關於我的論文,試圖引領讀者進入理解某一類男性的處境,深化他們的經驗並且感受其中澎湃的情感翻騰。
這一類男性指的是身為家中長子且也是獨子,然後又是家族長孫,加上這個家族有著輝煌的過去,沉重的歷史負擔如何讓故事中的男人一路備受期待,卻又一路崎嶇難行。
改變的可能發生在挫折經驗後,受到性別意識的催化,反身觀照自己身上的家族歷史包袱以及內化的男性價值,在拋不掉與棄不去的窘境中,選擇重新學習與這些身上帶著的東西一同生活。
目錄
摘要 1
第一章 導論 2
緣法………… 2
探究自己 2
生命的厚度 2
性別意識的覺醒 3
自我探究的行動 5
啟程………… 6
生命的歷史感 7
互為主體性的故事同理心 8
行動研究 9
第二章 生命故事 10
香鑪………… 10
第一柱香:捻香 -故事的原鄉 11
家家酒 13
幽閉玩具山 14
與同儕表親間的競爭 15
遙遠的父親 15
週末的溯溪 16
上司令臺 17
全校模範生 18
住校 18
環境的陌生、適應與想家 19
城鄉孩子的差距 20
客家的孩子 21
第二柱香:禱 -集體學習 23
讀書會與七蛟幫 23
自主學習的文化 25
輔導學程推動之戰 26
男性經驗團體 32
第三柱香:祭 -課堂的學習與改變 35
與中國哲學共舞 35
死水與激流 36
諮商實習-信心的崩潰 39
諮商實習面試 41
十七堂星期二下午的沈默 46
焚香………… 50
分離 50
迷宮 52
母親的選舉 53
紙糊的家 56
天崩了-母親的辭世 68
地裂了-父親二度中風 71
展翅吧 74
夢:最後的戰鬥 74
公嘗交接 76
第三章 覺解我的生命經驗 79
第一節 社會及家庭脈絡 79
階級的變動 79
第二節 鑪火-男性價值的內化與認同 81
價值的複製 81
角色的複製-成為祖父 82
第三節 炙身-男性價值繼承下的挫折 84
使命的承接 84
沒有能力 85
自卑 86
追尋失敗 87
第四節 重生-不一樣的承繼與超越 90
男性性別意識的形成 90
個體化夢境的啟迪-生命實踐的知行合一 92
參考文獻 95
一、中文部分 95
二、外文部分 9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勇智(2000)。力與無力的掙扎與轉變:一個青年男性的自我敘說之建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所,碩士論文。
王淑娟(2000):對家之情感與意義的轉變─一個家庭教育者的重生。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期》。民85.12,P1-6。
王雅各(2003)。男性研究。應用心理研究,17期,45-50。
王甄蘋(1999)。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成中英(民75),邁向和諧化的辯證觀,於成中英著:《知識與價值》,台北,聯經出版社。
朱蘭慧(2003)。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形成與鬆動。應用心理研究,17期, 85-119。
余德慧(1998)。生命經驗的歷史感(自序)。收錄於生命史學。台北:張老師。
吳健豪(1998)。新手諮商員學習與生命舞台的交響:矛盾、舞台與溫柔。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呂依真(2002)。自我的困頓與建構:自傳民族誌取向。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文英(1999)。身體的包袱-一位國小老師主體採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振弘(2002)。沙程─一個男同志的主體實踐與小說創作。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仁廷(2001)。「尋」與「逃」︰一個失聲男性對「力」與「情」的辯證。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阿德勒著,黃光國譯(1971)。『自卑與超越』。台北志文出版社。
阿德勒著,葉頌姿譯(1974)。『自卑與生活』。台北志文出版社。
柯寶絢(1998)。尋愛:諮商過程中,生命故事的重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胡幼慧和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夏林清(1996)。實踐取向的研究方法 。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夏林清(2002)。尋找一個對話的位置:基進教育與社會學習歷程。應用心理研究,16期,119-156。
翁開誠(1997)。同理心開展的再出發:成人之美的藝術。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26期,261-274。
翁開誠(2003)。當Carl Rogers遇上了王陽明:心學對人文心理(治療)知行合一的啟發(初/粗稿)
張起鈞、吳怡(1996)。中國哲學史話。台北,東大書局。
畢恆達(2003)。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7期,51-84。
莊景同(2000)。超越政治正確的"女女"牽"拌"----從"女女"伴侶關係看生命掙扎與價值體現。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連鷺役(1996)。撐起一片天─一位低階層女性生存的故事 。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孟瑩(1999)。被封住的嘴-由探究他人到自我探究。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琡惠(1996)。一個諮商研究生的學習故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楊宗穆(2001)。卓蘭地方的拓墾與聚落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惠琴(2002)。助人專業與性別實踐。應用心理研究,13期,45-72。
劉惠琴(2002)。性別與心理學的相遇。應用心理研究,16期,83-108。
鄧明宇(2000)。獻身與沉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輔仁大學應用心理所碩士論文。
鍾文音(2001)。昨日重現─物件和影像的家族史,大田。
二、外文部分
Bruner, J. (1986). Actual Minds, Possible Worl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1-43.
Murray, H. A. (1938). 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olkinghorne, D. E. (1988). Narrative knowing and the human sciences. Albang,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3-36, 101-155.
Rogers, C. R. (1980). A Way of being. Ch2. (孫大川(譯)(1990):〈我的人際關係哲學及其形成〉。《人的潛能和價值》,第二章。台北:結構群出版社。)
Spence, D. P. (1982). Narrative truth and historical truth: Meaning and interpretation in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獻身與沉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
2.
身體的包袱--一位國小老師主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
3.
力與無力的掙扎和轉變---一個青年男性的自我敘說之建構
4.
撐起一片天:一位低階層女性生存的故事
5.
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
6.
被封住的嘴-由探究他人到自我探究
7.
超越政治正確的"女女"牽"拌"----從"女女"伴侶關係看生命掙扎與價值體現
8.
一個諮商研究生的學習故事
9.
卓蘭地方的拓墾與聚落發展(1790〜1945)
10.
自我的困頓與建構:自傳民族誌取向
11.
回首來時路~一個結與解的生命歷程
12.
沙程--一個男同志的主體實踐與小說創作
13.
MEN'SUNO雜誌廣告之男性形象研究
14.
亂葬崗---走過父殺母悲劇的實踐故事
15.
僧侶自我轉化經驗及其自我觀之敘事研究
1.
吳志鏗,<清代前期薙髮易服令的施行>,《師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5年6月。
2.
江佩穎,<對政治系統論輸入項中「支持」的檢討>,《玄奘學報》,第二期,2000年8月。
3.
任力、吳如嵩,<康熙統一台灣的戰略策略及其得失>,《明報月刊》,31卷,4期,1996年4月。
4.
宋國誠,<菁英政治、安定與共識>,《中國論壇》,15卷7期,1983年1月10日。
5.
李齊芳,<彼得大帝與康熙皇帝>,《歷史月刊》,第47期,1991年12月。
6.
胡良珍,<從國際法觀點看中蘇邊界問題>,《邊政學報》,第十期,1971年5月。
7.
陳永明,<張煌言的抗清思想>,《九州學刊》,5卷3期,1993年2月。
8.
陳永明,<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論南明堅持抗清諸臣的抉擇>,《九州學刊》,6卷3期,1994年12月。
9.
陳茂進,<尼布楚條約三百年-論康熙時代中俄關係的幾個問題>,《淡江學報》,31期,1992年1月。
10.
陳國棟,<哭廟與焚儒服-明末清初生員層的社會性動作>,《新史學》,3卷1期,(1992年3月)。
11.
陳捷先,<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評析>,《歷史月刊》,第88期,1995年5月。
12.
陳捷先,<略論清帝南巡揚州及其功過>,《故宮學術季刊》,15卷4期,1998年。
13.
葉高樹,<三藩之亂期間鄭經在東南沿海的軍事活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7期,1999年6月。
14.
劉家駒,<康熙皇帝的中央集權與吳三桂等的起兵激變>,《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5期,1998年12月。
15.
薛文郎,<清初三帝對漢人的政治教育>,《和春學報》,第4期,1997年7月。
1.
獻身與沉淪:一個男性的自我生成與發展
2.
力與無力的掙扎和轉變---一個青年男性的自我敘說之建構
3.
壓迫中的解放與自由-一個諮商員的自我敘說.自我生成與專業實踐
4.
被封住的嘴-由探究他人到自我探究
5.
撐起一片天:一位低階層女性生存的故事
6.
面面俱到?處處保留?~一個國小男性教師的自我敘說
7.
我痛苦,所以我存在:一位助人工作者從生命經驗中的自我覺察與反思
8.
放下專業,立地成人∼一個困知勉行的專業實踐歷程
9.
亂葬崗---走過父殺母悲劇的實踐故事
10.
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
11.
返假歸真-從愛情敘說朝向主體性實踐
12.
自我的困頓與建構:自傳民族誌取向
13.
回首來時路~一個結與解的生命歷程
14.
「尋」與「逃」--一個失聲男性對「情」與「力」的辯證
15.
從駱駝到野薑花:一個老社工的重生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