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秀雄譯 (1986),美術設計的基礎(BASIS OF DESIGN)。台北市:臺隆書店 P158~159。
王錦堂編(1994),《環境設計應用行為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王淳隆譯( 1984),《實存˙空間˙建築》。台北市:臺隆出版社。
井川憲明.井川隆.都筑卓司米山正信原著,王亢沛.吳心恆等十人編審(1985),牛頓科學研習百
科。台北市:牛頓出版社 年5月25日/初版, P80~81。
石曉蔚著(1995A),室內照明設計原理(Fundamentals of lnterior lighting design)。台北市:淑馨
出版社,P6~7;P18~19;P21~22;P26~27;P28;P29;P103。
石曉蔚著(1995B),室內照明設計應用(Interior Lighting Design Applications)。台北市:淑馨出
版社, P5~7。
危芷芬譯。《環境心理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長俊譯(1976)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修訂新版)。雄獅圖書公司總經銷P337~340。
李碩重編著(1997) ,《照明設計學》。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潔盈、羅欣怡、皮淮音、金靜玉譯(2002)。博物館經驗 The Museum Experience。台北市:
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林書堯著 (1991) ,「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 P58~62;P73~76。
林書堯著 (1978) ,「色彩學概論」。 台北三民書局,民67年9月, P45;P53~54;P58;P63~65;
P71;P74;P77;P81~82;P88;P90;P131;P156;P238~240。
林群英(1993),《藝術概論-藝術欣賞入門》。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施淑文(1994),《建築環境色彩設計》。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段家鋒、孫正豐與張世賢(1995) ,《論文寫作研究》,第四版。臺北:三民書局。
美國博物館學會AAM著,桂雅文.胡華真.王春華.陳麗如譯,張譽騰導讀(2001),零障礙博物
館(The Accessible Museum Model Programs of Disabled and Older People)。台北市:五觀藝術
管理有限公司。
凌嵩郎、蓋瑞忠、許天治等編著(1987),《藝術概論》。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高等藝術院校藝術概論編著組(1983) ,《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高木森著(1983) ,印度藝術史概論。臺北市:渤海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十二年
三月初版。
徐純譯(2001),如何為民眾規劃博物館的展覽 PLANNING FOR PEOPLE IN MUSEUM
EXHIBITIONS。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出版,P123~137;P129。
徐文琴(1997),《繆斯的牧歌現代美術及現代美術館評鑑》。台北市:南天書局。
徐宗國譯(2001),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印行。
國立藝術教育館編印(1998),色彩與人生。藝術展覽專輯6。
常懷生編譯(1996),《建築環境心理學》。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世輝、吳瑞楓著(1996), 展示設計 Display & Exhibit Design。 台北市:三民書局, P141。
黃經良譯(1992),科學常識集錦,牛頓科學普叢書8。台北市: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P39
~40。
張輝明(1994),《展示設計實務》。台北市: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張譽騰等譯(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陶東風等譯(1997)。《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台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曉冏譯(1979),設計的色彩計劃(color scheme on design)。台北市:大陸書店, P21~23;
P24;P27~29;P34;P35;P256;P266。
廖志偉.劉埃森審訂 (1995),新世紀機械大百科。貓頭鷹出版社。
錢中安編譯(1992),《建築空間之設計要領》。台北市:淑馨出版社。
漢寶德編譯(1989),《環境心理學》。台北市:境與象出版社。
蔡佩倫.曾妙芬編輯(1986),中國孩子的疑問。福利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82。
中文研究期刊
王翠萍譯(1989),〈電力照明VS.自然光線〉。現代美術24期,P74-76。
李德松.陳奕廣.葉雲嬰(1991),顏色、視覺與顯視器。亞東學報19期。
李德松.陳奕廣(2000),電腦圖檔格式與顏色之探討 亞東學報20期。李德松.葉雲嬰(2000),螢幕背景色彩、亮度、字型與Microsoft Office文字藝術師「樣式」對
主觀偏好影響之研究 亞東學報20期。
李德松.陳奕廣(2002),螢幕色彩、亮度組合與幾何符號對主觀偏好影響之研究。亞東學報22期。
李建南(1995),不確定知識的推理及表示法之研究。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電機工程技術
研究所博士生進修計畫。
周鍊、林大為(1994),《光環境與公共藝術》。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藝術家雜誌
社。
周美秀(1994),台北市百貨公司商店印象與惠顧行為關係之研究。銘傳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
吳淑華(1997),博物館展示的色彩計畫。科技博物 第一卷第四期 P16~27。吳貞宜 (1999),「旅館業實體環境設施,員工績效線索與顧客反應間關係之研究」。中山大
學企管研究所。
林清泉.陳光大.陳明德(2001),基本色彩之視認範圍研究。亞東學報21期。林宏銘(1998),「色彩與味覺、嗅覺之共感覺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洪長業譯(1990),〈應對於美術館、博物館展示物四周光放射條件下之照明設計〉。
照明學刊7(4),P64-73。
洪長業譯(1990),〈適用於美術館、博物館光源的種類與特性〉。照明學刊7(4),P59-63。
陳明德.王安祥.李德松(1998),影響螢幕視覺績效與視覺疲勞因素之文獻探討。亞東學報18
期(87.6)P5-4~5-5。
陳樹升(1995),〈美術館之照明與採光(下)〉。博物季刊4(4)P3-13。陳木田譯(1991),〈晝光與畫展之照明〉。照明學刊8(1),P38-44。
陳樹升(1995),〈美術館之照明與採光(上)〉。博物季刊4(3),P3-8。張譽騰(1981),〈展覽室空間分配與參觀動線之研究〉。台灣省立博物館學年刊(24),P163-171。
張蕙心(1999),〈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光環境-以日本浮世繪藝術特展為例〉。歷史文物9(3),
P18-20。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簡介(2003),P4;P14。
湛良雄譯(1989),〈展示照明技術之認識〉。照明學刊6(3),P53-60。
楊清欽(1985),〈多少餘光多少愁:展覽燈光之改進〉。故宮文物月刊9(3),P68-70。漢寶德(1989),〈展示設計家的條件〉。博物館學季刊3(4)P1-2。
Schouten, Frans著,鄭惠英譯(1988),〈心理學與展示設計小記〉。博物館學季刊2(2)P59-62。管倖生等(1991),色彩的情感距離之研究。成功大學學報,科技醫學篇,26卷,P199~212。
蔡孟承譯(1991),〈美術館、博物館之展示用光源與防止變褪色效果〉。照明學刊8(2),47-51。
劉和義譯(1988),〈發展有效展示以擴充博物館角色〉。博物館學季刊2(1)P5-9。
英文書目
Chung,M.K. and Ogino,Y. (1987),“The effect of glare upon text editing with a color display”,In:S. S. Asforu (Ed), Trends in Ergonomics/Human Factors IV, NorithHolland。
Guilford , J. P., and Smith, P. C(1959), A System of Color-Preferenc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73, no.4, P487~502。
McInnis, J.H., and Shearer, J.K. (1964),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r Choices and Selected Preferences for the Individual, Journal of Home Economics, vol.56 , P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