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王志剛、謝文雀(譯)(1995)。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kwell &
Paul,W. Miniard著。消費者行為。台北市:華泰。
2.王志旭(2008)。探討綠色產品購買態度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綠色產品購買意願之影響。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3.王冠為(2010)。價值觀對中部大學生綠色品牌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圖之研究-以星巴克為例。亞州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4.王韻、彭品嘉、吳品嫺(2012)。百貨公司內部服務品質對員工滿意
度的影響-以屏東太平洋百貨為例。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2(1),
51-62。
5.方柔雅(2010)。市場競爭互動-以臺灣百貨業為例。銘傳大學國際
企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6.田麗、李佳珮、鍾志強(2010)。消費情境、品牌形象對行為意圖關
係之研究-以台中市中友百貨為例。休閒運動期刊,9,61-71。
7.呂姚霖(2005)。綠色產品運用平台建構提升競爭力之研究。大葉大
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8.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9.余湘榆(2010)。百貨業廣告宣傳單之商品組合評選模式之建立與應用-以日系百貨公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10.吳琨祺(1997)。服務品質與商圈品質對都會型百貨公司顧客滿意度影響之實證研究-以大高雄地區為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11.吳貞萱(2005)。量販店與連鎖便利商店消費者對綠色行銷之反應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12.吳俊彥(2006)。消費者行為。台北市:高立圖書。
13.吳易靜(2009)。臺中市百貨公司女性廁所使用滿意度之研究-以中友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14.吳玫玲(2010)。策略聯盟組織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購買意願決策之研究-以南部A銀行與百貨業者聯名卡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15.吳怡德(2012)。百貨公司美食街服務品質與消費者滿之相關性研究。興國學報,13,109-123。
16.李瓊瑤(1994)。臺灣百貨銷售日本觀念。日本文摘第9(10),36-65。
17.李美枝(1995)。社會心理學。台北市:大洋。
18.李坤遠(1996)。訊息涉入、廣告主可信度廣告訴求方式與廣告溝通效果關係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19.李淑清(2002)。家庭因素對綠色消費影響。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20.李祥林(2004)。百貨業顧客訴願管理對企業營運影響之實證研究- 以太平洋百貨屏東店為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21.李明聰、甘志展 (2007)。國家公園遊客對綠建築旅館之願付價格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中華建築學刊,3(2),1-13。
22.杜玉蓉(譯)(2006)。Solomon M.R. 著。消費者行為。台北市:臺灣培生教育。
23.杜瑞澤、高彩鳳(2011)。綠色消費態度、行為與企業社會責任認知之關係研究。嶺東學報,30,71-108。
24.岳彩文(2002)。零售百貨業「特定體驗行銷活動」下之「消費體驗模型」相關研究-以漢神百貨開店慶暨母親節特賣活動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25.周月英(1992)。權利與義務齊飛。廣告雜誌,13,67-74。
26.周信宏(2010)。影響百貨公司促銷活動效果因素之研究-以信義計畫區百貨公司為例。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7.林建煌(2002)。行銷管理。台北市:智勝文化。
28.林玉凡(2007)。綠色品牌定位、綠色品牌知識、品牌態度與購買意圖之關聯性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29.洪振凱(1995)。國內綠色產品研發之初探。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30.柴松林(1996)。從環境主義到綠色消費。第一屆中華民國消費者月特刊,2,87-96 。31.徐惠娟(2009)。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之意願實證研究-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博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32.徐惠群(2011)。觀光行銷管理實務。新北市:揚智文化。
33.陳光榮(2000)。建構台灣的國際綠色形象。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6(2),118-141。34.陳樹元(1996)。百貨零售產業關鍵成功因素、競爭策略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百貨公司為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35.陳貞樺(1998)。台北市百貨公司經營型態與空間區位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36.陳欽雨,高宜慶(2005)。綠色生產及消費系統評估架構之發展與分析。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1), 1-17。37.陳建和(2007)。觀光行銷學。新北市:揚智文化。
38.曾倫崇、張永富、林佳姿(2002)。綠色產業發展中綠色消費與產品行銷關係之探討。遠東學報,25(2),343-359。
39.張芳全(2008)。問卷就是要這樣編。台北市:心理。
40.梁錦琳,陳雅玲 (譯) (1993)。Peattie, K.著。綠色行銷。台北市:
牛頓。
41.黃恆獎、蕭廣中(1995)。綠色行銷與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結構性分析。管理評論,2(14)21-40。42.黃深勳、鄭自隆、戚栩遷、黃明蕙、郭文耀、漆梅君著(1998)。廣告學。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43.黃惠卿(2008)。綠色品牌知識、綠色品牌態度與綠色購買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綠色清潔用品之消費者為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商務經營研究所,未出版,高雄市。
44.莊欣杰(1999)。百貨業中高階主管技術來源之探討-以北部百貨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45.莊素珍(2011)。服務品質、顧客關係與百貨業顧客忠誠之探討和人口統計變數、會員卡影響之研究。醒吾學報,45,89-113。
46.董德波 (1999)。我國環保標章執行成果與綠色消費。環保標章簡訊,15。47.畢恆達 (1996)。女廁風波。張老師月刊,222,34-37。
48.溫世頌(2006)。心理學辭典。台北市:三民
49.湯治平(2010)。跨領域電子商務對實體百貨影響-以H卡對S百貨為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50.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51.葉日武(譯)(2001)。Hawkins D. I., Best R. J., & Coney K. A.著。消費者行為:建立行銷策略。台北市:前程企管。
52.趙義隆(1999)。業態分析與商圈選擇。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53.趙永銓(2011)。以Kano模式探討行動百貨業之顧客服務品質策略。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54.榮泰生(1999)。消費者行為。台北市: 五南。
55.榮泰生(2007)。消費者行為。台北市:五南。
56.謝廷豪(譯)(2003)。Wells W. D., & Prensky D.著。消費者行為。
台北市:臺灣西書。
57.鄭源錦(1994)。產品設計的綠色思維。戰略生產力雜誌,1,77-82。58.鄭吉成 (2002)。臺中市百貨公司時空發展歷程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59.鄭時宜(2001)。企業形象顧客忠誠度之競爭模型之比較-以百貨業為例。商經論叢,2(10),51-69。
60.鄭時宜、劉俞君(2001)。兩岸百貨公司購物價與品牌情感對品牌承諾影響之比較研究。華人前瞻研究,7(1),1-14。
61.經濟部統計處(2012)。101年4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動態調查統計摘要。2012 年5月20 日,取自
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News/wFrmNews_Detail.a
spx?id=578。
62.廖雪雲(1994)。企業綠色行銷評鑑指標建立之研究。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63.廖家新(2003)。臺灣地區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知與購買行為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64.顏惠卿(2001)。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產業調查與技術,142 ,96-108。
65.劉軒軒(2010)。關係信任、品牌形象、體驗行銷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百貨業為實證。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66.賴怡潔(2007)。提升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之意圖研究。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67.魏文欽、柯玉鳳(2008)。消費者態度與綠色消費者行為因果關係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rel,1(1),23-42。
68.顧萱萱,郭建(譯)(2002)。Schiffman L.G. & Kanuk L.L. 著。消費者行為。台北市: 學富文化。
網路資料
1.元艇企業官網(2008)。品牌故事。。2012 年4月5 日,取自
http://homeworking.com.tw/about_us/。
2.中華民國環境保護暨綠色生產推廣協會(1999)。綠色消費資訊。2012
年4月5 日,取自http://www.tepu.org.tw/。
3.行政院環保署(1995)。綠色生活資訊網。2012 年4月5 日,取自
http://www.tepu.org.tw/。
4.行政院環保署(2005)。環保署呼籲民眾儘量購買環保標章產品。2012
年4月5 日,取自http://tnews.cc/03/newscon1_27317.htm。
5.行政院主計處(2010)。中華民國現行職業標準分類。2012 年5月20日,取自http://law.dgbas.gov.tw/NewsContent.aspx?id=22。
6.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2005)。百貨公司與專櫃廠商間交易行為之處理原則。2012 年5月20 日,取自
http://www.laws.taipei.gov.tw/taipei/lawsystem
/showmaster02 jsp?LawID=A040320001008000-。
20050224&RealID=%E8%A1%8C%E6%94%B F32-00-080。
7.臺灣環境資訊協會(2004)。綠色消費:對環境傷害較少的消費行為。
2012 年5月20 日,取自
http://e-info.org.tw/column/eccpda/2004/ec04072701.htm〔2011,Dec
07〕。
8.經濟部商業司(1995)。中華民國臺灣區服務業經營活動報告。2012
年4月5 日,取自
http://www.twcsi.org.tw/columnpage/service/95report.aspx。
英文部份
1.Ajzen, I. & Fishbein, M.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MA: Addison-Wesley.
2.Ajzen, I. (1985).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 50, 179-211.
3.Assael, H (2004). Consumer Behavior: A strategic Approach.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4.Bagozzi, R. P. & R. E. Burnkrant (1979).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the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7(6), 913-929.
5.Chan, R.Y.K. (2001).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consumers green purchase behavior. Psychology and Marketing, 18(4), 389-413.
6.Chmorro, A., Sergio, R. & Francisco, J. M. (2009).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on green marketing. Business Strategy and Environment, 18, 223-229
7.Dodds, W. B., Monroe, K. B. & Grewal, D. (1991). Effects of prices,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307-319.
8.Elkington, J., Hailes, J. & Makeover, J. (1993). The Green Consumer. New York: Viking Penguin.
9.Elkington, J. & Hailes (1993). The Green Consumer. USA: Vinking
Penguin.
10.Engel J.F., Blackwell R.D., & Miniard P.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Dryden Pres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 2, 1-8.
11.Fiksel, J. (1993). Quality metrics in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 188-192.
12.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3.Lutz, R. J., Mackenzie, S. B. & Belch, G. E. (1986). The role of attitude toward the A.D. as a mediator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 test of competing explan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2), 130-143.
14.Liebermann, Y.& A .Flint-Goor (1996). Message Strategy by Product Class Type: A Matching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13), 237-249.
15.Lafferty, Barbara A. & Goldsmith, Ronald E. (1999). Corporate
credibility’s role in comsumers’ attitudes and purchase intentions
when a high versus a low credibility endorser is used in the ad.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4, 109-116.
16.Jaime, R. C. (2007). E-evaluating green marketing strategy a stakeholder perspectiv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1/12),1328-1358.
17.Myers, J. H. & Reynold, W. H. (1976).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8.Martin, R. Y., DeSarbo, W. S. & Morwitz, V. G. (1998). The Stochastic Modeling of Purchase Intentions and Behavior. Management Science, 44, 188-202.
19.Morwitz, V. G. & Schmittlein, D. (1992). Using Segmentation to Improve Sales Forecasts Based on Purchase Intent: Which Intenders Actually Buy.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9, 391-405.
20.Roper Organization(1990). The environment: public attitude and behavior. New York: Roper Organization.
21.Rylander, D. & Allen, C. (2001). Understand 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r: Towar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uation,12, 386-387.
22.Stern & El-Ansary (1992). Marketing Channel.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23.Shoemaker, S., & Shaw M. (2008). Marketing essentials in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foundations and practices. 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Prentice Hall.
24.Williams, T.G.(1982). Consumer Behavior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es. St. 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