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20: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楚芸
研究生(外文):Chu-YunChiu
論文名稱:析論清唱劇《長恨歌》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of the Cantata Song of the Everlasting Sorrow
指導教授:楊金峯楊金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in-Fo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清唱劇《長恨歌》黃自人聲音域聲樂特性
外文關鍵詞:Song of the Everlasting SorrowHuang Zithe range of vocal musicthe character of human vo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清唱劇《長恨歌》為中國第一部清唱劇,是由作曲家黃自(1904-1938)、詞人韋瀚章(1906-1993)及補遺作曲家林聲翕(1914-1991)所作,取材自唐朝詩人白居易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全曲共分為十個樂章。本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針對《長恨歌》做背景探究,包含原詩及相關作品整理等。第二部分論述傳統西方歌劇人聲與角色的分類,探討戲劇結構安排與人聲音域編排的關聯性。第三部分主要以聲樂觀點論述清唱劇《長恨歌》之美,討論人聲音域的特質,並以聲樂專業角度對清唱劇《長恨歌》做評述,藉以梳理早初中文清唱劇的質性。
The Cantata, Song of the Everlasting Sorrow, is the first Cantata in China, which was composed by the composer Huang Zi (1904-1938), the poet Wei Hanzhang (1906-1993) and the supplementary composer Lin Shengxi (1914-1991). The lyrics was adapted from a long narrative poem Song of the Everlasting Sorrow of Tang Dynasty poet Bai Juyi and the work is divided into ten movements.

The main text of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t Part 1, I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is Cantata, including the original poem and related works finishing. At Part 2, I discus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opera vocals and roles,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lot and human voice. At Part 3, I mainly give a comment on the Canta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l music, and expound the character of human voice by discusses the esthetics of this Cantata from the vocal view. Then sort out the features of the early Chinese Cantata.
緒論 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二、文獻回顧 3
三、研究方法 8
四、研究範圍與對象 9
第一章 《長恨歌》背景探究 11
第一節 歷代《長恨歌》表現形式 11
一、白居易《長恨歌》 11
二、以唐玄宗與楊貴妃為主題之戲劇作品 12
三、清唱劇《長恨歌》創作背景 18
第二節 清唱劇《長恨歌》作曲者 20
一、黃自 20
二、林聲翕(補遺作曲者) 24
第三節 清唱劇《長恨歌》作詞者、歌詞與故事文本比較 26
一、作詞者-韋瀚章 26
二、歌詞與故事文本 28
第二章 清唱劇人聲的角色意義 47
第一節 傳統歌劇角色與人聲音域 47
一、聲部及聲種的劃分 47
二、傳統西方歌劇之人物角色性格 51
第二節 人聲音域與戲劇結構的關係 52
一、人聲音域的通性與獨特性 52
二、角色形象塑造 54
三、聲樂表演形式與戲劇結構編排 56
第三章 析論《長恨歌》之美 65
第一節 聲樂之美 65
一、聲樂的特性 65
二、歌詞與旋律的配合 67
三、以美聲唱法演唱中文歌曲 71
四、美聲唱法與清唱劇《長恨歌》 74
第二節 以聲樂角度評述清唱劇《長恨歌》 77
一、音域範圍 77
二、音程 79
三、咬字發聲 84
四、旋律線條與歌聲的表現 87
結論 91
參考文獻 93
附錄 99
附錄一:全曲結構列表 99
附錄二:白居易《長恨歌》全文 103
一、專書
王獨清。《楊貴妃之死》。上海:樂華圖書公司,1927年。
趙琴。《音樂之旅》。臺北:天同出版社,1971年。
黃敬欽。《梧桐雨與長生殿比較研究》。臺北:嘉新水泥,1979年。
應尚能。《以字行腔》。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年。
劉美燕。《中國音樂家黃自研究》。臺北:樂韻出版社,1984年。
韓國鐄。《留美三樂人:黃自、譚曉麟、應尚能留美資料專輯》。臺北:時報文化,1984年。
丹青藝叢編委會編。《中國音樂詞典》。臺北:丹青出版社,1986年。
白居易。《白氏長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薈要》。臺北:世界書局印行,1986年。
黃友棣。《樂圃長春》。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
劉靖之。《中國音樂史論集1920-1945》。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1988年。
楊蔭瀏。《語言與音樂》。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
顏文雄。《中國音樂文化與民謠》。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9年。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臺北:正中出版社,1991年。
許常惠。《中國新音樂史話》。臺北:樂韻出版社,1992年。
顏廷階。《中國現代音樂家傳略》。臺北:綠與美出版社,1992年。
向延生。《中國近現代音樂家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1994年。
上海音樂學院《黃自遺作集》編輯小組。《黃自遺作集(文論分冊)》。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年。
東忱,張宏生注譯:《新譯唐傳奇選》。臺北:三民書局,1998年。
劉靖之。《中國新音樂史論(上)(下)》。臺北:燿文出版社,1998年。
洪昇原著,竹村則行、康保成箋注。《長生殿》。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年。
劉大巍、夏美君。《聲樂藝術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年。
鄒長海。《聲樂藝術心理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
韓勛國。《聲樂藝術基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姜龍昭。《楊貴妃考證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2002年。
姜龍昭。《楊貴妃之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2003年。
周相錄。《長恨歌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游素凰。《廖瓊枝歌仔戲唱腔藝術探討》。臺北:學海出版社,2003年。
錢苑、林華。《歌劇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
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
夏灩洲。《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簡編》。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
余篤剛。《聲樂藝術美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年。
黃凱音。《歌唱藝術》。臺北:大陸書店,2006年。
陶淵明,溫洪隆注譯。《新譯陶淵明集》。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楊麗菲。《聲樂藝術原理與美學思想的傳達》。雲南:雲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鄒長海。《聲樂藝術語言學》。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年。
曾永義。《洪昇及其長生殿》。臺北:國家出版社,2009年。
邢延青。《民族聲樂藝術的文化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3年。
梅蘭芳。《梅蘭芳回憶錄》。臺北:思行文化傳播,2014年。
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下)》。第二版。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
張雪靜。《長生殿》。第二版。臺北:國家出版社,2014年。

二、期刊論文
劉雪庵。〈黃自先生的清唱劇《長恨歌》〉。《人民音樂》。第10期。1956年。頁3-6。
戴鵬海。〈黃自年譜〉。《音樂藝術》。第2期。1981年。頁16-30。
周凡夫。〈訪韋瀚章談《長恨歌》〉。《音樂與音響》。第147期。1985年。頁82-85。
周凡夫。〈中國歌曲回顧與展望——林聲翕為近現代中國音樂史見證〉。《音樂與音響》。第158期。1986年。頁91-92。
趙琴。〈中國第一齣清唱劇《長恨歌》--兼論黃自的音樂美學觀〉。《音樂月刊》。第182期。1998年。頁96-99。
習毅。〈魏氏樂譜考析〉。《文藝研究》。第2期。2003年。頁94-99。
陳燕秋。〈淺析聲樂與器樂的個性差異〉。《中國音樂》。第4期,2003年,頁122-123。
吳明思。〈簡論中國美聲發展的瓶頸雨對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第5期。2005年,頁94。
楊加力。〈中西聲樂藝術文化內涵新論〉。《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25卷第2期。2006年。頁59-66。
馬丹。〈論形象在音樂不同形態中的表現〉。《雞西大學學報》。第2期。2008年。頁147-148。
孫穎。〈從我國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看黃自音樂創作民族性特徵〉。《東京文學》。第10期。2009年。頁42-43。
張旭東。〈中國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的字聲問題與審美差異〉。《人民音樂》。第1期。2010年。頁52-55。
曾永義。〈楊妃夢〉。《戲劇學刊》。第15期。2012年。頁215-232。
袁仕萍。〈比較《梧桐雨》和《長生殿》之異同〉。《勞動保障世界》。第24期。2013年。頁185。
杜巧月。〈論《梧桐雨》和《長生殿》中楊貴妃形象的差異〉。《戲劇之家》。第2期。2014年。頁145-147。
楊曉彤。〈民族聲樂演唱中「大跳」音程的藝術處理〉。《黃河之聲》。第4期。2014年。頁95-96。
高岐奎。〈清唱劇《長恨歌》的音樂形象塑造〉。《大舞台》。第10期。2014年。頁127-128。
張克東。〈論黃自清唱劇《長恨歌》的結構藝術〉。《新西部》。第7期。2015年。頁96-97。

三、學位論文
楊淑晴。〈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之研究-以畢業音樂會的曲目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周亮。〈美聲唱法演唱漢語歌曲咬字吐字問題研究〉。西北師範大學音樂學碩士論文,2005年10月。
李欣穎。〈楊貴妃的文史地位及其教育意義〉。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楊德威。〈五四時代(1919-1937)中國藝術歌曲之研究-以趙元任、黃自作品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張玉舟。〈洪昇《長恨歌》的神話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婁燦華。〈論聲樂演唱形式的構成與風格〉。西南大學音樂學碩士論文,2010年8月。
范莉敏。〈黃自清唱劇《長恨歌》作品分析與音樂詮釋〉。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研究所在職專班合唱指揮組碩士論文,2016年6月。

四、網路資料
臺灣Word:http://www.twword.com/wiki/《魏氏樂譜》(檢索日期:2017/04/29)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hk/五度標記法(檢索日期:2017/04/30)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碣石調·幽蘭(檢索日期:2017/04/30)
上海音樂院:http://www.shcmusic.edu.cn/default.aspx(檢索日期:2017/04/30)
全國學生音樂比賽:http://web.arte.gov.tw/music/default.asp(檢索日期:2017/5/1)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美聲唱法(檢索日期:2018/03/14)
華清宮:http://www.hqc.cn/ChangHenGe/Introduction/(檢索日期:2018/01/20)
臺灣Word:http://www.twword.com/wiki/《天寶遺事諸宮調》(檢索日期:2018/02/20)
中華戲劇文化學會【陳佳彬:〈昔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今唱《京崑戲說長生殿》〉】:https://goo.gl/2vCKHY(檢索日期:2018/02/21)
兩廳院【現代浪漫歌劇——梧桐雨】: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c4QWP9sLuh%2FT1B2ZLF1lLw(檢索日期:2018/02/21)
每日頭條【歐陽予倩筆下的楊貴妃】:https://kknews.cc/zh-tw/history/rqz63kx.html(檢索日期:2018/02/25)
中國文藝網【京劇《太真外傳》】:http://www.cflac.org.cn/wywzt/2012/18da/wenyizuopin/201211/t20121106_155121.html(檢索日期:2018/02/25)
壹讀【對於女中音的誤解,你中了幾條?】:https://read01.com/zh-tw/5y6Eo2.html#.Wz4i4RIzZbU(檢索日期:2018/07/01)
大紀元文化網【從《貴妃醉酒》談京劇欣賞】:http://www.epochtimes.com/b5/7/6/2/n1731225.htm(檢索日期:2018/02/25)
學問百科【天寶史曲】:https://www.xzbu.com/baike/1014426.htm(檢索日期:2018/02/25)
華人百科【驚鴻記】:https://www.itsfun.com.tw/驚鴻記/wiki-3607415-1647294(檢索日期:2018/02/20)
戲劇網【交響京劇《大唐貴妃》沉寂13年後重演 圓梅葆玖遺願】
:http://www.xijucn.com/html/jingju/20161207/83240.html(檢索日期:2018/01/2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