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0)。97 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內政部統計處網
站:http://www.moi.gov.tw/stat/life.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10)。九十九年第四週內政統計通報(98 年底人口結
構分析) 。內政統計通報。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
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王政彥(2004)。變遷社會中成人教育的變與不變。成人教育,77,12-22。
王鳳美(2003)。屏東縣國民小學學童參與休閒活動之研究。國立屏
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慧姚(1981)。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國立台
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左端華(2004)。休閒活動參與和工作壓力對民航駕駛員身心健康之
研究-以本國某航空公司國際航線為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靜芳(2002)。農家老人社會支持對其生活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國
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朱坤連(1995)。退休人員生活需求及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
雄市公教退休人員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朱美珍(2001)。民生主義社會政策與軍人家庭關係之研究-已婚軍官
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
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金玲(1997)。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生活滿意度,
自我照顧行為與糖糖尿病控制之研究。台灣大學護理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行政院主計處(2008)。93年度社會發展趨勢調查。2008年6月18日,
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1329&ctNode=4950
何麗芳(1992)。台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東吳大
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余嬪(1999)。休閒活動的選擇與規劃。學生輔導,60,20-31。吳文銘(2001)。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
關係結構之建構與驗證,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北。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郁銘(2004)。活動型老人休閒運動參與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萬華會所會員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
台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慧英(1989)。中年國小教師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生活滿意之關
係。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學燕(1995)。警察的壓力與管理。警學叢刊,4(25),3-21。吳櫻花(2007)。高雄縣警察人員休閒活動參與行為和生活滿意度之
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
呂有仁(2006)。嘉義地區青少年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巫惠貞(2000)。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工作滿意與工作特性之調查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月萍(2010)。社區老人休閒活動研究現況。護理雜誌,57(1),82-88。
李再發(2003)。高雄縣市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社會支持與生活
滿意度。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淑芳(1984)。臺北市社區老人戶外遊憩活動研究。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淑芳(1984)。臺北市社區老人戶外遊憩活動研究。臺灣大學農業
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靜怡(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
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李美萱(2004)。護理人員休閒參與、工作無聊感與生活滿意之研究。
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辛晚教(1990)。休閒、教育、人生。戶外遊憩研究,3(1),3-16。
周佳慧。(2001)。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中華體育,15(3),144-149。周芬姿等(2009)。老人休閒活動設計與規劃。台北:華都文化。
周惠玲(1984)。台北市老人福利需求與生活滿足之研究。國立台灣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尚憶薇(1999)。適當運動對老年人身心健康之助益。大專體育,46,82-85
林佑隆(2006)。彰化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
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宗毅(1993)。台中市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佳蓉(2000)。老人的休閒參與對休閒滿意度和生活滿意度之影響。大專體育,51,156-162。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松齡(1983)。已婚有偶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心理適應。人文及社會科學,6(2),278-300。
林清崎(2002)。台南縣國小行政人員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
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凱儀(2004)。桃園地區國中學生體能活動調查與分析。國立體育
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林瑞興(1999)。探討增加身體活動量對老年人的重要性。大專體育,46,87-93。
林瓊玲(2003)。參與社會團體之成人的工作投入、社會支持與生活
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高雄。
林麗惠(2001)。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怡欣(2005)。國小教師A型性格、工作壓力與生活滿意之相關研
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邱錦詳(2004)。台南縣育有子女的國小女教師家庭壓力、因應策略
及其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未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郭素蓉(1996)。社會網絡在離婚男性生活滿意狀況中的角色。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郭肇元(2003)。休閒心流經驗、休閒體驗與身心健康之關係探討。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麗安(1982)。老人心理適應之調查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
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北。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
陳世瑜(2004)。輪班工作人員休閒參與程度和休閒心理需求、休閒
阻礙關係之探討-以台北市服務業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石定(1993)。警察心理壓力與危機調適之探討。警專學報,6,23-49。
陳金冰(1991)。休閒俱樂部行銷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玲(1997)。從成人發展觀點探討嘉義地區成人休閒態度、休閒
參與及其相關因素。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
陳美惠(2007)。高高屏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娟娟(2006)。高雄都會區老年人參與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北。
陳萬結(2003)。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葦諭(2003)。台北市基層警察休閒參與對工作壓力關係之探討。
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畹蘭(1992)。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肇男、林惠生(1995)。台灣老人之社團參與和生活滿意。台灣地
區人口家庭及生命品質研討會論文集,345-367。
陳錦城(2007)。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涉入程度與滿意度關聯性之
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生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
健康管理組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鴻雁(2000)。台灣地區五十五歲以上老年人休閒運動行為之研究。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九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59-63。
陳鵬仁、楊聖德(2004)。休閒運動的省思。2004休閒運動國際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205-217。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
究所。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的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傅明珠(2004)。銀髮族海外旅遊市場區隔-動機/利益追求之觀點研
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曾美玲(1992)。老年人終老知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游家政(1987)。臺北縣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兒童在學期間校外休閒
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程又強(1986)。公職退休老人心理適應之相關因素暨「結構式會心
團體」效果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台北。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及參與
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
黃永福(2003)。老人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俊彥(2006)。基層警察運動休閒參與、運動休閒滿意和生活滿意
度之研究—以台北縣基層警察為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3(1),
127-138。
黃俊彥、曾中正(2006)。台南縣基層警察人員的休閒參與度、休閒
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
36(4),271-292。
黃國彥、鍾思嘉(1987)。老人健康自評、生活改變和生命意義與其生活滿意之關係。中華心理衛生學刊,9(1),169-181。
黃彩霖(2003)。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
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
黃富順(1989)。成人心理與學習。台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8)。高齡教育學。台北:五南圖書。
黃富順(2009)。高齡學習與高等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黃意文(2003)。台中縣市國小教師休閒覺知自由、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台中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璉華(1992)。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究。護理雜誌,39(4),37-47。
黃瓊妙(2000)。台北市在學少年不同休閒參與類型之刺激尋求動機、
休閒阻礙對其心理社會幸福感之探討。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怡矜、吳崇旗、王偉琴、嚴伽如、林禹良(譯)(2005)。Godbey, G.
著。休閒遊憩概論:探索生命中的休閒,271。台北:品度。
賈樂吉(1993)。從組織文化理論探討我國警察職業人格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楊慶裕(1996)。警察人員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中央警察大
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仕君(1988)。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
度。私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志明(2003)。國小學生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
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長清(1998)。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活滿意度之關係。
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蔡長清、劉修祥、黃淑貞(2001)。退休老人休閒參與量及類型與生
活滿意度之關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1,183-221。
蔡培村(1996)。成人教育與生涯發展。高雄市:麗文文化公司。
鄭健雄(1997)。休閒遊憩行為。台北:田園城市。
鄭味玲(2007),屏東縣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阻礙
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屏東。
鄭順璁(2001)。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餐與之相關研究。
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鄧建中(2002)。綜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
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賴爾柔(1998)。台灣鄉村老人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賴碧華(1993)。客家已婚婦女家庭角色與生活滿意之研究。中國文
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薛銘卿(1996)。台北市國小學童休閒活動興趣取向、參與狀況及影
響因素之相關研究。北體學報,5,189-200。
謝政諭(1990)。休閒活動的理論與實際—民生主義的台灣經驗。
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謝政諭(1994)。現代休閒文化的深層思考。訓育研究,33(2),7-20。謝桂珠(1986)。客家老人的生活需求與滿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
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鍾鳳嬌(1989)。母親就業、性別角色、事業觀、生活滿意度與國中
生性別角色、生活適應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韓惠華(1997)。電子業女性勞工休閒參與及需求滿足之相關研究-
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
簡春安(1991)。國內婦女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當代社會工作學刊,1,87-99。簡素枝(2004)。高齡學習參與者與非參與者在人際關係、生活滿意
度之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嘉義。
魏永村(2003)。大學多元入學對高中學生運動休閒參與影響之研究
-以高雄市各公私立高中學校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魏素芬(1997)。城鄉老人休閒活動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瑛敏(1997)。日常休閒活動類型與設施圈域關係之研究-以臺北
縣市婦女為例。建築學報,20,77-93。
蘇廣華(2001)。憂鬱傾向與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關係研
究-以國立台南護專學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桃園。
二、英文部分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Dubuque, IA: Brown & Benchmark.
Brandmeyer, D. D. (1987). Higher education activ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older adul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Chatfield, W. F.(1977). Economic and soci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aged.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2(5), 593-599.
Edginton, C. R., Jordan, D. J., DeGraaf, D. G., & Edginton, S. R. (1995).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foundational perspectives. Madison:
Brown & Benchmark Pubilshers.
Edwards, J. N. and Klemmack, D. L. (1973).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 re-examina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28(4),
497-502.
Flanagan, J. C. (1978). A research approach to improving our quality of
life. American Psychologist, 33(2), 138-147.
Gregg, J. P. (1996).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personal perceptions
of lifelong learning for adult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estee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yne State University.
Griffin, j., & McKenna, K.(1998). Influences on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people. Physical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Geriatrics, 15(4), 1-16.
Henry, N. J. (1989). A qualitative study about perceptions of life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older adul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yracuse University.
Hollis, L. A. (1998). Sex comparison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scores with an older adult sample: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ex role differences in older cohor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10(3), 59-77.
Hull, R. B. (1990). Mood as a product of leisure: Causes and onsequenc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 99-111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a, IA:Wm, C. Brown Company.
Iverson, R. D. & Maguire, C. (199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and
life satisfaction: Evidence from a remote mining community.
[Electronic versio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WPDM, 14, 2-25.
Jackson, E. L., & Dunn, E. (1988). Integrating ceasing participation with
other aspects of leisure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0
(1), 31-45.
Kando, T. M. (1980). Leisur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ransition (2nd ed).
London: Mosby Company.
Kelly, J. R. (1996). Leisure. Needham Heughts, MA: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Kelly, J. R., & Godbey, G. C. (1992). Sociology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3), 607-610.
Larson, R. (1978).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ell being ofolder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Markides, K. S. and Martin, H. W.(1979). A causal model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the elderly.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4(1), 86-93.
Meeks, S. & Murrell, A.(2001). 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 to health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older adults mediated by negative affect. (On-line)
Available:
http://global.umi.com/pqdweb?Did=000000066899620&Fmt
Neugarten, B. L., Harighurst, R. J., & Tobin, S. S. (1961). The
Measurement of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16,
134-143.
Palmore, E. & Luikart, C. (1972). Health and social factors related to lif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Healthe and Social Behavior, 13(1), 68-82.
Ragheb, M. G., & Griffith, G. A. (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4), 295-306.
Riddick, C. C. (1985). Leisure satisfaction determinants of older males
and females. Leisure Sciences, 7(1), 47-63.
Riddick, C. C., & Daniel, S. N. (1984).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older
wome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2), 136-148.
Riddick, C. C., & Stewart, D. G. (1994). An examination of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importance of leisure in the lives of older female
retirees: A comparison of blacks to whit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6(1), 75-87.
Rocio, F. B., Zamarron, M. D. and Ruiz, M. A.(2001).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o-demographic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to life satisfactionology, 33(1), 109-125.(On-line).Available:
http://global.umi.com/pqdweb?Did=000000072224094&Fmt
Tinsley, H. E. A. & Tinsley, D. J. (1986). A Theory of the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 of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cience, 8, 1-15.
Usui, W. M., Keil, T. J. and Durig, K. R.(1985). Socioeconomic
comparisons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0(1), 110-114.
Veenhoven, R. (1991). Is happiness Relativ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4, 1-34.
WTO (2009) The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unwto.org /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