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一)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江蘇:江蘇古籍出版,199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第1-75輯。
蔣良騏原纂、王先謙改修,《十二朝東華錄乾隆朝》,臺北:文海圖書,1963年。
(二)方志
于成龍等修、杜果等纂,《江西通志》,清康熙22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石國柱等修、許承堯纂,《安徽省歙縣志》,民國26年鉛印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
朱扆等修、林有席等篡,《贛州府志》,清乾隆47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李本仁修、陳觀酉等篡,《贛州府志》,清道光28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余文龍修、謝詔纂,《江西省贛州府志》,明天啟元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余光璧纂修,《江西省大庾縣志》,清乾隆13年刻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黃永綸、楊錫齡等纂修,《江西省寧都直隸州志》,清道光4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黃德溥等修、褚景昕等篡,《贛縣志》,清同治11年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黃愷元等修、鄧光瀛、丘復等纂,《民國長汀縣志》,民國30年鉛印本影印;上海:上海出版社,2000年。
楊錞纂,《江西省南安府志補正》,清光緒元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
楊以兼等篡修,《續修瑞金縣志》,清康熙48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劉長景修、陳良棟、王驤篡,《會昌縣志》,清同治11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蔣有道等修、史珥等纂,《江西省南安府志》,清乾隆33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謝旻,《江西通志》,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中國基本古籍庫」。
謝旻等修、陶成等纂,《江西通志》,清雍正10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9年。
魏瀛等修、鐘音鴻等纂,《贛州府志》,清同治12年刊本影印;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
二、專書
(一)中文
王業鍵,《清代經濟史論文集》,第1、2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3年。
牛平漢,《清代政區沿革綜表》,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0年。
方志遠,《明清湘鄂贛地區的人口流動與城鄉商品經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許懷林,《江西史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
陳榮華、余伯流、鄒耕生、施由民,《江西經濟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陳春聲,《市場機制與社會變遷—18世紀廣東米價分析》,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
施由明,《明清江西社會經濟》,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黃志繁、廖聲豐,《清代贛南商品經濟研究:山區經濟典型個案》,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
黃志繁,《“賊“民之間--12~18世紀贛南地域社會》,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
鄧亦兵,《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
張紘炬,《統計學》,臺北:華泰書局,1986年。
謝美娥,《清代臺灣米價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2008年。
岸本美緒著,劉迪瑞譯,《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波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二)英文
Han-sheng Chuan and Richard A. Kraus, Mid-Ch’ing Rice Markets and Trade: An Essay in Price History.(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二、論文
(一)中文
王硯峰,〈清代道光到宣統間糧價資料概述—以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圖書館館藏為中心〉,《中國經濟史研究》,2007年第2期,頁102-108。
王道瑞,〈清代糧價奏報制度的確立及其作用〉,《歷史檔案》,1987年第4期,頁80-86。
王業鍵、黃國樞,〈清代糧價的長期變動(1763-1910)〉,《經濟論文》,第9卷第1期(1981年3月),頁1-27。王業鍵,〈中央研究院主題研究計畫執行成果報告書:清代糧價的統計分析與歷史考察〉,2001年,轉引自謝美娥,〈清代物價史研究成果評述〉,未發表。
史志宏,〈清代前期的耕地面積及糧食產量估計〉,《中國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2期,頁47-62。
李曉方,〈明清時期閩粵客家的倒遷與贛南生態環境的變遷述論〉,《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頁47-51。
李衛東、昌慶鍾、饒武元,〈清代江西經濟作物的發展及其局限〉,《中國農史》,第20卷第4期(2001年),頁50-54。
昌慶鍾,〈清代江西經濟作物發展的原因〉,《江西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頁72-76。
昌慶鐘,〈論清代前期糧食調劑信息的收集〉,《吉安師專學報》,第18卷第2期(1997年6月),頁8-12。
周琍、黎明香,〈明清贛南地區經濟作物的種植研究〉,《農業考古》,2010年1期,頁251-256。
周琍,〈明清時期閩粵贛邊區的“鹽糧流通〉,《鹽業史研究》,2006年第3期,頁33-39。
吳承明,〈利用糧價變動研究清代的市場整合〉,《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2期,頁88-94。
吳承明,〈論清代前期我國國內市場〉,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與國內市場》,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頁311-336。
許檀,〈明清時期江西的商業城鎮〉,《中國經濟史研究》,1998年第3期,頁106-120。
陳支平,〈清代江西的糧食運銷〉,《江西社會科學》,1983年第3期,頁116-120。
陳金陵,〈清朝的糧價奏報與其盛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5年第3期,頁63-68。
陳仁義、王業鍵,〈統計學在歷史研究上的應用:以清代糧價為例〉,《興大歷史學報》,第15期(2004年10月),頁11-34。施堅雅,〈十九世紀中國的地區城市化〉,《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頁242-297。
施由民,〈論清代江西農村市場的發展〉,《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9期,頁102-106。
施由民,〈?代贛南的農業經濟〉,《農業考古》,1989年第1期,頁165-178。
施由民,〈明?時期江西糧食作物的種植技術〉,《農業考古》,1992年第1期,頁164-166。
施由民,〈論?代江西農業的發展〉,《農業考古》,1995年第1期,頁141-149。
徐曉望,〈清代江西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4期,頁30-40。
張瑞威,〈十八世紀江南與華北之間的長程大米貿易〉,《新史學》,第21卷1期(2010年3月),頁149-173。曹樹基,〈清代中期的江西人口〉,《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第32卷第3期(2001年7月),頁128-140。
曹樹基,〈明清時期的流民和贛南山區的發展〉,《中國農史》,1985年第4期,頁19-40。
黃志繁,〈大瘐嶺商路-山區市場-邊緣市場:清代贛南市場研究〉,《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頁28-32。
黃志繁,〈清代贛南的生態與生計:兼析山區商品生產發展之限制〉,《中國農史》,(2003年3月),頁96-105。
劉嵬,〈清代糧價折奏制度淺議〉,《清史研究通訊》,1984年第3期,頁16-19。
戴天放,〈三十年來江西明清商品經濟史研究述評〉,《三明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08年3月),頁91-94。
謝美娥,〈十九世紀淡水廳、臺北府的糧食市場整合研究〉,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第五屆淡水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2010年10月15-16日,頁1-42。
謝美娥,〈餘米運省濟民居,兼及西浙與東吳—十八世紀臺米流通及其與週邊地區糧食市場整合的再觀察〉,中央研究所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及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鹽和主辦,「明清時期江南市場經濟的空間、制度與網絡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所,2009年10月5-6日,頁1-30。
饒偉新,〈清代山區農業經濟的轉型與困境:以贛南為例〉,《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2期,頁83-91。
(二)英文
Marks Robert B., “Rice Price, Food Supply,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Eighteenth ─ Century South China, Late Imperial China, Vol. 12, No. 2 (December 1991), pp.64-115.
Marks Robert B. and Chen Chunsheng, “Price Inflation and It’s social, Economic, and Climatic Context in Guangdong Province ,1707-1800,T’oung Pao, vol.81,No.1(1995), pp.109-152.
Lillian M. Li,“Grain Prices in Zhili Province, 1736-1911: A Preliminary Study,Thomas G.. Rawski and Lillian M. Li ed. ,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pp.69-99.
Wong R. Bin and Peter C. Perdue,“Grain Market and Food Supplies in 18th Century Hunan , Thomas G.. Rawski and Lillian M. Li ed. ,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 C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pp.126-144.
Perdue Peter C.,“The Qing State and the Gansu Grain Market 1739-1864,Thomas G.. Rawski and Lillian M. Li ed. ,Chinese History in Economic Perspective, pp.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