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0:5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佳螢
研究生(外文):Wu, Chia-Ying
論文名稱:消費者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購買動機、知覺風險及消費行為意向
論文名稱(外文):Purchasing Motives, Perceived Risk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指導教授:楊志顯楊志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ang, Chih-Hsien
口試委員:陳鴻雁朱文增
口試委員(外文):Chen, Hung-YanChu, Wen-Tseng
口試日期:2011/07/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3
中文關鍵詞:網際網路購買動機知覺風險行為意向
外文關鍵詞:Internetpurchasing motivesperceived risksbehavioral int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9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探討消費者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購買動機、知覺風險及消費行為意向。本研究針對有使用過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網路使用者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研究者自編之「消費者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購買動機、知覺風險及消費行為意向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共收集了455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試者以女性稍多,「20-24歲」、平均每天上網時數「3-4小時」、最常購買商品種類「運動服裝」、平均每次消費金額「1,001-3,000元」、網路購物經驗「未滿1年」為最多;購買動機則以「便利性動機」構面得分最高;知覺風險以「隱私風險」構面得分最高。
二、不同年齡或運動商品購買種類之消費者在購買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就知覺風險而言,「女性」顯著大於「男性」;「3-4小時」、「5-6小時」及「7小時(含)以上」皆顯著大於「2小時(含)以下」;「未滿1年」、「1年以上未滿3年」皆顯著大於「5年以上未滿7年」。
四、購買動機與消費行為意向有顯著正相關。
五、知覺風險與消費行為意向有顯著負相關。
六、購買動機中的「便利性」因素對消費行為意向之預測效果最佳,可以解釋依變項42%的變異量。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urchasing motives, perceived risk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onsumers purchasing sport goods through Internet of purchasing motives, perceived risk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hich will be used as marketing strategies in the online sport consumption market.
  The study was focus on the consumers who have used Internet to purchase sport good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earcher used self-developed “purchasing motives, perceived risk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survey” as the study tool. This study collected 455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that the females were more than males. The ages are “20-24 years old”; the average hours surfing online each day”3-4 hours”; the most frequently sport goods to buy on Internet were sportswear; the amount of money were “NT$ 1,001-3,000" in average; the experience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were mostly “less one year”; the “convenience motive” aspect of purchasing motives scored the highest; the “privacy risk” aspect of perceived risks scored the highest.
2. For differences in Internet users’ purchasing motives of different gender, the average hours surfing online each day, the average expense amount each time and the experience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urchasing motive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and purchasing motives, in which the “30-34 years old” were higher than “20-24 year old”. The kind of sport goods, “sports requisites” and “movement fitness equipment”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sports shoes”.
3. For perceived risks,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emales” higher than “males”; “3-4 hours”, “5-6 hours”, and” more than or equal to 7 hours” were higher than “ less than or equal to 2 hours”; “less one year” and “more than or equal to 1 year but less than 3 years” were higher than ”more than or equal to 5 years but less than 7 year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ages, kind of sport goods and average expense amount each time.
4. Purchasing motive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5. Perceived risks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of online sport goods consumption.
6. For prediction effects, “convenience motive” in purchasing motives was the most effective in the prediction effects of purchasing motives and perceived risks on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subjects who scored higher in “convenience motive” of purchasing motives were also higher in their behavioral intention. The prediction effects explained the 42% of varianc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謝誌 v
表次 x
圖次 xii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 7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七節 名詞釋義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子商務特性與型態 13
第二節 購買動機 20
第三節 知覺風險 27
第四節 消費行為意向 38
第五節 本章總結 4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0
第五節 實施過程 64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背景變項、購買動機、知覺風險及
    消費行為意向之現況分析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在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
    購買動機上之差異分析 8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受試者在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
    知覺風險上之差異分析 91
第四節 購買動機對消費行為意向之相關分析 101
第五節 知覺風險對消費行為意向之相關分析 103
第六節 購買動機與知覺風險對消費行為意向之
    預測效果 10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15
   二、英文部分 121
   三、網路部分 123
附錄
一、消費者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購買動機、知覺風險及
  消費行為意向調查(預試問卷) 125
二、消費者網路購買運動商品之購買動機、知覺風險及
  消費行為意向調查(正式問卷) 129
三、作者簡歷 133

中文部份
丁國章、曾相榮、潘昭儀(2010)。網路購物行為之消費者知覺風險研究。行銷評論,7 (3),381-412。
王信文、何巧齡(2006)。影響網路購物行為之關鍵因素分析。經營管理論叢,2 (1),1-2。
王曉婷(2010)。以顧客認知價值與拍賣網站品質觀點探討線上拍賣網站購買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王薇婷(2006)。消費者知覺風險、網站特性與賣方特質對消費者拍賣網站競標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
何雍慶、蔡青姿(2009)。脈絡線索對網路購物之影響-以知覺風險模式為中介效果。顧客滿意學刊,5 (1),121-148。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經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李宛穎(1999)。線上銷售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李杰(2010)。體驗行銷、參與動機對線上遊戲玩家購買意願影響之探討-以產品涉入為干擾變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李金泉(1993)。SPSS/PC+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臺北市:松崗。
汪方川(2006)。大學生線上拍賣消費行為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貝佩怡(2004)。探討電視購物行為之購買動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
周文卿、周樹林、陳樺誼(2006)。網路消費行為與商機模式研究。臺北市: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情報中心。
林公孚(2006)。電子商務十二年。品質月刊,42 (3),18-23。
林沛曇(2010)。旅遊意象與知覺風險對遊憩涉入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
林秀芬、褚麗絹(2005)。網站特性與認知風險對消費者網路購買意圖影響之研究。經營管理論叢,1,177-189。
林信安(2010)。探討交易成本與誘因機制對於合購網站之顧客價值與使用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縣,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
林建煌(2007)。消費者行為概論。臺北市:華泰文化。
林禹均(2007)。網路消費者的知覺風險對其購買態度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
林智玲(2006)。應用ZMET技術強化B2C電子商務供應商關係管理之研究-以PChome女性購物網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
林鈺真(2010)。網站社會臨場感與媒介豐富度對線上消費者行為的影響之研究-以拍賣網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林慧珊(2009)。女性網路使用者的網路購物知覺風險與降低風險策略之研究-以化妝、保養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
邱均鉦(2010)。探討免費線上遊戲使用者之使用動機及消費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縣,義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邱奕豪(2005)。消費者體驗對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行為意向影響之研究-以中友百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姜禮榮(2004)。線上購物動機與知覺風險對網路拍賣購物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柯惠新、丁立宏、盧傳熙、蘇志雄、謝邦昌(2002)。市場調查。臺北市:台灣知識庫股份有限公司。
凌佳瑩(2009)。高雄市大學生對運動用品網路購物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徐雅培(2005)。制度型信任與知覺風險影響網路消費者購物意圖之研究-以Yahoo!奇摩購物1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徐嘉君(1999)。登山活動參與者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高慈薏(2008)。線上運動商品消費意向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張益嘉(2007)。網站服務便利性、網站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購買意圖之探討-以線上購買3C產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張愛華、陳仁惠、陳俊儒(2005)。網路使用者購物價值、網路購物動機與其對網路行銷策略之偏好與反應。輔仁管理評論,12(1),31-64。
莊惠婷(2004)。知覺風險對線上購物意願之影響-以女性消費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陳天賜(2003)。運動產業進入電子商務時代的關鍵因素之探討。淡江體育,6,55-65。
陳玉芳(2010)。價格促銷、善因行銷與從眾行為對消費者知覺價值及購買意願之研究-以美食團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
陳成業、林怡秀(2009)。運動用品之網路購物動機、風險因子與使用意願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8,1-16。
陳姵伶(2009)。家庭社經地位與生活風格對大學生運動消費型態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陳柏年(2009)。知覺風險與人口統計特性對行為意向與服務品質期望之探討-以陸客來台醫療觀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輔仁大學餐旅管理所碩士班。
陳盈秀(2006)。網路書店瀏覽者之產品涉入、知覺風險影響其購買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研究所。

陳國基(2008)。體驗行銷、價值知覺、消費情境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王品集團餐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陳銘祥(2001)。消費者類型與知覺風險對網際網路購物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
游森期、余民寧(2006)。網路問卷與傳統問卷之比較:多樣本均等性方法學之應用。測驗學刊,53 (1),103-128。
程紹同、方信淵、廖俊儒、呂宏進(2007)。運動管理學導論二版。臺北市:華泰文化。
黃智強(2000)。影響採用網路購物因素之研究-以網路書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黃懿諄(2002)。網路訂餐消費行為研究-由決策過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觀光研究所。
楊大緯(2000)。網路購物意願之影響因素研究-以資訊產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楊佳和(2006)。旅遊產品線上購買動機與購買涉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縣,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楊珮茹(2003)。消費者購物動機、涉入與心流經驗關係之研究-以百貨公司女性消費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
劉乃毓(2007)。電視購物資訊對消費意向影響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劉沐雅(2007)。網路書店購書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蔡永福(2001)。購買涉入、購買動機、網站環境特性對網路生鮮蔬菜購買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
蔡享翰、陳美諭、陳容慈(2009)。網路消費風險、女性購買意願與網路商店行銷策略。2009服務業行銷研討會論文集,788-801。
蔡坤泰(2006)。休閒農場知覺服務品質、遊客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熱帶農業博覽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蔡迎聖(1997)。消費性產品特性對網際網路行銷活動發展性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盧其瑋(2010)。運動電子遊戲消費者生活型態、產品涉入程度對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盧玫伶(2005)。網路創業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賴怡玲(2002)。網路購物動機對決策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賴忠毅(2009)。來源國形象、品牌聯盟與價格對網路購物消費者購買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
駱俊瑋(2004)。網路購物知覺風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薛文盛(2006)。影響網路購物知覺風險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縣,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
謝明晃(2005)。社群信任、產品涉入與認知風險對於虛擬社群之購買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資訊管理學系。
簡吉利(2008)。實體通路與網路通路對運動服飾消費之行為與認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英文部分
Ajzen, I., & Driver, B. L. (1991). Predic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from behavior. Leisure Sciences, 13, 185-204.
Alba, J., Lynch, J., Weitz, B., Janiszewski C., Lutz, R., Sawyer, A., & Wood, S. (1997). Interactive home shopping: consumer, retailer, and manufacturer incentives to participate in electronic marketpla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61(3), 38-53.
Bauer, R. A. (1960). Consumer behavior as risk taking, dynamic marketing for a changing world. Proceeding of the 43r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389-398.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7). 消費者行為(白滌清)。台北市:華泰文化。(原著於2005年出版)。
Boulding, W., Kalra, A., Staelin, R., & Zeithaml, V. A. (1993). A dynamic process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from expectations to behavioral inten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0(1), 7-27.
Cox, D. F., & Rich, S. U. (1964). Received risk and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the case of telephone shopp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 32-39.
Cunninghsm, S. M. (1967). Th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ceived risk. In Cox, Donald F. (Ed.), Risk taking and information handing in consumer behavior.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Press, 82-108.
Donthu, N., & Garcia , A. (1999). The internet shopper.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9 (3), 52-58.
Dowling, G. R., & Stealin, R. (1994). A model of perceived risk and intended risk-handling activit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1, 29-37.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
Featheramn, M. S., & Pavlou, P. A. (2003). Predicting e-services adoption: a perceived risk facets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59, 451-474.
Hur, Y., Ko, Y. J., & Valacieh, J. (2007). Motivation and concerns for online sport consumption.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21 (4), 521-539.
Jacoby, J., & Kaplan, L. B. (1972). 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Proceedings of Third Annual Conference, Ann Arbour, MI,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382-393.
Jarvenpaa, S. L., & Todd, P. A. (1996). Consumer reactions to electronic shopping on the world wide we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1 (2), 59-88.
Mitchell, V. W. (1999). Consumer perceived risk: Conceptualizations and model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3 (1), 163-195.
Peter, J. P., & Tarpey, L. X. (1975).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consumers decision strategi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 29-37.
Pitts, B. G., & Stotlar, D. K. (2000). 運動行銷學(鄭志富、吳國銑、蕭嘉惠譯)。台北市:華泰文化。(原著於1996年出版)。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8). 消費者行為(顧萱萱、郭建志)。台北市:學富文化。(原著於2000年出版)。
Taylor, J. W. (1974). The role of risk in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Marketing, 38 (2), 54-60.
Wolfinbarger, M., & Gilly, M. C. (2001). Shopping online for freedom, control and fu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43(2), 34-55.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 31-46.
網路部分
創世紀市場研究顧問(2009)。2010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2009_9_online%20shopping%20and%20commodity.htm
創世紀市場研究顧問(2010)。2010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specialtopic/2010_03_19.htm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0)。2010 年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10年12月15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1101d.pd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