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論文旨在探究比較教育學者霍穆斯(Brian Holmes)於一九六五年提 出,以預測為核心概念,最終目的在從政策層面進行教育改革的問題解決方 法論.本研究認為若欲從政策層面進行教育改革,有條件限制的預測確有必 要.不過,霍穆斯為預測所作的設計,諸如社會學法則的運用,理論模式仍有 修正的空間,視為其他研究者未來研究值得進一步補強之處. 全文共分 六章,第一章緒論以文獻探討指出本研究探究該方法論的四項動機與目的, 並據此行成本研究的章節編排.霍穆斯因統整科學哲學與社會科學哲學爭 議的企圖而使問題解決法呈現出折衷性,致使霍氏的立場有些模糊,往往成 為學者攻擊的目標,此為研究動機之一,第二章據此動機,擬藉由探討問題 解決法的形成背景,釐清霍穆斯的思想脈絡與所持立場,達致第一項研究目 的. 比較教育由於科際整合的特性,方法學上往往因不同取向認識論間 的爭議而難以獲致結論,形成共識,甚至危及比較教育本身的存在,此為研 究動機之二,第三章據此研究動機,擬剖析問題解決法之認識論假定,以形 成研究者間的共識並尋繹其對比較教育的助益,達致第二項研究目的. 霍穆斯本著教育科學化,資料客觀性的理念,在問題解決法中置入批判二元 論作為概念架構,欲藉此建立理想典型模式作為資料收集與分類的系統,此 一作法常遭[刻版印象]的質疑,此為研究動機之三,第四章據此動機,擬探 究問題解決法的理論模式,以剖析其概念架構及分類社會資料的方式,達致 第三項研究目的. 問題解決方法論自從一九六五年提出後,在方法學方 面深切的省思,理念的深度,不但在比較教育學者專家間開啟方法學的論 戰,同時亦豐富比較方法的理論,對整個比較教育的發展實有基本的貢獻, 亦為比較方法學的進展提供另一種省思的方向,不過,問題解決方法論堪稱 為比較教育新典範,貢獻卓著,但亦難免會有缺失,因此有必要對整個方法 論做一綜評,本研究據該研究動機形成第五章的綜評.第六章則以本研究所 得的方法論架構圖為整篇論文做一總結並進而提出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