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丁姝嫣(2001)。光復以來的埔里產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班,南投。中國時報。1985-2005。
台灣新生報(1947)。台灣年鑑。台北。
交通部觀光局(2003)。中華民國92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94年觀光統計年報。
交通部觀光局(2004)。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94年觀光統計年報。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4年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94年觀光統計年報。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94年觀光統計年報。
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4),日月潭國家風景區遊憩資源解說手冊。
江依芳(2003)。生態旅遊服務品質、滿意度及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步道生態之旅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吳坤熙(2001)。觀光遊憩資源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武忠、范世平(2005)。台灣觀光旅遊導論。台北:揚智文化。
宋秉忠、張元祥、陳怡萍(2005,8)。日月潭概念股 下一波經濟奇蹟。遠見雜誌,49-60。宋秉明(1996)。綠島發展生態觀光之規畫。戶外遊憩研究,9(4),31-40。李宜蓁(2000)。日月神教重出江湖-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辯證。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研究所,台北。李素馨、蔡淑美(1995)。民眾參與在觀光規劃中之運用。觀光研究學報。1(1),66-79。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台北:揚智文化。
林秀玉(2002)。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中。林致源(2004)。軌道運輸及區域性客運系統轉乘期望服務之研究 : 以臺中站、日月潭風景區路段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林淑晴(1988)。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台中。邱雯玲(1991)。湖濱觀光遊憩地理研究-以日月潭為例。戶外遊憩研究。4(1),35-66。邱淑芬、蔡欣玲(1996)。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1),92-98。金建蕙(2005)。高雄市觀光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南投縣政府(2006)。南投縣觀光遊憩區旅遊概況。南投縣政府主計室統計通報第95-003號。
江彩禎(2002)。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建構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台南。洪淑玲 (2005)。邵族歌舞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台北。高俊雄(1996)。觀光休閒產業地方化推動模式之探討。觀光研究學報。2(1),1-12。張昆生(2004)。活動服務品質與遊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泳渡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張昆生、高慈穗(2004)。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5週年專刊。南投: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張振乾(主編)(2003)。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張瓊化(2005)。遊客從事休閒旅遊活動之資訊搜尋策略與休閒動機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侯錦雄、林宗賢(2001)。視覺資源經理系統在國家風景區之建構-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都市與計畫,28(1) ,69-83。
陳元陽、蘇智鈴、何建德、許世芸(2007)。咖啡廳經營者實務能力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21-39。
陳中興(2006,8)。人民幣讓日月潭重生。遠見雜誌。61-66。
陳正之(2003)。來去水沙連。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陳永森、林孟龍(2004)。台灣的國家風景區。台北:遠足文化。
陳秀萍(2000)。觀光空間的商品化─以日月潭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台北。陳春貴(2001)計畫主持。「日月潭國家風景區自然生態資源調查」結案報告。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陳建和(2005)。觀光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界良(2006)。中國時報專題報導 2006-10-09大陸客遊日月潭 來越多越有害?
陳炤華(2003)。彰化縣鹿港鎮地區性觀光市鎮的發展機制與策略建議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陳秀卿(2003)。赤柯山觀光發展過程之初探。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陳甦彰、蕭錫錡、翁進坪、陳元陽(2002)。休閒漁業經營核心能力及所需訓練之研究(一)。
曾麗紋(2003)。土地利用與環境權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湖岸景觀眺望權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台中。游繼波(2005)。探討遊客對交通管制措施之接受度-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台中。黃世明、江彥輝(2004),日月潭地區休閒產業相關人員對地方朝向永續發展態度之研究。2004休閒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新世紀休閒運動發展之願景與展望論文集(頁253-264)。雲林。
黃秋鶯(2006)。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發展與治理策略分析:兼論杭州西湖經驗啟示。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南投。黃孟立(2005)。泳渡日月潭參與者休閒需求、參與動機、流暢經驗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明賢(1999)。觀光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
楊碧川(1983)。台灣歷史年表。台北。
駱慧文、謝臥龍、王興耀與張永源(1992)。醫學教育主管心目中的良好醫者特質:懷德研究法之運用,高雄醫學科學雜誌,8(3),168-174。葉琦玲(1999)。日月潭‧埔里。台北:太雅出版社。
榮泰生(2003)。企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劉修祥(2004)。觀光導論(第三版)。台北:揚智文化。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潘樵(2003)。魚池日月潭步道。台北:城邦文化。
蔡宏進(2004)。休閒社會學。台北:三民出版社。
蔡鳳兒(2004)。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高雄。鄭琦玉(1995)。日月潭風景特定區遊客特性及遊憩需求型態分析。觀光研究學報,1(4),39-53。鄧相揚(2003)。日月潭史話。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鄧相揚(2005)。日月潭國家風景區遊憩資源解說手冊。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鄧詩豪(2003)。青龍山脈。南投: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管理處。
蕭立夫(2002)。商圈休閒活動需求之研究-以日月潭形象商圈為例。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賴靜平(2000)。觀光遊憩資源特性對制訂套裝產品之影響研究---以花蓮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產業研究所,台北。鄭心儀(2004)。以鄉村旅遊活化地區發展之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謝安田(1989)。企業研究方法。台北。
謝佳君(2003) 原住民與觀光客之利益交換影響因素之探討- 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之邵族為例。靜宜大學觀光產業學系研究所,台中。謝孟君(2003)。以生態旅遊觀點探討承載量影響因素-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謝臥龍(2004)。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簡麗華(2003)。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登萍凌波,深邃幽明其中。臺北:泛亞國際文化。
鍾溫凊、王昭正、高俊雄(2004)。觀光資源規劃與管理。台北,空中大學。
嚴祥鸞(1996)。參與觀察法。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英文部分
Earl Babbie(2005).The Basics of Social Research(3rd ed).USA: Thomsom Wadsworth.
Graham Miller(2001).The development of indicators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results of Delphi survey of tourism researchers. Tourism Management 22,p351-362.
Green,H., Hunter,C., & Moore,B(1990).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Tourism Management11,p111-120.
Gupta,Y.G.,& Clarke,R.E.(1996).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Delphi technique: A bibliography(1975-1994)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rge,53:185-211.
Jorgensen,D.L(1989).Participant Observation: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Lodan:Sage Publication.
Knechtel, K(1985).The Role of the “Third Sector”in Tourism Development Tourism Management.7(2),131-135.
Kaynak, E., Macauley,J.A.(1984)The Delphi technique in the measurement of tourism market potential:The case of Nova Scotia.Tourism management,5,87-101.
Linstone, H. A & Turoff, M.(1975).The Delphi method :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Lofland, J. & Lofland, L(1984).Analyzing Social Settings: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Belmont, C.A: wadaworth.
Malizia, E.E.( 1985)。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 Guide to Practice,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1st ed.,34-63.
Stephen Smith (1996),Recreation Geography,London&New York:Longman.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 “Travel & Tourism Climbing To New
Heights- The 2006 Travel & Tourism Economic Research”
CharlesR.Goeldner J.R.Brent Ritchie(2005)。觀光學總論(吳英偉、陳慧玲審譯)。台北:桂魯出版社。
Clare A.Gunn(1998)。觀光旅遊地區發展(高俊雄譯)。台北:桂魯出版社。
Gillian Dale & Helen Oliver(2002)。旅遊與觀光概論(王昭正譯)。台北:弘
智文化。
Glenn F.Ross(2003)。觀光心理學(劉修祥審譯)。台北:桂魯出版社。
Leisure and Tourism Policy and Planning 2nd(2005)。休閒觀光政策與規劃
(劉以徳譯)。台北:品度出版社。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2002)。當代社會研究法(王佳煌、潘中道譯)。台北:學富出版社。
網路資源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WTO) http://www.world-tourism.org.
交通部觀光局http://www.taiwan.net.tw.lan.Cht.search.index.asp
交通部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smlch.sunmoonlake.gov.tw.
邵網站: http://thao.tacocity.com.tw.index.htm
台灣生活旅遊網:http://gofuntaiwan.net/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http://www.consumer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