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10 18: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武忠
研究生(外文):LI,WU-ZHONG
論文名稱:養殖斑節蝦弧菌感染症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Vibriosis of cultured kuruma prawn (Penaeus japonicus) in Taiwan
指導教授:郭光雄陳秀南
指導教授(外文):GUO,GUANG-XIONGCHEN,XIU-N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漁業研究所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漁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1990
畢業學年度:7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斑節蝦弧菌感染症弧菌
外文關鍵詞:(VIBRIO)VIBRIO-METSCHNIKOVIIVIBRIO-ALGINOLVTICU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實驗自1989年7 月至1990 年 3 月從全省各主要斑節蝦養殖地區所採集到的檢體共
321 件, 其中眼睛變白有83件, 寄生蟲感染69件, 肌肉白濁有55件, 黃鰓者有43件,
黑鰓者有27件, 眼球脫落者有21件, 肢體殘缺者有17件, 其他有6 件, 顯示隨著斑節
蝦養殖面積的急速增加, 本省養殖之斑節蝦罹病情形有增加的趨勢。
從罹病斑節蝦的眼睛、肝胰腺、鰓及肌肉所分離到的細菌, 以弧菌(Vibrio)為最多,
在271 菌株中, 弧菌有164 株, 佔60.6%,其它細菌依次 Aeromonas, Nonfermenter,
G(+) Coccus, Enterobacter 及G(-) Coccus。
比較宜蘭地區斑節蝦發病池與正常蝦池水質狀況, 發現兩者在水中主要細菌相, 有所
不同。從池中之氨- 氮、亞硝酸- 氮、總生菌數、池底氧化- 還原電位等, 可看出發
病池之水質較正常蝦池為差, 惟斑節蝦養殖池因池底普遍鋪有海砂, 故水質狀況較一
般草蝦池為佳。
於眼睛變白的斑節蝦之眼睛所分離出來的弧菌經生化特性鑑定為 Vibrio metschnik-
ovii, 且經病原性試驗結果發現經人工感染後, 其組織病理變化與野外養殖斑節蝦罹
病症狀相同。
於肌肉白濁之斑節蝦體所分離出來的弧菌經生化特性及病原性試驗證實為 Vibrio a-
lginolyticus, 此弧菌會造成斑節蝦肌肉變白且鰓、肝胰腺、淋巴器官、肌肉均出現
有明顯的炎症反應及壞死病灶。病變情形以肝胰腺及淋巴器官最為嚴重, 而在心臟、
胃、卵巢等器官則未發現有病變產生。
在藥物敏感性試驗方面, 發現 Chlortetracycline, Oxytetracycline, Chloramphe-
nicol, Oxolinic acid及 Furazolidone 對 V. metschnikovii 及 V. alkinolytic-
us之MIC 值均相當低 (0.19-1.56mcg/ml, 0.39-1.56mcg/ml),顯示該五種藥劑對此兩
種弧菌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惟應番慎用藥, 並遵守停藥期, 以維護養殖物衛生安全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