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16: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姚鍾穎
研究生(外文):Zhong-Ying Yao
論文名稱:未來辦公家具之體驗劇本設計
論文名稱(外文):An 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 for Future Office Furniture
指導教授:邊守仁邊守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mos Shou—Jen Bi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創新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4
中文關鍵詞:體驗劇本設計辦公家具設計德飛法設計工作營焦點團體會議
外文關鍵詞: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Office furnitureDelphi methodDesign workshopFocus group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6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辦公家具屬於傳統產業,面臨台灣投資環境丕變,勞工、成本與原料短缺等問題而面臨轉型尋求新的定位。本研究嘗試在國內急欲轉型之辦公家具產業導入「體驗劇本設計模式」。體驗劇本設計具有預想、視覺化以及平易的故事敘述架構等特性,藉由企劃階段施行創新體驗劇本,預測及比較未來華人都會地區的辦公趨勢以及工作型態。
本研究之體驗劇本設計根據設計企劃流程分為三部分,(一)專業領域之專家意見徵詢,採用「設計德飛法」蒐集各專家對未來辦公型態之預測。(二) 捕捉生活型態之「體驗劇本工作營」-將設計人員之設計思維推進到未來消費族群所處的環境,預想個人以及社會的變化並嘗試勾勒場景,並將其視覺具體化。(三)「焦點團體會議」-設計發展階段完成時,在上海舉辦兩場針對兩地設計師的提案,進行「未來辦公家具之焦點團體會議」。從中檢驗前階段之劇本與設計展開,蒐集兩岸相關領域之專家對於未來辦公趨勢之預測,以及設計提案之建議及排序,作為後續設計發展以及口語分析之依據。
經由研究過程反覆檢驗本研究最終提出一以專家意見為基礎、且可不斷循環之體驗劇本設計模式。研究結果發現辦公家具企劃階段藉由此模式的導入獲得(一)辦公相關領域之專業預測,具體的建議為:提供良好感受、讓人輕鬆的辦公環境;整體空間由規劃過的動線和設備構成;個性化變化的硬體設備;提供在外奔波的工作者一個的社交基地作為聯繫工作以及情感用(二)發展出貼近未來生活型態之設計預想及劇本包含「居家辦公」及「行動辦公」各十二套、(三)歸納出未來五年內辦公家具設計之重點:可彈性靈活的機能轉換(模組化、輕量化、增加靈活度)、讓工作者擁有歸屬感(個性化、儲物空間)、與數位設備的連結以及其擴充性以及良好的社交及互動氣氛營造(休閒化、趣味性、互動性)。
本研究於生活型態的捕捉以及專家預測的意見上,補強傳統產業所缺乏之部分,讓國內嘗試創新及轉型之傳統產業得到相關之研發經驗,將創新之重點更貼近消費者的想法以及專業人士的判斷。本研究之產學合作成果,最終設計的部分透過研究的三階段精煉化,歸納成一套以「行動辦公族群」為對象之未來辦公家具設計概念案。
The office furniture is a typical tradition industries, facing the economical problem in the laborer , cost and the lack of material resources. This study tries to bring the
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ESD) into the office furniture industries that urgent to improve themselves toward modernism. The 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 consis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nticipation , visualization, and easy to narrate.
Therefore, this study try to forecast the tendency of office working style by using ESD during the design planning phase.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design planning , this study divides the 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 into three parts: (1)Using Delphi method to compromise the professional suggestions that from the related experts, and to forecast of office
working style. (2) Holding the design workshop of 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 to catch the lifestyle, and organize the designers as in the future .They’re able to image the changes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and try to visualize their imagination. (3)Holding two focus groups about “the future office furniture” in Shanhai after the phase of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comparing the designs that developed from both Taipei and Shanhai, Within the focus groups, this study collects the related experts’ suggestion about the tendency of office working style ,and ranks of the designs. All the
results are us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next design development.
Finally comes a experiential scenario design model which based on selected expert’s Delphi. The findings of using the mentioned model are as follows:
(1)Suggestions that from the office related experts are providing cheerful and relaxed working environment; planning the whole working space with right moving path and equipments; personalizing the changeable equipments ; providing a social
space for the mobile workers.
(2)developing 12 designs and scenarios that fit coming
metropolitan office life style for the soho and mobile workers.
(3) concluding the key concerns of designing the office furniture in the next five years : functions that can be changed flexibly (module, lightweight, flexible); making
the worker has his own sense of belonging. (personalize, store space);being able to connect with digital device; wanting well social and interactive atmosphere(leisure,funny and interactive)
This study fills the lack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by catching lifestyle and collecting suggestion that from experts, sharing the experience to the industries, and
creating the innovation with satisfaction from both the consumers and experts. The results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NSC and Aurora are converged through thre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hases, and generate a feasible furniture design concept for the mobile office worker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誌謝----- v
目錄-----vi
表目錄-----ix
圖目錄-----xi
第一章 續論-----01
1.1 研究背景-----01
1.1.1 辦公家具產業的困境-----01
1.1.2 體驗與創新設計提升辦公家具附加價值-----02
1.2 研究目的與重要性-----04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05
1.4 研究流程與架構-----06
第二章 相關文獻與研究探討-----07
2.1 辦公家具-----07
2.1.1 台灣辦公家具與工作型態的轉變-----07
2.1.2 辦公趨勢-----10
2.1.3 未來辦公室及家具案例-----12
2.2 相關研究探討-----23
2.2.1 德飛法-----25
2.2.2 體驗劇本設計-----26
2.2.3 設計工作營-----31
2.2.4 焦點團體會議-----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37
3.1 德飛法的實施-----38
3.1.1 評估者的選取-----39
3.1.2 執行流程-----41
3.1.3 問卷調查內容 -----42
3.2 體驗劇本設計的實施-----45
3.2.1 參與人員-----45
3.2.2 體驗劇本設計第一階段執行流程-----46
3.2.3 工作營之場地配置及工具準備-----47
3.2.4 體驗劇本設計第二階段補充展開-----49
3.3 焦點團體會議的實施 -----51
3.3.1 參與人員-----51
3.3.2 執行流程-----53
3.3.3 準備工具與場地-----53
3.3.4 會議議題-----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57
4.1 提供體驗劇本設計之「媒材」-----58
4.1.1 德飛問卷分析 -----58
4.1.2 小結-----64
4.2設計工作展開-台北與上海的劇本-----65
4.2.1 體驗劇本設計第一階段成果-----65
4.2.2 體驗劇本設計第二階段成果-----74
4.2.3 台北劇本與設計概念展開-----76
4.2.4 上海劇本與設計概念展開-----82
4.2.5 兩地結果分析 -----86
4.2.6 小結-----91
4.3未來辦公型態及提案-兩岸展開成果之彙整與分析-----92
4.3.1 焦點團體會議之問卷分析-----92
4.3.2 口語資料分析 -----94
4.3.3 小結-----97
4.4最終劇本及設計之修正-「3DS」-----99
4.4.1 「3DS」之設計特點-----99
4.4.2 「3DS」之行動辦公情境-----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5
5.1 研究發現-----105
5.1.1 德飛法-----106
5.1.2 體驗劇本設計 -----106
5.1.3 焦點團體會議-----108
5.1.4 修正之研究流程-----109
5.2 結論-----111
5.2.1 體驗劇本設計模式-----111
5.2.2 未來辦公家具-----112
5.3 後續研究建議-----115
參考文獻-----118
附錄 A 德飛法問卷-----121
附錄 B 體驗劇本設計輔助繪本 -----133
附錄 C 焦點團體會議問卷-----136
附錄 D 研究流程與產出示意圖 -----154
書籍
‧ Karl T. Ulrich and Steven D. Eppinger, "Product Design andDevelopment",Second edition by McGraw-Hill, New York , 2000.
‧Brend H. Schmitt著,王育英、梁曉鶯譯,體驗行銷,台北:經典傳訊,2000。
‧Stefano Marzano著,王鴻祥譯,飛利浦設計-價值的創造者,台北:田園城市,2000。
‧余德彰、林文綺、王介丘,劇本導引-資訊時代產品與服務設計新法,台北:田園城市,2001。
‧官政能,產品物徑-設計創意的生成、發展與應用,台北:藝術家,1995。
‧胡幼慧,焦點團體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
‧Alice Bredin著,席玉蘋譯,虛擬辦公室,台北:經典傳訊文化,1998。
‧Kelley Tom著,徐鋒志譯,IDEA物語,台北:大塊文化,2002。
‧許照明,新辦公環境,台北:哈佛企管叢書,1989。
‧N.F.M Roozenburg and J. Eekels著,產品設計-設計基礎和方法論,台北:六合,1995。
‧Mike Baxter著,張建成譯,產品設計與開發,台北:六合,1998。
‧William Bridges著,張美惠譯,新工作潮,台北:時報文化,1995。
‧楊裕富,創意活力:產品設計方法論,台北:田園城市,2000。
‧邊守仁,產品的創新設計-工業設計專案的解構與重建,台北:全華科技,1999。
期刊論文
‧Allen Rubin, Earl Babbie,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Vol 12,1999.
‧Bill Moggridge "Design by story-telling, " Applied Ergonomics, Vol. 24, No., 1, 1993.
‧Carroll.J.M, " Five Reasons for Scenario-Based Design ",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1999.
‧D. W. Stewart and P. N. Shamdasani,, "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ractice". Sage, 1990.
‧Elizabeth Sanders, "A New Design space", ICSID 2001 Seoul Proceedings,2001.
‧K.Dorst , "Analysing design activity: New directions in protocol analysis", Design Studies, vol.16, no.2, 1995.
‧R. A. Krueger and M. A. Casey, "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Third Edition, Sage, 2000.
‧何琦瑜,「創新,下一個世紀的心跳」,天下雜誌第300期,2004
‧林偉修,「看兩岸辦公家具現狀,談未來市場展望」,優美雙月刊第62期,2000
‧吳昭怡,「給產品說一個故事」,天下雜誌 286期,2003。
‧梁又照,「創新設計的七項原則」,香港理工大學演講稿,2001。
‧高曰菖,「F世代的工作創新宣言-FOTO」,設計共和《設計趨勢》,2002。
‧詹宏志,「台灣的下一個繁榮-發展創意產業的3個理由與2個策略」,數位時代雙週第58期,2003。
‧詹偉雄,「迎接一個大寫的DESIGN時代」,數位時代雙週第70期,2003。
‧鄭正雄,「E世紀的辦公型態發展趨勢」,設計雜誌Vol 101,2001。
‧鄭正雄,「辦公室規劃設計的發展」,設計共和《設計論壇》,2002。
會議論文
‧姚鍾穎,「應用焦點團體會議探討劇本式設計策略之研究-以未來辦公家具為例」,國際暨兩岸創新設計研討會,台北,2004。
‧邊守仁、王鴻祥、徐明偉、姚鍾穎,「設計德飛法導入體驗劇本策略之運用-以震旦未來辦公家具設計為例」,數位化設計技術之發展研討會,台北,2003。
‧邊守仁、單承剛、姚鍾穎,「設計企劃互動應用形象體驗激盪系統之研究」,知識與價值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2003。
學位論文
‧王秀旬,行動辦公室如何行動?-以四個個案為例,論文學位,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高雄,2001。
‧李信佑,宜蘭縣公路建設計畫優先順序之研究,論文學位,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2002。
‧姚正威,體驗劇本設計-震旦與神腦合作設計之接力式工作營研究,論文學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台北,2002。
‧黃麗芬,情境故事法應用於產品創新設計與教學之探討,論文學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台北,2002。
‧楊蕙瑛,視覺類比法中不同類型參考圖像對設計創造力的影響,論文學位,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北,2001。
‧楊義銘,情境故事法與電腦中介溝通應用於協同創新設計企劃之探討,論文學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台北,2002。
‧游政達,應用焦點團體探討使用者需求脈洛之研究,論文學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台北,2003。
‧劉穎隆,未來辦公室家具之情境設計研究,論文學位,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2000。
‧鄭正雄,台灣辦公家具演進與發展趨勢之探討,論文學位,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碩士,新竹,1999。
網站
‧陳柏基,「台灣家具業的萌芽、成長、茁壯、挑戰」,大陸台商經貿網產業報告,1999。http://www.chinabiz.org.tw/maz/invcina/199903-061/199903-027.html
‧鄭湧涇,「大慧調查法」,國科會科教處講義,2003,http://210.70.253.22/data/01-15-02/Delphi-NSC.ppt
‧Aurora震旦辦公家具www.aurora.com.tw
‧A3官方網站 a3i.knoll.com
‧Bluespace官方網站www.research.ibm.com/bluespace
‧Hermanmiller官方網站www.hermanmiller.com
‧Itoki Momotaro官方網站www.itoki.co.jp/momotaro
‧Ideo官方網站 www.ideo.com
‧Knoll官方網站 www.knoll.com
‧Roomware官方網站www.roomware.de
‧Steelcase官方網站www.steelcase.com
‧Wilkhahn官方網站www.wilkhahn.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淑如、張文英、潘美蓉、鄭綺(2002)。氣喘兒童身體活動狀態、自我效能及其生活品質。醫護科技學刊,4(1),1-14。
2. 陳彥宇、賴香如(1999)。台北市國中教師照護氣喘學生相關知識、態度與自我效能之研究。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19,29-41。
3. 李明憲(2002)。國小學童角色楷模、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量之關係探討。慈濟護理雜誌,1(1),46-55。
4. 吳佳蓉、陳清惠、葉忍莉(2002)。老年患者服藥行為影響因素的探討。長庚護理,13(2),166-172。
5. 王璟璇、王瑞霞、林秋菊(1998)。門診診斷初期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照顧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雜誌,45(2),60-74。
6. 王素琴、陳慧霞(1988)。社區糖尿病個案之家庭健康評估。護理雜誌,45(1),77-84。
7. 于漱(1994)。基隆市居家老人自服藥物情形與影響因素研究。公共衛生,21(2),108-115。
8. 22. 張鳳燕(民80):教導心理學微觀─從概念學習談國小數學教育。師友月刊,第284期,頁24-29。
9. 21. 張景媛(民83):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育心理學報,27,175-200。
10. 陳姿伶、黃紫寶、盧介祥、林金玉(2000)。糖尿病共同照護計畫實施前門診糖尿病患照護現況。公共衛生,26(4),319-331。
11. 陳玉敏、廖桂美、舒月華、吳梅雪、王素華、蔡惠嬌(2001)。中年糖尿病患個人認知與健康行為之相關性探討。中國醫藥科學雜誌,2(4),315-323。
12. 劉慈惠(2000)。社經地位與教養相關文獻的評析與再思。新竹師院學報,13,359-374。
13. 11. 林碧珍(民74):數學概念的形成與學習。國教世紀,21卷2期,頁1-4。
14. 郭錦松、蔡世澤(1998)。糖尿病之診斷及分類的最新標準。臨床醫學,42(1),31-36。
15. 劉淑娟(1999)。罹患慢性病老人服藥遵從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研究,7(6),58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