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0 04:4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榮一
研究生(外文):Jung-Yi Lai
論文名稱:新竹頭前溪竹東高灘地第一、二期人工溼地的植物變遷與水質淨化調查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Plants Transition and Water Purification of Jhudong Highland on Hsinchu Touchien Riverside in The 1st and 2nd Stages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Projects
指導教授:堀込憲二堀込憲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enji-Horigom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27
中文關鍵詞:新竹頭前溪高灘地人工溼地植物變遷維護管理水質淨化
外文關鍵詞:Water PurificationHsinchu Touchien RiverPlants TransitionHighlandConstructed WetlandsMaintena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7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要
新竹縣頭前溪第一、二期人工溼地總開挖面積約1.9公頃,內含A-P等16處不同大小水池。研究期間(2007.09-2008.08),植群總覆蓋度於2008年1月最高約39%,2008年8月最低約22%;維護管理將植群總覆蓋度控制在20-40%間。維護修剪樣區的植物呈現物種均勻的狀態,自然演替樣區物種集中於大花咸豐草。各季種數及歧異度於維護修剪區域明顯高於自然演替區域。自然演替區域的物種呈現逐漸均勻的趨勢,整體均勻度則呈現中等狀態,觀察溼地周圍環境的植群組成,推測在無人擾動任其自然演替下終會演替成台灣低海拔河川區喬木林社會結構,並以苦楝-山黃麻型為主的植被相。
2008年8月調查水生植物計有20科36種,與2004年12月完工階段比對多了4科7種物種。台灣萍蓬草、過長沙及紅蓼等三種物種調查期間無計錄;研究期間陸生植物於春季物種出現最多,記錄計61科166種,冬季最少,記錄計57科149種。與2004年5月規劃階段的植物調查比對,總類別增加26科50屬64種物種。溼地範圍內平均各季原生種佔全數物種的63%,經維護管理區域提供原生物種生長機會,原生物種較2004年多了36種。
氨氮去除率於2008年8月為71%未達設計去除率外,其餘各月皆高於設計目標值,並於2007年9月達98%去除率,年平均去除率達86%;水中懸浮物去除量未達設計目標質,推測原因為部分水池內及出水處植物密度較低,過濾懸浮固體的能力較差。生化需氧量與氨氮濃度各月均達設計目標值,水中懸浮物濃度則於2007年9、10月及2008年4、5、6月未達標準。檢測各月平均出流濃度達到設計目標值。
各水池植物覆蓋度與水中氨氮去除率的相關性分析,信度分析結果之Cronbach’s α係數為0.83,相關分析結果A、H、J等池覆蓋度的變化和氨氮去除率有顯著的相關性,其中以A池最顯著。分析歧異度結果,A池四季皆呈現複合生長的物種數最多及歧異度最高的現象,推測植物歧異度高低可能與水中氨氮去除率高低有關。D池顯示P值為0.096,介於臨界值,若提高進出水流檢測值與植群覆蓋度的樣本數,應可達顯著性,但並非表示各池的植物覆蓋面積越大氨氮去除率越高。
Abstract

At Tou-chian River of Hsin-chu county, the area of 1st and 2nd stag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s 1.9 hectare. It includes 16 different pounds from A to P. During the period of research, Sep. of 2007 to Aug. of 2008, the plan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had reac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39% in Jan.2008, and the lowest of 22% in Aug. 2008. The percentage under maintenance control was between 20 to 40%. Plant species proportion in maintenance plots appears a well mix status, the species in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 environment plots are mainly Bidens pilosa L.radiata(B1.)Sherff. The species in maintenance plots are much more divers than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 environment plots. Plant species proportion in vegetation succession environment plots was gradually becoming even, the proportion of plant species was in an average status.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lants’ formation of the wetlands surrounding, suppose in the undisturbed natural succession, it will eventually become a low altitude river basin vegetation structure of Taiwan. Melia azedarach L. and Trema orientalis (L.) Bl. will become the main members of this plants composition.
There are 20 family and 166 species of water plants recorded in the survey of Aug. 2008. It has 4 fmaily and 7 species more than the record of Dec. 2004 when the construction was finished. Nuphar shimadai Hayata, Bacopa monnieri(L.)Wettst. and Polygonum orientale L., these three species did not have record during the survey period. During the research period, the on land plants appeared the most in spring, total 61 family and 166 species. The least in the winter, 57 family and 149 species were recorded. However, there are 26 family, 50 genus, and 64 species more than the survey record of wetland planning in May 2004. Among the wetlands region, there are average 63% of native species in all seasons. Creating more chances for the native plants to survive by maintenance, the native plants increase 36 species in compare to the record of 2004.
Ammonia Nitrogen removed treatment was 71% in Aug.2008, had not reached the design standard. Excluding this month, all other months had exceeded the standard. It even reach 98% percent in Sept. 2007. The annual treatment average had reached 86%. However, the suspended solid (SS) treatment is not very effective, it might be caused by the lack of plants in the pond, therefore did not meet the design standard. BOD5 and NH3-N concentration in monthly average had reached the designed standard. Suspended solid (SS) concentration did not meet the standard in Sept., Oct. of 2007 and Apr., Mar., Jun. of 2008. The monthly average of water quality out concentration is above the expectation of design standard.
After the relative analysis of the plan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NH3-N removed treatment in every pond,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result of the Cronbach’s α coefficient is 0.83. In pond A,H and J, the analysis result shows the changing of plant spatial coverage is highly related to the NH3-N removed treatment, and pond A had the most remarkable result. From the results of analyzing the plant diversity, pond A also had the most different and divers plants in all seasons. Therefore, we conjectur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plants might also be close related to the NH3-N removed treatment. The P value in pond D is 0.096. However,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 greater area of plant spatial heterogeneity is the better of NH3-N removed treatment would b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謝誌 III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IX
圖片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緣起 1
第二節、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頭前溪環境概述 5
第四節、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9
第五節、研究的限制 10

第二章 頭前溪人工溼地計畫概述 11
第一節、頭前溪生態治理整體構想概述 13
第二節、頭前溪人工溼地計畫概述 16
第三節、小結 44

第三章 文獻回顧及研究方法 45
第一節、文獻回顧 45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流程 49
第三節、小結 70

第四章 調查與分析 71
第一節、颱風影響調查 71
第二節、維護管理影響調查 76
第三節、植群調查與變遷分析 87
第四節、水質淨化調查與分析 121
第五節、小結 131

第五章 討論 132
第一節、颱風影響討論 132
第二節、維護管理影響討論 133
第三節、植群歧異度及變遷討論 135
第四節、水質淨化討論 141
第五節、小結 14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4
第一節、結論 144
第二節、建議 150
第三節、延續調查 160

參考文獻 163
附錄目錄 171


-圖目錄-
第一章
【圖1-1-1】研究者定位架構圖 ....................................................................................... 2
【圖1-3-1】頭前溪竹林大橋大斷面圖 .......................................................................... 8
第二章
【圖2-2-1】頭前溪第一、二期人工溼地全區平面配置圖 ...................................... 20
【圖2-2-2】各池區剖面圖-1 .......................................................................................... 22
【圖2-2-3】各池區剖面圖-2 .......................................................................................... 23
【圖2-2-4】P 池剖面圖 .................................................................................................. 24
【圖2-2-5】表面自由水層流動式系統 ........................................................................ 34
【圖2-2-6】表層下水流動式系統 ................................................................................ 34
【圖2-2-7】第三、四期人工溼地平面配置圖 ........................................................... 41
【圖2-2-8】第五期人工溼地平面配置圖.................................................................... 42
第三章
【圖3-2-1】研究構想概念圖 ......................................................................................... 49
【圖3-2-2】水域範圍調查方格法 ................................................................................ 51
【圖3-2-3】陸域範圍調查方格法 ................................................................................ 52
【圖3-2-4】全區調查平面圖 ......................................................................................... 53
【圖3-2-5】2007 年09 月20 日A-P 池植栽分佈圖圖例 .......................................... 58
【圖3-2-6】水域調查範圍及樣區位置圖.................................................................... 62
【圖3-2-7】陸域調查範圍及樣區位置圖.................................................................... 66
【圖3-2-8】研究流程架構圖 ......................................................................................... 69
第四章
【圖4-2-1】G 池植物量豐富示意圖,描繪自2008.02.15 情形 ............................... 81
【圖4-2-2】G 池維管後情形示意圖,描繪自2008.03.15 情形 ............................... 81
【圖4-2-3】K 池示意圖,描繪2008.01.03 植物生長情形 ....................................... 82
【圖4-4-1】溼地植物總覆蓋度 ................................................................................... 121
【圖4-4-2】A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123
【圖4-4-3】B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3
【圖4-4-4】C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4
【圖4-4-5】D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124
【圖4-4-6】E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5
【圖4-4-7】F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5
【圖4-4-8】G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126
【圖4-4-9】H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126
【圖4-4-10】I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7
【圖4-4-11】J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7
【圖4-4-12】K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128
【圖4-4-13】L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8
【圖4-4-14】M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9
【圖4-4-15】P 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柱狀圖 .......................... 129
第五章
【圖5-2-1】水生消長過程中,5 個時期溼地生物的變遷情形圖 ........................ 134
第六章
【圖6-2-1】保留二分之一以上既有植栽,作為原有的生物棲息地,勿擾動 .. 156
【圖6-2-2】池邊種植挺水性水生植物阻擋蔓生至陸域 ........................................ 156
【圖6-2-3】經查覺植物蔓生至陸域,則立即修剪清除 ........................................ 156
【圖6-2-4】保留草坪輪替修剪範圍構想圖 ............................................................. 159


-表目錄-
第一章
【表1-3-1】頭前溪流域基本資料表 .............................................................................. 7
第二章
【表2-1-1】頭前溪人工溼地整體規劃構想表 ........................................................... 13
【表2-1-2】頭前溪人工溼地年度整治表.................................................................... 14
【表2-2-1】93 年1 月15 日中興河道各檢項檢測質表 ............................................ 17
【表2-2-2】RPI 檢項設計削減量表 ............................................................................. 18
【表2-2-3】各池面積及池區定位表 ............................................................................ 18
【表2-2-4】各池區基本資料表 ..................................................................................... 24
【表2-2-5】水生植物選種及功能表 ............................................................................ 35
【表2-2-6】完工階段各池水生植物記錄表 ............................................................... 36
【表2-2-7】2004-2007 年歷次水生植物調查執行表 ................................................. 38
【表2-2-8】觀察物種增加因素表 ................................................................................ 38
【表2-2-9】觀察物種減少因素表 ................................................................................ 39
【表2-2-10】第三、四期人工溼地各檢項進(出)流值設計目標表 ................... 41
【表2-2-11】第五期人工溼地各檢項進(出)流值設計目標表 ........................... 42
第三章
【表3-1-1】台灣近年建造的三處人工溼地基本資料比較表 ................................. 48
【表3-2-1】木樁編號位置表 ......................................................................................... 50
【表3-2-2】池區調查方格編號表 ................................................................................ 52
【表3-2-3】調查記錄時間表 ......................................................................................... 54
【表3-2-4】調查工具表 ................................................................................................. 56
【表3-2-5】池區水域植物記錄表 ................................................................................ 57
【表3-2-6】水域樣區位置表 ......................................................................................... 63
【表3-2-7】陸域樣區位置表 ......................................................................................... 67
第四章
【表4-1-1】研究期間歷次颱風資料表 ........................................................................ 72
【表4-3-1】各季調查植物歸隸屬性表 ........................................................................ 87
【表4-3-2】水生植物分季歧異度分析總表 ............................................................. 107
【表4-3-3】陸生植物分季歧異度分析總表 ............................................................. 120
【表4-4-1】各池水生植物覆蓋度與氨氮去除率相關性分析表 ........................... 122
【表4-4-2】水質淨化能力效益表 .............................................................................. 130
第五章
【表5-3-1】研究期間各池區強勢水生植物覆蓋度變遷情形表 ........................... 135
【表5-3-2】水生植物完工階段與本研究第四季調查物種對照表 ....................... 138
參考論文
中文部分
王守民
1988,《大甲溪口地區值物資源及植群演替趨勢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本裕
1992,《清昌溪小集水區崩塌地植群演替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海瑞
1995,《瑞芳地區火燒對植群影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勵婉
2002,《烏來事業區植群及珍貴稀有植物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資源保育組碩士論文。
吳治達
2003,《民墾地之地景變遷監測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盈利
2003,《人工溼地在河川水質改善之應用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州
2004,《以人工溼地淨化水質》,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所碩士論文。
王勇為
2005,《苗栗縣海岸植群變遷與保育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智鋒
2005,《水生植物在人工溼地淨化作用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文生
2005,《生活汙水應用人工溼地處理及再利用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徐曉玫
2006,《大花咸豐草對鬼針草的競爭優勢及入侵性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孟亨
2006,《成大人工溼地維護管理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定宏
2006《南仁山欖仁溪樣區木本植物社會15年期動態》,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翔安
2006,《武洛溪人工溼地淨化受污河川水之功能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博文
2006,《高屏溪右岸舊鐵橋人工溼地淨化水質之評估》,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師敏
2006,《人工溼地水質淨化與能值分析之研究-以高屏溪舊鐵橋人工溼地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忠翰
2007,《高速公路路邊植群之研究-以國道三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耀
2007,《水生植物人工溼地功能評估–布袋蓮、大萍、空心菜、大安水蓑衣》,大葉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瑞瑩
2007,《利用人工溼地與水生植物處理寶藏巖社區生活汙水》,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寧光
2007,《人工溼地在不同負荷及操作條件下處理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育欣
2007,《關渡草澤地之植群演替》,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英文部分
Metcalf&Eddy.
1991,《Nature Treatment System.In wastewater Engineering.》,3rd ed.Chap.13,pp927-1016,Mcgraw-Hill.
Kadlec,R.H.
1995,《Overview: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32(3),pp1-12.
Thunhorst, G.A.
1993. 《Wetland planting guide for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 Plants for wetland creation,restoration, and enhancement. St. Michaels,MD: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c.》,pp.179.
參考期刊
夏木
1998,<離離原上草-土壤重金屬汙染的植物淨化法>《明報月刊》1998.06,p.87。
王姿文等
1999,<不同水生植物於人工溼地中生長情形之探討>《嘉南學報》,第25期。
徐玲明
2000,<草坪雜草的管理>《中華民國雜草學會會刊》, 21:1 p.41-50。
林昭榮
2000,<水生植物的水質淨化法>《農田水利》,第四十七卷第一期,
p.33-36。
張文賢
2002,﹤跪地聞花香-與中研生態池的交心之旅>《造園季刊》2002秋、冬,p.69-80。
周明和
2002,<生態景觀作物之簡介>《花蓮區農業專訓》2002.6,第15-18頁。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2,<植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 附二:p.15-37。
蔣慕琰、徐玲明、袁秋英、陳富永、蔣永正
2003,<台灣外來植物之為害與生態>,《小花蔓澤蘭危害與管理研討會專刊》p.97-109。
劉啟祥
2003,<水生植物之介紹與發展展望>《花蓮區農業專訓》2003.06,p.12-15。
廖國璋
2003,<控制池塘水生植物過度繁殖的方法>《養魚世界》2003.3,p.65-72。
邱昌平
2004,<強化生態觀念才是真正生態工程>《Taiwan News財經.文化週刊》,2007.07,p.84。
李穆生等
2004,<利用水生植物淨化處理水質之可行性研究>《工業污染防治》,第九十期。
游淑媚
2004,<中、小學學生對生態概念的理解:生態消長>《台中師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二期。
邱錦和
2004,<生態浮島之設計原則與實務>《自然保育季刊》第48期,p.16-20。
McCook,L.J.
2005,<瞭解植物社會的生態演替:回顧演替模式的原因及理論>《科學農業》,第五十三卷第五-八期。
吳聲昱、周睿鈺、方偉達、羅世瑄
2006,<談物種復育-幫台北赤蛙找個家>,《自然保育季刊》p.55-58。
陳朝圳
2006,<以遙測技術監測墾丁國家公園銀合歡入侵>,《林業研究專訊》Vol.13 No.3 p.25。
陳世偉等
2006,<高屏溪舊鐵橋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功能探討:一個親水的自然系統>《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
陳世偉等
2006,<屏東武洛溪跌水工程暨人工溼地水質淨化整體效益>《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
陳世偉等
2006,<河川水資源保護與推廣-以台東縣關山人工溼地為例>《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
吳獻凱等
2006,<中洋子溼地對朴子溪之淨化成效之探討>《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
石栢岡
2006,<水生植物在人工浮島生長狀況與水質淨化之分析>《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二十九卷第二期。
李碧峰
2006,<景觀植栽維護管理實務>《造園季刊》2006春,p.57-70 。
單明陽
2007,<從生態規畫觀點探討河川水質淨化之技術>《現代營建》2007.03月,p.43- 57。
郭瓊瑩、郭中端、王繼國
2008,<人工溼地之生態治理:以台灣新竹縣頭前溪為例>,《第一屆亞洲溼地大會中文論文集》,內政部營建署p.324-341 。
參考書目
劉堂瑞、蘇鴻傑
1983,《森林植物生態學》,台灣商務印書行p.88-107;p.196-228。
葉茂生
1994,《農業概論》,三民書局p.96-97。
吳永華
1997,《被遺忘的日籍臺灣植物學者》,晨星出版社p.199-251。
薛聰賢
1999,《台灣花卉實用圖鑑第四輯》,台灣普綠出版部 p.20。
山脇正俊
2000,《近自然工學 ~新しい川.道.まちづくり~》,信山社サイテック。
林景行、李志源、陳志彰、李元圃
2000,<人工溼地改善優養化湖庫水水質之績效>《第五屆水再生及再利用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徐玲明、蔣慕琰
2000,《台灣草坪雜草彩色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2000,《河川生態調查與正常流量之研究-以頭前溪為例》,p.109-114。
郝道猛
2000,《生態學概論》,徐氏文教基金會p.447-477。
鄭元春
2001,《台灣的常見野花》,渡假出版社。
郭中端
2003,《國家步道系統建置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郭中端、堀込憲二
2004,《魚求木緣》,藝術家出版社。
中冶環境造形顧問有限公司、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康城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2004,《新竹縣頭前溪、鳳山溪、客雅溪流域汙染自然淨化工程細部設計計畫、新竹縣北埔、峨眉人工溼地生態淨水系統規劃及細部設計、新竹縣頭前溪人工溼地生態淨水系統規劃總結報告》,新竹縣環境保護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5,《河川保護從家庭做起》,汙水源頭減量手冊,p.5。
李松柏
2005,《台灣水生植物地圖》,晨星出版社。
張文亮
2006 ,<水生植物在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功效之評估及管理>《河川水質自然淨化工法規劃設計與建造講習會》,行政院環境保護署,p.19。
彭國棟、邱美蘭
2006,《綠滿鄉野-農村社區常見植物解說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李美慧
2006,《生態監測概論》,明文出版社,p.166-214。
徐玲明、蔣慕琰
2006 ,《菊科植物種子彩色圖鑑》,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徐玲明、蔣慕琰
2006 ,《臺灣草本植物種子彩色圖鑑Ι》,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
2006,《高屏溪右岸舊鐵橋河川生態復育工程後續監測》,高雄縣政府。
光美企業社p.212-222。
2006,《95年度新竹縣頭前溪流域生態治理區域水質監測暨成效評估與管理維護計畫》,新竹縣環境保護局。
光美企業社
2007,《96年度新竹縣頭前溪流域生態治理區域第一及二期水質監測暨成效評估與管理維護計畫》,新竹縣環境保護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7,<水質自然淨化工程基本理論水生植物篇>《河川水質淨化現地處理工程從業人員規劃設計訓練班第9601期講義》,環境保護訓練所。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007,《河川水質淨化現地處理工程從業人員規劃設計訓練班第9603期講義》,環境保護訓練所p.130-165。
東南科技大學環境教育中心
2007,《台北縣人工溼地功能效益評鑑計畫期末報告定稿本》,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Manuel C.Molles Jr.
2007,《生態學概念與應用第三版》,滄海圖書,p.320-352;407- 427。
經濟部
2008,《後龍溪及頭前溪大斷面測量計畫-大斷面成果圖-頭前溪水系》,經濟部水利署第二河川局。

參考網站
Google earth
http://maps.google.com.tw/maps/mm?ie=UTF8&hl=zh-TW&ll=23.63446,120.970459&spn=2.299641,3.537598&z=8&z=8&utm_campaign=zh_TW&utm_medium=ha&utm_source=zh_TW-ha-apac-tw-bk-mm&utm_term=google%20maps於2008年8月1日搜尋。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電子書
http://tai2.ntu.edu.tw/fotdv/bebmain.htm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第一~六卷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vascular/index.htm
台灣水生植物圖誌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aquaplants/index-1.htm
台灣草坪雜草彩色圖鑑
http://www.tactri.gov.tw/htdocs/plant/lawnweed/Lweed.htm
全國環境水質監測網
http://wqshow.epa.gov.tw/於2008年1月5日搜尋。
台灣的溼地樂園
http://wetland.nmmba.gov.tw/於2008年1月5日搜尋。
行政院新聞局生態保育網站
http://www.gio.gov.tw/info/ecology/Chinese/bow/birds/birds_32.htm於2008年9月21日搜尋。
台灣溼地保護聯盟
http://www.wetland.org.tw/於2008年1月5日搜尋。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http://www.epa.gov.tw/於2008年1月5日搜尋。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資料庫
http://edb.epa.gov.tw/Index_water.htm於2008年1月5日搜尋。
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
http://wwwdb.tesri.gov.tw於2008年1月30日搜尋。
中研院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http://catalog.ndap.org.tw
台北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http://www.epb.tpc.gov.tw/_file/1150/SG/23090/37808.html於2008年4月9日搜尋。
水舞足蹈-2006全國河川生態探索博覽會在新竹縣
http://www.hcepb.gov.tw/ContentPages/activity/river.htm於2008年12月1日搜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網站
http://rural.swcb.gov.tw/於2008年5月11日搜尋。
台北植物園網站
http://tpbg.tfri.gov.tw/
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
http://www.cwb.gov.tw/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網站
http://www.biol.ntnu.edu.tw/於2009年01月25日搜尋。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