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王瑤芬 譯(2005)。行銷創意達人。台北市:商周出版。
王瑤芬(2000)。「集合品牌蔚然成風?」。動腦雜誌10月號。王鏑、洪敏莉 譯(2000)。L. Percy 著。整合行銷傳播的策略時代-從企劃、廣告、促銷、通路到媒體整合。台北:遠流出版社。
王維梅 譯(1994)。成長中的美國博物館運動。博物館學季刊,8(4),頁3-10。
王俞翎(2007)。文化創意產業玻璃工藝國際化發展指標之研究。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3(2)。
文建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導覽手冊。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辦公室出版。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3)。2002-2003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概況。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行政院文建會(2008)。文建會創意產業發展第二期計劃(97-100年)。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七月號。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建局(2007)。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新聞稿。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分析調查。委託單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研究單位: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宇若霏(2004)。政府宣導置入電視新聞節目之表現方式分析。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依芳(2004)。文化創意產業之整合性行銷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李璞良、林怡君 譯(2003)。丹麥的創意潛力。丹麥文化部、貿易產業部編,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李湘君(2004)。當代公共關係:策略、管理與挑戰。 台北:亞太書局,民國93年。
何琦瑜(2004)。感性、創新下一個世紀的心跳。天下雜誌六月號,頁98-102。
吳克振 譯(2000)。K. L. Keller 著。品牌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吳泉源(1996)。問卷調查報告書,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頁110-118。
余逸玫(1995)。整合性行銷傳播規劃模式之研究-以消費性產品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宜蓁、李素卿 譯(1999)。整合行銷傳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思華(2003)。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2010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culture.gov.tw/action/creative/04_1.doc。
花建編(2003)。文化+創意=財富。台北:帝國文化。
林松(2008)。串起記憶的珍珠:國民戲院暨新竹電影業口述歷史訪談錄。新竹:新竹市文化局。
周宗德(2007)。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與觀光節慶活動發展之探討。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胡寶林、喻肇青(1984)台北市都市景觀計畫研究。中原建築系都計研究室。
俞惠玫(2004)。整合性行銷傳播應在推廣策略上之應用-以東森得易購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惠冠(1996)。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孫秀蕙(1997)。如何研究網路傳播。傳播研究簡訊,第9期。孫珮瑜(2004)。韓國.躍升中:背靠傳統打進世界。天下雜誌12月號,頁198-248。
郭瑞坤(1996)。邁向全方位的整體都市景觀規劃-現況發展分析與策略性改善芻議。公共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美術館:頁142-152。
陳郁秀(2006)。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現況與交流平台之建立。美育,頁154。陳其南(2002)。全球化從在地行動開始。天下雜誌,256,頁164-165。
陳智文 譯 (2007)。譯自Dawn, acobucci & Bobby, Calder, 2003. Kellogg on integrated。凱洛格管理學院整合行銷理論與實務。台北:商周。
陳慶華(2002)。整合行銷傳播的應用實証研究-以中華電信伍佰ㄟ寬頻方案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貞伶(2004)。整合行銷傳播對汽車品牌形象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陳媛(1995)。博物館三論。台北:國家出版社。
陳體勳(2005)。整合性行銷傳播應用於地方文化館之研究-以恆春民謠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英傑(2005)。新竹市影像博物館之行銷企劃案。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行銷企劃。
張百清(1999)。企業形象CIS 的另類主張。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徐毓宏(2008)。鐵道文化產業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三義舊山線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桂雅文 譯(2001)。新博物館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許功明(1993)。從博物館學的角度來看物質文化研究。博物館學季刊,7(4),頁73-82。
許安琪(2001)。整合行銷傳播引論:全球化與在地化行銷大趨勢。台北:學富文化。
許安琪(2003)。綜效與整合行銷傳播研究。台北:揚智文化。
黃世輝(2002)。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台北:建築情報季刊出版。
黃文博(2003)。讓顧客掏腰包的策略行銷。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建業等(2001)。世紀電影年鑑-世界電影編年全紀錄,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曾信傑(1998)。博物館、報章媒體與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12(3),頁59-64。新竹市影像博物館(2001)。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週年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影像博物館。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1996)。竹塹「風城情波」成果專輯。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新竹市文化局影像博物館(2010)。新竹市影像博物館簡介。文建會-地方文化館。2010年4月23日取自http://superspace.cca.gov.tw/mp.asp?mp=019
楊惠琳(2003)。文化創意產業台灣新契機。書香遠傳,2,頁10-11。楊佳蓉(2000)。整合行銷傳播在推廣策略上之應用-以行動電話預付卡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戴國良(2004)。整合行銷傳播-全方位理論架構與本土實務個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戴國良(2005)。整合行銷傳播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經濟日報(2006)。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如預期-95.10.08。經濟日報。
經濟部工業局(2005)。2005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7)。2006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8)。2008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2009)。文建會創意產業發展第二期計劃97-100年,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經濟部工業局(2004)。2004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經濟部(2005)。文化創意產業產值調查與推估研究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
詹宏志(2003)。台灣的下一個繁榮—在創意產業。數位時代雙週刊,64,頁102-103。
漢寶德(2000)。博物館建築。博物館管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92,頁58-59。
漢寶德(2000)。博物館管理。台北:田園城市。
鄭貞銘(1999)。公共關係總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美瑛、陳蕙芬(1998)。整合行銷傳播在高科技產業行銷上的應用。民意研究季刊, 204,頁46-62。
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台北:典藏,128,頁42-45。劉育東(1996)。建築的涵意。胡氏圖書出版社。
蔣勳(1990)。公共藝術在台灣。公共藝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市美術館:頁266-281。
蕭湘文(1998)。廣告創意。台北:五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韓培爾(1998)。社會科學方法論:量化與質化Q&A。台北:風雲論壇。
賴素鈴(2001)。博物館的媒體運用與合作。迎接博物館時代論文集,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頁81-103。。
羅欣怡(1998)。博物館與社區發展。博物館學季刊,12(4),頁89-103。
羅秀芝譯(2003)。文化新形象:藝術與娛纅管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二、英文文獻
Al Ries & Laura Ries(2000).The 11 Immutable Laws of Internet Branding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USA.
Anderson,D.S.(1992). Identify and Responding to Activist Publics:A Case Study. In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4),pp151.
Burnett, J., & Moriarty, S. (1998). 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Boyd, H. W., Ray, M. L., & Strong, E. C. (1972). An Attitudinal Framework for
Advertising Strategy. Journal of Marketing, 36(April), pp27-33.
Belch(1998).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4th ed. The Dryden Press.
Caywood, C. L., Schultz, D. E., & Wang, P. (1991). A Survey Of Consumer Goods Manufacturers. New York: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dvertising Agencies.
Duncan, T.(1993). To fathom integrated marketing, dive!. Advertising Age, 64(43),pp11-13.
Duncan, T. and S. Moriarty(1997). Driving Brand Value : Us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to Manage Profitable Stakholder Relationship,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st ed, pp.13-34.
Delorme, D. E., & Nowak, G. J. (1997). Develop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message delivery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brand contact concept. U.S: AEJMC.
De Slaes (2005). Youth, hope & cultural creatives-Possible conceptual connections. Youth Studies Australia.Vol.24 Issue 2.
Dilenschneider, R. L. (1991).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The Post-Advertising Era.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17(3), pp227-236.
Engel,James F, Martin R. Warshaw, Thomas C.Kinnear,Bonnie B.Reece(2000).
Promotional Strategy, 9th edition, Pinnaflex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C,Cincinnati Ohio.
Gormley, James J.(2001). Cultural Creative. Better Nutrition.Vol.63 Issue 5.
Grove, S. J., Carlson, L., & Dorsch, M. J. (2002). Addressing services' intangibility
through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 exploratory study. The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 16(5),pp 393-412.
Godin, R. (2003).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Based Normal Forms for Class Hierarchy Design in Object-Orien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First Conference on Formal Concept Analysis (ICFCA'2003), Darmstadt, Germany, Feb. 2003.
Hapoienu, S. L. (1990). The Rise of Micromarketing.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1, pp37-42.
Howkins, J. (1991).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 London, UK.: Allen Lane.
Houston, M. J. and M. L. Rothschild, 1978,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s in Involvement”, in Research Frontiers in Marketing : Dialogues and Directions, ed. S. Jain , Chicago :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pp184-187.
Kitchen, P. J., & Eagle, L. (2000). IMC, brand communications, and corporate cultures client/advertising agency co-ordination and cohesion.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4(5/6), pp667.
Kotler, N., & Kotler, P. (1998). Museum Strategy And Marketing. California: Jossey-Bass.
Kotler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Using the Servoual Model, ”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Vol,11,3, pp324-343.
Kotler, P. (2002).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 N.J: Prentice Hall Inc.
McLean, F.(1993). Marketing in Museum:A Contextual Analysis,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pp12.
Nowak, G. J., & Phelps, J. E. (1994). Conceptualizing the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henomenon: An examination of its impact on advertising practice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adverti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Current Issue and Research in Advertising, 16(1),pp 49-66.
Percy, L. (1997). Strategies for implementing inter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Chicago: NTC Business Books
Rapp, S. & Collins, T.(1987), The great marketing turnaroun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Rapp & Collins(1990), "Beyomd Maximarketing:The News Power of Caring and Daring ",McGraw-Hill.Inc.
Richard E. Caves(2000), “Creative Industries :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Schultz, D. E. (1997). Organize IMC programs from the outside- in. Marketing News, 31(22), pp6.
Schultz (1993). The customer and data base are the integrating forces. Marketing News, 27(24), pp14.
Shimp, T. A. (1997). Advertising Promotion And Supplemental Aspects Of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4th ed. Orlando: Dryden Press.
Schultz, D. E., Tannenbaum, S. I., & Lauterborn, R. F. (1993).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Chicago: NTC Business Books.
Steven K. Scott(1999).A Millionaire’s Notebook:How Ordinary People Can Achieve Extraordinary Success.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Inc.
Thorson, E. & Moore, J. E.(1996).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Synergy of Persuasive Voices.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immer, R. D. and Dominick, J. R. (1994). Mass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Yarbrough, J. F. (1996). Putting the Pieces Together. Marketing News, 148(9),pp 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