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0 22: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雪玉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長振陳長振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態度網路使用行為學業成就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3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的關係。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問卷的方式進行,使用的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網路使用行為調查表」、「父母教養態度量表」,並以高雄市910位有效樣本進行分析,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t考驗(t-test)、列聯相關、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ANOVA)、卡方考驗(X2)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 國小高年級學童每週平均上網2~3次最多,從事網路活動以線上遊戲、facebook比例最高,而近九成的網路使用地點是在家中。
二、 國小高年級男生的數學成就較高,女生的國語成就較高,而排行老大的學業成就最高。
三、 父母的教養方式以「開明權威」佔最多數,且「要求」均高於「回應」
四、 家庭社經地位越高,其父母對子女的要求與回應均越高,且其學業成就優於中低社經地位的學童。
五、 低回應低要求的父母教養態度,其子女利用網路打發時間的傾向越嚴重,且上網頻率愈高。
六、 在網咖上網及網路使用時間愈長的學童,其學業成就愈低。
七、 「開明權威」的父母教養態度之學童其學業成就較高,而「忽視冷漠」型的最低。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目  次
摘  要 1
英文摘要(Abstract) II
目  錄 III
表  次 VII
圖  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網路使用行為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父母教養態度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20
第三節 學業成就的理論基礎及相關研究 31
第四節 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的實徵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5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4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63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方法 6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9
第一節 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現況分析 6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網路使用行為之差異 7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父母教養態度的差異 9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的差異 98
第五節 不同父母教養態度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網路使用行為的差異 103
第六節 不同網路使用行為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業成就上的差異 108
第七節 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的差異分析 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5
第二節 結論 120
第三節 建議 122
參考文獻 127
(一)中文部分 127
(一)外文部分 132
附錄 135
附錄一 專家效度諮詢表 135
附錄二 專家審查意見彙整表 143
附錄三 正式問卷 151


表  次
表2-1 國內外學者對網路使用行為之定義與特性一覽表 11
表2-2 網路使用行為的相關研究摘要表 19
表2-3 內外各學者對父母教養態度的定義及特性 21
表2-4 單向度學者及其劃分類型 25
表2-5 父母教養類型 27
表2-6 網路使用行為與父母教養態度之相關研究一覽表 38
表2-7 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40
表2-8 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42
表2-9 網路使用行為與父母教養態度及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摘要 43
表3-1 研究母群體之總數分佈統計表 50
表3-2 審閱問卷的專家學者名單 51
表3-3 預試抽樣學校及班級數 51
表3-4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與抽樣分布表 53
表3-5 父母態度量表所包含之題項 57
表3-6 「國小高年級學童」有效預試樣本 58
表3-7 父母態度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一覽表(回應) 60
表3-8 父母態度量表預試問卷項目分析結果一覽表(要求) 61
表3-9 CRONBACH'S Α 係數之評定標準 62
表3-10 父母教養態度量表預試問卷信度考驗摘要表 62
表3-11 父母教養態度量表預試問卷信度考驗摘要表 62
表4-1 背景變項資料分析摘要表(N=910) 70
表4-2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年資及地點摘要表(N=910) 71
表4-3 網路使用情形次數分配表 73
表4-4 上網最常進行的活動分配表 74
表4-5 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成就等第分布表 74
表4-6 父母教養態度現況分佈表 75
表4-7 性別與網路行為之卡方考驗 78
表4-8 年級與網路使用行為之差異 81
表4-9 家庭社經地位與網路行為之卡方考驗 84
表4-10 父母態度與網路行為之卡方考驗 87
表4-11 性別與父母教養態度分析表 93
表4-12 年級與父母教養態度分析表 94
表4-13 出生序與父母教養態度分析表 94
表4-14 社經地位與父母教養態度分析表 95
表4-15 不同兄弟姐妹數與父母教養態度分析表 95
表4-16 性別與學業成就之差異表 98
表4-17 年級與學業成就之差異表 98
表4-18 出生序與學業成就之差異表 99
表4-19 兄弟姐妹數與學業成就之差異表 99
表4-20 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差異表 100
表4-21 父母教養態度與網路年資分析表 103
表4-22 父母教養態度與上網地點分析表 104
表4-23 父母教養態度與每週上網次數分析表 104
表4-24 父母教養態度與每次上網時間分析表 105
表4-25 父母教養態度與家中可上網電腦數分析表 106
表4-26 父母教養態度與上網電腦擺放位置分析表 106
表4-27 父母教養態度與上網目的分析表 107
表4-28 網路年資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08
表4-29 網路使用地點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09
表4-30 每週上網頻率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09
表4-31 每次上網時間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10
表4-32 家中可上網電腦數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10
表4-33 家中電腦擺放位置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11
表4-34 上網最主要目的與學業成就差異表 112
表4-34 父母教養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相關 112


圖  次
圖2-1 Schaefer的父母管教態度環狀圖 26
圖3-1 研究架構圖 47
圖3-2 研究流程圖 6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朱美祝(2010)。中部地區國中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何美瑤(2001)。國中生家庭結構、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沈宣武(2012)。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學習成就。逢甲大學經濟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沈惠萍(2010)。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威德(2011)學業成就、父母態度對網路使用動機關係之探討。大葉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深究經典版)。臺北:知城數位科技。
李宛真(2004)高雄地區國中學生家庭文化資源、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李默英(1983)。年級、性別、性別角色、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曉君(2006)。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生為例。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生傳(1976)。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分析與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學院學報,4,167-222。
林欣玫(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學業成就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林枝旺(2005)。家庭背景因素對子女學業成就之影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49期。
林婉惠(2012)。家長社經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英語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輔導活動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姿妤(2011)。優勢不再?論教養對兩性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林璟薰(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績表現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林豐正(2012)。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家長教育期望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洪巧(2006)。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洪美鈴(2004)。父母教養態度、知覺青少年子女網路沉迷情形與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華檜(2007)。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的網路行為、管理認同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許嘉芳(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的親子關係、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筱梅(1995)。青少年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情緒穩定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裕益(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沉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裕益(199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6,1-31。
吳筱婷(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佳鈴(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學習風格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玉燕(2006)。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自我概念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怡君(2004)。家庭背景、數位落差與國小學童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以屏東市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秋利(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學業成就、學業成敗歸因與A型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瑞仁(2012)學生個人背景、網路使用行為、他人涉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位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楹蓁(201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網路使用行為與親子衝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親職教育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玉蘋(200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玉臻(1997)。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嘉宏(2002)。校園網路使用與學生學業成績之關聯性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黃明卿(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數學自我概念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中華大學應用統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黃德祥(2002)。親職教育(二版)。台北:偉華。
黃瀗瑱(2007)。國小學童父母教養方式、學習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親職教育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11,63-84。
賴保禎(1972)。父母管教態度測驗。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葉芯慧(2010)。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中生親子關係、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甚淑真(2011)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經驗與自我認同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大齊(2003)。南投縣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廖思涵(2006)。高雄市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沉迷與生活適應、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1),7-28頁。
楊青垂(2005)。少年沉迷網路之研究─子女與父母管教態度之觀點。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湯燕如(2011)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鄧瑞源(2007)。新竹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及其影響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學位論文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盧浩傑(2006)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偏差行為、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薛世杰(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薛秀(2001)。國中生電腦網路使用與親子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薛麗容(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關係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秀英(2009)。澎湖縣國小學童涉入網路遊戲與其同儕關係、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顏永義(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電腦使用時間與學業成就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運動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劉樂農(2006)高雄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焜輝(1986)。親子關係診斷測驗。台北市:天馬文化。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調查與訪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歐陽儀(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2012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2012年3月。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120709c.pdf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2)。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網路使用調查。2012年7月。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蕃薯藤網路調查網(2007)。第一次台灣網路使用調查。2007年12月4日。取自:http://taiwan.yam.org.tw/survey/top96/usage.html
參考文獻
(二)外文部分
Baumrind, D. (1971). 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Monograph, Part2, 1-103.
Bandura, A. (1969). Social-learning of identificatory processes. In D. A. Goslin (Ed), H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Chicaga: Rand McNally.
Becker, W. C. (1964).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arental discipline. In M. L. Hoffman. ,&; L. W. Hoffman (Eds.), 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Vol. l (pp.169-208). NY: Russell Stage Foundation.
Berns, R. M. (1993). Child. Family, community: Socialzation and support. (3ed.). NY: Holt, Reinhart and winston.
Blake, J. (1989). Number of siblings and education attainment. Science, 24, 32-36.
Corey, G. (1991). Theory and Practice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California: Brooks/ Cole Publishing Company Pacific Grove.
Darling, N. (1999). Parenting Style and its Correlates. Eric Digest. Champaign IL: 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lkind, D.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Sage.
Downey, D. B. (1995). When bigger is not better: Family size, parental resources, And children’s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0, 746-761.
Elder, G. H. (1962). Structural variations in the clild-rearing relationship. Sociometry, 25, 241-262.
Freud, S. (1961). Some psychical consequences of the anatomical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sences.London: Hogarth. (Originally published, 1925).
Good, C. V. (1973) Dictionary of Education(3rd edition). NY: McGram-Hill.
Hurlock, E. B. (1978). Child development. NY: McGrowHill.
Kuczynski, L. (2003). Handbook of dynamics in parent-child relations. London: Sage.
Maccoby, E. E. &; Martin, 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ia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4, pp.1-101).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Marsh, H. W. , Smith, I. D. , Marsh, M. , &; Lee, O. (1988). The transition form sing-sex to coeducational high schools: Effects on multiple dimeosions of self-concept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5(2), 237-269.
McCarthy, K. A. (1995). The differential of parenting style on African American and white early adolescents′adjustmen. Paper from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Degree: PHD. (DAO No. AAC9518648)
Mead, D. E. (1976). Six approaches to child rearing. Prevo, Utah.: Brigan University.
Mesch, G. S. (2009). Parental mediation, online activities, and cyberbullying.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12(4), 387-393.
Myron-Wilson, R. (1999). Parent style: And how it may influence child’s role in bully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29731).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Y: McGraw-Hill.
Piaget, E. J. (1970). 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ld. New: Orion.
Schaefer, E. S. (1959). A circumplex model maternal behavior.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2, 295-302.
William, W. C. (1958). The PAS test: A technique for children to evaluate both par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22, 478-49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