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04: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韻薇
研究生(外文):Chen, Yunwei
論文名稱:創作性戲劇對國中生創造力、自我概念與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以表演藝術課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Creative Drama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reative, Self-concept And Motivation In Performing Arts.
指導教授:陳嘉成陳嘉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Chiacheng
口試委員:顏若映王保進
口試委員(外文):Yen, JoyingWang,Baojinn
口試日期:2012-01-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人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創作性戲劇教學自我概念創造力學習動機
外文關鍵詞:Creative drama teachingself-conceptcreativitymotiv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1
  • 點閱點閱:194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7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1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中三年級學生在自我概念、創造力以及
學習動機表現的學習成效,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教師規劃課程與未來研究之
建議。本研究採取准實驗研究法,實驗組班級人數為37,對照組則為38 名,共
計75 名學生參與本實驗研究。創作性戲劇教學實施前、後對學生施行「國中生
自我概念量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量表」、「表演藝術學習動機量表」,以了解
學生在本實驗中「自我概念」、「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能
力信念」、「工作價值」、「精熟目標導向」的表現。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談討目前國中學生的創造力、自我概念與表演藝術學習動機的現況。
二、探討國中生在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對其創造力、自我概念以及表演藝術
科學習動機的關係。
三、設計一套可行的創作性戲劇教學方案。
針對以上目的、本研究歸納以下結論:
一、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學生的自我概念未達顯著差異。
二、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學生的創造力達顯著差異。
三、實施創作性戲劇教學後,學生的學習動機未達顯著差異。
最後,歸納本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做為教師教學、學校行政單位以
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research is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on junior high
school self-concept, creativity, motivation, especially for ninth grade student. The
main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esign and analyze the experiments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then making suggestion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to plan such lessons.
We use Quasi-experiments to design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ludes
37 stude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s 38. Moreover, we mad pretest and posttest
to realize the self concept, creativity, and motivation..
There are three major purposes in our research:
1. To understand the self-concept, creativity and performing arts motivation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2.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concept, creativity and performing arts motivation.
3.To design a proper plan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 mad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1.Self-concept: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did not reach an obvious
difference.
2.Creativity: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t reach an obvious difference.
3.Motivation: The students of experimental group did not reach an obvious
difference.
Finally, we hope that our research is helpful for teache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o
plan lessons about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自我概念之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創造力之相關理論…………………………………………………… 24
第三節 學習動機之相關理論………………………………………………… 38
第四節 創作性戲劇教學……………………………………………………… 49
第五節 創作性戲劇與自我概念、創造力及學習動機之關係……………… 5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3
第一節 創作性戲劇與自我概念之關係……………………………………… 83
第二節 創作性戲劇與創造力之關係………………………………………… 87
第三節 創作性戲劇與學習動機之關係……………………………………… 91
第四節 創作性戲劇教學之可行內涵………………………………………… 94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95
第一節 結論…………………………………………………………………… 95
第二節 建議…………………………………………………………………… 96
參考資料……………………………………………………………………… 97
中文部分……………………………………………………………………… 97
外文部分……………………………………………………………………… 102
附錄…………………………………………………………………………… 104
附件(一)創作性戲劇結合表演藝術課程教案…………………………… 104
附件(二)表演藝術學習動機量表、國中生自我概念量表……………… 108
中文部分
王有福(2002)。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王妙雯(2001)。開放教育與內在學習動機、創造力及自尊之相關研究(碩士論
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王明傑(2003)。國小學生自我調整學習模式之驗證暨應用性向與事件評量融入
社會領域之自我調整閱讀理解教學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王美華(2008)。新台灣之子的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王彩鈴(2004)。學習動機提昇教學方案融入英語科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與學
習成就之影響(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
大學,台北市。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昭明(2008)。資訊融入衛星科技教學活動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以台東縣復興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台東。
吳美玲(2001)。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的關係(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吳淑敏(1992)。創造性問題解決之心像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班學生問題解決能
力﹑創造力﹑自我概念及認知風格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吳雪菁(2006)。國小學童校外音樂才藝學習、父母管教態度與自我概念關係之
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吳凱琳(2006)。未來能力4:創造力。Cheers,120-125。
吳慧貞(2011)。心智繪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科技創造力及學習動機提升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台
南市。
吳靜吉(2002)。創造力的研究取向之回顧與展望。「創造能立刻成開發學術研討
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吳靜吉、高泉豐、王敬仁、丁興祥(1981)。拓弄思語文創造思考手冊。台北:
遠流。
98
吳靜吉、郭俊賢、劉士豪、林偉文、葉玉珠、高泉豐、丁興祥、陳甫彥、陳玉樺、
陳淑惠、李慧賢、張嘉芬、鄭英耀、王文中、王敬仁、程炳林(1998)。新編
語文創造思考測驗手冊。教育部訓委會。
吳麗卿(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李大偉、張玉山(2000)。科技創造力的意涵與教學(上)。生活科技教育,33
(9),9-16。
李小融(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李宜娗(2009)。國中教師期望、教室目標結構、成就目標與課業投入之研究(碩
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美枝(1991)。社會心理學。台北:大西洋出版社。
李茂興(1998)。青少年發展。台北:心理。
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
習成效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咏吟(1994)。學習輔導。台北:心理。
杜麗君(2006)。目標設定訓練課程對不同能力水準國小學生後設認知、動機、
自我調整學習與數學學業表現影響之效果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沈緯鈞(2000)。知覺勝任、能力內隱理論與自我殘缺-2X2 成就目標的中介效應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周珮君(2009)。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創造力和自我概念之研究
(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周惠文(2002)。焦點解決短期團體諮商對高職低自我概念學生之影響(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邦傑(1979)。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P71-78。
林明皇(2006)。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自尊影響之研究(碩士論
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玫君(2003)。創造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臺南:復文。
林玫君(2005)。創造性戲劇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
大學,台南市。
林素花(2002)。戲劇教學對提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碩士論文)。
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林淑娟(2007)。國小學童數學科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行動控制策略 與學業成
就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99
邵瑞珍、皮連生(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邱霓敏(200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氣質、自我概念與學業表現之相關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6,P91-134。
洪榮昭(1998)。創意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台北:張老師文化。
洪蘭(1997)。學習樂觀,樂觀學習。台北:遠流。
范榮靖(2009)。從好奇啟動創意引擎。遠見,36-38
涂君暐(2005)。內外在動機、創造力工作環境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以第八屆創
思設計與製作競賽之參賽學生為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桃園縣。
區曼玲譯(1998)。劇場遊戲指導手冊。台北:書林出版社。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
張曉華(200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的戲劇教育發展。
翰林文教雜誌。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基金會。
許忠信(2003)。生活化主題是教學對國中生創造力的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陳世文(2003)。歸因遷移教學對原住民學童自然科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歸因之
陳玉玟(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市信
義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宏漳(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認知風格、學習動機、學業成就與科學創造力
之關係(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李綢、郭妙雪(2002)。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忠信(2003)。生活化主題式教學對國中生創造力的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怡君(2003)。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
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欣蘭(2009)。創作性戲劇英語教學對科大進修部學生創造力表現與英語學習
成效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建豪(2009)。創造力怎樣被扼殺?遠見,44-46。
陳炳煌(2002)。學習單、思考風格及自我概念與國小高年級學童科技創造力之
100
關係(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美伶(2004)。生命教育融入英文教學對高中生自尊自我概念英語學習動機之
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虹伶(2008)。創作性戲劇教學對提升幼兒創造力之影響-以一個幼稚園的教
學行動研究為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烜之(2007)。認知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淑芳(2002)。幼稚園教師科學較具製作的創造思考研究。「創意開發學術研討
會」發表之論文,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陳嘉成(1999)。成就目標、動機氣候、自我歷程與自我調整策略、持續學習動
機和數學成就之關係(博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燕珠(2004)。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區
高職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陳龍安(1999)。創造與生活(修訂版)。台北:五南。
陳龍安、朱湘吉(2005)。創造與生活。台北市:五南。
陳麗芬(2008)。應用創作性戲劇教學於鄉土藝術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曾志朗(1999)。不同凡想,專文推薦─培養創造力:21 世紀最重要的人力資源。
台北:遠流出版社。
黃秀英(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應用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設計
與教學實務-以國北師附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課之行動研究為例(碩士論文)。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春枝(1988)。青少年親子溝通與自我概念發展。現在教育3(4),70-76。
黃浩榮(2009)。2009 國際創造力元年。遠見,52-55。
黃瑞和(2008)。品格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某國中
為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黃麗卿(1996)。創造性音樂遊戲與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行為表現之差
異比較(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喬羽(2003)。創作性戲劇團體輔導對普通班內身心障礙學生人際關係與自我
概念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楊璧菁(1997)。創作性戲劇對小學三年級學生表達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
立藝術學院,台北市。
葉文婷(2007)。國中生自我概念與創造力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
學,台北市。
葉玉環(2009)。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幼兒自我概念、人際智能與創造力之探討(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葉淑綾(2005)。高雄市國小學童所持後設認知與自然與生活科技自我概念之研
101
究(碩士論文)。臺南大學,台南市。
詹志禹(2002)。影響創造力的相關因素-從小學教育環境與脈絡來考量。學生輔
導,79,32-47。
賈馥茗(1980)。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廖松圳(2006)。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團活動參與、自我概念、社團學習滿
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大業大學,彰化縣。
廖品蘭(1999)。戲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兒童故事理解、回憶與學習動機影響之
實驗研究(碩士論文)。台東師院,台東。
廖祐宏(2003)。探討使命式學習活動中影響學生失敗反應的相關因素研究(碩
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賓靜蓀譯(2008)。決定孩子學習成敗的關鍵學習動機。(原作者:Ischta
Lehmmann)台北:天下。
劉永元(1988)。單親兒童與正常家庭兒童人際關係、行為困擾及自我概念之比
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蔣恩芬(2000)。學習動機相關因素探討與學習動機方案成效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
蔡文玲(1993)。認知型式、自我效能、個人動機與創造性之相關研究(碩士論
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蔡智明(2004)。擴散性思考測驗研究-以「想一想活動」為研究工具(碩士論
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鄭黛瓊譯(1999)。Teaching Drama《戲劇教學》。(原作者:Morgan & Saxton)
台北:心理。
鄭黛麗(1992)。台北市國小二年級語言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
黎瓊麗(2004)。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
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博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12,P123-132。
盧欽銘 (1980)。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發展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3,
P75-84。
賴清標(1993)。魏納的歸因理論及其教育含意。高雄師大學報,1,77-90。
賴淑雅(2004)。立體書設計與兒童創造力啟發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原大學,
桃園縣。
魏韶潔(2007)。故事教學提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
洋大學,基隆市。
102
外文部分
Ames, C. (1992 a). Classroom: Goals, structures, and stud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4(3), 261-271
Ames, C. (1992 b). Achievement goals and the classroom motivational climate. In D.
H. Schunk,& J.L. Meece(Eds.) Student Perceptions in the Classroom(pp.327-348).
NJ:LEA
Ames, C. (1992 c). Achievement goals, motivational climate and the motivational
process. In GG. C. Roberts(Ed.) Motivation in sport and exercise(pp.327-348). I1:
Human Kinetics.
Baron, R. A.(1998). Psychology(4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Battle, J. (1982). Enhancing self-esteem & achievement. Washington: Special Child
Publications.
Burns, R. B. (1979). The self concept in theory, measurement,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London: Longman.
Combs, A. W. (1962). Motivation and the growth of self : In perceiving, behaving,
and learning.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yearbook.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pp.83-98.
Csikzentmihalyi,M.(1990).The domain of creativity. In Sternberg, R. J. (Ed.) (1988).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Cambridge, Mass.: Cambrrige University Press. Pp.
190-214.
Dwech, C. S. (1992). The study of goals i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 3(3), 165-167.
Dweck, C. S., & Leggett, E. L. (1998). 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ocal Review, 95(2), 256-273
Eccles, J. S., & Wigfield, A. (2002). Motivation beliefs, values and goal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3, 109-132
Elliot E.S., & Dweck, C. S.(1998). Goals: An approach to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1), 5-12
Fitts, W. H. (1965).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Manual.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Hattie, J.(1992). The Dimensionality of Self-concept. In Self-concept(pp.
58-93).Hillsdale, NJ: Erlbaum.
James, W. (1890).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Lawrence, D. (1988). Enhancing self esteem in the classroom. London: St
103
Edmundsbury Press.
Locke, E. A., &Latham, G. P. (1990). A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performance.
NJ: Prentice Hall.
Meeker, M(. 1978). Measuring Creativity from the Child’s Point of View. The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2 (1), 52-62.
Munn, N. L., Femald. Dodge, L. & Femald, D. S. (1969)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Boston: Hougmton Miffin Co.
Rankin, C.I.,&Parish,T.S.(1995).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self-concept: Do they vary
across grade levels? Reading Improvement,32(2),99-101.
Rogers. C. R. (1980). A way of being. Boston : Hoghton Mifflin.
Runco, M.(2005)Motivation, competence, and creativity. In A. J. Elliot & C. S.
Dweck(Eds), Handbook of Competence and Motivation ( Chapp.33).
NY:Guildgord Press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 Stanton, G.C. (1976).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3),413.
Way, B. (1972). Development through drama. New York: Humanities.
Burger, I. B. (1976). Creative drama in the high school. LA: ATA Conventi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盧欽銘 (1980)。我國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觀念發展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3,
2. 盧欽銘(1979)。我國兒童及青少年自我概念自我觀念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3. 蔡文玲(1993)。認知型式、自我效能、個人動機與創造性之相關研究(碩士論
4. 廖品蘭(1999)。戲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兒童故事理解、回憶與學習動機影響之
5. 詹志禹(2002)。影響創造力的相關因素-從小學教育環境與脈絡來考量。學生輔
6. 黃春枝(1988)。青少年親子溝通與自我概念發展。現在教育3(4),70-76。
7. 陳淑芳(2002)。幼稚園教師科學較具製作的創造思考研究。「創意開發學術研討
8. 張曉華(2000)。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的戲劇教育發展。
9. 洪若和(1995)。國小兒童自我概念之相關研究。台東師院學報,6,P91-134。
10. 林邦傑(1979)。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27,P71-78。
11. 李大偉、張玉山(2000)。科技創造力的意涵與教學(上)。生活科技教育,33
12. 吳凱琳(2006)。未來能力4:創造力。Cheers,120-125。
13. 朱經明(1981)。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
14. 王美華(2008)。新台灣之子的自我概念、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碩
15. 賴清標(1993)。魏納的歸因理論及其教育含意。高雄師大學報,1,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