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寧(1996),<國際環境管理標準推動現況>,《國際環境管理標準ISO 14001系列最近動態研討會資料》,PP.19-22,工業技術研究院污染防治技術發展中心。
2.大同公司(2003),大同公司92年度年報,台北,大同公司印。
3.大同公司(2003),大同企業環境報告書,台北,大同公司印。
4.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BCSD)譯(1998),環境績效與股東價值,台北,BCSD出版,譯自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Shareholder Value, WBCSD(世界企業永續協會)。
5.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譯(1998),貿易、環境與永續發展,台北BCSD出版,譯自Trad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
6.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譯(2000),生態效益,台北,BCSD出版,譯自Eco-Efficiency, OECD。
7.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譯(2001),企業社會責任,台北,BCSD出版,譯自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BCSD。
8.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譯(2002),從市場面達成永續發展,台北,BCSD出版,譯自Sustainability through the Market, WBCSD。
9.天下雜誌(2004),天下1000大企業,台北,天下,2004年5月1日。
10.王之佳、柯金良等譯(1992),我們共同的未來,台灣地球日出版社,民國81年,譯自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NIRERSITY. PRISS
11.正隆公司(2003),2003正隆年度報告,台北,正隆公司印。
12.申永順(1999),<國際間企業『環境報告書』之發展現況>,《環境管理報導》,No.12。
13.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3),環保標章政策白皮書,環保署印。(未出版)
14.西美霞(2002),兩岸推動國際環境管理系統之動態及發展策略探討,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宋偉航譯,Sadgrove, Kit著(1995),《綠色管理手冊》,台北:天下文化。
16.李芳齡譯(2003)「企業策略」,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台北,天下文化,譯自Corporate Strategy.HBR。
17.周玲臺(1997),「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環保資訊之內容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或成果報告,1997年4月21日。
18.宗羨一譯(2002),「企業與環境」,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台北,天下文化,譯自Business and the Environment HBR。
19.林文政譯,Sitarz, Dan著,1994,《綠色希望》,台北:天下文化。
20.林志森(2002),我國推動產業污染防治輔導機制與成效探討,國立台北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1.胡憲倫(2002)「企業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第三根支柱-社會績效及其發展趨勢」,環保月刊第七期,PP.156-167,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元月號。
22.胡憲倫(2002)「企業永續發展第三根支柱-社會績效」,永續產業發展雙月刊第一期,PP.24-28,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二月號。
23.徐木蘭(1994),《共創企業淨土》,台北:天下文化。
24.徐木蘭、陳小娟、劉仲矩,1997,<企業環境管理績效評量因素建立之探討>,《科技管理學刊》,第二卷第一期。台灣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5.徐炳勳譯,Cairncross Frances著(1992),《美麗共生》,台北:天下文化。天下編輯,1996《環境台灣》,台北:天下雜誌。
26.高登第譯(2002),「成長策略」哈佛商業評論精選,台北,天下文化,譯自Strategies for Growth HBR。
27.梁啟源(2004),台灣地區發電之污染排放及造成之社會外部成本研究,台北,台灣電力公司研究報告。
28.許舜青譯,Francis McInerney & Sean White著(1998),《環保出擊》,遠流出版。
29.陳國棟編(2004),產業環境會計制度參考資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印。(未出版)
30.溫肇東(1999),企業的環境管理,台北,遠流出版。
31.溫肇東、陳泰明(1997),<台灣的綠色創新組織初探>,《台大管理論叢》,第八卷第二期。
32.經濟部工業局(2003),工安環保管理系統輔導計畫,工業區委託財團法人台灣產業股務基金會研究報告。
33.經濟部工業局,工安環保月刊,第14期∼19期,90年2月∼93年2月。
34.經濟部工業局,永續產業雙月刊,第1-16期,91年2月15曰∼93年8月15日。
35.經濟部工業局編印(1995),《中華民國工業減廢白皮書》。
36.經濟部工業局編印(1997),《ISO 14000系列-工廠環境管理系統簡介》。
37.環保與發展基金會(2004),《環保標章產品手冊》,綠色消費指南。
38.蘇宗粲(1997),<清潔生產指標與自發性環境保護>,《ISO 14000速報》,第22期。
1.Elkington, J.(2001), The Chrysalis Economy- How Citizen CEOs and Corporations Can Fuse Values and Value Creation, Capstone Publishing Ltd., UK.
2.Hart, S.L. and M.B. Milstein(2003), Creating Sustainable Valu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7(2), PP.56-69, 2003.
3.KPMG.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2002 KPMG. Ans Kolk and Mark Vander veen.
4.Laszlo, C.(2003), The Sustainable Company: How to Create Lasting Value Through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5.Porter, Michael E. & Claas Vander Linde. 1995. “Green and Competitiveness Ending the Stalemat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 Sep.-Oct., PP.120-134.
6.Scott, W. Richard. (1992) Organization: Rational,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3rd edition. Prentice Hal.
7.Stuart L. Hart(1997), “Beyond Greening: Strategie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
8.W. Chan Kim and Renee Mauborgne(1997). “Value Innovation: The Strategic Logic of High Growth.”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rticle.
9.Weizsacker, Lovins & Lovins. (1998) Factor Four: Doubling Wealth, Halving Resource Use. Earthscan Publications.
10.Welford, Richard. (1996)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arthscan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