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19: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春龍
研究生(外文):Hsu,Chun-Lung
論文名稱: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永續經營─論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辦學策略
論文名稱(外文):Long term management of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 in Taiwan:A study regardin th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n the Miaoli County
指導教授:莊國銘莊國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ang,Kuo-Ming
口試委員:邱韻芳陳光輝
口試委員(外文):Chiu,Yun-FangChen,Kuang-Hui
口試日期:2014-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6
中文關鍵詞: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原住民族教育社區教育
外文關鍵詞: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Indigenous EducationAboriginal EducationCommunity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3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自民國91年開辦迄今,從原本7個縣市經營,目前已有15個縣市經營。部落大學的成立,代表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教育體制開端,對於在正規教育體制下,無法滿足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及其基本生活需求之原住民,或許是一個可以期待的機會。
苗栗縣為最早開辦之部落大學之一,期間經過停辦、辦理單位更迭,經營時間仍能超過十年,確實是一件不易的事。目前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在縣政府由教育處負責,以行政委辦分式委由二所小學分南、北二區辦理,在辦理過程中,發現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於一個追求永續經營的機構,勢必要克服。
本研究從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經營策略角度,利用文獻分析、蒐集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經營之困境與可行策略,並透過深度訪談部落大學成員,蒐集渠等對目前經營與策略之看法,同時嘗試解釋下列問題:一、講師申請模式是開課的保證?免費才有學員?二、行政委託國民小學辦理是最適合的營運模式?三、原民文創產業是部落經濟發展主軸?
研究發現,講師申請模式提供穩定的開課數量,但課程依講師、學員需求而提出,無法反應部落共同的學習需求,部落大學也失去對課程的主導性,且為達成目標開班數,進而形成資源壟斷現象;免費讓族人都有機會參加部落大學的學習,也造成學員出席率低、人頭學員等等問題。
部落大學是一個專案型計畫,需每年提出計畫申請相關經費補助。苗栗縣由教育處為主辦單位,豐富的辦學經驗及過去社區大學的成功案例,為最大的優勢;但對於原住民族文化不瞭解,與部落少有連結,為其弱勢。為解決其辦理上的問題,以行政委託國民小學來辦理,雖然更貼近部落,也有新的問題產生,尤其是計畫擬定單位與執行單位不同,進而造成執行上的落差。小學人力的不足,無法全面性的與部落連結,也讓部落大學的發展遭遇瓶頸。
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原住民處於弱勢一方,土地使用上的限制、交通的不便、農業技術水準不足、銷售通路不順暢等等因素,局限著原住民經濟的發展。原住民獨有的文化,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發展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是原住民經濟發展的一個契機,也讓部落大學有個可以著力的地方。
發展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的辦學主軸之一,也開設多門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課程,學員雖然可以透過部落大學的課程,學到相關技術,但並未能結合在地的文化,發展屬於自己的文化創意產品,使課程無法轉換成產業的發展,也無法實質改善到部落的經濟環境。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對原住民是一個珍貴的資源,本研究最後,研究者從其營運的問題上,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與建議,期望能有效的運用此一資源,透過更多的族人參與,建構一個屬於在地部落的學習場域。

Currently there are 15 counties that run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n Taiwa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 in 2002 in which 7 counties were involved. As a token of breakthrough in Taiwan for an innovation of indigenous education system where the indigenous peoples were the major playe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igenous College has become a promise to develop indigenous cultures and basic daily life necessities that are not fully fulfilled.
As one of the pioneer counties, it is phenomenal that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n Miaoli County remain after the experiences of being suspended and of being managed by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s for the last decade. As of now,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n Miaoli County is administered by the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Miaoli County. In practice, they are managed respectively by two different elementary school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Miaoli. Difficulties have been encountered, and have overcome throughout the years.
In the current study, the literatures regarding the concerns and feasible solutions were reviewed and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to show their perspectives of their strategies running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Research questions are as followed: First, is it guaranteed for a course applied lecturer? Does tuition waiver policy for all villagers become a must to bring student? Second, considering the administration, is it the best way to commission an elementary to manage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Third,
In findings, it is found that the model of lecturer-application provided the stable number of opening courses. However, courses or classes number that were decided accordingly by the needs of lecturers and learners would not fully reflect the needs of the village. Besides,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themselves would have to compromise their authority regarding the design of their curriculum. Resource monopoly was also found when the number of course-opening became the goal. Finally, tuition waiver policy for all villagers to attend their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generated issues of low attendances and unstable attendances.
As a project with specific purposes, running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required annual applications for funding. In Miaoli County, the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of the Miaoli County was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 in which abundant experiences and successful cases were their advantages. However,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indigenous cultures and few connections with the villages were issue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local elementary schools were commissioned to manag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n Miaoli County. Though the project was conducted in ways that were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locals and their life, there were new concerns such as the gaps between expected and final results. In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 in elementary schools wa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in running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n Miaoli County.
The indigenous villagers were the marginalized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ystem in Taiwan. Restricted regulations toward the using of lands,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problematic avenues of sales managements altogether limited the developments of local indigenous villagers. Unique traditional cultur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base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Economically, the room of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to work toward can be promising if concerned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s developed.
In Miaoli County, the major goal was to develop indigenou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running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Courses regard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were opened. Though the learners learned skills in courses at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the contents in such courses might not be closely connected to local cultures. When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were not developed and the courses provided by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 weren’t able to promote local industry, economically the local life was not improved.
To the indigenous villagers,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contained valuable resources.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er offered immature suggestions regarding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leges. It’s aimed at effectively making use of the resources to include more locals within the management and so creating a local learning field for the locals.

目錄
緒論 1
一、問題意識:永續經營的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1
二、研究方法 9
三、原住民族部落大學之發展 11
四、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所面臨之困境 14
五、章節安排 17
第一章 講師申請的招生模式與免費入學政策 19
第一節 如何開一門課 20
第二節 成為一個部大講師 22
第三節 多元的招生模式 25
第四節 我為什麼要來上課 27
第五節 免費才有學員 29
第六節、 小結 32
第二章 最適合的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營運模式 35
第一節 如何完成一個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經營計畫申請 36
第二節 什麼單位適合辦理部落大學 39
第三節 自辦、行政委辦或是公開招標 41
第四節 有那些待整合的資源 46
第五節 怎樣才是好的部落大學 50
第六節 小結 52
第三章 原民文創產業是部落經濟發展主軸 55
第一節 原住民族不懂經濟 57
第二節 原住民族適合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60
第三節 文化創意產業是部落經濟發展主軸 64
第四節 如何行銷部落產業 72
第五節 小結 75
結論 78
後記 87
參考文獻 90

表次
表1-1 99年至102年開課數統計表 23
表1-2 99年至102年講師聘任統計表 24
表4-1 102年度苗栗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開課一覽表 88




參考文獻

尤哈尼‧伊斯卡卡扶特
2002 《原住民族覺醒與復振》,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尤瑪‧達陸
2011 〈杼聲響起:記泰雅傳統服飾重製計畫〉,羅麥瑞主編,《織杼聲起:臺灣原住民服飾傳承與創新圖錄》,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37- 41。
王連進
2007 《桃園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行政資源整合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王雅各
2004 〈質性研究導論〉,謝卧龍策畫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頁1-55。
王雅萍
2006 〈從部落大學到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原住民教育〉,原教界,10:10-17。
王嵩山
2006 〈儀式、文化展演與社會真確性──阿里山鄒人的例子〉,孫大川編,《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 第四輯:樂舞育》,台北市: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02-129。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
2002 《思考原住民》,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田哲益
2002 《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朱光明譯
2007 《質的研究設計:一種互動的取向》,重慶:重慶大學。譯自 Maxwell,J.A.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An Interactive
Approach,2006.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編印
2011 《傳承智慧‧再現價值:99年原住民族部落大學專刊》,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李玉婷
2003 《屏東縣原住民部落大學組織規劃與運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錫東
2009 《文化產業的行銷與管理》,台北市: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
谷縱‧喀勒芳安
2005 〈原住民部落大學政策分析與探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玄奘大學推廣部暨教資系(編),《學習型部落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院有
限公司,頁97-123。
谷縱‧喀勒芳安
2006 〈原住民部落大學研究論文評析〉,原教界,18:23。
林文達
1988 《教育計畫》,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林炎旦主編
2011 《文化創意產業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奕伶譯
2008 《哈佛商學院:行銷是什麼?》,台北市:大是文化有限公司。譯自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6.
吳清基等
2006 《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振春
2008 《社區學習》,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清財
2012 〈建構一條文化返鄉之路:從部落大學原住民樂舞文化教學談起〉,珐濟‧伊斯坦大主編,《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政策與實務》,台北市:行政院原
住民族委員會,頁186-213。
金惠雯
2012 〈部落、教育與發展:從社會資本的觀點看南投縣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的發展歷程〉,珐濟‧伊斯坦大主編,《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政策與實務》,台
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86-213。
周德禎主編
2011 《文化創意產理論與產業》,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范麗娟
2004 〈深度訪談〉,謝卧龍策畫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頁81-126。
紀駿傑
2006 〈從觀光原住民到原住民自主的觀光〉,林志興主編,《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書 第九輯:生態教育》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
族委員會,頁102-115。
財團法人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編
2011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年報》,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孫大川
2000 《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孫大川
2006 〈神聖的回歸──台灣原住民族祭儀的現況與再生〉,孫大川主編,《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 第四輯:樂舞教育》,台北市: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56-165。
馬凱等
1998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之四:原住民族經濟體之規劃》,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陳枝烈
2003 〈淺述部落大學的辦學理念〉,原住民教育季刊,29:137-142。
陳枝烈
2005 〈原住民部落大學發展的可能-從美國部落學院的經驗談起〉,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玄奘大學推廣部暨教資系(編),《學習型部落理論與實
踐》,台北市:師大書院有限公司,頁77-96。
陳枝烈
2008 《台灣原住民民族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陳枝烈
2010 《原住民族教育-18年的看見與明白》,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陳枝烈
2012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行政運作─兼談地方政府與受委託單位〉,載於珐濟‧伊斯坦大主編,《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政策與實務》,台北市:行政院原住
民族委員會,頁106-129。
陳張培倫
2012 〈原住民族知識與原住民族部落大學課程發展〉,珐濟‧伊斯坦大主編,《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政策與實務》,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
236-256。
陳朝興
2006 〈原住民休閒產業發展策略與社區總體營造〉,林志興主編,《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書 第九輯:生態教育》台北市:行政
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16-130。
黃昆輝
1986 《教育行政與教育問題》,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常惠
2006 〈原住民音樂〉,孫大川主編,《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 第四輯:樂舞教育》,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0-41。
黃煌雄、黃勤鎮
2004 《原住民地方文化產業總體檢》,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可婷譯
2013 《質性研究分析方法》,新北市: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譯自Hennie Boeije. Analysi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2010.
雅柏甦詠‧博伊哲努
2012 〈原住民族部落大學發展的機遇及挑戰:誰的部落?什麼樣的大學〉,珐濟‧伊斯坦大主編,《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政策與實務》,台北市:行政院
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43。
張振明譯
2009 《行銷是什麼?》,台北市: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譯自Philip Kotler.Marketing Insights from A to Z:80 concepts every
manager needs to know. 2003.
張德永
2004 〈台灣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營運分析〉,載於「2004年兩岸社區大學經營理念與運作實務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陳郁秀
2003 《認識文化創意產業: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特輯》,台北市:中國時報系時廣企業有限公司生活美學館。
劉亦權
2006 〈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的推動與發展〉,原教界,10:4-5。
熊秉元等
1995 《使用者付費原則與國家財政結構關係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磊畾
2006 〈泰雅族的傳統音樂──兼記黑澤隆朝一九四三年大嵙崁之行〉,孫大川主編,《舞動民族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 第四輯:樂舞教
育》,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頁156-165。
撒古流‧巴瓦瓦隆
2006 〈部落有教室〉,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編印,《舞動原住民教育精靈-台灣原住民族教育論叢第三輯:部落教育》,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
會,頁51-65。
謝文全
1989 《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謝世忠
2004 《族群人類學的宏觀探索─臺灣原住民論集》,台北市:臺大出版中心。
謝雪紅
2006 《台灣原住民部落大學課程之分析-主流再製?傳統再現?》,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譚光鼎
2002 《臺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嚴長壽
2008 《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