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6 02: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增堯
研究生(外文):Tseng-Yao Chen
論文名稱:可調式排油煙機最佳排煙方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moke ventilation of adjustable range hoods
指導教授:金大仁金大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ai-Yan K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產業安全與防災學程碩士班
學門:環境保護學門
學類:環境防災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6
中文關鍵詞:致突變化合物DNP排油煙機人因工程
外文關鍵詞:Mutagenic Compound DNP (16-Dinitropyrene)Range Hood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or Ergonom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4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 要
烹調熱炒所生成油煙,含有致突變化合物DNP,廚房排油煙機,可降低煮食環境之致突變物危害;本論文在找出排油煙機符合人因工程(人性因素工程學,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or Ergonomics)人體身高的最佳有效排油煙高度,由各種品牌的比較實驗,改變排油煙機高度與風速條件,模擬油煙逃竄實驗的結果,進一步提出可有效提高廚房通風效果的移動式排油煙機與爐台。
實驗將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量測不同的排油煙機之轉速、噪音量以及不同高度之風速,第二部分則是挑選出較具代表性之排油煙機,進行軸向、徑向以及配合煙霧製造機所模擬出的油煙逃竄之量測與分析,第三部分則將人因工程如作業姿勢、操作高度等加以考慮,期找出可接受配合之高度與固定方式。
實驗結果發現當排油煙機與爐台之距離縮短為40cm時,將可有效的將煙霧收集排出,超過此距離時則有油煙逃竄的情況發生,另以使用者之人因工程為考量後發現,使用者在排油煙機與爐台之距離控制在42cm處時,為最佳的操作距離。傳統固定式之排油煙機已無法有效滿足不同使用者之需求,唯有透過可調式排油煙機方可有效的將對人體有害之物質排出。
Abstract
Smoke generated from cooking and stir-frying contains mutagenic compound DNP (1,6-dinitropyrene), and a range hood may restrain the exposure to mutating material in culinary environments. This essay is to investigate into the optimum, effective stature of the range hood in favor of ergonomics, and to modify the stature and velocity of the range hood from the comparison experiment between various brands; and then, in reference of the results of imitative escaping smoke experiment, a mobile range hood and mantel will be presented to enhance the ventilation of the kitchen effectively.
The experimen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to assess the rotation rate, noise volume of different range hoods, and the velocity of individual stature; the second part is to select representative range hood for 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axial or radial, imitative escaping smoke produced from smoke machine; and the third part is to define an acceptable stature and fixation, in consideration of ergonomics like operation posture, implementation height, etc.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find that smoke will be collected and exhausted effectively if the space between the range hood and mantel is reduced to 40cm, and will be escaping out if such space exceeds 40cm.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optimal implementation space for users is 42cm, in considering the ergonomics of the users.
Traditional immobile range hoods can’t any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distinct users. Using the mobile range hood is the only way to effectively drive out toxic substance hazardous to our health.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研究緣由 1
 1-1 前言 1
 1-2 本文研究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2-1 廚房的排放物質 9
 2-2 不同的排放物質對人體之影響 12
  2-2-1 一氧化碳(CO)對人體之影響 12
  2-2-2 二氧化碳(CO2)對人體之影響 13
  2-2-3 氮氧化物(NOx)對人體之影響 14
  2-2-4 硫氧化物(SOx)對人體之影響 17
 2-3 廚房之通風能力 19
 2-4 廚房通風系統 20
  2-4-1 廚房通風系統之進排氣方式 21
  2-4-2 廚房之通風次數 23
 2-5 廚房通風之法規介紹 25
  2-5-1自理論廢氣量求必要通風量 25
  2-5-2開放式燃燒器之排氣罩形式 29
  2-5-3 我國廚房排油煙機設備之有關規定 30
第三章 實驗設備與方法 31
 3-1 實驗儀器與操作方法 31
  3-1-1 煙霧製造機 33
  3-1-2 煙霧製造機操作之注意事項如下 33
  3-1-3 風速量測計 35
  3-1-4 噪音量測計 38
  3-1-5 實驗進行前儀器之校正操作程序 39
 3-2 排油煙機種類及規格 42
 3-3 實驗場所及環境邊界條件 43
 3-4 實驗方式 48
第四章 實驗結果與討論 51
 4-1 五式排油煙機之特性分析 51
 4-2 對固定廠牌進行煙霧擴散等性質分析 58
 4-3 以人因工程考量之排油煙機設計方式 71
  4-3-1能源代謝率 71
  4-3-2重要站姿 72
  4-3-3十項人體尺寸的自我確認 72
 4-4 可調式排油煙機專利之回顧 76
 4-5 可調式排油煙機之設計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參考文獻 92
參考文獻
1.葛應欽,生命科學簡訊,Vol.14,1999。
2.李輝、王順成、雲天福,煎魚油煙內注入給予大白鼠對其肺臟之生物標記的影響,中山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3.ガス器具の常識・工業用器具編,越智和夫ら著,東京瓦斯(株)需要開発室総合研究所発行,1973。
4. 輕化工工廠設計概論,周鎮江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發行,1999。
5. 住宅の設備換気;空気調和・衛生工学会編,(株)オーム社発行,1999。
6. 建物の換気技術;環境科学フォーラム編,(株)オーム社発行,2000。
7. 局所排気装置フード・設計資料集成・応用編;労働省安全衛生部労働衛生課編,中央労働災害防止協会発行,1999。
8.住まいの台所100章;正宗量子著,鹿島出版会発行,1996。
9.設備から考える住宅の設計;真鍋恒博、知久昭夫、丸谷博男著,彰国社発行,1999。
10.空気環境と人体、建築設計資料集成1;池田耕一著,環境、丸善発行,1978。
11.衣服とすまいの健康学;吉澤晋、三浦豊彦、吉田敬一著,大修館書店発行,1984。
12.室内空気汚染の原因と対策;池田耕一著,日刊工業新聞社発行,1998。
13. Health Effect of Exposure to Low Level Regulated Pollutants -A Critical Reviw; Ferris, B. G., "Journal of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 Vol.28, pp. 482-497, 1978.
14. Documentation of the Threshold Limited Values,pp. 69-70,ACGIH,American Conference of Governmental Industrial Hygienists,1979.
15.Analysis of Health Data from 10 Years of Polaris Submarine Patrols, Tansey, W. A., Wilson, J. M. and Schaeffer, K. E., Undersea Biomedical Research, Vol. 6 (Suppl.), pp. S217-S246, 1979.
16. 火災安全計画「設計上の盲点と解決策」;青木義次、富松太基、森山修治著,(株)学芸出版社発行,1999。
17. 室内空気汚染発生量;建築設計資料集成1,楢崎正也,環境,丸善,pp. 153,1978。
18.Nitorgen Oxides, NAS REPORT, NAS, 1977b.
19.Indoor Air Pollution, Wadden, R. A. and Scheff, P. A., John Wiley and Sons, pp.13~15, 1982.
20. 窒素酸化物の健康影響に関する文献調査;環境庁環境保健部編,財団法人国際医学情報センター発行,1983。
21. 空気汚染の化学;寺部本次編,技報堂発行,1966。
22. 化學化工百科辭典;黃榮茂、王禹文、林聖富、楊得仁編,曉園出版社發行,1989。
23.中華民國建築技術規則,依據內政部1982/06/15台內營字第911239號令修正頒布,詹氏書局發行,1995。
24. HASS 102換気基準・同解説;空気調和・衛生工学会発行,1997。
25.空気清浄化のしくみ;環境科学フォーラム編,(株)オーム社発行,1999。
26. 中國石油,http://www.cpc.com.tw。
27.通風‧勞工安全衛生管理訓練教材叢書之29,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1992。
28.工業通風技術手冊,林慶峰,工研院工業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2000。
29. 電腦輔助舉重運動員營養照顧系統之開發研究,簫筱青,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0. 人體計測資料庫簡介及重要計測,行政院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http://www.iosh.gov.tw/data/f12/e9.htm。
31. 組合式可調整尺寸之抽油煙機風櫃及箱體結構,陳吉安,中華民國專利公報、Vol.27-19,公告第397188號,2000/07/01。
32. 排油煙機之可調整吸排口高度的結構,王茂炎,中華民國專利公報、Vol.26-17公告第360378號,1999/06/01。
33. 排油煙機吸風口升降調整裝置,賴阿菊,中華民國專利公報、Vol.25-18,公告第335136號,1998/06/21。
34. 可調整機殼角度且具全面性吸油煙之排油煙機,江照政,中華民國專利公報、Vol.22-20,公告第251681號,1995/07/11。
35. 排油煙機之可調整吸排口高度的結構,,王茂炎 .中華民國專利公報、Vol.26-16,公告第360378號,1999/06/01。
36. 機動調整吸煙面積之排油煙機,林秋香,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Vol.21-27,第231068號,1994/09/21。
37. 排油煙機之排煙罩調整高低裝置,王茂昌,中華民國專利公報、Vol.20-6,公告第200955號,1993/02/21。
38. 排油煙機上層板調整組合構造,周玉菊,Vol.20-5,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200192號,1993/02/11。
39. 可調整角度之排油煙機構造,江照政,Vol.18-9,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180506號,1992/03/11。
40.排油煙機之可調整吸排口高度的結構,王茂炎,Vol.26-16,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360378號,1999/06/01。
41.可調整機殼角度且具全面性吸油煙之排油煙機,江照政,Vol.22-20,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251681號,1995/07/11。
42.具垂直與水平調整之排油煙機固定架,王茂炎,Vol.16-18,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115648號,1989/06/21。
43.排油煙機固定高度升降調整裝置,王茂炎,Vol.15-7,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97848號,1988/04/01。
44.具垂直與水平調整之排油煙機固定架,王茂炎,Vol.16-18,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115648號,1989/06/21。
45.可移動雙吸油式排油煙機,丁碧鶯,Vol.10-21,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54439號,1983/11/01。
46.間吸式排油煙機之結構改良,陳成如,Vol.26-35,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376975號,1999/12/11。
47.吸塵式排油煙裝置,阮文金,Vol.26-33,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375248號,1999/11/21。
48.可調高度式排油煙機,張素蘭,Vol.24-16,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307361號,1997/06/01。
49.具升降效果之排油煙機構造,陳素秋,Vol.22-25,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256342號,1995/09/01。
50.可擺動升降式排油煙機,徐來發,Vol.19-36,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197106號,1992/12/21。
51.排油煙機裝設結構之改良(二),林其賢,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165604號,1991/08/01。
52.自動轉換濾網排油煙機,許添財,Vol.24-9,中華民國專利公報、公告第301397號1997/03/21。
53.實驗室排煙櫃安全設計與評估,汪家培、古煥騰,工研院工業安全衛生技術發展中心,19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陸正一(民91)。領導品質、內部顧客與企業永續。品質月刊,38(4),81-84。
2. 黃志文、林克憲(民87)。銀行期望服務水準與認知服務水準之比較研究。臺北銀行月刊,28(2),64-84。
3. 張芳民(民88)。從企業談顧客服務。人力發展月刊,65,10-14。
4. 孫本初(民89)。英美政府再造經驗對我國的啟示。人事月刊,30(2),4-17。
5. 施旺坤(民88)。澳洲政府公共服務(APS)改革簡介。人事月刊,28(6),53-64。
6. 施能傑(民90)。建構行政生產力衡量方式之芻議。中國行政,69,15-46。
7. 林廣平(民90)。提高顧客滿意及其方法。品質月刊,37(11),85-86。
8. 林天祐(民86)。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教育資料與研究,19,28-32。
9. 周泰華、黃俊英、郭德賓(民88)。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評量模式之比較研究。輔仁管理評論,6(1),37-68。
10. 李津義(民86)。日本行政改革計畫簡介─以精實化、制度化、公開化,實現國民本位的行政。人事月刊,24(4),72-78。
11. 李錫銘(民91)。顧客滿意度調查。品質月刊,38(4),71-80。
12. 李忠正(民86)。淺介英國文官改革。人事月刊,24(2),43-62。
13. 李元墩、陳啟光、蔡政和(民89)。高等教育行政服務品質衡量之研究。長榮學報,4(1),15-32。
14. 呂鴻德、賴宏誌、謝憶文(民89)。顧客滿意構面、品牌忠誠度與顧客終身價值關係之研究--LISREL 模式之實證。中原學報,28(4),25-36。
15. 呂鴻德(民87)。創造顧客滿意提昇國家競爭力─ 顧客導向的政府再造。研考雙月刊,22(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