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工業局(1990),工業區開發管理通報季刊,第十六期,頁10。
2.工業局(2005),工業區開發管理,94年度年報。
3.工業局(2006a),工業區開發管理95年度年報。
4.工業局(2006b),工業區開發管理通報季刊95年第三季,第43期。
5.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2005),中小企業白皮書。
6.丁金益(2004),以企業再造精神探討公共行政再造策略-以戶政為例,私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7.于宗先(1986),空間經濟學,台北市:聯經書局。
8.方進呈(2002),「我國現階段製造業投資環境之政治經濟分析-以台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水啟梅(2005),製造業廠商之區位選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10.王文誠(2002),全球化網路經濟:科技園區發展優勢之典範,于林建元編,新經濟與都市計劃新典範,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詹氏書局,pp.125-145。
11.王志文(1997),台灣地區都市聚集經濟之研究。臺灣經濟,247,19-33。12.王奕鈞(2002),台灣地區生物科技廠商產業環境需求偏好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3.王建文(2003),兩岸服務業設施位址選擇策略模式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14.王健全(2004),臺灣產業發展之瓶頸與尋求突破的新思維,經濟前瞻,第95期,頁64-70。15.王憶靜(1996),生產者服務業區位特性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6.石佳玉(2004),中國大陸政府職能之研究-制度變遷因素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7.朱嗣德(1986),區位理論,國立中興大學地政學系出版。
18.何玉麗 、 陳東瀛 (1998),開啟日本通向世界的南門--沖繩特別自由貿易區投資環境分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1卷12期,頁94-10219.何玉麗、陳東瀛(1998),「開啟日本通向世界的南門-沖繩特別自由貿易區投資環境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十二期,頁94-102。
20.何雍慶(1993),台商大陸投資動機與行為之探討,跨越大陸投資障礙研討會,中華民國管理科學會。
21.吳麗生(2001),「影響台商投資大陸西部之發展策略及區位因素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2.吳耀昌(2003),大陸台商回台投資意願關鍵因素之探索性研究─以彰濱工業區招商案為例,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論文。23.李昌諭 (2003),從競爭力的觀點探討我國生技產業空間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24.李揚、郭憲章(2001),「海外直接投資決策模式分析-危險率方法之應用」,台大管理論叢,第12卷第1期,頁203-227。
25.李維安(2002),「台商投資大陸的影響因素和經營策略分析」,第二屆兩岸產業發展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
26.杜震華(1995),在台外商特性及其投資因素之比較分析,臺灣銀行季刊,第46卷,頁123-150。27.林少龍(1998),「由供給面分析外人來台直接投資的決定因素」,亞太管理評論,第三卷第一期,頁59-72。28.林彩梅(1987),多國籍企業,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9.林義屏(2000),市場導向、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間關係之研究-以科學園區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30.林嘉誠(2002),創新服務與政府改造,研考雙月刊26卷5期,頁11-19。31.邱世芳、孔憲法(2006),台灣地區光電產業群聚分佈之研究,第十屆國土規劃論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32.姜善鑫,陳明健,鄭欽龍,范錦明(2004),經濟地理,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3.施鴻志(1990),台灣地區科技廠商區位特性調查分析。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委託研究報告。
34.洪名勇、施國慶(2005),地區競爭貿地方政府制度創新競爭,中國大陸,學海,2005卷,頁27-31。
35.洪富峰(1999),台灣製造業投資馬來西亞製造業的區位與決策之研究,環境與世界第3期: 頁113 ~135。36.洪富峰(2000),續論台灣製造業投資馬來西亞的區位與決策,環境與世界第4期:頁23~39。37.范俊輝(1997),海外直接投資環境評估模式,國立中央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8.徐守德、王毓敏、李信達(1999),亞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之決定因素,亞太管理評論,第四卷第四期,頁369-372。39.高千琇(2003),工業區設置對台灣地區製造業廠商存活之影響-以電力及電子機械器才製造修配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40.高秋婷(2003),從流程再造觀念探討地方政府轉型方向-以高雄市政府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1.康信鴻(1992),國際貿易原理與政策,台北市:三民書局,頁253-257。
42.張家維(2002),資訊服務業區位選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3.張瑞育(2006),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之產業網絡關係研究-以IT產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44.張瑞芳(2000),國內廠商對台灣投資環境之評估-以電子、資訊業為例,台灣銀行季刊,第五十一卷第四期,頁52-70。
45.張璠(2001a),台灣地區工業區開發之問題與對策,國政研究報告。
46.張璠(2001b),增加工業區土地利用之建議,突破當前經濟困境系統座談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7.郭百琪(1994),科技產業區域投資環境評估指標建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8.陳文隆(2001),從行政能力再造讓行政效率爬升,品質月刊37卷10期,頁28-30。49.陳正倉,林惠玲,陳忠榮,莊春發(2004),產業經濟學,台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50.陳坤宏(2001),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板橋市:國華印製有限公司。
51.陳金隆(2002),正視工業區閒置的問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科經(評)091-057號。
52.陳添枝、蘇顯揚(1989),台灣對外投資的起因,台灣貿易與匯率問題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53.陳慈仁(2001),台北市資訊軟體業與網際網路服務業區位分布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54.游正田(2005),兩岸科學園區發展策略之比較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55.賀德崇(1995),海外投資評估模式-- 以電子電器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6.黃啟文(2001),促進高雄市區域再發展之產業招商旗鑑計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7.黃敏萍(2000),跨功能任務團隊之結構與效能-任務特性與社會系絡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58.黃梁榮(2002),影響國內私立醫療機構赴大陸投資意願之因素探討,台北醫學院,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9.黃清雄(2001),台商赴大陸投資與經營成敗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60.黃薰輝(2002),台灣工業區政策的經濟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61.楊秀娟(2004),我國行政機關服務品質的發展,品質月刊40卷4期,頁46-53。62.楊旻翰(2000),台灣生技產業前景及各國發展模式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3.楊啟芳(1994),對外直接投資之投資環境評估分析,台灣銀行季刊,第四十五卷第二期,頁22-54。
64.楊清喬(2003),廠商在自由貿易港區內投資之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65.楊勝評(1996)製造業廠商區位調整行為之研究--台灣資訊電子業區位行為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66.解鴻年(1990),台灣地區科技廠商區位特性之研究。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67.潘慧真(2003),兩岸中小企業投資環境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68.蔡長山(2003),台南科技工業區再開發與轉型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9.鄭伊伶(2005),TFT-LCD產業群聚之研究-以台灣、日本、韓國為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0.鄧光浦(2001),運用多評準決策方法於科學園區區位選址之研究-以中部科學園區為例。私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1.鄧家駒(2004),多變量分析,台北市,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2.戴育祥(2000),台商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分析-Conditional Logit Model的因應,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73.謝昌宏(2005),中央政府主導工業區開發對地方政府之財政衝擊分析-以台南市科技工業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74.謝政穎、關嘉榮(2006),科學園區區位選址規劃之研究-以中科園區后里基地為例,第十屆國土規劃論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75.謝敏捷(2005),我國工業區投資環境之政治經濟分析-以台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6.鍾富全(2004),企業經營策略與產業群聚關係之研究-以蘇州地區台商筆記型電腦產業為例,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77.簡誠福 (2005),中央政府主導工業區開發對地方政府之財政衝擊分析-以台南市科技工業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78.羅浩展(2003),高科技產業區位選擇之研究-以生物科技產業為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9.蘇婉菁(2003),岡山區螺絲螺帽業時空間發展與產銷網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1.Asiedu, E.(2002)“On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Is Africa Different?” World Development, Vol.30, No.1, pp.107-119.
2.Daniels, John D. and Lee, H. R.(199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s, U.S.A:Addison-Wesley.
3.Deng, S., Li, Y. and Chen J.(1997)“Evaluation Foreign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China: A Systematic Approa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100, pp.16-26, 1997
4.Dunning, J. H. (1988) “The Eclectic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 Restatement and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Vol.19, pp.1-31,.
5.Dunning, J.(1973) H.,“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Oxford Economic Papers, Vol.35, pp.289-325.
6.Globerman, S.(2002)“Globa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lows:The Role Of Governance Infrastructure,” World Development, Vol.30, No.11, pp.1899-1919.
7.Gourevitch, P., Bohn, R., and Mckendrick, D.(2000)“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 Insights From The Hard Disk Drive Industry,” World Development, Vol.28, No.2, pp.301-317.
8.Head, C. K., Ries, J. C., and Swenson, D. L.(1999)“Attraction Foreign Manufacturing: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Agglomeration,”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Vol.29, pp.197-218.
9.Hoover, E. M. (1948). The Lo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y, New York: McGraw-Hill.
10.Isard w., 1956, Location and Space Economy,MA: MIT Press.
11.John P. Blair and Premus Robert, (1987), “Major Factors in Industrial Location: A Review,”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Vol. 1, No. 1, 72-85.
12.Keeble, D. E. (1989).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Britain: The Case of the Cambridge Phenomeno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Government and Policy, 7, 153-172.
13.Losch, A.(1940), The Economic of Location, New Haven and Londo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4.Oakey, R. P. & Cooper, S. Y. (1989). “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Potential for Peripherally Sited Small Firms,” Regional Studies, 23(4), 347-360.
15.Oakey, R. P. (1993).” Predatory Networking:The Role of Small Fir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11(4), 9-22.
16.Root, F. R.(1994)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 Lexington Books.
17.Sun, Q. Tong, W. and Yu, Q.(2002)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ross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Vol.21, pp.79-113.
18.Tsai, Pan-Long (1991)“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aiwan: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with Time-Series Data ”, World Development, Vol.19, pp.275-289,
19.Weber, A., (1909), Theory of the Location of Industries,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Woodward, D. P. and Rolfe, R. J.(1993)“The Location of Export-orient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Caribbean Bas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first quarter, Vol.24, pp.1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