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3 05: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溫羚勻
研究生(外文):Ling-Yun Wen
論文名稱: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指導教授:顏佩如顏佩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ey-Ru Yen
口試委員:陳珊華林政逸
口試委員(外文):Shan-Hua ChenJeng-Yi Lin
口試日期:2015-07-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2
中文關鍵詞: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卓越師資培育
外文關鍵詞: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旨在探討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情形,採個案研究法,以問卷調查為主,半結構式訪談為輔。以個案大學103學年度第2學期卓獎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164份問卷,回收133份,有效問卷為112份,問卷可用率76.7%。研究工具採自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調查問卷,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而訪談對象採取立意取樣方式抽取10位卓獎生進行訪談,依據統與訪談分析結果,所得以下結論:
一、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現況為中上以上程度。
二、個案大學卓獎生瞭解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因年級、參與時間、教職志願、學程類科、教育相關工作經驗與家庭年收入不同而有差異;但性別、學院、非教育工作經驗、教學基本檢定通過項目、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等無產生差異。
三、個案大學卓獎生知覺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因年級、教職志願之不同而有差異;但性別、學院、學程類科、參與時間、非教育工作經驗、教育相關工作經驗、教學基本檢定通過項目、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與家庭年收入等無產生差異。
四、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有顯著正向相關性。
五、個案大學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培育作為」與「學校組織與資源」對實施成效具有預測力。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The case study method is adopted, mainly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upplemented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study are the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in the 2nd semester of 2014 academic year. Totally 164 questionnaires are sent out, with 133 returned questionnaires and 112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valid recovery rate is 76.7%. The research tool is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which is compiled by us. The data are analyzed with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By purposive sampling, we extract 10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among the interviewees for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and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 we ge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 The sit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is above average and good.
II.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of the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differs for grades, participation periods, the willingness of being a teacher, the category of educational courses, education-related work experience, and household income; howev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gender, college, non-educational work experience, basic teaching test, qualified items, education levels of parents, and parents’ occupations.
III. The perception of the awarded students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ase university on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differs for grades and the willingness of being a teacher; howev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gender, college, the category of educational courses, participation periods, non-educational work experience, education-related work experience, basic teaching test, qualified items, education levels of parents, parents’ occupations, and household income
IV.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V. The "school organization and resources" and "practiced teacher educ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scholarship program of excellent teacher education has predi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背景與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政策背景 11
第二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之探討 17
第三節 師資培育相關研究 2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方法、流程與時程 46
第三節 研究場域、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背景與角色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5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4
第六節 研究倫理 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9
第一節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現況 7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之差異情形分析 8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成效之差異情形分析 110
第四節 卓獎生在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與實施成效之積差相關 134
第五節 卓師獎學金計畫實施方案對實施成效之多元迴歸分析1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3
附錄 158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訪談) 158
附錄二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159
附錄三 專家效度問卷 161
附錄四 預試問卷 172
附錄五 正式問卷 176
附錄六 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180
附錄七 個案大學基本資料 181
附錄八 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實施作業要點 182
附錄九 國立○○○○大學 103 學年度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輔導計畫 186

【中文部分】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0-1。
王聰輝(2006)。中小學校長對師資培育多元化成效之意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3909861800935903283
何緼琪、許智香、沈麗芬、饒瑞鳳(2010)。培育師資生教學實踐素養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 6, 51-93。
吳明隆(2005)。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統計應用實務SPSS(二版)。台北:知城數位科技。
呂錘卿(2013)。臺灣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專業課程。載於楊思偉(主編),各國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專業課程研究(p.277-322)。台北:五南。
李奉儒(2011)。英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養。載於楊深坑、黃嘉莉(主編)。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養現況。臺北:教育部。
李隆盛(2008)。向企業學習-克伯區的四層次評鑑。評鑑月刊,13,48-48。
李園會(2001)。臺灣師範教育史。台北:南天
林巧雲(2009)。我國師資培育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四層次評鑑模式的應用(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736316563612275361
林巧雲(2009)。我國師資培育教育實施成效之研究—四層次評鑑模式的應用(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7736316563612275361
林政逸、呂錘卿、張育甄(2014年4月)。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實施現況與成效評析-以臺中教育大學實施經驗為例。發表於2014大陸教育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教師教育高端論壇,臺中教育大學。
林靜宜(2009)。台灣光復後師資培育制度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80019618492597082419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5版)。台北:五南。
邱維誠(2013)。臺灣師資培育政策的政治分析(1945-2011)。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2), 1-20。
洪思農(1998)。中等學校教師教育學程學生教育專業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94650037794720299459
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及專業表現指標(草案)。教育部網站。2015年1月31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3337&Page=16919&Index=14&WID=1112353c-88d0-4bdb-914a-77A4952aa893
徐仲玲(2005)。南區普通大學及技職校院選修中等教育學程學生教育專業認知與任教意願之探討(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4469031068477009942
高熏芳(2002)。師資培育:職前教師教學系統發展。臺北:高等教育。
國立教育資料館(2013)。中華民國教育年報101年。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緯良(2013)。人力資源管理(第四版)。臺北:雙葉書廊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6)。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
教育部(2011)。教育部核發卓越儲備教師證明書作業規範。中華民國100年3月14日臺中(二)字第1000025224C號令。
教育部(2012a)。第七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2b)。教育部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第2期)。取自http://www.edu.tw/EduFunding/detail.aspx?Node=1828&EFID=30150&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
教育部(2013)。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發揚師道、百年樹人。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育部補助辦理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計畫作業要點。
郭芳朱(2002)。國民小學教育學程學生教育專業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1754199786379022214
郭萱之(1998)。中等學校教育學程之課程與教學和職前教師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9527733929521652000
郭裕庭(2009)。大學生學習動機、任教意願與學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師院改制後之大學教育系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7208703933791167407
陳沁怡、吳桂森、方詳明、吳建明、李能慧、謝淑玲、李怡玲、張耀宗、楊仁壽、許月瑜、林美倫(2010)。訓練與發展。臺北:雙葉書廊
陳淑樺(2013)。師資培育學生學習歷程及其滿意情形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55645604904642073451
黃源河(2013)。美國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專業課程。載於楊思偉(主編)。各國小學師資培育制度與教育專業課程研究。臺北:五南。
黃嘉莉(2011)。各國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質之理論分析。載於楊深坑、黃嘉莉(主編)。各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養現況。台北:教育部。
楊思偉、陳盛賢(2012)。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之變革與未來動向。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p.1-p.20)。台北:五南。
楊舜如(2012)。卓越師資培育獎學金試辦計畫實施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00464702831763493639
楊銀興、林政逸、劉健慧(2007)。我國多元化師資培育政策問題影響評估。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6,1-21。
劉妙真(2005)。我國師資培育之現況與檢討。學校行政,39,201-212
賴瑩蒨(2007)。修讀國小教育學程學生之職業選擇、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及其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44666288416225771590
謝琇玲(1998)。教育學程實施之研究-教師專業社會化的觀點(博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24382013371469674881
簡文達(2012)。探討學生修習師資培育學程之生涯決定(碩士論文)。 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9035875698836610691
顏佩如、黃雅鈴(2012)。從中國大陸師資培育最新趨勢省思台灣師資培育問題。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我國師資培育百年回顧與展望(頁89-110)。臺北:五南。
顏佩如、劉健慧、葉又菱(2013年5月)。教專學程公費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發表於2013年教育高階論壇數位時代之教育議題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南大學。
劉若蘭(2008)。大學生個人因素、校園經驗與多元能力之關係研究-以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三學生為例。長庚科技學刊,9, 119-134。doi:10.6192/CGUST.2008.12.9.10
張凱婷(2011)。大學生家庭背景、入學特質、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19035875698836610691
【英文部分】
Kirkpatrick, D. L(1996). Great Ideas Revisited. Techniques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Revisiting Kirkpatrick's Four-Level Mode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0(1), 54-59.
Kirkpatrick, Donald L. (1998).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 The four levels. CA: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Retrieved from eBook Collection (EBSCOhost).
Kirkpatrick, Donald L., and Kirkpatrick, James D.(2007).Implementing the Four Levels : A practical guide for effective evalu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CA: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Retrieved from ProQuest ebrar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