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5 1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游逸婷
研究生(外文):Yi-Ting Yu
論文名稱:教師製作數位教材之平台工具的設計與開發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Teaching Content Authoring Tools
指導教授:柯秀佳柯秀佳引用關係梁錫卿梁錫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u-Chia KoShyi-Ching Liang
口試委員:李延浚
口試委員(外文):Yen-Chun Lee
口試日期:2014-07-3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電子白板軟體數位教材製作軟體設計與實作
外文關鍵詞:Interactive WhiteboardCourseware ProductionsSoftware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42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科技的進步與國家政策推動下,相對的也將教師的教學角色延伸為課程編輯角色,在多樣的教學資源中,教師選擇合適的資源素材製作符合自身教學理念的教學教材,並應用各種多媒體軟體工具將教學內容以多樣化的方式呈現,藉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和意願,以達成教師的教學需求。
本研究以開發教材編輯工具的角度,從文獻中探討教師對教材編輯工具的功能需求,並基於教師教學過程中軟體操作行為之便利性的考量,實作出能達到教師期望並符合教學行為的教材編輯及演示工具,即具備多套多媒體工具的功能之電子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工具軟體,以滿足教師花費少量時間成本,即可應用一套軟體達成使用多樣工具製作數位教材的需求。
教師在教學系統上力求易讀、易用、可更動與簡單功能操作之特性,期望在教學上以多媒體呈現多樣化教材,可讓學生與教材、老師進行互動,且系統之功能操作要簡單不繁雜、版面工具簡潔,避免因操作產生的課程中斷,還可讓教師自行增添修改內容;而在教學後期望能保存教學過程減少備課負擔與作為課後複習。
期望藉由本研究所實作之電子白板工具軟體幫助教師完善教學角色與課程編輯角色之工作,更進一步達到有效教學並提升教師製作數位教材之便利性的目的,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枯燥的狀況,也突破教師將自己侷限在他人的教學設計中的瓶頸,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

Driven by the advances of technology and national policy, the roles of teachers has been extended to not only teaching but also courseware editing. Among diversifying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ers have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resource material in courseware production in line with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y. By applying a variety of multimedia software tools, the diversity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presentation can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willingnes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 of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e look a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editing tools perspective. From the literatures, we investigate the teachers’ needs regarding teaching material editing tool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The teaching tool considers the convenience of teachers in the software facilitating teaching process and reaches the teacher's expectations in line with teaching behavior. The target tool has multiple sets of multimedia tools function often sees i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Software Tools that can reduce the teachers time cost. Using one tool to reach the same goal that often needs multiple tools to accomplish.
Teachers requirement in the teaching system strive to reach easy to read, easy to use, flexible change and simple operating features. Apply multimedia in teaching materials to enhance the interactivity among studen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ers. The function of the tool remains as simple as possible to avoid the interrupts during class process and provide functions to allow teachers to modify content; while hoping to save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preparation for after-school review.
We implement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software to help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role and courseware editing role to achieve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convenience of teachers in producing digital textbooks. Aim at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from a boring situation will also break the limitations of their own design constrained by others, and thus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壹章 緒論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動機 2
三、 研究目的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一、 數位教材 6
1. 數位教材概論 6
2. 數位教材製作程序 7
二、 系統化教學設計 8
三、 教師製作教材之動機 10
1. 動機理論 11
2. 動機設計 11
3. 教師專業自主權 12
4. 教師教學選擇權 13
四、 多媒體製作工具 15
五、 互動式電子白板 17
六、 小結 22
第參章 系統規劃設計 24
第肆章 系統實作 59
一、 特色功能展示 59
二、 實例展示 79
三、 驗證教師需求 95
第伍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8
附件 114
表 1 系統化教學設計步驟說明 9
表 2多媒體軟體 15
表 3 互動式電子白板國內相關研究 18
表 4市面上各廠家電子白板軟體所具備之基本工具 27
表 5 教師需求 28
表 6 數位教材製作工具之功能需求 32
表 7 本系統與其他電子白板軟體功能特色差異 54
表 8 教師需求與系統工具對應 56
圖 1 數位教材的製作流程 7
圖 2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 8
圖 3 物件動作_選取物件 60
圖 4 物件動作_將物件移動至新增頁或上、下頁 60
圖 5 物件動作_物件移動至新頁 61
圖 6課程視頻產出_錄製畫面工具 62
圖 7 課程視頻產出_進行畫面錄製 62
圖 8 課程視頻產出_產出影片以播放、另存 63
圖 9 教材重複使用_存檔 64
圖 10 教材重複使用_教材檔案 64
圖 11 影片截取畫面_截取當下影片畫面變為圖片 65
圖 12 影片截取畫面_截取多張 65
圖 13 影片剪接_選擇要截取的影片時段 66
圖 14 影片剪接_截取後產生新影片 66
圖 15 影片剪接_將影片刪除音頻、上傳影片管理庫 67
圖 16 影片剪接_在管理庫中排序、勾選合併即產生新的合併影片 67
圖 17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物件設為容器屬性 68
圖 18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其他物件擺放其中 68
圖 19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設定容器有打亂效果 69
圖 20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物件擺放、點擊後出現打亂效果 70
圖 21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挑選 71
圖 22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設置挑選動作 71
圖 23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挑選效果 72
圖 24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設置選擇題的”題目區” 72
圖 25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選擇題的題目跟答案做好配對標記 73
圖 26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設置選擇題的”答案區” 73
圖 27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答案&題目物件放入對應區、與設置出題位置 74
圖 28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設置答案選項出現個數和位置 74
圖 29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設置觸動選擇題的按鈕 75
圖 30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選擇題效果 75
圖 31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拼圖效果 76
圖 32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物件設為轉盤效果 77
圖 33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將內容物件放入後,設置驅動鈕 77
圖 34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按下驅動鈕開始轉盤效果 78
圖 35 互動教材製作工具_跳頁 79
圖 36 教材開始頁 83
圖 37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83
圖 38 教學導引與呈現 84
圖 39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85
圖 40 引導學生思考與提示 85
圖 41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86
圖 42 提示學生思考與鼓勵發言 86
圖 43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87
圖 44 實驗材料準備 87
圖 45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88
圖 46 激發學生實驗創新 88
圖 47 引導學生正確觀念 89
圖 48 加入實際操作與示範 90
圖 49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91
圖 50 激發學生思考與反饋 91
圖 51 課程複習與檢視教學效果 92
圖 52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93
圖 53 學生獨立練習之成果分享 93
圖 54 更換主題之過場動畫 94
圖 55 教導學習知識 94
圖 56 圖、文、影音、動畫、網站資源、攝影機等 96
圖 57 錄音匯入與錄製 97
圖 58 檔案儲存與開啟 98
圖 59 存出檔案之課件檔案 98
圖 60 將錄製另存出 98
圖 61 個人素材庫 99
圖 62 課件素材庫 100
圖 63 開啟與匯入檔案輕鬆直覺 100
圖 64 師生互動 101
圖 65 刺激學生探索 102
圖 66 透過教材學習 102
圖 67 介面與工具操作直覺 103
圖 68 工具輔助教學內容編排 104
圖 69 頁面管理可增貼與調換內容順序 104
[1]王梅錦(2009),幼托園所教師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於數概念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
[2]沈中偉、黃國禎(2012),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四版),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3]李克東(1998),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新型教學模式,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4]吳志鴻(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國語科電子教科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5]李宗薇(1993),師院「社會科教學研究」課程應用教學設計之實驗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6]李明富(2009),一個可支援製作動畫教學代理人導向之國小數位教材的編輯工具之研究,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研究所。
[7]李青蓉(1998),「淺談空大網路面授:自學結合合作學習的新契機」,隔空教育論叢,第10輯,第169-188頁。
[8]林儀惠(2008),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討−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面積單元為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9]林樹聲(2003),「應用學習環策略進行科技引起的社會爭議議題之教學」,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2-2511-S-415-003。
[10]陳月貴(2011),以隱喻抽取技術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之價值,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
[11]陳寗(2013),從教學設計與導入探討八年級英語科教學現場教師應用資訊科技之需求,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示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12]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13]徐偉貿(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探索性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數位學習設計與管理學系。
[14]陳惠邦(2006),「互動白板導入教師教學的現況與思考」,全球華人資訊教育創新論壇論文集,宜蘭縣。
[15]陳翠珍(2005),不同教學模式生命教育課程隊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16]陳韻雯(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學系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專班。
[17]教育部(2001),「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教育部。
[18]陳浩敏(2004),「數位教材的選擇與應用」,康軒教育雜誌線上版,第37期。
[19]張清濱(2009),教學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20]董保城(1997),教育法與學術自由,臺北市:月旦出版社。
[21]萬榮水,陳筱婷(2008),「大學生數位教材購買行為之分析」,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第1期,第122-152頁。
[22]廖乃瑩(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中自然科教學對學習動機與成效影響之研究,碩士倫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3]廖淑霞(2012),一個自主性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體設計學系。
[24]劉士華(2009),以社會支持理論探討影響教師開發數位教材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示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5]劉詠欣(2011),互動式電子白板互動與回饋功能對幼兒數學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嘉義。
[26]蕭英勵(2007),「資訊教育新趨勢-以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為例」,中等教育,第58卷,第4期,第118-130頁。
[27]賴慧玲譯(2002),教學模式,臺北:五南。
[28]謝文銓(2011),應用電子白板於教學之成效調查分析,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學系。
[29]鍾任琴(1994),「教師專業之探討」,教師之友,第35卷,第3期,29-35頁。
[30]顏春煌(2008),數位學習與資訊素養,金禾,第93頁。
[31]羅清水(1998),「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習資訊,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習資訊雜誌社,第15卷,第6期,第1-8頁。
[32]羅瑞昌(2010),發展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估算數位化教學方案之歷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理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
[33]Becta(2003), “What the research says about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UK: 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Becta), ICT Research.
[34]D. Glover, D. Miller, D. Averis & V. Door(2005),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 literature survey,” Technology, Pedagogy and Education, Vol.14, No.2, pp. 155-170.
[35]I. Hall & S. Higgins(2005),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1, No. 2, pp. 102-177.
[36]S. Kennewell, H. Tanner, S. Jones & G. Beauchamp(2008), “Analysing the use of interactive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4, pp. 61-73.

[37]W. Lee & D.Owens(2004), Multimedia-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Pfeiffer. John Wiley & Sons.
[38]D. Miller, D. Glover & D. Averis(2008), “Enabling Enh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with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Final Report for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Staffordshire, UK : Keele University, Keel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Research Group.
[39]M. G. Moore(1989),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Vol.3, No. 2.
[40]D.L. Passmore(2000), “ Impediments to adoption of web-based course delivery,” among university faculty, ALN Magazine,Vol. 4, No. 2.
[41]H. J. Smith, S. Higgins, K. Wall & J. Miller(2005), “Interactive hiteboards:boon or bandwag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Vol. 21, pp. 91-101.
[42]D. H. Schunk(2004), Learning theories: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4th Ed.). Pearson: Merrill Prentice Hall
[43]E. H. Scissons(1982), “Typology of needs assessment definitions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Vol. 33, pp. 20-28.
[44]P. Thomas, L. Carswell, B. Price & M. Petre(1999), “A holistic approach to supporting distance learning using the internet:transform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ahnology.Vol. 29, No. 2, pp. 149-161.
[45]B. Weiner(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Review, Vol. 92, No. 4, pp. 548-573.
[46]J. M. Keller(2006), What is motivational design. Retrieved July 8, 2014, from http://www.arcsmodel.com/Mot%20dsgn%20Mot%20dsgn.htm
[47]P. Levy(2002),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wo Sheffield schools: a developmental study”, Retrieved October 4, 2014, from http://dis.shef.ac.uk/eirg/projects/wboards.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