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4 17: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侯素梅
研究生(外文):Su-mei Hou
論文名稱:胡賽爾現象學對教育的啟示—以《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為例說明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lication of Husserl''s Phenomenology in Education--《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孫雲平孫雲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ping Su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現象學胡賽爾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當前教育問題叢生,如:一、教育數量化。二、學生學習分心。三、學習與生活。四、師生衝突問題增多。五、親師、校園行政問題繁衍。本文試圖用胡賽爾晚年作品《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一書為例說明,試圖用胡賽爾的「生活世界」及「互為主體性」來解決以上教育問題。但胡賽爾之生活世界存在於「意識」當中,故本文會論及「意識」探討。再加上本文雖採用《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但因為胡賽爾前後期哲學轉折頗大,故本文由胡賽爾早期核心思想開始論述,接著討論《歐洲》一書,最後將與和教育相關之思想如何啟發教育觀點和應用。
第一章 緒論1
 
第二章 胡賽爾現象學之提出4
第一節 胡賽爾現象學的背景4
一 、胡賽爾的生平4
二 、胡賽爾的學術分期及思想源流5
第二節 胡賽爾對當時二大主義的批評8
一 、心理主義8
二、實證主義9
第三節 胡賽爾現象學的主張11
一、回到「事物本身」12
二、直觀描述現象學14
第四節 胡賽爾現象學的方法16
一、存而不論17
二、由自然態度到現象學態度17
第五節 意識內容之探究 19
一、自我、我思和所思 20
二、綜合及同一 22
 
第三章 胡賽爾晚期現象學之重心-《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的內容探析26
第一節 待釐清的目的及意義性26
一、科學的奠基27
二、理性的重要性28
第二節 生活世界的真義 31
一、胡賽爾所揭發的新向度31
二、「生活世界」作為預先給定的世界32
第三節 互為主體性33
一、「本我」與「他我」34
二、「本我」與「他我」的相關性—「互為主體性」35
 
第四章《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在教育的啟示37
第一節 科學危機對照教育的量化問題37
一、教育量化所帶來之弊病37
二、教育意義與目的之顯明39
第二節 何謂「生活世界」的教學47
一、教學內容為什麼要回歸「生活世界47
二、「生活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世界?48
三、根據生活世界所設計的教學內容49
第三節 教育主體性之建構50
一、傳統師生關係51
二、建構新型師生關係53
三、建構新型校園倫理57
 
第五章結論60
 
參考文獻62
原文書
 
Edmund Husserl著(1995), Cartesian Meditations: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 trans. By Dorion Cairns. Albany: Kluwer Academic, Boston.ms.
 
Edmund Husserl著 (1970), The Crisis of European Sciences and Transcendental Phe-nome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trans. by David Carr. Albany:Northwestem University Press.Herbert Spencer, Education:Intellectual, Moral, and Physical, The Werner Company, Akron, Ohio,1860.
 
中文書
 
Spiegelberg著(1995),《THE PHENOMENOL OGICAL MOVEMENT》王炳文、張金言譯,《現象學運動》,(北京:商務印刷館)。
 
Edmund Husserl著(1992),張慶熊譯,《笛卡兒的沉思》,(台北:桂冠)。
 
Edmund Husserl著(1992),張慶熊譯,《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台北:桂冠)。
 
Victor Velarde-Mayol著(2003),楊富斌譯,《現象學》,(北京:中華書局)。
 
Robert Sokolowski著(2004),李維倫譯,《現象學十四講》,(台北:心靈工坊)。
 
Edmund Husserl著(2005),王炳文譯,《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上海:上海藝文)。
 
Dermot Moran著(2005),蔡錚雲譯,《現象學導論》,(台北:桂冠圖書)。
 
Edmund Husserl著(1994),李幼蒸譯,《純粹現象學通論》,(台北:桂冠)。
 
Edmund Husserl著(1994),倪梁康譯《邏輯研究第一卷》,(台北:時報文化)。
 
Derek Bok著,張善楠譯(2008),《大學教了沒?》,(台北:天下遠見)。
 
泰奧多德布爾著(1994),李河譯,《胡賽爾思想的發展》,(台北:仰哲)。
 
汪文聖著(1997),《胡賽爾與海德格》,(台北:遠流)。
 
汪文聖著(1997),《胡賽爾與海德格》,(臺北市:遠流)。
 
洪漢鼎著(2008),《重新回到現象學原點-現象學14講》,(台北:世新大學)。
 
吳汝鈞著(2001),《胡賽爾現象學解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彼得.A.安潔利斯著(1999),段德智、尹大贻、金常政譯,《哲學辭典》,(台北:貓頭鷹)。
 
倪梁康主編(2000),《面對實事本身》,(北京:東方出版社)。
 
倪梁康著(2007),《意識的向度》,(北京:北大出版社)。
 
倪梁康著(1994),《現象學及其效應——胡賽爾與當代德國哲學》,(北京:三聯書店)。
 
約翰.穆勒著(2007),徐大建譯,《功利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秦夢群著(1989),《教育行政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盛慶琜著(2003),《效用主義精解》,(台北:台灣商務)。
 
畢普塞維克著,廖仁義譯(1997),《胡賽爾與現象學》,(台北:桂冠)。
 
陳伯璋著(1987),《教育思想與教育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迺臣著(2001),《教育哲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高俊一著(1982),《現象學宗師胡賽爾》,(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廣孚著(1989),《教育哲學》,(台北:五南)。
 
張祥龍著(2003),《朝向事情本身》,(北京:團結出版社)。
 
張慶熊著(1995),《熊十力的新唯識論與胡賽爾的現象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燦輝著(1966),《海德格與胡賽爾現象學》,(台北:東大)。
 
郭為藩著(1993),《科技時代的人文思想》,(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傅偉勳(2005)《西洋哲學史》,(台北:三民)。
 
蔡美麗著(1990),《胡賽爾》,(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鄔昆如著(1981),《現象學論文集》,(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期刊
 
汪文聖(2006),〈胡賽爾的現象學心理學是一種藝術?--就康德的「反思判斷」來看〉,《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二期。
 
汪文聖(2009),〈論胡賽爾現象學中超驗態度與自然態度的自由轉換問題〉,《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四期。
 
許芳菊(2008),〈偷走孩子專注力的4大兇手〉,《親子天下》,10月號。
 
張瀞文(2009),〈老師,請重掌管教權〉,《親子天下》(台北:遠流),6月號。
 
李松林(2005),〈論回歸生活世界的教學論變革〉《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23卷,第1期。
 
劉芳(2007),〈師生關係的轉變:從主體性教育到主體間性教育〉《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2期。
 
江鳳華、杜大源(2006),〈教育異化現象學分析〉《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
 
王桂芳、陳文進、王明忠(2007.6),<師生衝突的原因及其因應策略之探討>,《Journl of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 . 36。
 
論文
 
張雨涵(2009)〈「自我」與「世界」-《笛卡兒的沉思》與《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中的「生活世界」〉,(嘉義:南華大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