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參考書目
中尾明(1999)。兒童文學與電子出版品。第五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兒童文學論文集,58-61。台北市: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
王怡雅(2004)。多元智能理論應用於國小中年級拼貼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王為國(2000)。國民小學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的歷程分析與評估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王國華、王子華、王瑋龍、黃世傑、楊凱悌(2004)。網路評量策略融入e-learning學習環境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94年12月10日取自www.phy.ntnu.edu.tw/~wdchen/pdf/book6/20.pdf
王淑娟(2003)。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王鼎銘(2000)。資訊時代數位影像對美感價值的衝擊與影響。教學科技與媒體, 51期2-8頁。伍賢龍(2002)。國小兒童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及相關教學現況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池叔樺(2001)國小低年級教師綜合活動課程的實務知識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何英奇(2001)。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錄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吳明昌(1994)。淺談電子書。出版界,39,13-17。吳芬玲(2004)。運用圖畫書實施全語文教學之研究--以<小榕樹兒童讀書會>為例。台中市: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吳惠娟(2001)。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吳碧霞(2004)。以「協同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呂燕卿(1996)。兒童美術教育理論與實務探討。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台北:遠流。
李平譯(1997)。經營多元智慧。台北:遠流。
李坤崇(2001)。綜活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宗薇(1994)。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學苑。
李新民(2001)。學校本位經營推動多元智慧教學的研究—以高雄市獅甲國小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周梅雀(2000)。新世紀的課程改革要有新的教學觀:多元智慧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可能貢獻。國教輔導,39(6),頁39-44。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邁向課程新紀元,368-383。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林宜利(2004)。「整合繪本與概念構圖之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表現之影響。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林宛霖(2001)。台北市幼兒對圖畫書及電子童書之調查與反應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思道(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林霓岑(2000)。國民小學教師設計統整課程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洪文瓊(1999)。電子書對傳統書的挑戰及其教育價值。出版界,56,42-48。洪美珍(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台東市: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祝佩貞(2003)。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及閱讀態度之比較研究。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計惠卿(2005)。電子繪本超簡單。未出版。新竹市。
韋伊珊(2005)。國小兒童電腦繪圖學習與作品評量研究。94年10月17日,取自 http://www.aerc.nhctc.edu.tw/journal/journal6/wei.pdf
張玉卿(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指南國小為例。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玉燕(1994)。教學媒體。台北:五南圖書。
張素花(2004)。國民小學一年級綜合活動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梅虹(2004)。近十年來台灣與歐美地區繪本中的死亡概念分析。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滄敏(2001)。多元智慧之主題探索教學行動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張霄亭(1991)。視聽教育與教學媒體。台北市:五南圖書。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創意台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94年10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931109.htm?CAPTION=施政主軸-創意台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FILEID=122070。
莊蒔芳(1999)。設計和製作一個視覺化語言來支援電子書的劇情描述。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允聖(2005)。電腦繪圖美學初探。94年10月17日,取自 http://www.eplug-cg.com/4_idea/other_06.htm
郭俊賢、陳淑惠合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增訂版)。台北:遠流。
郭雅惠(2004)。「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沅(2002)。國小數學專題學習活動發展與應用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數學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陳秋美譯(1992)。傳播媒體與兒童心智發展。台北市:信誼基金會。
陳勝利(1993)。兒童電腦繪圖教學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陳喜蓮(2003)。以繪本及漫畫為素材之討論團體對國小高年級女生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富雄(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實施內涵之調查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慧卿(2002)。國小二年級學童對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之閱讀能力研究。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陶知仁(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現況與分析~以桃園縣國民小學之課程實施為例。桃園縣:桃園縣國民教育輔導團教育行動研究成果報告(國小組)(未出版)。
曾文龍(2003)。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明惠(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教學歷程分析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兩所國中教師為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健評(2003)。國小學童電腦繪圖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坪頂國小為例。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曾愛玲(2004)。繪本演奏-資訊科技融入語文領域聽說讀寫之綜合運用-以國小二年級製作電子繪本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游玉英(2004)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湯梅英(1999)。綜合活動之精神與特色。教育研究雜誌,74,51-60。
程仁慧(2003)。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屏東市: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童敏惠(1985)。大學學習資源中心組織與人員規劃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圖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童敏惠(1997)。大學圖書館視聽服務的新嘗試--以台大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心為例。94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1-4/uj4-7.html。黃明月(2000)。成人經驗學習理論之探討。社會教育學刊,29期,頁35-56 。黃明信(2002)。國小網路專題式教學模式之設計。台北縣: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一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市:心理。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富順(2001)。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期,頁2-11。黃羨文(1995)。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瑋苹(2003)。以多元智慧分組合作學習對網路專題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台南市: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瓊儀(2003)。國小學童運用電腦與傳統媒材進行彩畫的表現形式與態度之比較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黃譯瑩(2001)。見「綜合活動」、又見「綜合活動」。教育研究月刊,92,90-95。
黃瓈葳(2003)。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主題統整課程設計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艾琳、黃玲玉、陳惠齡、劉英淑、林小玉等(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美術篇。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楊惠菁(2004)國小學童對於不同媒體形式文本的閱讀理解比較-以紙本童書和電子童書為例。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鈴羢(2004)。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宛婷(2005)。互動式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詹于倩(2001)。國民中學試辦綜合活動課程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詹雅婷(2001)。網路化專題導向學習於教育學程之實施與評鑑。台北縣: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鄒慧英(2000)。專題學習的概念介紹與評量設計示例。發展小班教學精神宣導專書(5)─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頁35-52。台北:教育部。
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淑雯(2004)。繪本運用於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的教學探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歐慧敏(2002)。運用多元智慧理論在國小一年級生活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蔡佩璇(2003)。互動電子故事書教學設計模式之發展研究。台北縣: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謝佳蓁(2000)。國小高年級學生多元智能、思考風格與批判思考能力之關係。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謝素菡(2004)。繪本輔導方案對國小學童社會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鍾敏華(2004)。兒童繪本與兒童語文創造力之教學行動研究。台東市: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簡瑞榮(2003)。電腦在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學的應用。教師之友,44(3),25-31。羅綸新(1995)。電子書與傳播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21,13-16。蘇振明(1987) 。認識兒童圖書及教育價值。幼教天地,5,37-50 。
二、英文參考書目
Barker, P. (1992) Electronic books and libraries of the future. The Electronic Library, 10(3), 39-149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intelligences.NY: Basic Books.
Jones, B. F., Rasmussen, C. M., & Moffitt, M. C. (1997). Real-life problem solving: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Washington,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Krajcik, J. S., Czeniak, C., & Berger C. (1999). 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 Ap project-based approach. Boston: McGraw-Hill College.
Masterman, L. (1985). UNESCO declaration on media education: Teaching the media. London, UK: Routledge.
Moursund, D. (1999). Project-based learn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anner, L. N. (1997). Dewey's laboratory school: Lessons for today.N. Y.:Teachers College.
Markham, T., Mergendoller, J., Larmer, J., & Ravitz, J. (1999). Project-based learning: A handbook f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teachers. Novato, CA: The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Tyner, K. (1998). Literacy in digital worl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Young, M. F. (1998). The curriculum of the future: From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to a critical theory of learning. London: Fa1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