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22: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貴蘭
研究生(外文):Kuei-Lan Tsai
論文名稱:遠南殘障輪椅桌球比賽技戰術表現特徵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of Wheelchair Table Tennis Players’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Asia & Oceania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指導教授:沈啟賓沈啟賓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en Qi-B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教練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輪椅桌球技戰術
外文關鍵詞:wheelchair table tenn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研究藉由評量推進殘障體育運動研究的專業化,以了解亞洲殘障輪椅桌球女子第五級選手的技戰術現況與我國殘障輪椅桌球女子第五級選手技戰術的技術現況差異。研究目的包括:探討三段技術對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前四強選手得分率與使用率之情形;找出三段技術對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前四強選手的代表性技術。以2007年遠南殘障桌球錦標賽輪椅女子第五級之前四強決賽運動員做為研究對象,記錄方法是針對被觀察者的行為,以每一分最後一球的性質來判斷,再以加權技戰術得分率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任桂香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最佳;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員技戰術代表性項目的迴歸分析中,比賽相持階段時刻的勝負往取決於選手們抗疲勞能力的持久耐力。研究結論:魏美惠僅在接發球搶攻段使用率表現方面最佳,其他並無出色表現;三段技術主被動技戰術十四個變數中,選出最具預測代表性的項目是相持對攻(X11)。建議:桌球三段技術評估法,是國內桌球技術分析的普遍有效方法,各階層的教練應運用有關技術分析的方法來指導選手,並加強選手相持對攻的能力、發球搶攻的積極性及接發球搶攻的技術變化,爾後續研究者,可蒐集更多參賽選手的比賽資料做橫向比較。
關鍵字:輪椅桌球、技戰術。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three technical sections toward the semifinalists of the fifth-grade Asian wheelchair women’s representative skills through the situation of utility rate and hit rate. The researchers adopts the four semifinalists of the fifth grade Asia & Oceania Table Tennis Competition in 2007 as the research interviewers. The semifinal is the researching range and we use the three index evaluation records as our research tool. We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through three sectional index evaluation with empirical mode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tatistic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as follows:1. Chang Bian’s index reaching 64.49% is the highest in displaying the hit rate of serve attack section in Asian Wheelchair Women’s semifinalists of the fifth grade. It is a good index. Wei Mei Huei’s index 27.84% is an insufficient index. Gu Gai’s index tops 40.41% in utility rate of serve attack section in three sectional skills and it’s a passing index. Wei Mei Huei’s 25.75% is an insufficient index. 2. The hit rate of catching the serve ball attack section for Ren Guei Shiang is the highest by 71.04% and it’s an excellent index. Wei Mei Huei’s 33.33%is the lowest and it’s a passing index. Wei Mei Huei’s index 40.19% is the highest and a passing index in the utility rate of catching serve balls attck section. Ren Guei Shiang’s 27.62% is the lowest and passing inex. 3. The hit rate in stalemate section for Chang Bian’s 56.75% is the highest and an excellent index, while Gu Gai’s 38.16% is the lowest and it is also an insufficient index. 4. Among the 14 variables from the three sectional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kills in Asian wheelchair women’s semifinalists of the fifth grade, we choose the most predictable and representative item is the stalemate mutual attack (X11). 5. The predictable equation of the three sectional skills of active and passiv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kills is as follows: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the original scores reaches: Y=0.02X11+0.41, and the standardized regression equation is :ZY=0.80Z11
目 次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謝 誌iv
目 次v
表 次vii
圖 次viii
附 錄 一54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限制5
第五節 名詞解釋5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殘障運動的價值8
本節小結10
第二節 殘障輪椅桌球文獻探討11
本節小結15
第三節 桌球臨場比賽技術表現相關研究之探討15
本節小結24
第四節 文獻結論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26
第一節 研究方法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設備28
第四節 記錄方法28
第五節 資料處理2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31
第一節 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員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分析31
第二節 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員技戰術代表性項目的迴歸分析3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5
第一節 結論45
第二節 建議47
引用文49
附 錄 一54

表 次
表3-1 四位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之員個人資料27
表3-2 單打比賽三段指標評估經驗模式29
表4-1 魏美惠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分析表31
表4-2 顧改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分析表33
表4-3 張變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分析表34
表4-4 任桂香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分析表35
表4-5 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前四強運動員比賽三段技術總體得分率、使用率平均值表現分析表36
表4-6 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員各項主被動技戰術加權得分率基本統計值一覽表 39
表4-7 主被動技戰術項目與效標之相關矩陣40
表4-8 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員主被動技戰術項目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41
表4-9 亞洲輪椅女子第五級運動員主被動技戰術項目逐步多元迴歸方程式係數統計量表41






圖 次
圖1-1 此圖為輪椅組TT1至TT5級之肌力功能表6
引用文獻
丁伯坦(1996)。殘疾人運動功能評價及分級的發展趨勢。1996年海峽兩岸殘障體育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丁樹德(1978)。乒乓球訓練。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王明月、許吉越(2003)。優秀女子輪椅桌球選手技術與成績表現之探討,文化體育學刊,1期,215-224頁。
王明月、許吉越(2004)。優秀女子輪椅桌球選手技術分析,中華體育,18卷1期,78-87頁。
朱建偉、蔡祥(2003)。論殘疾人體育活動的意義。上海體育學院學報,06期,31-32頁。
沈啟賓(1988)。優秀桌球運動員技術分析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台北市:仰哲出版社。
沈啟賓(1996)。灰色系統理論在桌球運動員臨場比賽競技能力狀態診斷與目標設定運用之探討。台北市: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肖丹丹、高建磊(2004)。新規則對乒乓球運動員體能的新要求。河北體育學院學報,18卷3期, 1-2頁。
李振彪(1991)。陳靜、李惠芬、焦志敏,競技能力主要因素的診斷研究。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期,95-110頁。
林驊(2007)。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
林松青、沈啟賓(1995)。1994年世界男子單打桌球錦標賽比賽綜合技術項目編製 與比較分析研究。光武學報,20期,287-354頁。
林松青、沈啟賓(1995)。1994年美孚盃亞洲女桌名人賽比賽綜合技術分析之探討。光武學報,20期,355-396頁。
吳煥群、李振彪、陶志翔、丁衛、周健康(1989)。乒乓球比賽中實力評估與技術診斷的方法。國家體委體育科學研究學報,第2卷,第1期,32-41頁。
吳文嘉(2005)。蔣澎龍準備參加2004年奧運會桌球單打比賽技戰術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吳智東(2006)。我國殘障桌球選手運動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柯兆陽(2007)。我國男子少年桌球國手三段技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縣,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姚漢禱(1985)。台灣大學男子桌球代表隊技術分析。體育學報,7輯,113-124頁。
姚漢禱(1986)。預測桌球單打比賽之成績表現。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8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台北:輔仁大學。
姚漢禱(1988)。大學女子桌球的技術評量研究。體育學報,10輯,31-40頁。
姚漢禱(1989)。杜蒙第四十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比較分析。國民體育季刊,18卷4期,133-139頁。
秦志鋒(1992)。乒乓球雙打比賽技術應用和配合規律研究。乒壇學術動態,1期,1-6頁。
陳惠珠、張昭盛、沈啟賓(1991)。女子桌球運動員綜合技術評量與成績表現預測之探討。
陳健全(1999)。桌球運動技術分析。學校體育雙月刊,9卷3期, 50-5頁。
陳金海(2003)。世界優秀男子桌球運動員代表性綜合技術之探討。大專體育學刊,5卷1期, 161-173頁。
陳金海(2002)。1999年世界級男子桌球運動員綜合技術分析。長榮學報,6-1,149-162頁。
張紹勳、林秀娟(1994)。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台北市:松崗圖書公司。
張嘉六(2005)。桌球運動直拍橫打技術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
張雁書(2005)。備戰2006年亞運會桌球雙打比賽選手之技戰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
張先鋒(2007)。我國殘疾人健身體育研究綜述。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5期。
郭明珍(1998)。優秀殘障桌球運動員技術分析與成績表現之探討。台北市:今古文化出版。
許紹發(1990)。對歐亞乒壇形勢的探討,乒壇名家縱橫談。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陸春敏(2007)。淺談我國輪椅乒乓球運動的現狀與發展。體育科技文獻通報,6期。
黃淑燕(2004)。2002年世界殘障桌球錦標賽我國女子輪椅桌球國手三段技術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詹勝淵、吳昇光(2001)。輪椅桌球選手運動極限研究-分析我國男子第四級單打,大專體育,55期,21-26頁。
詹勝淵(1992)。比較輪椅第四級與第五級男子桌球選手動作能力與來回球落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研究所。
楊孟勳(2006)。桌球技戰術表現與比賽成績相關之探討(以2003年中華台北女子桌球國手排名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台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
熊健、莊茂花、王小兵(2004)。完善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訓練體系的幾點建議。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
蔡欣延(1990)。男子桌球運動員運動能力與成績表現的關係及體型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賴復寰(1997)。殘障體育運動概論。台北市:正中書局。
賴復寰(1997)。肢體殘障運動員生理反應與心理特質的比較研究。殘障體育運動會刊,7期。
盧雁(2004)。21世紀初期中國殘疾人體育管理組織結構研究。北京體育大學。
盧盈志(2004)。我國男子殘障輪椅桌球國手三段技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龔樹森(1976)。桌球理論與實際。台北:天下出版社。
龔文華(2005)。規則修定對桌球技戰術表現之影響-以46屆、47屆世桌賽男子單打前八強選手逹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臺南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所。
國際桌球總會(I.T.T.F Para Table Tennis)網站2007年10月。http://ipttc.org/ranking/20071001/f_5.ht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